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豬瘟肆虐,盤面承壓,減產預期能否助玉米“走牛”?

國內現貨穩中偏強,現貨均價1851.5元/噸,山東河北地區個別深加工企業收購價上漲10元/噸。供給方面,政策糧出庫穩步推進,30號計劃拍賣 396萬噸,實 際成交261萬噸,成交率65.94%,成交均價1557,其中遼寧成交率高達 99.53%,單日成交率成交均價再創近三個月新高,市場看漲情緒濃重。 消費方面,非洲豬瘟持續發酵,養殖戶繼續拋售,飼料終端消費疲軟;深加工企業雖然剛性補庫需求仍存,但整體消費無明顯改善。 綜合來看,距新糧集中大量上市前這一段時間,正值供應空窗期,加之減產炒作,短期價格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待新糧大量上市,產量塵埃落定後,價格將重回穩定區間運行,若減產預期得到驗證,將支撐價格重心上移。

豬瘟肆虐,盤面承壓,減產預期能否助玉米“走牛”?

基本面分析

玉米拍賣情況目前,臨儲玉米繼續以每週800萬噸進行大量投放。自4 月12日臨儲拍賣到8月30日, 臨儲玉米投放高達1.6億噸,累計成交高達6950.51萬噸,國內玉米市場供應壓力持續。

豬瘟肆虐,盤面承壓,減產預期能否助玉米“走牛”?

港口玉米庫存

截至8月20日,國內玉米北方庫存為386.8萬噸,較8月13日的393萬噸減少6.2萬噸, 周比降幅1.58%,較上月同期環比增加6.44%,同比增加24.77%;南方玉米港口庫存76.1 萬 噸,較8月13日的84.3萬噸減少8.2萬噸,周比降幅 9.73%,較上月同期環比增加37.12%, 同比增加104.57%。

豬瘟肆虐,盤面承壓,減產預期能否助玉米“走牛”?

飼料養殖終端需求

飼料養殖需求方面,目前飼料養殖需求依舊保持平淡。上週生豬價格震盪回落。雖然 7 月份以來生豬價格出現了一波上漲,生豬養殖利潤出現了好轉,但 8 月份來襲的非洲豬瘟又一 次打擊了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部分地區養殖戶出現了恐慌性拋售出欄的心理。前期我們認為 生豬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減弱時,非洲豬瘟蔓延到浙江樂清則進一步打擊了生豬養殖戶補 欄的積極性。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後期非洲豬瘟則有可能出現大面積爆發的風險,生豬 存欄則會繼續下滑。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7 月生豬存欄比上個月減少 0.8%,比去年同 期減少 2%。能繁母豬比上個月減少 1.9%,比去年同期減少 4%。短期內,飼料養殖對於玉米的 需求放緩,利空玉米。

豬瘟肆虐,盤面承壓,減產預期能否助玉米“走牛”?

對於玉米長期走勢,我們的結論是:2018年、2019年,玉米市場的價格重心將不斷提高。

走強的原因是:種植面積波動不大,而消費需求逐年增長。如此,巨大的產消缺口將逐年消耗庫存玉米。預計在18/19年度,玉米庫/消比就會下降到30%之下。

如此,供求緊張將是遲早的事情,上漲是大概率事件。下一年度,玉米有望重回歷史高價區。

對於今年底及明年初而言,我們推斷:將有一波不小的上漲行情。這樣的結論,主要還是基於歷史規律的研判。按照玉米以往的上漲年份,上漲行情的發生通常是在秋季,並會持續至來年的2、3月份。

為什麼會如此呢? 在9月收割之時,是市場壓力最大之時;往後,隨著冬季採購旺季的到來,在產消缺口推動下,市場往往形成一波冬季上漲行情。

現階段影響玉米市場的幾個方面

步入6月份,正是新麥上市的季節。據農業部消息,截至6月中旬,全國已收穫小麥2.78億畝,收穫進度過八成。由於質優新麥供不應求,加工企業不斷調高收購價格。6月15日,河南鄭州二等白麥主流價為2420元/噸,周環比上漲20元/噸。但是,下游麵粉消費進入淡季,同時,飼料銷售也未見起色。

無論新麥如何波動,對玉米而言終究是壓力。因為需要騰出倉庫為存儲新麥。

現階段,國內玉米供給的主力軍是“臨儲玉米的拍賣”。

6月22日,國家臨時存儲玉米計劃銷售396萬噸玉米,實際成交了74萬噸,成交率僅為18.6%,成交均價1424元/噸。近日,成交率快速下降,與前期的100%的成交率形成鮮明的對比。說明市場供給充足,市場心態趨於平穩。

與此同時,自4月12日拍儲以來,至6月15日當週,累計拍賣玉米高達4520萬噸,而出庫僅為1800萬噸左右。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期,陳玉米出庫將對市場構成較大壓力。

按計劃,拍賣國儲玉米一直會持續到8月底。這段時間,供給是充足的。

當前,玉米處在生長階段。天氣變化亦是市場關注的重點。若是收成正常,那麼,在9月份新玉米上市季節,市場亦將面臨收割的壓力。

如此看來,由於儲備糧充足、6月新小麥上市,以及9月新玉米上市,這些均將對玉米市場構成壓力。因此,現貨市場將逐漸失去上漲動能,市場低點估計出現在9月秋收前後。

走牛的根基:玉米“供給側改革”

玉米是我國農產品“供給側改革”的第一首選品種。這主要是因為其龐大的庫存。據悉,2017年拍賣結束後,我國臨儲庫存玉米結餘為1.8億噸。

對此,農業部對玉米的整體戰略依舊是:“去庫存”。種植面積削減是有效策略。

從表1看,在2016年以前,我國玉米播種面積曾出現連續13年增長,增長了27%。

然而,2016年種植面積出現了下降,下降了3.5%,為3675萬公頃;2017年又下降了4.7%,為3500萬公頃。也就是從2016年開始,玉米市場出現反轉,當年就拉開了產不足需的序幕。

就2018年的播種情況,USDA給出的數據是:中國玉米種植面積為3650萬公頃,略增110萬公頃,增加了3.1%。而中國農業部給出的數據是:播種面積為3495萬公頃,略減49.5萬公頃,增加了1.4%。

對此,我們的看法是:兩個權威部門給出的數據增減幅度均很小,對市場格局的判斷沒有影響。問題的重點在於:面積增長的停滯,決定著產量不會有大的增長;而近年玉米的消費增長卻呈現出穩步增加的態勢,從而使得庫存逐年被消耗。

可以肯定地說,玉米“供給側改革”是其未來走牛的重要基礎之一。

豬瘟肆虐,盤面承壓,減產預期能否助玉米“走牛”?

6月USDA報告解讀:中國玉米供求平衡表

(1)從庫存/消費比趨向看

就農產品而言,庫存/消費比是研判價格趨向的重要指標。通常,庫存/消費比出現峰值,並拐頭向下;那麼,這是市場重要的逆轉信號,並表明市場脫離熊市,逐漸轉變為上升週期。

從表2的中國玉米供求平衡表看,15/16年度我國玉米庫存/消費比達到了最高,為50.93%。

隨後,16/17年度庫存/消費比出現了下降,為43.41%。如此,直接導致了大連玉米在2016年9月30日觸底反轉,漲勢呈現兩波較強的上漲,最終在2017年的3月28日出現調整。

17/18年度庫存/消費比繼續下滑,降至33.01%。如此,在2017年10月30日,大連玉米出現了一波強勁的季節性上漲,漲勢延續至2018年的1月5日。

據USDA最新預測:18/19年度我國玉米庫存/消費比將繼續回落至24.37%。不難看出,庫存/消費比的進一步下降為下一波上漲提供充足的動力。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什麼時候上漲?按照玉米特有的規律,一般在秋季。

(2)從產量和需求兩方面數據看

(3)先分析產量數據:

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以玉米為先導,鼓勵種植大豆等缺口較大的農作物。如此,也就決定著:未來幾年玉米播種面積不會有顯著的擴展,其產量也將進入起伏不大的平穩階段。

從USDA最新數據看,從13/14年度到18/19年度,在連續6個年度裡,我國玉米產量保持相對穩定,產量均值為2.20億噸。其中,18/19年度的預估產量為2.25億噸,較均值增加500萬噸,較上一年度增加了911萬噸。

豬瘟肆虐,盤面承壓,減產預期能否助玉米“走牛”?

現分析一下消費數據:

從表2看,自05/06年度至18/19年度,共13年度裡,除了14/15年度消費略降外(2015年3月份後玉米出現大幅下跌),每年消費均處增長狀態,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機當中。據此,可得出:年均消費增量為862萬噸,最近4年平均增幅為1175萬噸。

這說明什麼?

說明我國玉米的消費,在這麼多年當中,呈剛性增長,並且增幅不小!

不過,從最近的兩個年度看,17/18年度消費量較上年度增加900萬噸,18/19年度僅增加800萬噸。由於本年度和下年度仍屬於預測範圍,因而USDA對於消費增量的估算可能偏於保守。

可見,近幾年,由於產量相對穩定,變化不大;而消費需求卻呈現剛性增長,如此,玉米市場的上漲就有了產需兩方面的基礎支持。

從歷史規律中尋求未來的驅動力

從歷史角度看,大連玉米曾經出現過兩個重要峰值,一個是在2008年7月,另一個在2011年2月。其對應的期末庫存分別為3939萬噸(庫/消比26.4%)、4942萬噸(庫/消比27.4%)。

由此看出,當庫存/消費比低於30%時,玉米市場會呈現緊張狀態,價格亦會大幅上漲。

從表2還可以看出,從05/06年度至07/08年度三個年度,其庫存均處在一個較低的狀態,且庫存/消費比低於30%。在這期間,玉米價格的波動呈現牛市狀態。

近年,國內玉米庫存的下降是從16/17年度開始,其時產需缺口達1245萬噸,期末庫存降至10071萬噸(庫/消比43.4%);17/18年度產消缺口擴展到2511萬噸,期末庫存降至7955萬噸(庫/消比33.0%)。

對於18/19年度而言,儘管產量略增,但消費仍舊延續增長的態勢,導致產消缺口維持在2400萬噸,期末庫存降至6050萬噸(庫/消比24.3%)。屆時,庫/消比低於30%的警界線!

可以預見,就本年度而言,由於期末庫存進一步降低,且有所擴展,因而價格再上一個臺階是可以預期的;對於18/19年度,其庫/消比低於30%,庫存的消耗將導致供求關係重現緊張,價格有望大幅回升,並重回曆史高價區(2500元上下)。

行情推測:上漲仍舊會在秋季

對於玉米長期走勢,我們的結論是:2018年、2019年,玉米市場的價格重心將不斷提高。

走強的原因是:種植面積波動不大,而消費需求逐年增長。如此,巨大的產消缺口將逐年消耗庫存玉米。預計在18/19年度,玉米庫/消比就會下降到30%之下。

如此,供求緊張將是遲早的事情,上漲是大概率事件。下一年度,玉米有望重回歷史高價區。

對於今年底及明年初而言,我們推斷:將有一波不小的上漲行情。

這樣的結論,主要還是基於歷史規律的研判。

按照玉米以往的上漲年份,上漲行情的發生通常是在秋季,並會持續至來年的2、3月份。

為什麼會如此呢? 在9月收割之時,是市場壓力最大之時;往後,隨著冬季採購旺季的到來,在產消缺口推動下,市場往往形成一波冬季上漲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