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国产86式牵引加农炮鲜为人知的三大关键技术突破,使其性能大提升

国产86式牵引加农炮鲜为人知的三大关键技术突破,使其性能大提升

在国产火炮家族中,86式152毫米加农炮是一个很有故事的火炮系统,它的研制之路充满了坎坷,几度中止又几度崛起,最后成功出口。国产86式加农炮最后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是它对当时的国产火炮在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一些大的改进突破,使得国产火炮在作战性能方面有了大发展。

国产86式加农炮是我国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研制,历经二十多年才研制成功的一款大口径远射程加农炮系统,口径为152毫米,全重约9吨,全长约为9米,最大射速约为每分钟4发,最远射程约为30公里,公路行驶速度每小时约为60公里。关于国产86式加农炮的技术特点,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历时二十年,但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产86式加农炮创新较多》进行过专门介绍,想仔细了解的人可以去找找看。今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讲国产86式加农炮在研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攻关。

国产86式牵引加农炮鲜为人知的三大关键技术突破,使其性能大提升

国产86式加农炮

整体来看,国产86式加农炮的关键技术突破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它采用了焊接钢药筒结构设计。这是国产86式加农炮最鲜明的一个关键技术。对于当时的国产火炮来讲,还没有接触到药包装药的相关技术,采用的都是铜药筒装药的结构设计,这样的不足一是需要大量的铜材料,再就是在射速、射程方面不好控制。后来,经过技术攻关,我国火炮设计人员成功采用了以钢代铜的药筒设计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火炮射速。当然,以现在先进的大口径火炮研制技术来看,药包装药技术是目前最流行,也是最好的装药方式。药筒装药则越来越少。

第二,就是它采用了炮身折叠结构设计,缩短了火炮长度。牵引火炮因为自身没有动力系统,在战场上进行转移时机动性不好,需要借助外在的火炮牵引车才行。对于野战火炮来说,要提高它的威力,主要技术就是增大口径,使用大型炮弹,再就是增加它的身管,这样设计就直接导致火炮一是很重,再就是长度增加,在行军过程中,尤其是在转弯的时候,机动性非常不好,很多路况不能通过,严重限制了它的作战使用。国产86式加农炮的初样机全长约为14米,后来经过不断技术改进,采用了炮身折叠的结构设计,才大幅度降低了火炮长度,机动性显著提高。后来这种炮身折叠的结构设计在后续多型国产火炮型号上都有所采用。

国产86式牵引加农炮鲜为人知的三大关键技术突破,使其性能大提升

国产86式加农炮炮身折叠状态

第三,就是它新设计了炮口制退器,再结合采用了钢板焊接结构,大幅度降低了火炮重量。国产86式加农炮的特点,主要是口径大、射程远、威力大,但不足也很明显,就是笨重,长度有些大,这都是由于当时国内的材料生产、制造、加工等方面还有所不足而影响。国产86式加农炮的处样机重约12吨,后来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减重:一是设计出来了新原理炮口制退器,二是将火炮的部分零部件采用了加强的钢板焊接结构,从而将炮重减少到了9吨左右。对于火炮来说,增大打击威力,减少炮重一直都是火炮设计人员所面临的关键技术。在这方面的每一个技术突破,都值得赞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