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丁二兵 —— 被埋没的艺术奇才


丁二兵 —— 被埋没的艺术奇才

丁二兵,一个并不为人熟悉的名字。刘九庵赞其曰:“诗书化三绝,以书法入画,笔飞墨舞,当今画坛少见.......”邵大箴为其书写艺评时,喃喃自语:“奇才、奇才。“张晓凌认为,在信息时代,让这样优秀的艺术家流落在民间,是美术界的耻辱,”在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涵养的河西走廊,出现了丁二兵这样的画家,或许并不以外,以外的是我们却没有发现他。”

丁二兵 —— 被埋没的艺术奇才


丁二兵 (1927——2006),1927年生于甘肃省武威市羊下坝镇丁家湾村。二度从戎,故名“二兵”。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连环画《英雄季明成》,后在西安美术学院学习两年。其一生历经坎坷,‘文革“时期被打为“右派”,下放至洮河林场劳动改造,后遣回原籍。期间妻子离去,但他没有在悲伤的情绪中沉沦,始终抱有奋斗的精神。他在下放劳动,以及”文革“中仍坚持读书做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从事民间工艺美术和地毯设计工作。一生酷爱诗词、书画,画风独特,笔墨恣纵,在中国写意画台坛上悄然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丁二兵 —— 被埋没的艺术奇才

6月23日至28日,为纪念丁二兵逝世10 周年,由中国国家画院提供学术支持,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人民美术出版社,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水墨画院协办,甘肃省武威西凉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等承办的‘ 天马腾云 . 戈翁写逸”——丁二兵书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这一呈现其艺术走笔一生的展览,令美术界和观众不觉对其交口称赞。

丁二兵 —— 被埋没的艺术奇才

随后举行的““天马遗韵—丁二兵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长张晓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主持,北京美术理论界名家孙克、赵力忠、陈醉、刘龙庭等老先生,以及唐辉、梅墨生、王志纯、刘墨等参与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丁二兵诗、词、书、画兼能,国画以山水花鸟尤为擅长。应该重新认识、评价其成就,给予他在新中国以来的中国画史上应有的一席位置。

丁二兵 —— 被埋没的艺术奇才

如孙克所说,丁二兵的作品有独特的品格、趣味和情调,不离传统而又有强烈的个性,中国画传统深厚,笔墨写意,其闳远深美之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其艺术才能和智慧,受当时客观环境的影响,没有充分发挥,但在最后20来年时间里取得的杰出成就仍然是光芒四射的。张晓凌表示,对于丁二兵,有两点特别令人敬佩。一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坚守精神,一是他承袭传统的同时拓展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丁二兵 —— 被埋没的艺术奇才

王镛认为,丁二兵是继陈子庄、黄秋园之后,又一个曾经被埋没的民间画家。并指出,丁二兵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当属写意花鸟,艺术风格简劲奇绝、雄健恣肆。画家寄予花鸟,走兽拟人化的特征,托物言志,艺术创作表征了自己历尽沧桑的的感悟和高傲的追求。其作品之所以感动我们,跟他个性强烈的投入有直接关系,这对当代的写意花鸟画创作有直接的启发。

(文章出处,中国美术报,胡立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