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同樣努力工作十年,但為什麼上司和下屬的結果有天壤之別?

2006年夏天,浩畢業了,他讀的是一所普通的二本,所以找工作的時候他沒有挑三揀四,也知道自己不能挑三揀四。最後通過努力進入了一個帶有公用事業性質的xx燃氣公司上班,從最底層的技術員做起,每月3000元工資。

同樣努力工作十年,但為什麼上司和下屬的結果有天壤之別?

這樣的公司穩定,但同時也意味著論資排輩,升遷很慢。他並不太會討好領導,但做事情很認真,5年後慢慢的做到一個小領導,薪水一年大概15萬,雖然薪水不高,但好在幾乎不要花錢,省吃儉用,煙只抽5元一包的盒白沙,平時打點5元一炮的小麻將。在公司什麼都可以報銷,出差的話一天還有200多補貼,所以一個月有時候還能多賺一點。

上班的第一年他就首付20%買了一套50多個平方的小公寓,那時候長沙的房子只有2000多元一個平方,他把房子稍稍裝修了一下然後租出去了,自己住父母家。

租金開始的時候還覆蓋不了房貸,要給銀行貼一點,但是慢慢的隨著房租上漲,他不但不需要付房租,而且還有剩的,嚐到甜頭的他開始謀劃買第二套房,在2010年他把前面那套房子做了二次抵押,從銀行裡貸款了一部分錢出來,馬上就買了第二套房子,這一次是一套120多平方的房子,房價3000多,裝修好之後租出去,依然不需要自己從口袋裡掏錢還房貸。

後來他一直用這個方法,只要有點錢就買房,到今天他總共擁有過8套房子,從去年開始出手了5套,套現了差不多500萬的現金,手裡還有3套房子。

同樣努力工作十年,但為什麼上司和下屬的結果有天壤之別?

這些資產的價值比他在職場打工40年賺的都多。

他的上司在浩進入公司的時候,薪水就是浩的好幾倍,但是他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投資,加上平時並不懂節省所以並沒有剩下多少錢。

去年浩和他的上司都從公司出來了,但浩沒有選擇再工作,因為他卻擁有更多的選擇,他有幾百萬的現金,這些錢放在股市裡即使做基金定投也有年化10%-15%的收益,一年有50萬以上的收入,他還有三套房子,每個月產生的租金可以解決他的基本生活問題。

但是他的上司卻不得不回到職場上,和那些比他小十幾歲的年輕人拼。人到中年其實並沒有太多的選擇,再去新的公司,要不就是做高管,要不做普通職員,但大多數公司都會自己培養管理者,很少空降,所以他又只能到職場裡和年青人去拼。

2 我們絕大部分人都和浩一樣,天資平平,我們也很努力,也很拼,但是結果卻可能有天壤之別,就像浩的上司一樣,並不是能力不強,也不是不拼,只是職場上很多事情不是我們能決定的。無論打工到什麼級別,賺錢的邏輯永遠都是用時間,體力和智力換取報酬,獲得的是主動收入,一旦你身體不行了,競爭力下降了,或者單純工資待遇要求高了,就很可能被替代。

這就是市場的殘酷。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必須要為自己獲取被動收入,這是人生幸福的關鍵事項,有和沒有的區別就是浩和他上司的區別。

所謂被動收入就是會主動給你的賬戶裡打錢進來,像自來水一樣不停,能夠幫助我們普通人實現這一點的,只有房產投資和股票投資。

但房子在中國已經連續漲了20年了,價格已經漲到天上去了,已經完全不具備投資價值了,但是股票卻和房子相反,還處在很低的谷底,假如我們像投資房產一樣投資股票,我們一定會達到和浩一樣結果。

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正確的認知股票,中國股民對股票的認知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要不就認為它是一夜暴富的工具,要不就認為他是騙人的賭場。

股票既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上帝的禮物,但如果你想要擁有被動收入,那麼股票是最好的工具。

有越來越多關注黑馬的粉絲提到學習的東西太碎片化了,造成“學了很多知識,卻依然操作不好股票”的現象。

這是因為學習到的東西還沒有成體系,所以沒有發揮威力。為什麼成體系有這樣重要?

因為我們大腦是按照分類來記憶的事物的,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大腦才能記得牢。

所以我打算梳理碎片化的投資知識做成體系,除了文字之外,還錄製音頻,這樣大家可以在上下班的路上聽,每節課講完還會佈置作業,這樣可以快速的成長。

課程大綱如下:

同樣努力工作十年,但為什麼上司和下屬的結果有天壤之別?

同樣努力工作十年,但為什麼上司和下屬的結果有天壤之別?

同樣努力工作十年,但為什麼上司和下屬的結果有天壤之別?

同樣努力工作十年,但為什麼上司和下屬的結果有天壤之別?

同樣努力工作十年,但為什麼上司和下屬的結果有天壤之別?

暫時就只列出這45節課,講完了再繼續講,這個系列適合那些真正想學習投資的人,但是這個系列只會在學習圈進行,在頭條只會每週分享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