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彭甫召:巧工雕琢,蛋雕大師

朔州文化圈 | 彭甫召:巧工雕琢,蛋雕大師

蛋雕大師/彭甫召



一枚鴕鳥蛋的厚度不到2毫米,一枚紅皮雞蛋的厚度僅有0.35毫米,有一位來自礦山的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用自制的刀具可以在上面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複雜精妙的圖案,他就是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安太堡露天礦整備班職工、山西省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師彭甫召。

今年56歲的彭甫召,出生于山西朔州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晉北地區自古就是民間工藝美術的搖籃,生於斯長於斯的彭甫召受環境薰陶,自幼酷愛美術,除了上學和做一些簡單的農活,一有空閒就四處找來各種畫作素材,在紙上臨摹。晉北屬高寒地區,農村中家家戶戶都要靠火炕取暖,晉北的炕圍畫一直都是山西民間美術中的一朵奇葩。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初中畢業後的彭甫召拿起手中的畫筆,開始替人畫炕圍畫。他筆下的人物、花鳥、山水等,色彩明麗,美觀大方,深受當地村民的歡迎,從那時起,彭甫召在心中暗暗立志:“美術是我一生的摯愛,我永遠不會放下手中的畫筆!”

一路走來,彭甫召初心不改,一直堅定地行走在藝術的道路上。在部隊參軍,他就畫部隊營房、山水樹木、熱火朝天的訓練場景,幾乎所有的戰友都當過他的素描模特。從部隊復員來到安太堡露天礦後,彭甫召成為一名前裝機司機,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他創作了大量安全漫畫,受到了單位領導和工友們的高度評價。

1995年的一天,彭甫召偶然間在電視裡看到了日本蛋雕藝術的紀錄片,脆弱的蛋殼在大師的手上成為了一個個精美的藝術品,這讓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心挑戰一下這個超高難度的藝術巔峰。沒有老師,沒有前人經驗,彭甫召僅僅靠著一腔的熱情就開始了蛋雕的嘗試,誰想剛邁出第一步就碰了釘子。一枚雞蛋殼的厚度僅有0.35毫米,用力稍稍一大就會破碎,而用力太輕雕刻的圖案就沒有了層次變化。在刀具的選擇上彭甫召最開始使用的是木刻刻刀,結果發現木刻刻刀根本刻不動蛋殼,用力一過,一幅作品立刻碎成了渣。怎麼辦?蛋雕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刻刀?沒有人告訴彭甫召答案,只能自己去琢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說起自己蛋雕用的刻刀,彭甫召很是驕傲,他從一個箱子裡拿出了一大捧自制的刻刀放在茶几面前一一加以解釋。最初的刻刀是自己用鋼鋸的鋸條加工而成的,後來原材料又換成了碳鋼條,最後是車刀用的白鋼條,這些工具全部都是自己磨製而成,還製作了專業的手柄。“我這人就愛琢磨,而且不喜歡認輸,既然日本人能做到,我就一定也能做到,還要做的比他們更好”彭甫召的語氣中透著自信。

一次次的練習,一次次的嘗試,彭甫召靠著自制的刀具,在沒有任何外來借鑑的條件下,逐漸掌握了在薄薄的雞蛋殼上刻制複雜圖案的技術。人物作品在各類美術體裁中是難度最大的,好的作品要展現出人物獨特的氣質的神采。而彭甫召歷時一年多完成的《水滸人物》,可謂達到了蛋雕藝術的巔峰,一百單八將加上晁蓋,共109枚雞蛋殼、109位家喻戶曉的水滸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活靈活現,展現了作者高超的技藝。

“在薄薄的雞蛋殼上雕刻水滸人物確實挺有難度的,能順利完成這幅作品,我覺得還是得益於自幼不停的寫生練習,給我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彭甫召說。

已經成為“蛋雕大師”的彭甫召並未滿足於眼前的成就,一次,一位朋友送給他兩枚鴕鳥蛋,激發了他新的藝術靈感。鴕鳥蛋殼達到了近2毫米,硬度比雞蛋殼大了很多,可以在上面嘗試雕刻更為複雜的圖案,甚至可以嘗試鏤空技藝。自此以後,彭甫召只要下班一進家門,就直奔自己的工作臺,刻苦練習鴕鳥蛋殼雕刻技藝。經過不懈的努力和推陳出新,彭甫召將傳統的鏤空、浮雕技法與碑拓、繪畫、書法藝術相融合,創作出一系列佳作。2004年9月,彭甫召應邀參加了第六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其蛋雕代表作品《龍鳳呈祥》《二龍戲珠》《紅樓夢人物》等受到了專家和群眾的一致好評,《二龍戲珠》一舉獲得了本屆藝術節的銀獎。

“我就是喜歡蛋雕帶給我的那份成就感,從一枚普普通通的雞蛋、鴕鳥蛋,變成一件藝術品,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力要保持絕對集中,手眼要高度協調一致,稍有不慎所有的努力和構思就會毀於一旦。當一件作品完成的時候,那種成就感和興奮感是旁人無法體會到的。”工人出身的彭甫召,話語樸實而堅定。

作品精選

朔州文化圈 | 彭甫召:巧工雕琢,蛋雕大師

朔州文化圈 | 彭甫召:巧工雕琢,蛋雕大師

朔州文化圈 | 彭甫召:巧工雕琢,蛋雕大師

鴛鴦荷花

龍騰盛世

朔州文化圈 | 彭甫召:巧工雕琢,蛋雕大師

朔州文化圈 | 彭甫召:巧工雕琢,蛋雕大師

滴水觀音

朔州文化圈 | 彭甫召:巧工雕琢,蛋雕大師

編輯:付建慧 馬 芳 辛天地(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