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代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酷吏多?

东方史证


历史上哪个朝代出奸臣最多?略一思考便知:宋朝。有奸臣是难免的,哪个朝代不出几个奸臣呢?但是没有哪一个王朝,能像宋朝这样挤满整个朝堂,让忠臣良将无立锥之地。除了

秦桧、万俟卨、张俊、丁谓等这些人尽皆知的大奸臣,更多的奸臣藏在国家的各级机构中,一点点侵蚀着宋朝的元气。

宋朝对士人的优待政策

宋朝立国之初,赵匡胤立誓碑于太庙密室中,上面刻着这样一句话: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整个两宋时期,因获罪被杀的文人还真没有。文人地位的提升,自然导致了武人地位的下降。狄青勇而善谋,一生经历二十五场大战,为宋朝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因其武人出身而不为朝堂所容,连欧阳修这样的名臣也对他多有偏见,致使他在49岁时便郁郁而终。

宋朝对文人们无节制优待,致使文人们的气焰越来越嚣张,终于在真宗朝时实现第一次奸臣大爆发。宋真宗性格懦弱,致力于封祀之事,粉饰太平,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北宋第一批奸臣诞生,丁谓、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被合称“五鬼”。一代名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击退契丹入侵,促成两国签订澶渊之盟,却遭丁谓和王钦若陷害,被贬出朝客死雷州。

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受阻,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势力强大。为了推行新政,王安石不得不放松对官员的考核,用人多重才不重德,蔡确、章惇、吕惠卿、蔡京等一大批道德有瑕疵的人得以重用。元祐六年,王安石与司马光相继病逝,二人虽然政见不合,在国家利益上却是一致维护的。他们死后,新旧党争愈演愈烈,相互攻讦拆台,演变成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恶性党争。由此,宋朝第二次奸臣大爆发。

宋徽宗即位后,朝政愈加糜烂。他本人沉迷于书法艺术,又重用新党人士蔡京,大肆采办花石纲,搞得江南民怨沸腾,导致爆发方腊起义。徽宗朝时的奸臣更是不计其数,几乎满朝奸臣,有蔡京、童贯、王黼、朱勔、梁师成、李彦等“六贼”,还有赵良嗣、黄潜善、张邦昌、杨戬等大奸臣。朝中有一两个奸臣就能让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如此多的奸臣扎堆出现,可想而知宋朝在宋徽宗的统治下是什么样子。

靖康之耻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杭州登基,宋朝史上第三次奸臣大爆发了。赵构放着宗泽、李纲不用,却宠信汪伯彦、杜充、刘豫等人,结果被金兵追得东躲西逃,多亏有岳飞、韩世忠等一干忠臣,才勉强坐稳了半壁江山。绍兴和议后,收归将帅兵权成了赵构的头等大事,秦桧、张俊、万俟卨等一干奸臣得势了,害死主战的岳飞,将韩世忠罢免,甘心做金人的走狗。

自宋高宗后,南宋再也没有出过什么有为之君,孝宗、光宗连皇帝都不想当,干脆学习宋高宗,退位为太上皇,继任的宁宗是个半傻子,大权落于奸臣韩侂胄和史弥远之手。宁宗之后,朝政更加腐败,又出现史嵩之、贾似道等奸臣。面对蒙元的节节进攻,他们不但不整顿朝纲力图恢复,反而大肆迫害朝中良将刘整、王坚、曹世雄、向士璧等人。公元1279年3月,宋元大战于崖山,大臣陆秀夫抱着幼帝跳海殉国,十万军民亦追随其后。这个毁誉参半的王朝就此灭亡。


不讲李说史


我是洎水蓝,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古代历史上奸臣酷吏最多的要数宋朝了。

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昌盛的朝代,无论在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在当时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昌盛的朝代,由于国家的政治体制出现了问题,所以这个朝代,奸臣最多。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后,总结五代时期,臣权大于君权,武将权重过高,为了维护皇权的稳定,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分散了重臣的权利,重用文臣,要文臣敢于进谏,保护文臣不被因言获罪,立了祖训:不杀士大夫。宋太祖的一系列国策,巩固了宋朝的昌盛和稳定,使宋朝从此就进入到了一个文风鼎盛的时代。

但是,世上的事都是对立发展的,重用文人,给了文人的绝对权利,也导致了宋朝后期不断地走向衰败。

不杀士大夫,虽然能够消除文臣的顾虑,保护那些直言进谏的大臣不会因言获罪,但这同时也保护了奸臣,因为不论文人怎么做,只要不是谋反的大罪,最多也就是被贬,因此,奸臣做起恶来就会更加肆无忌惮,没有顾虑。因此,这一祖训就为宋朝江山留下祸根。

宋真宗使出现了奸臣“五鬼”,丁谓、林特、王钦若、陈彭、刘承理。宋徽宗时的六贼“蔡京、童贯、王黼(fu)、朱動、梁师成、李彦”。还有大奸臣,秦桧、高球等。

奸臣每个朝代都有,记住这些奸臣,把他们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鉴后入。





洎水蓝


历史上酷史名气最大最狠的,当然要数武周时编写《罗织经》的来俊臣、请君入瓮作茧自缚的周兴。但要说到最多,据《史记·酷吏列传》载,恐以汉代为甚。《史记》详细写了汉武帝时期十大酷吏:

1.郅都 。西汉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是西汉最早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维护封建秩序的名臣。

2.宁成 。南阳穰人。景帝时,先后任济南都尉、中尉。因贪暴残酷,宗室豪杰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后畏罪解脱归家,在家乡放高利贷,购陂田千余顷,役使贫民数千家,致产数千金,从骑数十。再起为关都尉,出入关者云:“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 惨绝人寰出自于此。

3.周阳由 。汉武帝即位后,官员处理政事,崇尚遵循法度,谨慎行事,然而周阳由在二千石一级的官员中,是最暴虐残酷、骄傲放纵的人。他所喜爱的,如果犯了死罪,就曲解法律使那人活下来;他所憎恶的,他就歪曲法令把他杀死。

4.赵禹 。赵禹是台县人,武帝时代,赵禹因为从事文书工作而积累功劳,逐渐升为御史。皇上认为他能干,又升到太史大夫。他和张汤共同制定各种法令,制作“见知法”,让官吏互相监视,相互检举。汉朝法律越发严厉,大概就从这时开始。

5.张汤 。他所处理的案件,如果是皇上想要加罪的,他就交给执法严酷的监史去办理;要是皇上想宽恕的,他就交给执法轻而公平的监史去办理。他所处理的如果是豪强,则一定要玩弄法律条文,巧妙地进行诬陷。如果是平民百姓和瘦弱的人,则常常用口向皇上陈述,虽然按法律条文应当判刑,但请皇上明察裁定。于是,皇上往往就宽释了张汤所说的人。张汤虽做了大官,自身修养很好,与宾客交往,同他们喝酒吃饭,对于老朋友当官的子弟以及贫穷的兄弟们,照顾得尤其宽厚。他拜问三公,不避寒暑。所以张汤虽然执法严酷,内心嫉妒,处事不纯正公平,却得到这个好名声。

6.义纵 。义纵任定襄(在今内蒙古)太守,当地的治安很混乱。义纵一到定襄,就将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时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的家属抓了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 那天,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 义纵执法严峻,但也存在肆意残杀的问题,司马迁《史记》把义纵归入酷吏一类。

7.王温舒 。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年轻时就游手好闲,为了抢夺路人财物,他常常在月黑风高之夜以锤杀人而埋之。这种杀人越货的强盗行径,养成了他后来好杀行威的暴虐性格。王温舒投靠张汤。张汤也以严酷著称,用其为御史,负责督察盗。 当时汉武帝主张全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严厉打击危害专制统治的行为,在这种形势下,乐以刑杀为威的人往往提拔较快。故王温舒很快就升迁为广平郡(今河北曲周县北)都尉,辅佐郡守负责全郡的军事和治安。

8.尹齐 。尹齐初以刀笔吏稍迁至御史。时张汤为御史大夫,经常称赞尹齐为政廉洁,做事果断。武帝使尹齐负责捉拿盗贼,尹齐执法不避权贵,有功,迁关内都尉。其前任宁成即以严酷著称,出入潼关者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对宁成畏惧如此。尹齐到任后,严酷之名“甚于宁成”。武帝以为能,拜为中尉。由于尹齐督察苛刻,贪官污吏和豪强恶霸虽有所收敛,但一般官吏也都因担心触犯刑律而缩手缩脚,不敢大胆治事,故诸事多废,尹齐为此被免官。后来,死于淮南都尉任中。

9.杨仆 。以千夫的身份当了小官。河南太守考核并推荐他有才能而升为御史,派到关东去督捕盗贼。他治理政事仿效尹齐,被认为做事凶猛而有胆量。逐渐升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之中。皇上认为他有才能,在南越反叛时,他被任命为楼船将军,因有军功,被封为将粱侯。

10.杜周 。杜周当廷尉,他治理政事仿效张汤,而善于窥测皇上的意图。皇上想要排挤的,就趁机加以陷害;皇上想要宽释的,就长期囚禁待审,暗中显露他的冤情。门客有人责备杜周说:“为皇上公平断案,不遵循五尺法律,却专以皇上的意旨来断案。法官本来应当这样吗?”杜周说:“三尺法律是怎样产生的?从前的国君认为对的就写成法律,后来的国君认为对的就记载为法令。适合当时的情况就是正确的、何必要遵循古代法律呢?”


曾随迷梦


提到奸臣,我首先就想到的是秦桧,那就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按题主的想法,我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奸臣竟然是宋朝发明的词汇。



奸臣奸臣一词很是古老,战国时期作品《管子》中就有奸臣之论,说奸臣之败其主也,积渐积微,使主迷惑而不自知。也就是奸臣迷惑君主;我国最早史书《尚书》中也提到类似奸臣之说,认为臣之有作威、作福、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可以说,在先秦时代奸臣指的是作威作福、受贿贪赂、迷惑君主。

不过,先秦时代的奸臣只是对臣子的道德谴责,国破危亡受到讨伐诅咒都是君主,所以有乱君恶君昏君,如夏桀、商纣王、周幽王。在君主掌握绝对权力的时代,识奸佞,任君子,排小人,乃是君主的责任所在;孔子有所谓政者正也,掌握最高权力者能够是心忧国家,秉公正直的君子,自然会让正人君子身居其位,让邪恶小人不得其位。一个政权出现所谓奸臣,是最高权力的滥用打开所谓奸臣的潘多拉魔盒。

后世所谓的奸臣,是从治道上论证的,即奸臣误国论,将忠奸提高到国家治乱层面,一国兴亡与否责任不在国君行为,而要由臣子担当。道德成分的话语权往往就是政治权,经历了晚唐五代道德沦丧,北宋抑武崇文,大量贫寒士子进入政治高层,从而强调砥砺道德气节,将君子小人的道德成份升级为政治上的血统,君子、忠臣成了国家昌盛的根本,而国家乱亡择是政治被小人、奸臣当道。

在欧阳修、宋祁修撰的《新唐书》中,首设奸臣传,忠奸理论成了一种新的道德化的历史解释模式。自《新唐书》后,元代修《宋史》、《辽史》,明代修《元史》,清代修《明史》,也就是说,除元代修的《金史》之外,所有的官修正史均沿例立《奸臣传》。《奸臣传》由粗创逐步发展为整严。不过,《新唐书·奸臣传》无传序,只附了毫无新意的简单赞语,提出木将坏,虫实生之;国将亡,妖实产之,也就是说奸臣是国家衰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还未有明确的奸臣误国思想。

创造出奸臣的宋朝,则产出了历史上最多的奸臣。《宋史》中,奸臣被提升到了阴阳天理的高度,专门的传序说,小人掌握朝廷权力的时候,其象即为阴,他们狡诈和阴谋就呈现出来了,国家就会灭亡;君子掌握权力时,其象就为阳,国家的祸患很少。按照这个标准,在《宋史》中,列传里有四卷奸臣传,包括蔡京、秦桧、韩侂胄一共21个奸臣名列其中。

《辽史》的奸臣序说,立奸臣传是让皇帝作为镜子,不让奸臣当道;也对大臣们作为劝戒。这是天地圣贤之心,国家安危之机,治乱之原也。辽史上的十一位奸臣是败国足以为戒。

《明史》的奸臣传序说:(宋史)论君子小人,取象于阴阳,其说当矣。但是,任何时代都有小人,不能都称之奸,只有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拓、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身阴贼者,才能以奸臣恶名。这是经乾隆帝钦定的奸臣定义。根据这个标准,《明史》入选六名奸臣。

从此,元代修《宋史》、《辽史》,明代修《元史》,清代修《明史》(除元修《金史》外),所有的正史都继承了这一体例有了篇幅不同的奸臣传。中国近千年的历史上一下子跳出了一大堆厚颜无耻祸国殃民的奸臣,奸臣成了中国后半期历史舞台上的主角。

创造奸臣,是宋代对中国历史的一大贡献,之所以在宋朝出现,乃是中国历史河流在这个国力最弱的大一统王朝出现了道德大转折,对外武功最为颓废之际,文化方向转向内向的道德重建,国家的希望从外在收缩到存心之上。

传统修史乃是为现实服务。当中国历史从唐


朝的高潮跌入晚唐藩镇割据和五代混乱,而后爬出深渊进入宋代,士人通过修史反思前代沉痛教训,认为正是士人无耻无德,才造成了唐朝中后期和五代时的国家危亡和社会沦丧;五代时臣子视皇帝如过客,半个世纪换了五朝十几任皇帝,动辄被谋逆砍头,士人臣子多数如冯道一样无耻,只求个人安危和仕途,对帝王毫无忠可言,对天下更没有胸怀。

从道德视角出发的宋代士人,认为只有士人砥砺德性,敢于担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拯救王朝不复旧辙。宋代士人确实有了前所未有的忧心天下、经世济民的道德风貌,在如此背景下,与欧阳修同时代的张载提出为天下立心,为万世开太平的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范仲淹弹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人心声。

与承担治国平天下的重担相应,宋代士人提出要尊王,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危机,被认为是帝王地位权威受到挑战,要将皇帝在道德和观念上进一步无上的权威化,而国家的弊政祸乱,内忧外患,都应该由臣子来负责。如此,则能保证世道人心的稳定,巩固统治基础。

让士人道德重建新的光荣,承担治国平天下的任务,也意味着天下出了问题,首先要问责臣子。而道德化的视角终于造就出奸臣,他们对上蒙蔽君王,对下欺压百姓,同朝压制残骸忠良,他们才是国家混乱的元凶,于是就有了奸臣传。如此也是宣传,规劝士人做忠臣。

宋朝看似将为天下开太平的臣子的作用提高了,现实中,大臣们的地位却在下降,表现在宰相实权上,宋朝宰相既没有用人事权、军事权,也没有了财权,传统宰相享受剑履上殿,御坐为起的待遇,从赵匡胤开始,丞相再也不能坐而论道了,也必须立而陈言恭恭敬敬地站着回答。

宋朝后士人群体地位的下降,也是中国贵族的消失有关。宋之前,多数朝廷官员都是门阀贵族出身,往往有着雄厚的家族政治渊源和文化传统,他们的家族显赫史甚至比帝王还显贵,无论是在朝还是下野,都有着稳定的社会地位。

然而,中国贵族在唐朝之后消失。经过安史之乱至五代一个多世纪的战乱屠杀,传统门阀家族屠戮殆尽,而后崛起的是贫寒子弟。宋朝刻意提倡文治国策,唐朝开始的科举制到宋朝开始真正成为底层人员向上层社会流动的通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普遍的出仕门径,这些没有政治文化背景的贫寒子弟在数世的巍巍帝王前,难以再有传统的地位和尊严。

忠奸理论可谓出身贫寒的士大夫群体效忠帝王的自我矮化,体现的是大臣地位的下降。从此,愚忠成为士人群体的紧身衣,皇帝成了不能怀疑、不能面争的神,而臣子们都成了像后宫中努力争宠的女人一样,在皇帝们看来,忠臣奸臣不过此一时彼一时,都是忠顺的奴才,这是对臣民的奴才式要求。

忠臣与奸臣的深入人心,让君臣伦理彻底陷入单向的深渊,这是中国历史书写对最高权力表忠心的发明。却颠倒了君臣逻辑,奸臣之所以能够为奸,是君主本身昏庸无耻,纵欲为恶,使得人性中恶的被放大,在专制的时代,创造出所谓的忠臣、奸臣对垒,根本上是效忠君王的奴性文化牢笼,都是帝王祭坛上的牺牲品。


旅途中的行者


北宋的建国,是以赵匡胤为代表的军事实力派、发动武装政变取得的。赵氏对于手握军权的人是非常警惕的;当然,国家有难,御敌防守又是缺不了带兵打仗的大将的。所以,痛定思痛,宋太祖给宋朝当权者定下的百年大计就是文人执政,重文抑武,然后用皇权和相权相互制约。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知道大宋为何在外敌侵入的时候,屡屡退让、忍气吞声;也会明白,为何大宋在文化艺术、科学、建筑、天文、经济等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了。

那如果皇帝相对弱、大臣相对强的话,就很难办了,比如宋徽宗。宋徽宗这个人在书法、绘画上面的成就太杰出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偏向那边,治国的事就抛到墙角,所以,奸臣满天飞。

北宋六贼,是民间对北宋年间六个奸臣的统称,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基本都是宋徽宗时期重要的大臣,这六人朝庙之上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荒淫无度,私下滥使职权以鱼肉百姓为乐,将民间弄得乌烟瘴气,满目涂炭,是导致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朝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

"六贼"之名最早出于太学生陈东在宣和七年(1125年)的上书,陈东说:"今日之事,蔡京坏乱於前,梁师成阴谋於后,李彦结怨於西北,朱勔结怨於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於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大家耳熟能详的奸贼高俅,其实也在宋徽宗朝,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朝廷的管理得有多混乱、多黑暗啊。


清风明月品国学


历史上奸臣最多的朝代是宋朝,因为当时实施的是宰相制,使宰相变成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大官,出了像秦桧蔡京这样的大奸臣。

宋朝的宰相制就像是,一个大地主阶级,他们是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的管理机构,宰相制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几个人身居宰相要职,但是却不是互相制约的作用,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以至于相互串联。

秦桧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大奸臣,他出生在南京,当时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就是被秦桧诬陷,入了大狱,当时的皇帝,听信,秦桧这个奸臣所言,为国奔波的岳飞,倒入了狱,秦桧,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地主,侵占财产侵占土地,克扣百姓,自己倒是成为了当时的大财主,大财阀,但人们不堪其苦,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利益,以及当时国家的利益。

以及被称为北宋六贼的财经,当时,宋徽宗不愿意关心朝政反而对其他的颇感兴趣例如,只因为蹴鞠就对高俅赏赐了高的官职,而书法写作较好的蔡京也被宋徽宗重用,成为了治理国家的人但是蔡京并不是治理国家的贤才在其中也是大捞油水,贪赃受贿,我们来说就是略有文学气息,但没有大智谋的小人他后来同秦桧一起被后人唾骂。

后人有为岳飞立雕像可以行参拜礼,其中就有秦桧向岳飞下跪的雕像,说明后人也觉得秦桧是宋国的罪人应当向岳飞致罪。





慕夏无名


君明臣贤,君昏臣佞。历史上朝廷开明,则风清气正。奸臣当道,则江山破碎。每朝每代皆有奸臣,而乱世普遍奸臣多。奸臣多有如下特征:

一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二曰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三曰无中生有,造谣诬陷。四曰口蜜腹剑,笑里藏刀。五曰阴奉阳违,两面三刀。六曰媚主谀君,诱之为虐。七曰勾结党羽,狼狈为奸。八曰挑拨离间,制造矛盾。九曰栽赃陷害,反口噬人。十曰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十一巧设机关,借刀杀人。十二勾结外部,充当内应。十三嫉贤妒能,残害忠良。十四唯利是图,嗜权如命。十五多疑善变,反复无常。十六阴险狡诈,虚伪成性。十七豺狼成性,虺蜴为心。十八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郭瑞丰研究员


  历史上哪个朝代出奸臣最多?略一思考便知:宋朝。有奸臣是难免的,哪个朝代不出几个奸臣呢?但是没有哪一个王朝,能像宋朝这样挤满整个朝堂,让忠臣良将无立锥之地。除了秦桧、万俟卨、张俊、丁谓等这些人尽皆知的大奸臣,更多的奸臣藏在国家的各级机构中,一点点侵蚀着宋朝的元气。

  归根到底,还是宋朝优待士人所致。宋朝立国之初,赵匡胤立誓碑于太庙密室中,上面刻着这样一句话: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整个两宋时期,因获罪被杀的文人还真没有。文人地位的提升,自然导致了武人地位的下降。狄青勇而善谋,一生经历二十五场大战,为宋朝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因其武人出身而不为朝堂所容,连欧阳修这样的名臣也对他多有偏见,致使他在49岁时便郁郁而终。

  宋朝对文人们无节制优待,致使文人们的气焰越来越嚣张,终于在真宗朝时实现第一次奸臣大爆发。宋真宗性格懦弱,致力于封祀之事,粉饰太平,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北宋第一批奸臣诞生,丁谓、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被合称“五鬼”。一代名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击退契丹入侵,促成两国签订澶渊之盟,却遭丁谓和王钦若陷害,被贬出朝客死雷州。

  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受阻,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势力强大。为了推行新政,王安石不得不放松对官员的考核,用人多重才不重德,蔡确、章惇、吕惠卿、蔡京等一大批道德有瑕疵的人得以重用。元祐六年,王安石与司马光相继病逝,二人虽然政见不合,在国家利益上却是一致维护的。他们死后,新旧党争愈演愈烈,相互攻讦拆台,演变成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恶性党争。由此,宋朝第二次奸臣大爆发。

  宋徽宗即位后,朝政愈加糜烂。他本人沉迷于书法艺术,又重用新党人士蔡京,大肆采办花石纲,搞得江南民怨沸腾,导致爆发方腊起义。徽宗朝时的奸臣更是不计其数,几乎满朝奸臣,有蔡京、童贯、王黼、朱勔、梁师成、李彦等“六贼”,还有赵良嗣、黄潜善、张邦昌、杨戬等大奸臣。朝中有一两个奸臣就能让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如此多的奸臣扎堆出现,可想而知宋朝在宋徽宗的统治下是什么样子。

  靖康之耻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杭州登基,宋朝史上第三次奸臣大爆发了。赵构放着宗泽、李纲不用,却宠信汪伯彦、杜充、刘豫等人,结果被金兵追得东躲西逃,多亏有岳飞、韩世忠等一干忠臣,才勉强坐稳了半壁江山。绍兴和议后,收归将帅兵权成了赵构的头等大事,秦桧、张俊、万俟卨等一干奸臣得势了,害死主战的岳飞,将韩世忠罢免,甘心做金人的走狗。

  自宋高宗后,南宋再也没有出过什么有为之君,孝宗、光宗连皇帝都不想当,干脆学习宋高宗,退位为太上皇,继任的宁宗是个半傻子,大权落于奸臣韩侂胄和史弥远之手。宁宗之后,朝政更加腐败,又出现史嵩之、贾似道等奸臣。面对蒙元的节节进攻,他们不但不整顿朝纲力图恢复,反而大肆迫害朝中良将刘整、王坚、曹世雄、向士璧等人。公元1279年3月,宋元大战于崖山,大臣陆秀夫抱着幼帝跳海殉国,十万军民亦追随其后。这个毁誉参半的王朝就此灭亡。



惪州元良1978


非武则天的周朝莫属。

酷吏最有名的,莫过于武则天周朝的周兴、来俊臣,留下了请君入瓮的成语,还有一本《罗织经》。这本酷吏心得,成了后世各朝各代皇帝大臣必读的禁书。

奸臣每个朝代都有,酷吏则是几千年也没几个。



豫青年报人小赵


这个问有点太笼统了,先sorry。为什么这么说呢?要是每个朝代没有奸臣的话朝代也不会更替,这是相辅相成的,那又人说那是因为皇帝的昏庸导致民不聊生,人们才要推翻他,对也不对,现在举例说明。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拉开了东汉的末路,这难道说是皇帝的昏庸吗?No。东汉末年基本上都是娃娃皇帝,还有婴儿皇帝,刚问小孩有什么错,他们和大臣贵族平民百姓家的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所以那个朝代都有奸臣,就看我们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待他。好了下来在说说酷吏,实际上目中程度上酷吏是正直人品的象征,当然我说的是一般,这里不抬杠。举几个例子,郅都大家都知道吧!汉景帝时的酷吏。他性格耿直敢直谏,也能抛开情面,面折大臣于朝。汉景帝也很重用他,后来因为皇子刘荣之死,窦太后让景帝问罪与他,被贬去守雁门,时的匈奴人不能入我华夏抢掠。后被离间,窦太后非要杀了郅都,郅都被杀,郅都死后不久匈奴重新侵入雁门。像这样的还有汉武帝时的张汤,东汉的周纭等,都是好的表现。所以说我们看问题要看他的两面,用佛家的三重境界来结尾吧!见山是山 见山不是山 见山还是山。谢谢希望能对你们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