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同样努力工作十年,但为什么上司和下属的结果有天壤之别?

2006年夏天,浩毕业了,他读的是一所普通的二本,所以找工作的时候他没有挑三拣四,也知道自己不能挑三拣四。最后通过努力进入了一个带有公用事业性质的xx燃气公司上班,从最底层的技术员做起,每月3000元工资。

同样努力工作十年,但为什么上司和下属的结果有天壤之别?

这样的公司稳定,但同时也意味着论资排辈,升迁很慢。他并不太会讨好领导,但做事情很认真,5年后慢慢的做到一个小领导,薪水一年大概15万,虽然薪水不高,但好在几乎不要花钱,省吃俭用,烟只抽5元一包的盒白沙,平时打点5元一炮的小麻将。在公司什么都可以报销,出差的话一天还有200多补贴,所以一个月有时候还能多赚一点。

上班的第一年他就首付20%买了一套50多个平方的小公寓,那时候长沙的房子只有2000多元一个平方,他把房子稍稍装修了一下然后租出去了,自己住父母家。

租金开始的时候还覆盖不了房贷,要给银行贴一点,但是慢慢的随着房租上涨,他不但不需要付房租,而且还有剩的,尝到甜头的他开始谋划买第二套房,在2010年他把前面那套房子做了二次抵押,从银行里贷款了一部分钱出来,马上就买了第二套房子,这一次是一套120多平方的房子,房价3000多,装修好之后租出去,依然不需要自己从口袋里掏钱还房贷。

后来他一直用这个方法,只要有点钱就买房,到今天他总共拥有过8套房子,从去年开始出手了5套,套现了差不多500万的现金,手里还有3套房子。

同样努力工作十年,但为什么上司和下属的结果有天壤之别?

这些资产的价值比他在职场打工40年赚的都多。

他的上司在浩进入公司的时候,薪水就是浩的好几倍,但是他从来没有做过任何投资,加上平时并不懂节省所以并没有剩下多少钱。

去年浩和他的上司都从公司出来了,但浩没有选择再工作,因为他却拥有更多的选择,他有几百万的现金,这些钱放在股市里即使做基金定投也有年化10%-15%的收益,一年有50万以上的收入,他还有三套房子,每个月产生的租金可以解决他的基本生活问题。

但是他的上司却不得不回到职场上,和那些比他小十几岁的年轻人拼。人到中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再去新的公司,要不就是做高管,要不做普通职员,但大多数公司都会自己培养管理者,很少空降,所以他又只能到职场里和年青人去拼。

2 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和浩一样,天资平平,我们也很努力,也很拼,但是结果却可能有天壤之别,就像浩的上司一样,并不是能力不强,也不是不拼,只是职场上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无论打工到什么级别,赚钱的逻辑永远都是用时间,体力和智力换取报酬,获得的是主动收入,一旦你身体不行了,竞争力下降了,或者单纯工资待遇要求高了,就很可能被替代。

这就是市场的残酷。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必须要为自己获取被动收入,这是人生幸福的关键事项,有和没有的区别就是浩和他上司的区别。

所谓被动收入就是会主动给你的账户里打钱进来,像自来水一样不停,能够帮助我们普通人实现这一点的,只有房产投资和股票投资。

但房子在中国已经连续涨了20年了,价格已经涨到天上去了,已经完全不具备投资价值了,但是股票却和房子相反,还处在很低的谷底,假如我们像投资房产一样投资股票,我们一定会达到和浩一样结果。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正确的认知股票,中国股民对股票的认知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要不就认为它是一夜暴富的工具,要不就认为他是骗人的赌场。

股票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上帝的礼物,但如果你想要拥有被动收入,那么股票是最好的工具。

有越来越多关注黑马的粉丝提到学习的东西太碎片化了,造成“学了很多知识,却依然操作不好股票”的现象。

这是因为学习到的东西还没有成体系,所以没有发挥威力。为什么成体系有这样重要?

因为我们大脑是按照分类来记忆的事物的,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大脑才能记得牢。

所以我打算梳理碎片化的投资知识做成体系,除了文字之外,还录制音频,这样大家可以在上下班的路上听,每节课讲完还会布置作业,这样可以快速的成长。

课程大纲如下:

同样努力工作十年,但为什么上司和下属的结果有天壤之别?

同样努力工作十年,但为什么上司和下属的结果有天壤之别?

同样努力工作十年,但为什么上司和下属的结果有天壤之别?

同样努力工作十年,但为什么上司和下属的结果有天壤之别?

同样努力工作十年,但为什么上司和下属的结果有天壤之别?

暂时就只列出这45节课,讲完了再继续讲,这个系列适合那些真正想学习投资的人,但是这个系列只会在学习圈进行,在头条只会每周分享一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