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專家建議 造100門大炮40門炸膛報廢 90餘人遭殃軍官拒絕使用

任何武器裝備的製造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很多人有這樣的誤解:戰鬥導彈這些武器是真正的高科技,一般國家玩不轉

,但是火炮、裝甲車等裝備對技術的要求就不那麼高了。這種觀點其實不對,哪怕是一輛軍用汽車的製造,也需要整個工業體系的支撐。

不聽專家建議 造100門大炮40門炸膛報廢 90餘人遭殃軍官拒絕使用

火炮射擊

就拿火炮這種武器來說,千萬別以為火炮就是一個炮管加炮彈就行了。火炮對炮管材質的要求可不低。畢竟從炮管裡竄出的可是一秒鐘速度可達幾百米甚至近千米的高壓炮彈。炮管鋼材不過關,根本無法承受地住炮彈出膛的力道。此外, 僅僅是材質夠硬還不行,整個火炮還不能太重,否則在機動性上就要大打折扣。

在上世紀60年代,阿爾巴尼亞想要快速實現火炮的國產化,於是在我們向其提供了全套85毫米加農炮的圖紙後,他們認為仿製這種火炮很簡單,自己完全有能力製造出來。甚至到了後來,根本不聽中方派出的專家的指導建議。

不聽專家建議 造100門大炮40門炸膛報廢 90餘人遭殃軍官拒絕使用

85毫米加農炮

所以,儘管當時我們派出了專家團隊對其生產火炮所用特種金屬的鋼鐵廠進行指導,但後者常常認為這些專家“實在是太囉嗦了”,因為仿造這種輕型加農炮簡直是“太簡單了”。然而,殊不知,簡單是對於有工業底子的國家來說的,而阿爾巴尼亞連一個像樣的鋼鐵廠都沒有。

不聽專家建議 造100門大炮40門炸膛報廢 90餘人遭殃軍官拒絕使用

阿軍裝備的中國坦克

於是,在鋼材根本不符合火炮使用標準的情況下,火炮就開始建造了。在匆匆建造100門後,僅僅是經過了簡單測試就送到了部隊使用。結果沒過多久,100門火炮中有40門因為炸膛而報廢。火炮炸膛可不得了,85毫米的炮彈在身邊爆炸的後果可想而知。共有90多位炮兵在炸膛事故中或死或傷,阿軍中的一些軍官甚至拒絕使用該款火炮。最終,這些匆匆仿製的火炮又匆匆退役,成為了不聽專家建議的一個典型事例。

不聽專家建議 造100門大炮40門炸膛報廢 90餘人遭殃軍官拒絕使用

85加農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