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李世民如此器重魏徵,為何在魏徵死後親自砸掉他的墓碑?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一位是千古聖君,一位是萬年良臣;一位從諫如流,一位敢於直諫;一位是識馬伯樂,一位是千里良駒。這君臣二人一起搭檔,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二人不僅為後世君臣楷模,也當得起良友表率,為後世之人留下了無數傳世佳話。

雖然魏徵生前沒少觸怒聖顏,以至於李世民大怒道:“我早晚要殺了這個鄉巴佬!”但最終魏徵還是善終,而且魏徵死後還被追封為司空、相州都督,諡號“文貞”。同時李世民還親自刻書碑文紀念他。那麼,魏徵生前李世民沒有殺他,為何死後會被砸掉墓碑呢?說起來,魏徵是以“諫”受到李世民重用,同時也是因“諫”被李世民砸掉了墓碑。

李世民如此器重魏徵,為何在魏徵死後親自砸掉他的墓碑?

魏徵最開始是李密的下屬,後李密帶著他一起歸唐。公元620年在黎陽被竇建德俘虜,直到公元621年李世民擊敗竇建德而再次歸唐,並被任命為太子洗馬。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了太子李建成,李世民見魏徵說話直爽,將其收為己用。

所以魏徵在跟隨李世民之前有過三個領導,但是那三個領導並沒有給魏徵足夠的平臺施展才華,直到他遇到李世民,才算有了施展的空間。從李世民登基的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到魏徵去世的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總共上諫兩百多次,全部被李世民採納。雖然在直諫的過程中,魏徵多次觸怒龍顏,但最終李世民都壓制住了怒火,接受了魏徵的意見。當然,魏徵的許多策略也都是利國利民,對李世民治國也是有很多裨益的,所以李世民有時候即使很生氣,但之後也還是會聽從魏徵的意見。像他給李世民呈上的《十漸不克終疏》,不僅對李世民的作用很大,對後世之人,無論為君、為人,都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李世民如此器重魏徵,為何在魏徵死後親自砸掉他的墓碑?

實際上,魏徵除了得到李世民的重用,他也深受長孫皇后的賞識。長孫皇后所生的長樂公主將要出嫁的時候,李世民想增加一些禮數,於是就有大臣進言說可“雙倍於永嘉長公主”。要知道,永嘉長公主是長樂公主的姑姑,那樣做很不合禮數,魏徵聽到這樣的話馬上表示反對,並說這樣是逾制的,此事便不了了之。後來長孫皇后知道了此事,作為千古賢后的長孫皇后對魏徵大加讚賞,稱讚他能“引禮義抑人主之情”,並對他進行了賞賜,還說:“聽聞你正直,現在見識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變。”後來李世民被魏徵氣著了,嚷嚷著要殺了他,也是長孫皇后疏導,才不至於讓魏徵受罰,反而還得了賞賜。

當然,雖然魏徵是千古良臣,能力出眾,但並不表示他就沒有走眼、做錯事的時候。而恰恰就是他犯的這個錯,導致了李世民砸了他的墓碑。這裡面有兩件事,一是他曾舉薦侯君集、杜正倫,說這二人有宰相之才。然而後來侯君集謀反被殺,杜正倫被罷免,李世民開始懷疑他們是不是同黨;第二件事是他曾經把自己的諫辭拿給了史官褚遂良,這就更讓李世民憤怒了,這也最終導致了李世民的大爆發。第一件事好理解,你舉薦的人謀反了,這並不是一般的小錯誤,當然是要受影響的,不過這並沒有讓李世民下手,最要命的是第二件事。

李世民如此器重魏徵,為何在魏徵死後親自砸掉他的墓碑?

或許魏徵把進諫的過程給史官,只是為了更好的呈現歷史,然而李世民不會這樣想,他會認為魏徵不僅使在沽名釣譽,還在給自己抹黑。你一個臣子,天天跟皇帝對著幹,讓他下不來臺,或許有人會認為李世民知錯就改,是個好皇帝,但實際上有一點很糟糕,他挑戰了皇權的權威,尤其在後世影響很不好,這很有可能影響李世民千年之後的形象,讓人認為大唐能去取得那樣的成績,是他魏徵的功勞,而不是李世民的功勞。這樣的話哪個雄才大略的皇帝能接受?而且如果後世心術不正之臣藉著魏徵的事,打著“致君堯舜上”的旗號,拿道德大棒壓制皇帝,那不更糟糕。皇權受到如此挑戰,被制裁是遲早的事兒。所以李世民如此震怒,也就好理解了。

當然了,李世民也確實是一個好皇帝,也知錯能改。後來他親征高句麗受大挫,很是後悔,不禁慨嘆道:“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於是又命人少牢之禮祭祀魏徵,把碑從新立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