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阿里京東等巨頭跑步醫療民生領域的萬億供應鏈市場


阿里京東等巨頭跑步醫療民生領域的萬億供應鏈市場

萬億級的醫療供應鏈金融藍海,阿里、京東爭相佈局

在“互聯網+”時代,供應鏈金融有了新的發展,藉助互聯網技術,為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提供交易平臺和解決方案,能夠有效提高供應鏈金融效率。

而在醫療領域,供應鏈金融服務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上市公司華業資本、互聯網公司飛醫網、醫加醫、醫鏈及一批B2B醫藥電商公司紛紛涉足醫療供應鏈金融,提供了多樣化的醫療供應鏈金融服務等。

而伴隨著醫療領域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發展,跨界進入醫療領域的巨頭越來越多。而對於醫療領域供應鏈金融這片新藍海,阿里、京東也是率先佈局。

在醫療領域,京東金融也有佈局。京東醫藥藥京採官網信息顯示,京東醫藥可為採購商提供“白條”金融服務。“藥白條”資料稱,藥品採購專享先下單後付款,最高額度為50萬,30天內免息。

京東物流於今年8月底正式推出京東物流醫藥雲倉項目,並與8家國內知名醫藥流通企業簽署了《京東醫藥雲倉戰略合作協議》,京東物流為合作伙伴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客服、售後的正逆向一體化解決方案服務、物流雲和物流科技服務、商家數據服務、跨境物流服務、快遞與快運服務等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

跨界佈局,京東方、富士康、海爾、美的紛紛湧入

對於醫療供應鏈金融這個規模近萬億的市場,眼紅的可不只是阿里、京東,京東方、富士康、海爾、美的等巨頭均將目光盯著醫療領域。

10月18日晚,京東方發佈公告稱,將投資60億元在成都市建設京東方(成都)數字醫學中心項目。

京東方(成都)數字醫學中心項目的目標是建成以心血管、骨科、腫瘤、康復及婦兒為重點科室的三級營利性綜合醫院,具有醫療、教學、科研和公共衛生服務功能,該項目計劃於2019年9月底結構封頂,2020年底開業運營。

這是京東方第二家自建醫院,此前京東方已收購明德醫院,其在合肥的第一家自建的醫院已經封頂。

2015年6月,京東方斥資2.5億元收購北京明德醫院,將其作為京東方(BOE)智慧健康服務事業的投資發展平臺,隨後以北京明德醫院為基礎與美國醫療服務集團Dignity以及IBM展開業務合作。

據京東方副總裁張宇介紹,在鞏固顯示行業地位的同時,京東方正在向物聯網科技企業轉型,從顯示面板,延伸到傳感器以及相關應用領域,包括智慧醫療、智慧零售等。

不只京東方,富士康、海爾、美的等均將目光盯著醫療領域。

富士康將顯示技術優勢延伸到醫療領域。在10月12日的小蠻腰科技大會上,鴻海集團副總裁陳永正介紹說,富士康在廣州投610億元人民幣,建設8K液晶顯示面板生產線。比如,醫療方面,在外科動腦部手術的時候,手術縫的線已經看不到了,但是經過高顯像的攝影機就能看到這條線。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表示,目前在海信醫療產業應用的技術均為圖像處理和數字技術的延伸發展,海信每年仍將拿出銷售收入的5%投入技術預研和創新。

海爾集團(青島)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已經收購了上海永慈康復醫院。海爾不僅收購康復醫院,還把人單合一的創新管理模式應用到醫院管理中,提高服務水平和運營效率。海爾旗下的上海盈康醫院的小微主湯仁智說,盈康未來的目標是“9073”,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一方面通過互聯網,用盈康APP,把患者、醫生、護士聯繫起來,提升服務質量;另一方面通過管理輸出,實現輕資產發展。

胡洲慶透露,海爾醫療業務的目標是,未來搭建線上線下結合的中國最大康復平臺,2020年達到10000張床位,實現25億元的收入。

美的也在加快進入醫療領域。9月19日,美的集團與廣藥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機器人及醫療器械開發、健康數據應用、智能供應鏈建設、醫療投資、智能製造等細分領域進行多維度的合作。

目前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已近萬億元,年均增速達25%以上,但是中國醫療器械的銷售收入只佔整個醫藥行業的13%左右,遠低於歐美50%左右的整體水平

家電行業增速放緩、平板顯示產業有周期波動,潛力巨大、利潤豐厚的醫療市場將為家電、顯示巨頭們帶來新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點,也將促進這些技術巨頭從賣硬件向賣服務的轉型。

醫療供應鏈金融服務市場現狀分析

大體上看,醫療供應鏈金融服務市場目前來看並沒有成規模和體系,涉足的公司以及完成的規模也較小。

針對這一現象,華蓋醫療基金董事總經理肖恩表示,由於產業鏈條長,各類機構和企業的議價能力不同。醫療產業鏈上眾多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比如抵質押擔保不足、信用信息不對稱、抗風險能力弱等。

醫療企業(包括醫院,特別是政府/企業醫院)亟需各方資本的參與。近幾年政策的快速放開和市場競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問題,新的融資方式和技術手段也給予了多種支持。

新的融資方式之一就是醫療供應鏈金融,即根據單個企業在供應鏈中實際融資需求而推出的金融服務模式;或根據企業支付能力和信用支持的評估,對其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應付與應收賬款、存貨等進行質押融資,面向供應鏈上的單個或多個醫藥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支持等。

肖恩表示,目前國內一些貿易型(流通)上市企業在供應鏈金融業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由於他們長期參與醫療設備、藥品配送的物流環節,是諸多藥品廠家和醫院之間的聯繫橋樑(甚至對部分醫院,貿易公司本身就是藥品器械的分銷商,會直接參與投標),對醫院的結算週期、廠家的收款準則瞭如指掌,天然有能力去建設融資路徑解決由於廠家預收款和醫院應收款形成的融資問題。

同時由於其掌握了醫院的資金籌措、撥款、診療客源等信息,從而能夠預判醫院的還款能力。在對中小企業進行提供融資服務時,能夠判斷融資的風險。另外由於其作為上市公司主體,融資手段豐富,為融資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一句話概括就是“有錢有能力控制風險”。

這類貿易型企業提供的融資模式包括交易融資和金融融資兩類。交易融資包括三種:為廠家分銷代理商提供短期借款支持進貨,保理分銷商針對醫院的應收賬款,以及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對醫院賒銷;金融融資則是指部分擁有金融牌照的貿易商針對代理商和私立醫院的融資租賃、小額貸款等融資方式,目前這種方式涉足金融的貿易商逐步增多。

除了以上提到的模式之外,另外還有針對多個醫藥企業和醫院之間藥品採購的供應鏈模式;針對醫療器械行業的融資租賃模式;醫藥流通B2B的在線模式;針對醫院的以租代融、投融投貸聯合等模式;針對(醫藥或醫院)集團公司的系統業務模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