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現在的大學學歷越來越普遍,博士也越來越多,會不會產生比博士後還要高的學歷?

蘆方文


肯定不會。

勞動力市場的進入篩選,學歷確實比較直觀簡潔,學歷供給不斷增加(學歷貶值)時,通過不斷提升學歷要求調節,但不會無止境,因為還要考慮篩選的其它因素,比如年齡。

從學習年限來講,一般6歲入學,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學,三年碩士研究生,博士最短三年計算,共計22年。博士畢業已經28歲,如果考慮到很多博士大多數修業年限不止三年,四到六年比比皆是。

所以,即使一路讀書,排除本科畢業,研究生畢業就參加工作,在職人員回學校讀書,博士畢業進入職場也已經30歲左右了。(博士後並不是學歷,而是博士畢業後進入博士後流動站繼續研究的一種方式。)

如果還要提高學歷,增加修業年限,意味著很多新入職人員要在35甚至40以後,這已經過了一個人的體力,智力甚至創造力的巔峰狀態,或者從社會心理學來講,已經過了一個人新入職場,塑造和形成自己職業態度的心理階段。

市場篩選是考慮多種因素的,學歷雖然很重要,但權重大到無法消除其它因素帶來的負面效應,就必須考慮限制和修正了。

現在,特別重視的也是高校等研究性工作,因為其實工作和碩士,博士階段學習,性質相同,具有連續性。而高校對篩選機制的調整,也是不斷提高學歷單位含金量,比如要本碩博985.211,或者海外名校,而沒有延長年限的趨勢。

在其他一些更看重技能,實際操作,行業經驗的領域,反倒在降低學歷篩選機制作用,這也應該是一個重要的趨勢。


微微光


在現行體制下,題主的假設是不可能發生的。中國的學歷制度是從西方引進的,最高學歷就是博士。博士後不是一個學歷,是一個研究經歷。

中國現行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命名是從西方國家引進的。雖然中國最早有博士這個稱謂在秦代就有了,但它和現代的博士含義完全不同。完全現代意義的博士學位授予制度是現代教育的產物,它誕生於17世紀初的歐洲,世界上第一個博士學位來自於創辦於1810年的德國洪堡大學。

博士學位是一個學術能力和專業能力的一個資質鑑定。它的含義是你經過了一定時間的學習和學術訓練,具備了從事專業工作和研究的基本能力了。嚴格地說,包括博士學位在內的學位制度分學術學位、職業學位和藝術學位多種。

學術博士一般稱之為Ph.D,是專門從事學術研究的,它大概需要3-6年的學習和訓練時間,除了必要的專業課程學習,還要準備論文,通過論文答辯。取得了Ph.D意味著你具備了學術研究的能力,懂得了什麼是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懂得了怎樣去提供學術服務。這個學術活動也被嚴格地限制在科學的範疇之內,非科學的範疇不屬於學術研究,也不被主流學術界認可。

職業型學位(Professional Doctor)是指從事法律、會計、金融、證券、諮詢、工商管理和醫生等行業的專業能力的認證。與學術學位不同,它更偏向於責任認定,因為法律、建築和醫療工作關係重大,涉及人的財產和生命安全。

藝術類的學位設置比較複雜。一般而言,表演類和繪畫、設計、建築類專業最高學位都是Master of Fine Art,基本上相當於現在國內的碩士學位,國外的大學極少有藝術類的Ph.D,如果有通常都是名譽學位,屬於終身成就表彰類的。這也是為什麼當初陳丹青一怒要辭掉清華美院院長職務的原因,因為當初清華美院繪畫專業招收博士生,還要考外語和數學,實在荒唐。

中國在2000年以後已經全面引入了這個學位體制,正在逐步完善中。但要說發展出更高的學位,一是沒有可能,二是沒有必要。


艾米麗艾拉


博士後不是學歷,是一種研究工作的過程經歷。

國內博士畢業生到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站從事研究工作期間,稱為博士後,有此經歷後在介紹其學習研究層次時,也常稱博士後。國內一般是優秀的博士再做博士後,所以社會上通俗地認為博士後是高於博士研究生的學歷,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我國現行學歷層次大致分為小學、中學(初中、高中)、大學(專科、本科,大學常指本科,專科常稱大專)、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也有非學位研究生),畢業均取得相應畢業證書,現行學位由低到高依次是學士、碩士、博士,通常大學本科畢業生符合條件可授予其學士學位,通常研究生先攻讀碩士學位,畢業符合條件授予其碩士學位,有意願且優秀者再攻讀博士學位,畢業符合條件授予其博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取得博士學位,就是獲得了現行的最高學歷和最高學位,目前再無比其高的學歷了。按照世界通行做法,覺得近期應不會出現比博士研究生更高的學歷吧……


dyhgy



學歷是指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知識訓練的學習經歷。目前,教育部的文件中,我國最高的學歷是博士研究生。

博士後僅僅是國內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或大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留學人員創業園和科研生產型事業單位設置一些特殊職位。博士後更偏向於經歷。一般,這些單位一般都有博士後工作站或者流動站。

博士後是國家正式工作人員,不再是學生,需要和正式職業一樣計算工齡,享受國家優惠待遇外,也享受單位正式職工待遇。但是,博士後不列入正式編制,工作期滿後必須出站。

在我國,小學、初衷、高中、大專、大學、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是學歷,而學士、碩士和博士是學位。目前,比較受社會和企業認可的是第一學歷,一般指大學學歷。也有部分企業比較關注最高學歷,比如博士研究生。

在我國目前的教育改革和未來規劃中,目前沒有看出任何跡象,要推廣比博士研究生更高的學歷。


帥小西De


首先要糾正一下,博士後不是學歷,更不是學位。比如,你讓一個博士後,拿出博士後的畢業證書,肯定拿不出來。這是因為博士後僅僅說明博士在沒有落實具體工作的情況下,暫時進入博士後流動站承擔適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找到或正式確定工作單位之後,就可以離站前去工作。是一個臨時性的工作環境。跟學歷學位沒有關係。是國家或政府為了避免這些高學歷人才荒廢時間而採取的臨時性措施。

國外大多數情況下,是博士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才去博士後流動站做博士後研究。是失業的表現,所以沒有人炫耀自己是博士後,因為那樣意味著自己曾經失業。沒有人願意被別人知道博士畢業還要失業。當然,也有部分博士進博士後流動站是為了自己進一步從事課題研究。但這種情況比較少。如果博士期間就已經證明有很強的研究實力,論文一發表就有人或單位邀請前去做研究,不會讓候選人在流動站等候。

現在的學歷模式還能不能增加新的學歷教育?這個問題其實是要看讀書學習的適合年紀和人的工作壽命。以中國為例,最高學歷博士,大多數平均讀博時間是5年。從18歲讀大學,一點都不耽擱,一直讀到博士,一般都已經30歲左右。如果工作以後幾年讀研究生,或博士延期(可能性很大),那麼三十幾歲畢業常見。現實中,四十歲左右畢業的也不少見。如果按照現行退休制度,男60女55,女博士的工作年限也就是15-25年,男博士工作年限也就是20-30年,如果再增加一個學歷教育,大致按照四年來算,那麼工作壽命又相應縮短,大致是男16-26,女11-21。加上畢業後到一個新的工作單位和工作崗位,一般都要熟悉一段時間,或工作交接,工作才能上手,少算也得2-3年,這樣真正意義上發揮作用的時間為男13-23年,女8-18年。諸位可以想象,這麼一點時間才是最有效的工作時間,還不要說人人都要戀愛結婚,帶孩子養老人,節假日以及其它諸多與工作無關的事務。按照一天24小時,有效工作時間8小時,上述年限還得去掉三分之二多。這點工作時間內要出成果,難上加難。有的人可能工作單位的人都還沒認識完,可能就面臨要退休了。

所以,結論應該是,增加新的學歷教育不太可能。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傳播極為迅速,反倒是有可能縮短學習時間以便延長工作時間。有很多主要靠自學就可以看懂的課程,有可能刪除。只考試,不上課。例如現在大學裡面有許多並不是很難的課程,完全不用專人授課,只需設立一個課程輔導或熱線電話或視頻,就可以完成的個別通識課選修課的學習。所以,縮短取得學歷耗費的時間,延長有效工作時間,有可能是發展的趨勢。


GCZ72624137


現在的學歷授予模式和系統來源於西方的教育理論體系,目前全球也是通用這種學歷體系。首先學歷最高的是博士,博士後不是學歷只是個稱號與其工作經歷相關。至於以後關於學歷體系是否會變化,這個不得而知。至少現在不會


博後視野


應該不會,國家正在對教育進行改革,而且力度很大,增加更高學位遠不如加強教育質量重要。

目前我國在教育上正在投入很大精力,而且下了很大決心。

比如高考體制改革、提高教師質量、大學教育改革、教師評估體制改革等等。


邊走邊看的羊叔


年紀輕輕就是所謂的博士,我感覺很是垃圾,學歷這個設置應該好好調整一下,35到40歲才有這個學歷才算是值錢的,要讓博士不僅僅書讀的多更要讓博士在自己的研究領域瞭解的透徹,要結合實際,不要只會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