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年也开不了几次,农村人买车是为了攀比吗?

KoraManuja


就拿老家村里的情况来看,有些人买车之后除了过年开几天,平常都用不到车。首先得承认,有车确实方便一点,过年走亲访友说走就走。如果只是为了过年用几天,真有买车的必要吗?我认为没必要!

老家经济条件一般,买车还是很有面子的,不管车的价格多少,作为有车一族,村民会认为你混得挺好。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盲目买车就是攀比行为,面子是自己的,钱也是自己的啊!我有亲戚前两年借钱买了一辆广本飞度,一年也开不了几次,现在车钱还没还完,我认为挺不值。

作为一名在上海打工的农村娃,家里也有亲戚建议我买车。本人现在住在上世纪90年代的老公房,停车位非常紧张,如果开车上班,公司楼下停车费一个月也要好几百,关键是开车不一定有地铁快,如果想要弄沪牌,那至少也得花10万块。买车对现在的我而言,真没什么必要。钱呢,是自己辛辛苦苦在挣的,还是要理性消费啊!

零零牛:“田管家”特聘农技专家


鲜农场


不是为了攀比。

起码在我的家乡,农村买车不是为了攀比,而是真的需要啊!我们这边和大城市不一样,没有火车通过,必须依靠公路。然而,一个县城只安排了内部的两条环线,一共四台公交车。大家出行如果没有车,只能是徒步或者骑摩托车。但是摩托车有限制,何况这几年路况是越来越好,车价越来越便宜,所以大家买车是为了出行。

更重要的是,村里很多人要在县城买房,但是种地还是得回村里。不过因为机械化和承包问题,很多村民一年只需要回去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有车会更方便。

以及,回村里没有客运或者一天只有一趟客运,这完全不能满足村民出行。电动车或者自行车是不能来回走太远,必须是汽车,哪怕最便宜的汽车。

如果说这个过程中,或许会存在攀比,比如邻居买了某个牌子,另外一个也想买,还比他便宜多送了脚垫的,这个还是挺在意。但是买车这个动机不是攀比,而是需要。

捎带说一句,我们这边村民开车是女人和老人为主。因为年轻人去城市里工作了……且,大家基本买国产SUV或者皮卡类,为了通过性好和实用。


小黑豆


关于农村买车是否需要买看个人能力,我是农村人70后在武汉和老婆两人打工一月工资一万,为买车的事我也是犹豫不决,到现在也没买车,两个孩子在家读书。每个月回老家坐汽车一个多小时到家,在武汉住的地方离上班一公里骑电动车上班方便又不堵车。买车也就是农村过春节走亲访友还有用途,把春节几天过完又回武汉上班。特别春节回家几天在农村看到别人买车心里不舒服,自己也是纠结这个问题到底买车还是不买车呢???问一下头条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是纠结在买车的问题。


人在囧途看风景


第一,我是农民,家里四合院,三栋房子前前后后盖了二十年。现在最早的那栋也早已破破旧旧的了。

第二,我们兄弟三个,老大分家出去了,老二和我还没分,就住一个院子。

第三,我们哥仨都有车,老大在市里开个店,用车自己拉点货。老二在家,没什么事,带俩孩子,车子自己平时不怎么用,村里有人要去哪或者刮风下雨接送个孩子。我自己在外地上班,车子我回家就开回去,过来上班就开过来,平时每天接受儿子上下幼儿园。

不能说没攀比心理,多少有点,从我自己心里而言,亲兄弟三个,堂兄弟五个,他们四个都有车,所以我也要有。

但是也不全是,儿子上幼儿园第一学期,有天早上送他去幼儿园,骑个电驴,到幼儿园的时候,儿子哭着和我说他手疼脚疼,我一摸,小手冰凉刺骨。回来上午就请假去买车了。全款现车,当天提车。不为别的,只是不愿意孩子受罪,风里雨里能护着孩子不受凉淋雨。

再一个,平时要去哪的话也不用纠结怎么去,一家四口随时都可以走。

看评论里有说房子破还买车,丢人恶心之类的,我只想说,不是我不修房子,只是修了不住,为什么要急着去修?我要回家久住的话,一定会把房子修的漂漂亮亮的。


张晴天的小日子


题主在题目中已经明确说明了,村里停放的车辆越来越多但是基本都不怎么开,那么很明显,买车放在那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攀比才存在的。

我身边就有一个很鲜活的例子,大学同学一个家庭不怎么富裕,出身在农村早年父母都是靠种田为生,他的大学学费以及生活费就是靠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挤出来的。大学期间的吃喝能蹭就蹭能省就省,明明不富裕没什么钱却得了一身的富贵病,烟酒吃喝样样都来,就是没钱付账,所以常常只能跟着同学或者室友吃点喝点,一旦知道有什么聚会那简直不论任何情况找任何理由也是一定要参加的,但是从来不买单,吃完喝完立马就闪。

印象当中大学四年他从来都是蹭吃蹭喝从来没有主动请过客,在寝室也是从来不买烟,搞到整个寝室的人都不敢再买烟,后来他一看寝室没人抽烟蹭不到烟他就声称自己戒了,等到大家都把烟拿出来他还是厚着脸皮继续蹭烟。有一次大家为了整治一下他这个毛病,寝室老大说请大家吃饭喝酒,他依然前往,殊不知其实就是为他设的局,那晚大家卯足劲的喝酒,他平常能喝一点但是其实不胜酒力,两杯下肚已经撑不下去了,所以赶紧找借口离开,老大说要走可以,再喝一杯。他就趁其他人不注意把酒杯的酒往地上倒,那个时候大家的注意力其实都在他身上,看的真真切切,那天晚上把他整的死去活来。希望他能记住这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白吃的饭菜的。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大家都觉得并没有教育到他。

说跑题了,言归正传。

大学没毕业,还有半年的时候他买了一辆二手车,也不知道是哪来的钱,每天开着车上学放学,自从他买了车之后感觉他似乎谁都瞧不起一样,头都抬的比以前高了,同学们打趣说到,他那个车钱都是大学四年省下来请大家吃饭的钱。

其实当时真的很不明白他买车的原因,家里本就不富裕,自己也没有收入,就算是自己大学四年省下来的,那也是爹妈给他的辛苦钱,何必要拿来攀比拿来炫耀呢,何不将省下来的钱重新交还给爸妈或者用再他们身上让他们高兴高兴?


发现周边有趣的事情


一无所有王健林,装个富豪出了名!

还有华为任正非,公交地铁二手车!

不能坑爹又啃老,他们混得没法了!

全都不如国民富,尽是豪车开上路!

=^_^=这本业就是有钱人装穷无钱人炫富的时代,相对于农村人买车的那一种情况本来就是想着攀比的做法和套路!事实上很多的家庭除了所谓的车子以外还真的就是一无所有,甚至是有些人连加油都成了问题,常常的还会为了油钱去精打细算,甚至于是连自个的亲生父母都养不起的情况之下还不得不去给车子上保险、养车子比养亲生父母还要上心......不过他们真的很愿意这么去做!


Wang王顾左右而言他


随着经济的发展,私人汽车数量持续增长,很多农村人也买车了,但是一年也开不了几次,是不是为了攀比呢?

有书君认为,这得看具体情况,有些人是为了攀比,而有些确实是有经济条件和日常所需,不是为了攀比。

有些农村人,看到亲朋好友买车,为了面子,一狠心掏出所有的积蓄,贷款买了一辆车回来充脸面,面子有了,每个月却要勒紧裤腰带还贷款,给车加油,一块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从使用频率来看,买了车回来,天天停着,偶尔开出来撑撑面子。

这类人买车就是为了攀比,有车没车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买车还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造成了心理压力。

近几年,农业补贴、农村社会保障、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政策实施,国家扶持政策不断向农村倾斜,有些农村人还通过征地获得补偿。

更多的农村人开始外出务工,或在本地做小生意。

很大一部分农村人家庭收入有所提高,买车对于这类人来说经济上没有压力。

其次,由于外出务工或在本地做小生意,每天或每周往返于家和工作场所,农村出行仅靠城乡公交车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有了经济基础后,农村人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很多人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城市读书,每天接送孩子也需要用车。

很多农村人的社会交往人群变得广泛了,除了亲戚朋友,还扩大到生意伙伴、工作同事,交往范围也扩大到了乡外或县外,有了车之后就方便多了。

农村医疗条件有限,村镇只有一些小诊所,如果需要做复杂的检查或手术治疗,必须得到县城或省城,有车就能更方便快捷。

并且,农村人在节假日也可以找空闲,带着老人和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果不是太远,开车比较方便。

很多人农村人的主要生活用品、衣服等基本都是到附近的县城去买,去附近县城的频率达到2-3天一次,有的人一天一次或一天往返多次。

所以,有书君认为,有些农村人买车是为了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不是为了攀比。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攀比心理

我是农村的,我们村多半人买了车,还有的家庭一个孩子买一辆,停在自家大门口,好风光啊!

为什么攀比

农村买车攀比心理有二种:

一是没办法的攀比,老张家有个儿子,还没找对象,人家给孩子买车了,整天小车一开,在街上这么一溜搭,多厉害啊,肯定说媳妇的多,那老李家也有个儿子,你说买不不,肯定要买的,要不本来小妮就少,你要是不买,人家觉得你家及你儿子没本事,谁家给你说媳妇啊,到后来还不要打光棍啊,没钱咬牙借钱要要买,就算买个二手的也可以,谁也不知道是新的还是二手的。

二是家族之间、姊妹之间、邻居之间、亲戚之间等的攀比,这个好理解,农村本来就是谁也不服气谁的部落,在没钱也要这样,都以为这个村里我最厉害,我老大,我说了算,哈哈,你有我有大家都要有啊。


农民龙拍天下


这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有地域性,不过据我社会学的视角和农村生活的经验分析:农村人买车攀比的心理很大,但不是唯一原因! 理由有以下几条:首先农村地区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熟人社会特质,乡里乡亲,亲戚妯娌都熟悉得听声音就能辨别得出这人是东头大娘还是西头大婶,熟人社会也是一个面子社会,没事大娘经常一起唠唠嗑,说说自家说说别家的情况,娃在外打什么工啊?挣多少钱啊,王嫂子家的大黑子带了个漂亮媳妇回来啦,西头大狗子家买了辆大汽车啦什么的,而且不认牌子只认大小,改革开放初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小康标准,现在已经提升到汽车🚗洋楼电器必备了,所以买车攀比是农村小伙子成功最基本的标准了,没车在农村是被看不起的,是混得不好的最直接体现。从众心理和面子效应双重要求导致农村的小伙子买车欲望超级强烈,最终驱使做出买车的行为很正常。 其次,攀比心理并不是农村人买车的唯一理由,农村的地域性也决定了小汽车成为必需品的必要,多数农村地区村与村之间,王庄李庄之间相距几十公里,过年走亲戚回趟娘家实在不容易,不像城市有公交,前些年还可以骑摩托也很拉风,近两年冬天太冷,北方地区更冷,骑摩托不被冻僵也被冻傻的,所以小汽车方便了农村地区的出行,让农民也能体面出行,还在亲戚面前备有面子,真是两全其美! 最后,农村小汽车搁置也很常见,比较能开会来的都是年轻人,一年也留回几趟家,外出务工地离家近的可以开过去工地和常住地,跨省的出国的当然只能搁置在家里,也很正常嘛!!!


云说养老


我想,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尖锐了。

首先说起“攀比”心理,我记得我们高中的政治教材有一部分专门来讲“攀比”心理,它讲到“攀比”心理在任何时候都很容易存在,没有特定的人群,也没有特定的某个地域之分。

说农村人买车就是为了攀比的,那城市人呢?如果真要这么比较起来,农村人的“攀比风”可就不值一提了。也许农村人与城里人本来没有那么大的区分与界限,正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的不断强调,使得农村人的很多行为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再者,谁不想让自己的生活舒适一点?只要是凭本事赚的钱,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又有何错?

对于农村人来说,兢兢业业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好好享受过生活,放在以前连坐车的几块钱都舍不得出,到现在,好不容易想通了,想能让自己过的舒服一点,买一辆车便于自己出门坐的舒服一些,却也被拿来说成是攀比,这的确令人感到无奈。

有说农村本来道路就崎岖,买车不会更拥堵吗?我想这是关乎技术问题,而不是农村车多车少的问题,真正令人担忧的不应该是现在大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吗?

之所以说这个问题有点尖锐,就是觉得现在很多人看农村人都带着“有色眼镜”,从不会设身处地的去从农村人角度想问题,当然谁都不是圣人,本来也没有这个义务。

总言之,在带有批判的意味去看待一些现象时,还是要有一颗善心,能够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是最好不过的了。

就好比这个“攀比”心理,在用它之前,还是要仔细琢磨一下意思,不能轻易的就拿这个词去形容一些现象,很容易给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END——

你对这个问题是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