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Hi,我是艾米和艾迪的妈妈

新鲜事物迷恋者,

网购好东西不分享会死星人

为你分享提升亲子幸福感的一切

科学孕育,好书、影、音、物……

点击标题下艾米妈妈的分享,可以关注我

◆ ◆

一年半前,在《孩子出生以后》还是三个小册子的时候,我就对它很感兴趣。

它是法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在“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档广播节目中,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在儿童精神分析领域的专业知识,对着麦克风答复该电台收到的很多父母在子女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书里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既保留了谈话中原有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又以此为基础作了适当的扩充,增强了作为书籍的可读性。

多尔多的一生,是颇受争议的。有的人觉得她疯狂,有的人觉得她幼稚,也有些人信仰她,觉得她是所有孩子的母亲。而不管那些人如何看待多尔多,而她终究只是她。她相信每个婴孩对世界都有自己的感知,她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语言。她喜欢挑战,对新知事物充满兴趣。她坚定自己的想法,不为别的想法而改变,固执得会伤害周围的人。她不完美,但在她信仰的道路上充满了勇气。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当时的我,每天都和1岁多的大宝艾米的吃喝拉撒睡斗智斗勇,肚子里也正孕育着二宝艾迪,虽然问同事要来了书稿的电子资料,却一直没能静下心来阅读。

直到上周,这本书已然摆到了我的面前。第一感觉是厚实,500页的厚度,让我想起责编的同事在这本书付印前加班到凌晨的辛苦。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我用了三天的碎片时间读完,圈圈点点了不少篇章段落。

读完之后,反而觉得“妈妈心”变得柔软无比,想起了纪伯伦那首著名的《论孩子》。孩子是箭,父母是弓,开弓之箭再也无法回头。但飞箭与弯弓之间的眷恋,却也是人世间最动人的温情。

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师和儿科医生,多尔多在书中讲述的一些观点,把孩子身、心合一对待,倾听和理解孩子,对我非常具有启发性。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放下焦虑,不要用错误的标准将孩子变成物品

孩子在出生以后的每一天,心理结构都和他的身体及智力的发育、情绪的管理一起,悄悄地变化。

他们是未来的男人或女人,是独立而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初生婴儿,更不是和玩具熊一样只有躯体没有生命力的“物品”。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多尔多告诉我们:

人从胎儿期起就是一个会交流的生命。当孩子在母亲子宫里时,他与母亲的生活是一体的,也是可以听到父亲的声音的。他在子宫里听到的声响效果是非常好的,尤其在接近母亲怀孕末期时,所有的声响他全都听得到。出生后,嘈杂声响突然就更为明显了,这时他需要立刻听到他熟悉的、母亲抑扬顿挫的声音,还有父亲的声音。宝宝在母亲的怀里听到的第一次母亲与自己交谈非常重要:

“你看,我们早就在等你了。你是个小男孩,可能你曾听到我们说我们等待的是个小女孩,不过你是个小男孩,我们也很高兴。” 因为有些孩子甚至记得刚出生时周围的人说的最初几句话。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能有不少妈妈会“把目光像摄像机镜头一样一直放在孩子身上观察”,比如哪天宝宝做这个,哪天宝宝做那个,宝宝多少月龄get到了什么新技能。

这样的情况我也有,我的朋友圈里每天都记录艾米艾迪当天的一些小事,有时是分享,有时是吐苦水,有时也焦虑。

印象很深的有一次,我已经忘记我发的是什么内容了,一位因为邀约翻译而结识的高校教师妈妈在下面评论留言,友好地点醒我:当你的孩子太累了,你从小就要求他们这么优秀!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那一刻,我真是既羞愧又庆幸。羞愧自己一直在劝导新妈妈友人别做焦虑的父母,自己却也当局者迷;庆幸自己也在被警醒,并且愿意及时刹车,自我反思和改变。

多尔多在这本书里也有对于母亲这种不必要也不恰当的焦虑的表述。

“当与一位细心周到,但不焦虑恐慌的母亲一起做所有这些事情时,孩子会感到很安全,母亲既不要过于悲观,也不要过分严厉。母亲应该不做自己孩子的奴隶,并且不做孩子的玩具熊、洋娃娃或是小猎犬,母亲应该是让孩子看得到笑容、听得到歌声,让孩子感到母亲与他人在一起的时候跟与自己在一起时一样很快乐,当与他人在一起时既不会忽略孩子,也不会比独自一人时对孩子要求得更多。这样的孩子就会聪明听话、活泼可爱。幸福快乐的孩子身心都会感到很自在,他按自身的规律去成长,并且他的特点也会得到尊重。

与他人的关系,与动物、植物、花卉等有生命的东西的关系,对自然元素、事物的认知,以及与所有这些相关的话语之间的关系,才使得一个孩子成为一个会交流、能拥有、会行动、懂得获取及给予、有知识也会创造的生命。日复一日,一个人类的小生命在差不多2 岁半左右,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在生活中令人觉得相处得很愉快的乖小孩。”

养育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并不该令人焦虑。儿童的心理世界是非常奇妙的。无论我们接触到哪一个方面,它都引人入胜,令人着迷。放下焦虑,尊重孩子,平等交流,我们会发现那个全然敞开的世界能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妈妈疲惫吗?是孩子造就了妈妈

这一年,很多时候别人介绍我时,会贴个标签“两个孩子的妈妈”。

是的,我有两个儿子,艾米即将3岁,艾迪刚满1岁。

可我想这样自我介绍:先是一个热爱并认真生活,对自己有所期待的人,然后才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常常有刚当妈妈的朋友跟我说,太累了,带娃那么多事情,晚上没睡过整觉,有时孩子哭个不停,怎么都哄不住时,恨不得把他/她扔到窗外去。

当妈的几乎都有一部血泪带娃史,我总是笑着说,这样的心情我也有过,每每此时,就默念N遍“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才把脑海里乱糟糟的冲动压制下来。

想想这一年,朋友也好,陌生人也好,得知我是两个儿子的妈妈时,第一时间是诧异,接着会说一两句客气的祝福话语,接下来就是替我担心了:

我家一个儿子已经累死累活,再来一个肯定更累吧?

两个儿子经济压力大啊,使劲攒钱吧!

……

同情溢于言表。

豆瓣上有本很火的书,叫《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我在微信读书里读了三分之一,很多地方会心一笑。还有一部法国电影《一件幸福的事》,女主角是一位有着年轻美丽的外表和对未来无限的期望的哲学女博士,可一个孩子的到来将一切美好粉碎殆尽。

的确,孩子进入我们的世界,就是人生的分水岭。之前爱看书爱听歌爱看电影爱旅行爱摄影的文艺生活完全被打破了,我得使出浑身的劲儿,和他们的母乳喂养、吃喝拉撒睡各种各样琐碎的事情作斗争,我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自由,除了工作,午休、晚上和周末的时间都是和他们在一起。

所有妈妈遇到过的问题,我这三年几乎都遇到过;所有妈妈有过的疲惫不堪和忧虑恐慌,我也不可避免地有过。

尤其在艾米进入Terrible2后和已然提前推开Horrible3的大门这段时间,我的身心似乎逼近可以承受的“临界值”,疲惫与压力,以及长期的睡眠缺乏,都让我很难再分出一点力气咬紧牙关,好几次都想大声吼他甚至揍他一顿。

可我可能忘了,孩子的任性或者叛逆,其实是他们渴求引起关注的一种表现;我也没有意识到,我如实告诉他我的心里想法,告诉他我爱你,但是你让我很生气,我受不了,也许事情并不会更糟。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多尔多说,爱不是糖果般的粉色,或是假装和蔼可亲的假笑。爱是自然的状态,我们需要接受并承担爱所带来的障碍。

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份“爱”的矛盾,我倾其所有地爱孩子,可是这个过程并非那么轻松容易。

多尔多举了很多常见的例子来解释“如何理解孩子的任性”:

一个孩子如果有什么异常的反应,那么背后总有一个原因驱使孩子这么做。我们来说一说孩子“任性”这个话题吧。“任性”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我们把它称为“任性”。事实上,当一个孩子突然表现出的反常行为影响到所有人的时候,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去理解发生了什么。比如,一个孩子在街上突然不想往前走了,那么也许是因为他不想穿脚上的鞋子了,也许是因为他不想往这边走,也许是因为我们走得太快了,也许是他需要坐婴儿车……但是我们却以为,他已经够大了,可以不用婴儿车了,有些父母会说:“他放假的时候玩得很开心,而且已经站得很稳了……”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假期过后,孩子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他想像以前一样让父母用小推车推着他。其实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在我看来,任性的表现来自于孩子的不理解:他不理解自己,因为他觉得大人不再理解他了。像这样开始就表现得很任性的孩子,我已经见过很多了。对于聪明活泼的孩子来说,当他想要表达自己有什么感受和需求,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时,便会有任性的表现,因此才会发牢骚、态度消极或大喊大叫……

然后,大人也跟着大声嚷嚷了。原本他们不应该这么做,而是要试着去理解孩子,并告诉自己:“孩子这么做,总是有原因的。我还不清楚是为什么,但让我想一想!”父母尤其不应该立刻上演另一出悲剧。为此,我时刻提醒自己你是不受控制的独立的个体,所以我要不断武装自己的大脑,以免当你的思想超越我的时候,我不至于太落伍,而失去沟通的机会,甚至糊涂到想要控制你的思想。同时,在这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可以创造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不至于在某一天成为精神空虚只能依附于儿女生活的可怜老人。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母亲这个角色赋予了我生命另一重意义,这个角色促使我又一次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幸福的维度,是孩子拓宽了我生命的广度和厚度。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多子女家庭里孩子如何更好地相处以及给独生子女家长的建议

我看过很多育儿书里都主张对待大宝和二宝时,要尽量公平公正,已抚慰他们心里的落差。

而多尔多不这样认为,他的观点是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父母视为完全不同的个体,就算他们长得很像彼此,父母也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心智健康,发展出不一样的个性。

有一位妈妈来信中询问是否总是要给双胞胎买双份的玩具,多尔多回答是最好不要,偶尔买一样的可以,但不应该成为原则性的做法。

在我家,因为艾米和艾迪相差年龄不到2岁,所以在艾迪出生前就和家人讨论过他们的相处问题。当时确立的原则是在最初阶段“护大不护小”,不要让艾米觉得因为弟弟的到来自己失去了原有的宠爱。

为此我也颇费心机,比如艾迪的名字是请艾米“起”的,他说妈妈肚子里有个弟弟,所以就取了谐音“迪”;在生艾迪前就准备了送给艾米的玩具,在他第一次来产房看我和弟弟时以艾迪的名义送给他;产假期间,除了哺乳和哄睡艾迪,其他时间我都尽可能地陪伴艾米,给他讲故事陪他玩玩具,那时艾米艾迪的需求是迥然不同的,也就相安无事。

可当艾迪逐渐长大,慢慢地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根本没有原则可言,明明知道他俩的小打小闹都是为了抢夺自己所喜爱的物品,或者引起关注,没有孰对孰错。

于是我们更多地往分享方面去引导他们,或者干脆就躲一边去,让他们自己解决。

当一个孩子喊叫起来的时候,母亲会立刻去教训那个让这个孩子叫起来的那个孩子,这就像孩子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孩子的叫声能够立即启动她的反应。在这样的状况当中,孩子不会领悟到弟弟、母亲同样都是他所面对的世界中与自己对立的一部分。母亲要这么说:“你看,你要自我保护,自己解决问题。”并且她要做示范,首先是尊重属于别人的东西,其次对那些品性并不总是很高尚的人表示宽容!

奇妙的是,在放任自由的宽松环境下,艾米和艾迪相处得越来越好,艾米喜欢和弟弟一起吃东西或者一起玩,经常醒来就抱着弟弟的脸蛋亲,艾迪则每次视野中出现哥哥就兴奋地挥手欢呼。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多尔多认为,家里有3 个孩子是最好的。

当3 个孩子是年龄差距不太大的兄弟姐妹,那他们是会很快乐的。否则,孩子们相互对立,实际上就成了独生子女了。一个家庭里有3 个孩子就已经可以组成一个小部落了,他们会自我保护,当家长责备其中一个时,他们也会团结在一起——这就很好,不是吗?当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团结在一起,可以两个人保护另一个人,其实也会有两个人去攻击另一个人的情况。不过,他们终归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小小的社交生活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当然,即使我们国家的三胎政策放开了,3个孩子对很多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奢念。

对于占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多尔多给这些家长的建议是

为了不让独生子女那么不幸福——就应该让孩子去认识许多朋友,让孩子到邀请他的小朋友家里去玩,然后他也回请这些小朋友来自己家玩。在家里要教孩子独自解决问题。要是父母把所有关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这也常常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情况更糟了。

父母可以通过邀请一些孩子和她们的父母来家里玩的方式,多与别的成年人来往(如果可以的话,比如下次放假的时候),以此来让封闭在小家庭中的生活有些变化,这样会让孩子变得不那么依赖父母。从孩子会走路的年纪开始,孩子就应该与别的孩子一起玩了,家长应该让孩子得到语言支持、关注和鼓励,让孩子自由地主动地去玩。

父母可以去侍弄一些植物,可能的话还可以去照顾家庭宠物。要是住在高层楼房的话,也许养狗不方便,不过可以养猫、小仓鼠、金鱼、金丝雀。 这里的“一些”是指一对宠物也可以生育。要是孩子没有兄弟姐妹的话,家里就应该有一些动静、一些可以观察以及形成关系的活物。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拥有养育的智慧,怎样与孩子谈论敏感话题

多尔多在书里还论及了敏感期、自闭症、分离焦虑、校园欺凌、性侵害、父母离异、死亡、偷窃等让父母们头疼的问题,难能可贵的是,她没有卖弄艰涩深奥的理论,而是一直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

如同身边的一位智者和长者,多尔多用充满智慧的语言告诉我们,没有异常的孩子,只有发展受阻、找不到出口或是路途而无法前进的小小生命。

在她的带领下,通过很多真实的例子,我们可以走近这些与自己情况不同的家庭,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这些面对困难时手足无措的大人与小孩;同时也学着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那些在小公园广场上玩耍的孩子、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还有那些打扰自己清静的孩子——去观察这些孩子的反应——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用一种更合适的口吻或态度跟孩子说话,让大人不要过快地给孩子下结论,要经过思考再来回应孩子的日常问题。

尽管这本书的背景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随着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有些案例在今日看来已经不够典型,但多尔多的分析以及观点依然非常值得我们阅读和思考。

而且除了这些敏感性话题,书里还有许多与育儿紧密相关的话题也非常值得一看,比如宝宝的睡眠问题,孩子到处乱爬与发现新鲜事物,孩子的如厕练习过早会对孩子心理有什么影响,培养孩子的肢体能力该玩什么玩具或游戏,孩子对镜子的认识,孩子为之着迷的自然元素(火与水),等等。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这本书,我觉得可以说是多尔多写给每一位父母与教师的心理学读本,帮助家长与教师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一方面是我们人生中的小皮鞭,他们鞭策着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让我们始终不敢停止学习的脚步。

想要给予孩子爱,我们得不断练习爱;想要让孩子懂得幸福的含义,我们首先得探索幸福的密码。

另一方面,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让我们见证一个生命开花、结果、长大的过程。

我们是父母,是孕育生命的媒体,把新的生机带到这世上。孩子们“凭借而来”,借着我们的基因、身体和全部的青春年华成长起来,但他们却不是我们的。

父母之爱,不是与“别人家孩子”的一场比较,更不是“成龙成凤”的武断期望,而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丰富的人,在生命的循环里创造新的惊喜。惟其如此,才是我们所能给予的最柔软的理解和深爱。

◆ ◆

当上周我把这本书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就有不少朋友问起能不能也请我帮买一本。

目前这本书刚入库,在DD和JD等电商都还没有上架,如果看了这篇不算书评的笔记,你也想拥有这本书,那么请看下面——艾米妈妈跟领导争取到的这本书最低折扣内部团购价福利,希望惠及更多的爸妈朋友:

福利

商品名称:

孩子出生以后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开团时间:3月11日~3月13日三天(限量200本,数量有限,拍完即止)

适合读者:家长、教师、育儿推广人

发货方式:由出版社北京仓库统一发货,全国包邮,当天下午3点前下单,当天发货,双休顺延。

原价:99.80元

艾米妈妈团购价:55元

问题咨询:艾米妈妈又要上班又要带娃,精力有限,请尽量自助下单哦!

参团方法:

1.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

点击箭头下方“阅读原文”进微店抢购!

孩子出生以后,你的世界变柔软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