03.06 李鴻章真的是“賣國賊”嗎?

查理先生i


晚清名臣李鴻章,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臨危受命,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30多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885年,清軍在中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成功阻止法軍登陸臺灣的優勢局面下,慈禧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不平等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於此,左宗棠曾直指主和的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但,沒有慈禧拍板,李鴻章再有聲威,也是無濟於事。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後的《馬關條約》、1900年庚子拳亂導致的《辛丑和約》,也都是李鴻章為首席談判大臣,但慈禧作為最高權力責任人,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然而,我們不能因此,簡單、粗暴、固執地給李鴻章打上賣國賊的烙印。在外交場合,在談判桌上,李鴻章都是據理力爭,盡最大可能地維護中國的利益,只是無奈於國力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如1876年,英國簽訂《中英煙臺條約》,李鴻章在英國公使威妥瑪以下旗宣戰的要挾下,巧妙地利用國際法挽回決裂之局。1895年春天,正在日本馬關與日本議和的清政府全權大臣李鴻章,抱著“爭得一分是一分”的態度,拼力力爭,“舌敝唇焦,磨到盡頭處”,但狼子心腸的日本全權代表伊藤博文卻毫無商改之處,李鴻章最後只好簽下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恥辱的一頁——《馬關條約》。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他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以鉅額賠款而不割地平息事件,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當時已經78歲的李鴻章,本是兩廣總督,被慈禧臨時下旨讓他重新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為談判的全權大臣。李鴻章殫精竭慮,四處奔走,最後染上風寒病倒,不久病逝。慈禧說:“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就連日本伊藤博文也不得不承認,李鴻章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李鴻章與曾國藩等推動洋務圖強,然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慈禧貿然向十一國宣戰,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等違背中央的命令,推進東南互保運動,拒不同外國開戰,保存東南各省的穩定,保護了河北、山東以外的地區避免於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李鴻章更是以將朝廷詔書蔑稱為亂命的方式促成此事。

李鴻章

當然,早在1871年,李鴻章在辦理完天津教案後不久,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雙方平等互惠的《中日修好條規》時,就從簽約過程日本人的姿態中,看出日本“日後必為中國肘腋之患”。所以,他花大價錢組建北洋水師,但最後因內務府挪用北洋水師添置裝備的軍費,要為慈禧辦萬壽大典,捉襟見肘、無可奈何,最後導致他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等,留給了歷史和後人不少詬病的恥辱。


以禮觀書


李鴻章是晚清時期重要的一位大臣,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是相當關鍵的一個角色。回顧李鴻章的一生所作所為,有人將他看作維繫衰亡國家的股肱之臣,但卻也有許多人說他是賣國賊。

譭譽參半,可以說是對他最準確的評價了。而有書君認為,給李鴻章蓋上賣國賊的帽子,實在有些過分苛刻了。

什麼樣的人是賣國賊呢?

首先他的行為是對國家和民族造成了傷害,其次他必然從這種行為中獲得了自己的好處。

而李鴻章都做過哪些有賣國賊嫌疑的事情呢?

首先,李鴻章鎮壓過農民起義,最典型的必然是太平天國起義了。

在兩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表現得軟弱無力,飽受列強欺凌,普通人的生活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農民起義頻繁發生。而李鴻章的軍隊,在鎮壓農民起義過程當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對於這些叛亂者,李鴻章也是好不留情。

另外,就是李鴻章最大的人生汙點——簽訂《馬關條約》。甲午戰敗後,清政府被迫和日本求和,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要求,而且割地賠款的程度都遠高於之前。而負責簽字的,就是李鴻章帶領的代表團。

回國之後,李鴻章遭受了全國範圍內的罵名,這件事,也讓他徹底成為了賣國賊的形象。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且不說我們如今以後人的視角評判,即便是在當時,梁啟超就在《李鴻章傳》中為李鴻章抱不平。他認為當時國家的局面,不應該僅僅歸咎於李鴻章一人,這是國家的落後,國民的落後共同導致的結果。

而李鴻章,更像是承擔罵名的那個背鍋俠。

相反,除了這些看似賣國賊的行為,李鴻章其實為挽救這個國家做出了許多的努力。

他是最早開眼看世界的地主階級之一,推動了洋務運動,使清朝開始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

同時,李鴻章還主動帶人去歐洲各國交流學習,希望可以從中尋求王朝中興的良藥,改良當時的清政府制度。

只不過,李鴻章終究沒有跳出為封建王朝效力的這個圈子,因此他的努力,最終也還是以失敗告終。

所以,有書君認為,對於李鴻章,應該有更加客觀的評價。從個人角度來說,他可能不如同時代的曾國藩那麼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但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說,李鴻章一生都是在為國家富強而努力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晚清時,國力衰微,西方列強賤踏中原大地,而當時實際掌權的慈禧太后卻大肆浪費國庫,大肆揮灑。喪權辱國的條約在當時卻必須要有一個人來簽訂,也必須來有人背這個鍋。而在當時的環境中唯有李鴻章才能接下這個重任。


圖片來源於百度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並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從這點可以看出李鴻章是希望當時祖國強大強盛,不被西方列強所凌辱。但奈何當時清政府無能,慈禧無能,縱然李鴻章有遠大的理想報復也終歸是無稽之談。

圖片來源於百度

李鴻章,曾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所以吧小編覺得李鴻章不是賣國賊,因為他也希望當時祖國強大,但奈何當時清政府無能。 ( 小編第一次答題口下留情(ಥ_ಥ))


上蝶


李鴻章是個怎樣的人。。。宰相合肥而天下瘦,這句話是有的,因為他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煤礦、通商銀行等,南京、上海等地的當鋪、銀號也是他的"管業"。梁啟超也曾算過賬,說他"家資逾千萬,其弟兄子侄私財又千萬餘元",當然,可能不止。只看這一點的話,最多說他是國賊吧,賣國賊還不至於

那李鴻章有能力嗎?也是有的,北洋水軍曾是亞洲第一,也剿滅過太平天國,大力引進鐵廠、鐵路、電報、煤礦,而論外交,外國人對於他的信任也是遠遠高於光緒慈禧的,而且現在一些老外對於他也是評價甚高。他位於清朝金字塔頂25年,謀反易如反掌,但他卻一直忠心耿耿。他的貢獻也不可小覷,甚至有一人戰一國之說。

那麼最大的爭論點就是說他賣國賊,這一點其實有點冤枉他了,清朝那個局勢,總要有人來背鍋的,而作為慈禧的重臣與得力干將,他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退一萬步來說,他不籤,總會有李白章李藍章來籤的,大勢所趨,沒辦法的

屈辱的愛國者,其實也可以這麼說,至少晚年的他表現其實很。。。額,用驚豔不知道合不合適,在這裡突然想到了楚霸王的:天將亡我,非戰之罪也

當然,這些只是我一點小小的不成熟的看法,不喜。。。歡迎討論,畢竟理越辯越明嘛


cosplay大賞


李鴻章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他處理國是,教育後人等仍有可取之處。


他的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中國的專論早有鉅著。本人不能遑論,只不過是一已之言。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視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李鴻章他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也許是因為歷史上太多不平等的條約都留有李鴻章的身影,都是李鴻章簽訂的,因此後世一些人認為李鴻章是個”賣國賊“。

但真正處於那個戰火紛飛,朝廷動亂時代的人,才知道一個亂世臣子的無奈。在背後有的積弊的清王朝,面對的是強悍的列強,李鴻章以一己之力,周旋其中也情有可原。

他是真正的亂世大臣,是歷史和時遇造就的偉大人物。只拿他在八國聯軍侵華戰敗後,一人前往簽訂條約之處,以義和團挾持為藉口,不割地平息事件就可以看出他的才能和人格。


大成之風


李鴻章是不是賣國賊!這個問題和問秦檜是不是漢奸一樣!是啊?感覺像,又不是?

對此,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喪權辱國的條約是他簽訂的!儘管談判中,他也竭盡全力,捨死忘生的盡力爭取少一些賠償!可是,最終還是簽了!外交方面他是奇人!可是,要說貢獻也不是,終究也是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洋務運動是貢獻不假,不過,也要打上維護清廷統治的烙印!

問題重點,歸結於他盡忠於朝廷!包括他鎮壓太平軍!都是為了效忠於滿清朝廷!

對此,我認為,一個人永遠也不能脫離他的時代背景,出身地位!所以,不能跨越性的比較,比如李鴻章和袁世凱和孫中山,因為年齡出身背景不同,功過得失都不能簡單的評論!

而且,不能把整個當時的社會背景揹負在一個人身上!

所以,客觀的說李鴻章是晚清重臣,洋務運動的重要領導人!雖然被迫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但是,並不是一個賣國賊!一個爛攤子裱糊匠而已!


萌大叔來了


天陰沉沉的,連綿的陰雨天氣讓皇城根下的百姓叫苦不迭。這時一個正在田裡鋤草的農夫看到有個八十多歲的老人步履蹣跚,正在隨從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趕回京城,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其實幾天前他還在廣東任“兩廣總督”,但幾天後收到朝廷十萬火急的電報後,立刻意識到:出事了!來不急半分鬆懈的他,立即放下繁重的政務,星夜兼程、馬不停蹄地趕往北京…奈何天公不作美,陰雨連綿,土路泥濘,但拖著沉重步伐的他還是隱約意識到: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為這個“支離破碎”的大清王朝續命了…

幾天後,《辛丑條約》簽下,舉國上下對其破口大罵:賣國賊、賣國賊、賣國賊…這個沉重的擔子老人再也背不下,從此一病不起,兩個月後,便含淚歸西……

這個年邁的老人就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為國家操勞了一輩子、也背鍋背了一輩子的他,現在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了,雖然“清帝國”遠未如他心中所想強盛如斯,雖然“清帝國”還是擺脫不了滅亡的命運。但他盡力了,老了,也累了。

縱觀李鴻章這一生:剿天國、統洋務、辦實業,建水師,讓苟延殘喘的大清王朝迴光返照。敗海戰、辱求和、籤條約,將“賣國賊”的罵名揹負半生。

我們不禁反思:一個命中註定化為塵埃的國家值得他如此費盡心血,託付終身嗎?一個腐朽沒落的清王朝值得他如此嘔心瀝血,廢寢忘食嗎?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答案不言而喻。


歸來時當如是


李鴻章是繼其老師曾國藩之後的又一位晚晴重臣,他參加過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洋務運動和甲午戰爭,北洋水師是李鴻章一手建立得,最後功敗垂成,李鴻章又代表晚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又以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為甚,李鴻章給人留下的都是賣國賊的形象,但是事實真是如此麼?我並不是說要美化李鴻章,但是,要搞清楚一個問題,“賣”這個動作,主體是誰,是李鴻章麼?顯然不是,當時清政府掌權的或者對條約能夠拍板的肯定不是李鴻章,甚至也不是光緒,而是慈禧,慈禧掌朝半個世紀,權力從來不願落給旁人,甚至是皇帝也不行,這樣的人遇到這樣大的事,她不點頭誰也不敢去籤的,所以,“賣”的主體不是李鴻章而是慈禧,或者說是清政府,李鴻章只不過是被指定去簽字而已,正如日本戰敗簽字投降時,更換重光葵這個瘸腳的首相去簽字一樣,而實際的事情未必是他親自去做的,那麼為什麼重要的條約都要李鴻章去籤,李鴻章而每次都去呢?看一下國外人如何評價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為“東方俾斯麥”,也就是說李鴻章有很強的處理政務能力和外交能力,而當時與洋人打交道最多的也就是李鴻章而已,而且皇族自己也要面子,不願意留下賣國賊的千古罵名,所以,簽訂條約只能由李鴻章這個漢人去完成。事實上,能稱得上賣國賊的,都需要把國家拱手想讓於他人,如張弘範,吳三桂等,而面對當時腐朽的朝廷,李鴻章又能做的了什麼,除了做一個忠臣以外什麼也做不了,所以,李鴻章並不是真正的賣國賊,至少他從來沒有想要賣國,只是無能無力,他忠於清朝政府,也忠於慈禧,是一個懷有經世之才而又生不逢時的可悲人物。


喜歡歷史的學生


李鴻章是晚清時期的軍政重臣,是晚清時代的風雲人物,但要說他是不是賣國賊,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對於李鴻章是賣國賊的言論大多來自於下面幾條史實。

1.1874年,52歲的李鴻章與日本簽訂《北京條約》,結束日本出兵臺灣事件。

2.1885年,63歲的李鴻章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

3.1895年,73歲的李鴻章前往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4.1896年,74歲的李鴻章赴俄簽訂《中俄密約》。

5.1901年,79歲的李鴻章與八國簽訂《辛丑條約》。

晚年的李鴻章似乎是在對外簽訂賣國條約中度過的晚年,試想,這樣的晚年,恐怕沒有人想度過。簽訂賣國條約,只要不是個傻子都知道這是件無比恥辱的事情,可絕大部分的賣國條約卻都讓李鴻章一個人給簽了。晚清那麼多的大臣,他們為什麼不籤,因為他們不想遺臭萬年,不想被人戳脊梁骨。

李鴻章難道就想遺臭萬年?想簽訂恥辱的賣國條約?

可憐的老人家在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之時,苦求了一天,口乾舌燥地要求再消減五千萬兩,最後甚至滿含眼淚地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哀求,到最後依舊無濟於事。

據說在他簽字的最後關頭,曾經老淚縱橫地對美國顧問說:“日本最後必敗求和。”也是因為《馬關條約》的刺激,李鴻章發誓“終身不履日地”。兩年後,李鴻章出使歐美各國回來,途經日本橫濱,不願上岸。需要換乘輪船之時,他發現渡人小船竟是日本船,說什麼都不願意上船。最後只得在兩艘輪船之間,搭上木板,七十多歲的老人,顫顫巍巍,蹣跚著腳步,慢慢騰騰地在木板上挪動。

不是簽訂賣國條約的人就是一定是賣國賊,指使李鴻章簽訂賣國條約的人才是真正的賣國賊。

你好,訪史,邀你一起採訪歷史!


訪史


李鴻章一生簽訂的平等條約和不平等條約大大小小約30多個,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個不平等條約是《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這也導致他被稱作“賣國賊”的主要原因。但是我認為,李鴻章並不是賣國賊,而是清朝晚期有很大貢獻的重臣。

李鴻章赴日簽署馬關條約,事先已經得到了光緒割地的授權,在談判過程中,李鴻章被日本狼人打了一槍,這才免了1億兩白銀,他甚至請求再打他2槍,免了剩下的2億兩白銀。在《辛丑條約》簽訂之前,李鴻章為兩廣總督,他得到朝廷的電諭要求出兵,李鴻章自知無法和八國聯軍抗衡,宣佈中立,從而使得張之洞、劉坤一的相應,東南互保,避免了長江以南遭受八國聯軍的塗炭。而《辛丑條約》的簽訂,也是慈禧太后委任的。她認為李鴻章有威信,而且有外交手段,同時對於清政府和慈禧太后忠心不二。假如沒有李鴻章,也許條約將更為不平。

李鴻章的偉大之處在於能夠清醒的看到中外的差距,併力圖師夷長技以制夷。在他的努力下,中國的第一條鐵路,第一條電報,創辦軍工企業,創建北洋水師,主持中國最早的赴美留學,這些行為在當時都是被稱為大逆不道,有損皇威的行為,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洋務運動,讓中國開始了最早的近現代化之路,鞏固了國防和科教。

假如沒有陳腐的守舊派,中國的近現代化之路肯定不會如此坎坷,清政府也不會如此不堪一擊。有些人無視先進文明,故步自封,動不動給別人帶上“漢奸”的帽子,以戰爭和敵對的眼光看待一切文明。他們給國家帶來的不是發展,而是落後,這些人才是真正的賣國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