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國產86式牽引加農炮鮮為人知的三大關鍵技術突破,使其性能大提升

國產86式牽引加農炮鮮為人知的三大關鍵技術突破,使其性能大提升

在國產火炮家族中,86式152毫米加農炮是一個很有故事的火炮系統,它的研製之路充滿了坎坷,幾度中止又幾度崛起,最後成功出口。國產86式加農炮最後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是它對當時的國產火炮在關鍵技術方面進行了一些大的改進突破,使得國產火炮在作戰性能方面有了大發展。

國產86式加農炮是我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研製,歷經二十多年才研製成功的一款大口徑遠射程加農炮系統,口徑為152毫米,全重約9噸,全長約為9米,最大射速約為每分鐘4發,最遠射程約為30公里,公路行駛速度每小時約為60公里。關於國產86式加農炮的技術特點,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歷時二十年,但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產86式加農炮創新較多》進行過專門介紹,想仔細瞭解的人可以去找找看。今天,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一講國產86式加農炮在研製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技術攻關。

國產86式牽引加農炮鮮為人知的三大關鍵技術突破,使其性能大提升

國產86式加農炮

整體來看,國產86式加農炮的關鍵技術突破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就是它採用了焊接鋼藥筒結構設計。這是國產86式加農炮最鮮明的一個關鍵技術。對於當時的國產火炮來講,還沒有接觸到藥包裝藥的相關技術,採用的都是銅藥筒裝藥的結構設計,這樣的不足一是需要大量的銅材料,再就是在射速、射程方面不好控制。後來,經過技術攻關,我國火炮設計人員成功採用了以鋼代銅的藥筒設計技術,大幅度提高了火炮射速。當然,以現在先進的大口徑火炮研製技術來看,藥包裝藥技術是目前最流行,也是最好的裝藥方式。藥筒裝藥則越來越少。

第二,就是它採用了炮身摺疊結構設計,縮短了火炮長度。牽引火炮因為自身沒有動力系統,在戰場上進行轉移時機動性不好,需要藉助外在的火炮牽引車才行。對於野戰火炮來說,要提高它的威力,主要技術就是增大口徑,使用大型炮彈,再就是增加它的身管,這樣設計就直接導致火炮一是很重,再就是長度增加,在行軍過程中,尤其是在轉彎的時候,機動性非常不好,很多路況不能通過,嚴重限制了它的作戰使用。國產86式加農炮的初樣機全長約為14米,後來經過不斷技術改進,採用了炮身摺疊的結構設計,才大幅度降低了火炮長度,機動性顯著提高。後來這種炮身摺疊的結構設計在後續多型國產火炮型號上都有所採用。

國產86式牽引加農炮鮮為人知的三大關鍵技術突破,使其性能大提升

國產86式加農炮炮身摺疊狀態

第三,就是它新設計了炮口制退器,再結合採用了鋼板焊接結構,大幅度降低了火炮重量。國產86式加農炮的特點,主要是口徑大、射程遠、威力大,但不足也很明顯,就是笨重,長度有些大,這都是由於當時國內的材料生產、製造、加工等方面還有所不足而影響。國產86式加農炮的處樣機重約12噸,後來主要通過兩個方面對其進行減重:一是設計出來了新原理炮口制退器,二是將火炮的部分零部件採用了加強的鋼板焊接結構,從而將炮重減少到了9噸左右。對於火炮來說,增大打擊威力,減少炮重一直都是火炮設計人員所面臨的關鍵技術。在這方面的每一個技術突破,都值得讚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