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肿瘤标志物具有怎样的临床意义?

漩涡寒米


肿瘤标志物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分泌或脱落到组织或体液的物质,或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包括蛋白质、酶、激素、癌基因产物等,主要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疗效、预后判断。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 CEA (癌胚抗原):常见于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肺癌、肝癌。

(2) AFP(甲胎蛋白):常见于肝癌。

(3) CA125(癌胚抗原125):常见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

(4) CA15-3(癌胚抗原15-3):常见于乳腺癌。

(5) CA19-9(癌胚抗原19-9):常见于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胆囊癌。

(6) CA72-4(癌胚抗原72-4):常见于胃癌。

(7) CA242(癌胚抗原242):常见于结直肠癌、胰腺癌。

(8) CA50(癌胚抗原50):常见于胰腺癌、直肠癌。

(9)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常见于前列腺癌。

(10) 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常见于前列腺癌。

(11) TPA(组织多肽抗原):常见于膀胱癌、乳腺癌、肺癌。

(12) β-HCG(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常见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13) NSE(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常见于肺癌。

(14) CYFRA21-1(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常见于肺癌。

(15) SCC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常见于肺鳞癌、宫颈癌、食管癌。

(16) HGH(生长激素):常见于肺癌。

(17) β2-MG(β2微球蛋白):常见于血液肿瘤及多种实体肿瘤。

(18) Ferritin(铁蛋白):常见于乳腺癌、胰腺癌。

(19) MG7-Ag(胃癌抗原):常见于胃癌。

(20) UBC(尿移行细胞癌抗原):常见于膀胱癌、肾盂和输尿管肿瘤。

(21) S100(血清100蛋白):常见于黑色素瘤。

关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报告,出现某一单一指标轻度升高,不必惊慌,要定期监测该指标,并完善其他常用肿瘤标志物的检查;若出现某一项指标升高明显,且多次检查数值仍持续升高要引起特别重视,及时就诊,明确诊断。


康爱在线


1、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肿瘤诊治的重要原则。一般认为,利用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如超声显像、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可发现直径1~1.5cm的肿瘤,而肿瘤生长到2~3mm是即可用免疫学诊断方法测出。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发现无症状患者的重要线索,可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工具。

在所有标志物中,目前能用于普查的只有AFP和PSA,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进行AFP检测,可早期发现肝癌;PSA结合直肠指诊亦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于早期前列腺癌的筛查。

2、用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期

在临床已获得足够证据证明患者可能患某脏器肿瘤后,肿瘤标志物往往能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区分良、恶性肿瘤和肿瘤类型,如CEA和NSE可辅助区分胃肠道肿瘤是腺癌(CEA阳性、NSE阴性)还是类癌(CEA阴性、NSE阳性);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有关,其定量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临床分期。

3、用于肿瘤的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

肿瘤标志物的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复发。一般建议,治疗后第6周进行第一次测定,前3年内每3个月测定1次,3~5年每半年测定一次,5~7年每年一次。如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高于首次值25%),应在2~4周后,再测定1次,连续2次升高者,提示复发或转移。

肿瘤标志物浓度增加或降低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Newlands等报道HCG和AFP可作为睾丸癌的预后指标,HCG<50U/L的4年生存率为96%,HCG>50U/L或AFP>500U/L的4年生存率为56%。此外,结肠癌时CEA浓度、非霍奇金淋巴瘤时β2微球蛋白浓度、卵巢癌时CA125浓度等的变化都有预后价值。

4、用于检测疗效

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明确手术、放疗或药物治疗是否有效。通常在成功的治疗如肿瘤完全切除和有效化疗后,肿瘤标志物即明显下降,若下降至正常或治疗前水平的95%即认为治疗成功;如果术后肿瘤标志物未如预期下降,说明手术未能成功切除肿瘤。



中康体检网


很多肿瘤患者有的时候会不理解为什么每次复查都要抽血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心想不是就看看病灶长大了没有,每次都抽血真的很苦恼;随着防癌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都将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纳入了常规体检项目中,也有些人收到体检报告的时候,会发现肿瘤标志物中某项升高了,因而忧心忡忡,心想,我不会的了癌症了吧,这一项指标升高到底要不要紧,这些英文字母和数字到底代表了什么,CEA CA15-3 CA125是什么?接下来,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CEA CA15-3 CA125是什么,其实它们是属于肿瘤标志物,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人体的血液、体液和组织中。偶尔一次的体检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能代表得了肿瘤,某项肿瘤标志物偶尔的升高,可能会跟休息不好、生理性升高、炎症反应都有关系,所以可以持续的观察,如果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并且大于正常值上限的两倍,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另外,如果肿瘤标志物指标偶尔升高,又偶尔降低,如果影像学检查没有提示有病灶,持续观察即可,不必太过于担心,应该和肿瘤关系不大;另外,肿瘤标志物的偶尔升高,也跟不同医院和体检中心的设备、试剂盒、检查方法有关,也会存在不同的差异。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持续的观察肿瘤标志物也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出现的异常增高,可为临床判断提供参考和依据。那么,CEA CA15-3 CA125是什么,又存在哪些肿瘤中呢?

癌胚抗原(CEA)属于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常见于肺癌、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妊娠期妇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也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

癌抗原125(CA125)存在于上皮卵巢癌组织和病人血清中,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达约70%,对卵巢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癌抗原15-3(CA15-3)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60%),晚期的敏感性为8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较高(80%),常常作为乳腺癌的诊断辅助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肿瘤标志物一过性增高,以及肿瘤标志物中最常见也是患者最关心的CEA CA15-3 CA125是什么的相关问题,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无需太过于紧张,注意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和治疗即可。


美中嘉和肿瘤科普


肿瘤标志物检查对于癌症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肿瘤标志物滴度增加很多,更是意义明显,但是如今我们的癌症诊断不能单纯依靠肿瘤标志物检查,还需要结合彩超检查、影像学检查、活组织检查等来明确诊断和治疗。



如今的肿瘤标志物有很多,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差,看不懂没关系,如今只有一部分肿瘤标志物对应相关的疾病,比如甲胎蛋白(AFP)对应原发性肝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应的是小细胞肺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应的是非小细胞肺癌,高滴度的HPV病毒对应的可能是宫颈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应是前列腺癌。



而还有很多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查,包括癌胚抗原(CEA)对诊断结肠癌和胃癌以及胰腺癌有一定价值;癌抗原125(CA125)对诊断卵巢癌有较大价值:癌抗原15-3(CA15-3)主要辅助诊断乳腺癌等等。



总之,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反映细胞恶变各个阶段的表现及基因特征,肿瘤标志物高不等于癌症哦。临床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诊断和治疗哦。


杏仁健康


意义肯定是有的,但是要结合临床。(虽然是废话,但是事实)


肿瘤标志物,顾名思义,就是代表肿瘤的一些物质,比如我们在体内抽血时发现了甲胎蛋白升高了,就会怀疑会不会有肝癌,因为很多研究表明甲胎蛋白跟肝癌的关系密切,甲胎蛋白便是一种肿瘤标志物。身体有成千上百种肿瘤标志物,但肿瘤标志物并非那么百步穿杨,有时候它升高了不代表有肿瘤,有时候不升高,却又是肿瘤晚期,所以说要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它的意义。


1846年Benc-Jones发现多发性骨髓瘤(这是一种肿瘤)患者尿中有一种异常的蛋白,大家就猜测,这个蛋白可能跟多发性骨髓瘤有关,大家认为这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肿瘤标志物,为了纪念这两个医生,于是把这个蛋白命名为Bence-Jones蛋白,中文翻译为“本周氏蛋白”,现在已经知道这个蛋白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过多分泌所致。


后面又陆续发现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肿瘤标志物。

如果有一个标志物,一旦我们发现它,就意味着我们发现了一种肿瘤,比如,如果我们抽血发现了甲胎蛋白,就等同于发现了肝癌,那该多好,那这样筛查肿瘤就是100%中标了,但现实没那么理想。所有的标志物都不是特异性100%的,敏感性也不是100%的,怎么说呢?意思就是说,我们发现了甲胎蛋白,不代表就是肝癌,因为慢性肝炎、生殖系统的某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它升高;而很多肝癌患者,往往甲胎蛋白也不升高。这就让人哭笑不得了,肿瘤标志物到底能不能真实反映肿瘤呢?很多人去体检,做了肿瘤标志物,发现有几个指标升高了,担心的要死,但事实上医生可能给你解释没必要害怕,这个情况你遇到过吗?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人家叫做肿瘤标志物,那肯定还是有点用处的。比如一些恶性肿瘤术后,通常会复查肿瘤标志物,根据肿瘤标志物的高低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当然,还会参考其他指标,这点来说,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性还是有的。


但无论如何,绝对不能单看肿瘤标志物,而忽略其他。普通患者也没必要看到一两个肿瘤标志物升高就吓得要死,要做的是等医生的解释,或者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或者排除。


李鸿政医生


说到癌症,很多人“谈癌色变”,毕竟癌症意味着悲剧,不单单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好在现在有一些检查项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悲剧发生,如果癌症早发现早治疗并且治愈了,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而这次讨论的“肿瘤标志物”也许能帮我们这个忙。

肿瘤标志物,顾名思义,和肿瘤有一定关系,指的是肿瘤细胞产生的分布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的某种蛋白质,但特异性较差,但可作为辅助诊断,对于疗效判断和预后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肿瘤标志物有很多种,包括:胃肠肿瘤标志物、肝胆肿瘤标志物、肺肿瘤标志物、乳腺肿瘤标志物、前列腺肿瘤标志物、卵巢宫颈肿瘤标志物等等,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的提示是不同的。

肿瘤标志物高,提示可能存在肿瘤,但也未必有肿瘤;

肿瘤标志物正常,也可能存在肿瘤。

今天主要介绍下对胃肠道肿瘤有一定诊断价值的标志物:CEA。

CEA,中文:癌胚抗原,是胎儿胃肠道产生的一组糖蛋白,在结肠癌、胃癌、肺癌和乳腺癌均可能增高。

一、体检发现CEA高,进一步检查发现肠道肿瘤。

这个病例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高。

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是摊上事了,而且可能是摊上大事了。进一步查肠镜:

二、有消化道不适,查肠镜可见肿瘤,但CEA正常。

这个病人是因为大便次数增多来就诊的,每天大便7、8次,偶尔大便带血,以为是痔疮,未进一步处理,但没好转,所以就诊我院,查了肠镜:

直肠癌诊断是明确的,但肿瘤标志物(CEA)呢?正常!!!

因此,假如肿瘤标志物正常,仍然不能排除肿瘤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我的那个关于体检的悟空问答里面,建议大家体检的时候,除了肿瘤标志物,还要查胃镜肠镜以及其他检查的原因。

也许有人说,既然都长肿瘤了标志物还正常,那查肿瘤标志物还有什么意义?

肿瘤和标志物之间没有直接关联,但提示性很大,也许就是这个提示救了一命,就比如第一个病例。而且,胃镜肠镜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的,可肿瘤标志物只要抽个血就可以了,快捷、方便,因此,不可忽视肿瘤标志物的优点。

去查一下吧,体检确实有必要,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头号在线医生


肿瘤标志物的作用是什么呢?

1、辅助判断

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的检查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个检查肿瘤的“敲门砖”。当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时候,需要去做一些后续的检查,来确定自己是否确实患有癌症,也有部分的癌症患者是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查发现自己患癌的。也有些人在肿瘤标志物正常的情况下,却患上了癌症,因为有部分的癌症发展到晚期的时候去检查肿瘤标志物的指标还是正常的。所以这个检查对于肿瘤的筛查,是起到一个辅助判断的作用,不能将它作为唯一的手段,很容易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对于患有肿瘤的患者,通过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可以判断近期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之后如果你的肿瘤标志物检查是没有变化的话,那么说明你的治疗效果是不太明显的。而如果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在治疗之后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则说明你的治疗效果是很不错的。

3、肿瘤患者的预后

患有肿瘤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后,可以通过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来检测病情是否有复发的情况。很多患者在治疗之后肿瘤标志物的指标是正常的,但是过段时间检查的话,发现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升高了,这很可能是因为癌症复发而导致的。肿瘤标志物这个检查对于癌症患者的预后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关注“肿瘤的真相与误区”,每天了解一点肿瘤知识~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老规矩,先说结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肿瘤的检查和确诊具有重大意义。

肿瘤标志物这个称呼太长,老病号和医生一般都不这么叫,一般简称为“肿标”。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下文统称“肿标”。

再说明确一点,如果肿标异常,那么不一定就是肿瘤,但是如果你有肿瘤,你的肿标也不一定异常,仔细看清楚这个差别。

拿我个人举例,我是2017年查出肝脏肿瘤的,原发就是12公分,但是我在16年2月份因为医生怀疑鼻咽癌查肿标的时候,AFP正常的,难道一年肿瘤就从0长到12公分吗?显然是不可能,他一定长了很多年了,也许5年甚至10年了,但肿标居然是正常的!即使我2017年查处来的时候,肿标也不是很高。

所以,即使你的肿标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当你的身体连续出现各种以往很少出现的不适的时候。(下图是我16年的检查结果)

其实当你身患肿瘤,并且肿瘤快要发作的时候,你的身体是会有很多预兆的,比如突然间急剧消瘦、食量减少、多次可以自行缓解的不明腹痛,这个时候你就要特别小心了,建议赶快进医院做检查。

我就是这样样发现肿瘤的的。我发现肿瘤前前后后折腾了近3个月,就是多次不明腹痛,先是右下腹疼痛,以为是阑尾炎、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查了肠镜没发现问题,然后是胸部疼痛,然后是整个胸腔疼痛,痛感不适很明显,半天或者几天过后就自行缓解,所以最开始一直没有重视,知道频率增加、疼痛加剧,才引起警觉,住院一查,20年不进医院人的,一检查就中了个大奖:原发12公分的肝占位!

好吧,马上就是患癌一周年纪念日了,来,肿瘤君,咱两干一杯,我赶不走你,你也不要太过分了,咱两就这么凑合过吧,好不好?


万法不空


现代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与日俱增。由于肿瘤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们在健康体检时对肿瘤标记物的检查也越来越重视。那么,这些检查都有什么意义呢?

下面简要为大家介绍一下临床比较常见的肿瘤指标:

1、甲胎蛋白(AFP)。该指标是临床中检测肝癌的最常用指标,尤其是对原发性肝癌,特异性很高。阳性检出率很高,超过70%。如果此时患者有乙肝或病毒性肝炎病史,肝脏在影像学下提示包块或占位,且AFP>400ng/ml,则基本可以确定是肝癌。

2、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检测癌症的广谱指标,所涵盖的疾病范围也比较广。像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女性子宫及其附件的肿瘤等均可导致该指标的异常升高。据临床观察发现,有一部分长期吸烟的患者的癌胚抗原检查会有异常的升高。

3、糖类抗原(CA125)。这一指标专门反映妇科肿瘤的情况,对于卵巢癌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此外,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阳性率较高,但是胰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异位症、腹水等疾病也会导致CA125异常升高,要注意鉴别。

4、糖类抗原(CA15-3)。对于诊断乳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乳腺癌晚期阳性率高达80%以上。虽然其它疾病也可导致该指标异常升高,但是阳性率较低。

5、糖类抗原19-9(CA19-9)。该指标着重反映消化系统方面的肿瘤,对于晚期胰腺癌阳性检出率高达70%以上。另外,对胃癌、直肠癌、结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CA19-9阳性率超过50%。但是,像胆囊炎、肝炎等消化系统炎症也会引起该指标不正常的升高。

6、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对于筛查男性前列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在检测肺癌方面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最后,如果查出肿瘤指标的异常升高,大家先不要惊慌,切不可胡思乱想。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身的症状、体征及相关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疾病性质。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其实大部分标记物都有一条注释“不用于XX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不适用于XX疾病的筛选,但可用于监测病程和疗效”

这么说应该都能明白了,其实这里面有个逻辑思维要搞懂:“有这个标志物未必得这个癌症,得了这个癌症未必一定有这个标志物”;

但是呢某些情况下是“当你得了XX癌症,这个标志物就升高了,若是癌症控制住了,这个标志物就降低了”

——————————

所以我们并不反对监测标志物,还一定程度鼓励去测,测个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并不贵了,有些标志物并非是特异性蛋白,而是病毒,比如说HPV,EB,HBV等等,这些当然也值得去测。


你懂得这个逻辑,也就不会把这些标记物妖魔化了,自然也能达到效果了;若是觉得一旦有了或者超标了,那一定就是死定了,然后早早得想不开跳下去,那不就瞎了么。

——————————

说句题外话

现在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有一大类医疗器械叫做体外诊断试剂IVD,目前已经开始进入家庭了,上面说的那些检测都是用IVD去检测的,部分可以用尿就能测出来,就像测个早早孕试纸一样简单;若是再发展下去,大概体检真的未必去医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