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积食了呢?

知母


最新干货!!!爱积食宝宝保健及喂养全攻略,小儿脾胃养护及喂养,一直是育儿界炙手可热的话题,这里为妈妈们讲解了爱积食宝贝的脾胃养护及喂养!


谈谈母乳性积食

对现在的爸爸妈妈们来说,小儿积食是从出生就需要开始注意的一个课题。所以,从宝宝出生,就要开始对孩子脾胃的呵护。

谈到积食,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知孩子的胃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孩子一直在生长发育,所以孩子的胃不可能和成人的一模一样。

刚出生的宝宝,大家可以看图,胃是水平的,食道也短,而且新生儿的幽门和贲门还没有发育好,所以宝宝吃完奶一定要拍嗝。由下往上轻轻拍。贲门是扩约肌,奶拍到贲门以下,宝宝就不容易吐奶啦。

要记住不要把刚吃完奶的宝宝急于平放在床上,这样也容易造成吐奶哟。

宝宝吃完奶拍完嗝如果马上就睡了,那妈妈们要记得在宝宝醒来后第一时间再抱起来轻轻拍。

宝宝哭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喂奶,要先看看护理上孩子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

母乳本身没错,但也可能“喂”出问题。如果不用心,照样把孩子喂的一踏糊涂,还没添加辅食,小脾胃已经被伤到了。那添加辅食以后,孩子肯定就会变得特别容易积食。

我们提倡母乳喂养,但不提倡机械性的母乳喂养。非常痛心地看到,现在很多妈妈按照书本上机械并且愚昧地去给孩子母乳,不管宝宝具体什么情况都严格卡着时间卡着量去喂。

一岁以内的宝宝处于口腔敏感期,就喜欢嚼点东西。孩子是不知道饥饱的,孩子傻吃,妈妈傻喂。这可就为母乳性积食创造了太好的机会啦。

孩子不会说话,只会用哭来交流,但是妈妈们却习惯用母乳来解决问题,只要看见孩子哭就给孩子吃奶,这也是非常错误的!

出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固然好,,让孩子不出问题,才是最高境界呀!

孩子的胃和大人的胃

接下来带大家看一下孩子的胃和成人的胃有什么区别。

随着大量的食物往下走,幽门开始往下逐渐倾斜,同时胃大弯慢慢地形成。

小宝宝的胃大弯根本没有形成,幽门也没有发育好。所以1岁以内吐奶的孩子比较多,而1岁至2岁左右腹泻的孩子又比较多。

对这个阶段的宝宝来说,好消化的饮食就下去了,不好消化的就直接堵啦。

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示,成人吃下去的东西会在胃大弯这里等着被消化,所以成人一般不会积食。不过从小就脾胃虚弱以及暴饮暴食的人,幽门功能一旦减退,胆汁就会通过幽门反流到胃里,从而造成胆汁反流性的胃炎。所以从小就要帮宝宝养好脾胃,爸爸妈妈们也要呵护好自己的脾胃哦,要尽量避免各类不良的饮食习惯。

孩子吃的东西会直接下去,这时幽门会变窄,通过胃的收缩,把食物研磨成乳糜状并均匀地掺有胃酸,然后幽门再打开,让这些乳糜状的食物,往下走,到十二指肠进一步吸收。

孩子在睡觉时,因为幽门没有发育好,胆汁容易倒流,进而刺激胃壁,孩子会感觉很不舒服,从而引起夜卧不宁,有些甚至半夜大哭。往往喂上几口奶就好了。这是因为母乳中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快速中和胆汁。孩子不舒服的感觉消失了,自然很快就不闹啦。

大家记住一个小建议,睡觉时右侧卧不容易造成胆汁倒流哟。几个月大的小宝宝,睡前要吃一些母乳。这样胃里有一些母乳,胆汁即使反流到了胃里,孩子也不会难受。

宝宝积食以后怎么办

孩子积食后怎么处理。孩子经常积食又怎么处理?孩子到底该不该吃肉?

很多人说,我们孩子肉蛋奶已经全停了!这可真是悲催!我们已然发现很多孩子即使纯素也照样积食,可怜一副小脾胃简直已经弱爆! 这是一种退缩性的调理方案。它从来不是承修先生所倡导的阳光育儿及传统细化喂养。既来之则击之,我们要迎面而上。更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烹饪让孩子达到比吃肉营养还佳的效果。

在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熬好中药,大家是吃药渣还是喝药汤?想必没有任何一个人会选择吃药渣。所以,1岁以内的孩子不需要直接吃肉,经常喝点肉汤,营养就很好啦。

药物并不能包打一切,还需综合调理,中西医皆是如此。一个整体的调理方案,包括推拿、食疗、贴敷等等。

孩子很多症状,貌似摸不清头脑,其实都和积食有关。

比如:急性积食的发烧可能会引起眼睛暂时性的失明,也可能会引起孩子呕吐、神智不佳甚至“浑身软的像面条”。 积食引起的很多症状,有时都让人意想不到。包括感冒也可能是积食引起来的呢,其实非常容易理解,一积食,孩子中间堵了,上下不通,免疫力一低,自然就很容易感冒了。

慢性积食应对

经常积食的孩子胃肠动力很差,胃肠的动力要靠热量,热量要靠能量,能量说白了就是阳气。所以需要给孩子做“二马外劳宫”。

这两个穴位为什么经常一起出现呢?在以中国理论为基础的宋氏儿推里,他们确实是分不开呀。宋氏儿推配穴重实效并且积累了无数的反馈,有道是:病人就是最好的师傅。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将人体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通俗来说,胸腔算上焦,心口窝到肚脐是中焦,肚脐以下为下焦。上焦之主为心肺,中焦之主为脾胃,下焦之主为肾。中下焦都暖了,胃肠道动力才能加强。宋氏儿推里的二马外劳宫就有着良好的暖腹作用。

于是,慢性积食宝宝的调理方就是

二马外劳宫各点按30-50次+清补脾5分钟+逆八卦5分钟+四横纹5分钟+膊阳池3分钟。

清补脾就是健脾,脾胃得健则为补,胃肠道以通为补。

慢性积食的孩子往往营养很差。本来就脾胃虚弱,再不加强营养,孩子各个脏器都缺乏正常的供给,那孩子这颗小树苗还怎么茁壮成长呢?

对爱积食宝贝的饮食建议

这类宝宝要经常给孩子煲汤喝。隔三差五都可以给孩子喝一点。纯排炖汤就很好,还可以黄豆炖排骨,炖出来汤黄而透亮,营养也非常好。

羊肉炖白萝卜为绝配,牛肉红萝卜剁馅为绝配。包子的话,让孩子吃包子皮就非常好了。 大家一定要记住包子馅一般都是肉丸孩子吃了会非常容易积食。

3岁以下的小不点其实会很本真地愿意吃包子皮。首先它是发面的,非常好消化,馅儿的精华味道也都会附在包子皮上,所以孩子会非常喜欢。1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适量吃一点的。

1岁以内不建议直接吃肉,2岁以上再直接吃肉哟,脾胃差的宝宝建议3岁以上再直接吃肉。

急性积食应对

急性积食对孩子的伤害很大,这时必须快刀斩乱麻。切忌在这时本末倒置或犹豫不决,想给孩子治病,又要同时所谓的“调理”或“保护”孩子的脾胃。

经常会遇到一些妈妈在孩子已经积食内热到很严重的时候,却还在大呼小叫:哎哟,我家宝宝脾胃虚寒,这个穴位不能推的哇……真是可悲可叹!为何不反思一下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就被你养成了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脾胃虚弱是本,表现来的急症是标。大家一定要记住,急则治其标,日常保健治其本。

急性积食的宝贝的宋氏儿推方:

中按小天心3分钟+大清天河水5-15分钟+逆八卦5分钟+清板门清脾5分钟+退六腑5-10分钟+膊阳池3分钟。

对急性积食宝贝的食疗建议

积食特别厉害时,就不要考虑普通食疗了,直接给小儿化食丸。

重症积食时可以把蔬菜面汤当饭吃。白萝卜通气消积。如果伴随咳嗽可以白萝卜梨榨汁喝。。

夏天时重症积食的食疗方:萝卜1-2两,生姜9片(一元硬币大小,不去皮),在一起榨汁后加适量红糖,尝一下有甜味就行。 脾胃虚弱的孩子要温着喝,一般的孩子直接喝就行。 消积作用也很棒哟。它也能起到小儿化食丸的作用,却没有小儿化食丸的寒性。


e观察


首先,小儿积食有哪些征兆呢?可根据身体表现对照检查孩子是否积食:

1、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的症状,有时甚至会恶心呕吐。

2、肚子胀热、胃部不适、口臭,尤其是打嗝时会有酸腐的气味

3、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积食还会导致宝宝睡眠不安,睡觉时不停翻身、磨牙,甚至不明原因的哭闹。

4、手脚心热,甚至引起发热

5、大便干燥酸臭、放屁频繁且气味臭

6、舌苔白且厚,或者黄腻

食物本身并不是我们身体能够吸收的物质,比如白菜我们没法儿直接吸收,但是我们的脾可以把它给“化”成我们可以吸收的物质,这个过程叫“化”,这是脾的功能。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脾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并通过肺的肃降作用,将水谷精微向体内各脏腑组织布散,以营养和滋润脏腑组织,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积食的小儿推拿方法

推拿频率

基础保健:可每天推拿一次

系统调理:每周一至二次

疾病状态:每天2-3次都可以

清胃

位置: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

次数:约100—300次

清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到指尖向外为清)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次数:约100—500次

揉板门

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小儿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次数:约100—500次

顺运内八卦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次数:100—300次

推四横纹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退热、消胀、散结

次数:100~500次。

顺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

次数:100-200次

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从下向上捏脊

作用:强身健体,健脾益气

次数:5次

揉足三里【健脾】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小儿腹胀、小儿便秘、小儿吐泻等病症。

次数:30—50次

关注宝宝儿推,每天为你分享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和小儿推拿专业保健治疗手法,搜索关注宝宝儿推公众号,免费领取全套小儿推拿高清动图,学习专业的小儿推拿!


宝宝儿推


宝宝积食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很多家长们对积食的症状并不了解,不知道怎样去判断宝宝是否积食。今天教你“一闻二摸三看”快速判断宝宝积食现象!并附上推拿按摩调节法。



如何判断积食——教你“一闻二摸三看”

一闻:口气

如果宝宝是消化不良导致的积食,口腔内会有异味,有酸腐的味道,严重时还会有呕吐的现象。



二摸:

①宝宝腹部

积食的宝宝肚子会鼓胀,有点硬,而且伴随腹部发烫现象。所以家长可以用手摸一下,感受一下是否有点热,肚子是否硬硬的。

②手心

如果宝宝在没有感染风寒的情况下,手心突然变得发热,这是食积内热的表现,也就是积食了。



三看:

①舌苔

如果孩子舌头中间位置出现舌苔,就是积食的表现了。如果舌苔较厚、颜色比较白和黄,就已经很严重了。

②大便

孩子积食之后,腹部胀痛,且大便干燥,并伴有酸臭气味或者是臭鸡蛋的味道。

③鼻翼

鼻翼两侧属于脾胃的反射区,当孩子鼻翼两侧青筋突出,发青的时候,说明孩子可能出现积食了。

如何调理积食?

1、调整饮食结构

宝宝要是有积食了,要少吃,七分饱正正好。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多吃蔬菜、粗纤维促进消化,缓解积食。

2、多运动

不要让宝宝吃完饭就坐着开始玩,可以在饭后半小时,带着他们出去散散步,促进食物的消化,也不会让食物积滞于体内。

3、推拿按摩




宝宝养胃小贴士:

1、不要吃太热的饭:

饭太热的话,会烫伤舌头,过度刺激味蕾,有可能会让味觉失灵。也会造成消化系统受到损伤,还会引起胃溃疡、胃黏膜粘连等问题。

2、不要吃太饱:

常言道“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不要让宝宝吃过饱,不然会加重胃的负担,引起积食。少量多餐最好。

3、不要吃太快:

有些家长会催促宝宝吃饭吃快点,但是宝宝吃太快,就不能充分咀嚼食物,肠胃也不能完全消化食物,长期下去,会引起胃病。

成长好帮手,信赖【善卡优】~

我是善卡优妈妈帮,关注我,与您一起,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善卡优妈妈帮


积食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滞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疾患,与西医消化不良的临床主要表现相似。小儿积食推荐贴敷固元儿保健脾和胃消积贴。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
仔细想一想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太过于溺爱,光想着什么好吃,什么有营养就让孩子吃什么,这个也来点那个也来点,没想过宝宝那么小,身心未发育完全,很多东西吃到胃里还来不及消化,就要“招待下一位贵客”。
脾胃是生命根本,然而五脏六腑关系密切、相互协调,积食就会对机体造成很大的影响。
到底是什么导致宝宝积食?
正虚因素:小儿素体脾阳不足,脾气虚损,或过食寒凉致脾胃虚寒,运化力弱,乳食易停聚不消,形成积食。
食伤因素: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饥饱不均,或喂养不当,损伤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积而不消,形成积食。
宝宝积食的状况?

1.看舌苔

2.闻口气

口腔异味,酸腐味,胃气不降,积食。

3.看掌心温度

  • 手心发热,甚至出汗,手背不热
  • 积食加胃热
宝宝积食症状?

总喊肚子疼

经常喊肚子疼或不舒服,经常肚子涨。

看睡眠

喜欢趴着睡,多伴有睡眠不安稳,手脚乱舞,,牙关紧咬,不断翻身。

看眼袋

眼袋大,暗红色,多数爱食肉食。积食已久,多便秘,大便恶臭,伤了脾胃阴液,消食同时养脾胃正气。

能吃和不能吃

不能吃:积在胃部,胃不受纳。能吃:多积在脾,脾无力运化,身体没有营养,发出求助信号,要求吃更多食物,可是吃的越多,脾越无力,最后泻出去。
积食容易引起那些症状?

积食与咳嗽:

《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
症状:咳嗽频繁,有痰或无痰,山根有青筋,厌食,或呕吐,尤其早晚咳嗽,舌苔厚腻,肺区舌苔凹陷。
推拿手法:取天河水,平肝清肺,清胃,清补脾,清四横纹,逆内八卦,清大肠,清板门,经渠穴,太渊穴,分推锁骨下,分推下推膻中,分推腹阴阳,下推七节骨。

积食与发热:

《脉经》中就说:“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
症状:发烧,嘴里有酸腐味,山根有青筋,大便酸腐,反复发烧,舌苔黄厚,舌红。
推拿手法:清胃,清补脾,清四横纹,逆运内八卦,取天河水,清大肠,下推七节骨,发烧高配合倒捏脊或刮痧拔罐。

积食腹泻:

积食常与“风寒”、“湿热”、“暑湿”之邪相兼并存,交结胃肠,脾胃气机难复升降之常,所以积食会导致泄泻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症状:大便酸臭,发黄,有时呈黄水状,患儿哭闹,腹痛,泻后痛减。
推拿手法:逆运八卦、清胃、揉板门、清补脾、清大肠、利小便、顺揉二马、逆揉腹、推下七节骨、顺揉龟尾。

积食便秘:

《幼科发挥》,上面说:“太饱伤脾”。太饱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吃得太饱,也可以理解为腹胀、积食
症状:大便秘结,腹痛,或大便颜色发黑,舌红,苔厚腻,中间肠道区深,孩子脾气急躁。
推拿手法:补肾阴、运水入土、清胃、清补脾、取天河水、平肝、退六腑、利小便、推四横纹、清大肠、横推腹部、推下七节骨。

积食惊风:

《素问·逆调论》中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症状:口臭,大便绿或有泡沫,睡觉易惊,抽动,腹胀,烦躁,易怒,大便酸腐,屁眼红,呕吐,舌震颤。
推拿手法:清胃、揉板门、清补脾、逆运内八卦、平肝、补肾、二马、精宁、威灵、一窝风配总筋、推下七节骨、小天心定惊。
积食食疗方法:
  • 吃肉太多:若食欲不振,呃逆想吐,可用山楂肉90克,炒焦后研 成细末,每次15克,用温开水送服,每日两次。
  • 吃面食过多:如果厌食、腹部难受,可用神曲30克、炒萝卜籽10克、麦芽10克,水煎服,一天一次,分3次服完。
  • 吃元宵太多:可用炒麦芽30克,水煎服。
  • 吃鸡蛋太多:可用神曲30克泡水喝,或用醋一汤匙兑米汤喝。
  • 吃生瓜果多:可用丁香1.5克、神曲15克,泡水代茶饮。
  • 吃鱼太多:可用红曲15克,水煎服。
  • 吃谷类太多:如果食欲减退,可取米饭锅巴(小米、粳米、糯米均可)适量,烧焦研末,用温开水送服,每次5克,日服3次。还可用炒麦芽30克水煎服,或用白萝卜捣烂取汁服用。
怎样让积食的孩子尽快恢复?

忌口

除了进行推拿外,还要配合忌口,才能更快的让孩子恢复起来。

忌口的东西有:成品奶,鱼肉,瓜果,饼干,糖等肥甘油腻生冷食物。

控制食量,合理膳食结构

孩子在恢复的过程中,适当根据情况给少量进食,千万不要继续给孩子暴饮暴食,这样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另外,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饿一顿饱一顿,这样会打乱肠胃的生物钟,影响消化;尽量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类食物,多喝水。

怎样让积食的孩子尽快恢复?
适当锻炼身体,有规律的良好作息习惯。
保持愉快心情,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


小儿推拿论坛


一、小儿积食的症状有什么

  1、积食不是病,真是孩子的消化系统出现的“罢工”现象,所以在孩子出现积食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吃消食的药,对孩子的脾胃是另一种伤害。但是积食也不是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调整,可能会对孩子的肠胃、肾脏增加负担,孩子也会产生其他的的问题: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等,这些都需要家长格外注意。

  2、孩子积食症状多,抓住几个来判断,及时发现和调整,积食赶走不再来,孩子最近的胃口不佳,并且吃饭量也来越少,出现抗拒吃饭的情况;孩子睡觉的时候,躁动不安,容易不停地翻动着身体,有时候还会出现咬牙的情况;

  3、孩子的口气中很明显的闻到酸腐的味道,仔细观察孩子的舌苔发白并且有点厚。当孩子出现手足发热反复,咳嗽反复,头疼不安爱哭闹,可能孩子的积食已经有点严重了;

  4、当孩子有以上一种或几种反应的时候,妈妈一定要注意判断孩子是否积食了。一旦出现,及早扼杀在摇篮里。积食后,孩子的饮食怎么规划比消食药更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缓解并排出积食,调理肠胃。

二、小儿积食应对的方法

1、孩子不满6个月:减量、适当节食,不强迫孩子在不足6个月的时候,主要是以母乳或者喝奶粉进行喂养,所以,家长需要反思的时候母乳或奶粉的量过多,孩子奶粉的浓稠没有掌控好,导致的孩子的积食;同时母乳的妈妈也要反思最近吃的东西是不是过于的肥甘厚味。

2、孩子超过6个月:暂停肉类、零食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减少食量,清淡为主孩子的饮食结构一定要进行调整,如果是正在添加辅食的孩子,家长就要考虑最近辅食上有什么变化,食量过多还是在添加上操之过急。如果孩子已经能够吃大人饭了,就要考虑孩子最近是不是吃太多难以消化的食物了。

3、山药低聚粥这种粥的关键之处在于加入了双低聚乳清,小编建议孩子在生长发育中,这种东西还是要经常准备的,双低聚乳清能够帮助孩子排除滞留在体内的积食,减少因为积食给肠胃方面增加的负担,同时还能调理孩子肠胃环境,预防积食带来的各种消化方面的问题。

4、主要做法:准备山药片100克,粟米100克,将粟米淘洗干净,并将山药片碾碎后一起计入到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熬成粥。出锅后,放置温良,加入双低聚乳清搅拌均匀即可。如果大家觉得操作有点麻烦的话,可以将双低聚乳清直接加入到孩子的牛奶中。

三、调理积食的妙招

1、陈皮蜂蜜水功效: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蜂蜜补中润燥,可以缓解腹痛、便秘。两者合并,可以很好地缓解食积症状,促进消化。做法:取10g陈皮,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再调小火煮5~10分钟,最后加少量蜂蜜饮用。如不方便煎煮,也可以直接用开水泡陈皮喝。每天可以喝2~3次。此外,普洱茶本身就有健胃消食帮助消化的作用,用陈皮搭配上普洱茶冲泡饮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积食的食疗方法。

  2、大麦茶功效:大麦茶听着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是什么,其实用的是炒过的麦芽,麦芽本身就有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炒过后的作用就更好了。所以可用于缓解积食不化、脘腹胀痛。需要注意的是,哺乳期妈妈不宜饮用此茶,因其回乳作用明显。做法:取炒麦芽10g,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再调小火煮5~10分钟即可。如不方便煎煮,也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3、糖炒山楂功效:山楂消食健胃,用于肉食积滞、脘腹胀满等,炒过的山楂,消食导滞的作用增强,对于吃多了肉食难消化的人来说,非常适合。做法:取红糖或冰糖适量,入锅用小火炒化,加入山楂(切开,留核)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食用。或直接购买炒山楂泡水喝。

  4、在源头预防积食:一般来说,吃东西太快,不经过仔细的咀嚼,大块的食物进了胃,骤然加重了胃的工作量,胃肠负担过量,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就会形成积食。

四、孩子积食有多严重如何缓解

  1、积食除了引发孩子咳嗽之外,还会因为食物积滞在脾胃内而导致孩子发热、代谢变慢。从而也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涵涵现在就看起来脸色苍白,可能还会出现营养不良,免疫下降等情况。孩子积食对孩子发育影响非常严重,当家长的还是要多加重视!

  2、首先要明确孩子出现积食的原因和日常的饮食分不开,所以医生建议各位家长,三餐要有规律,好好吃主食,多吃蔬菜,适当吃点杂粮。像一些油炸食品、饼干、蛋糕等肥甘厚味的食物是最伤害孩子脾胃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孩子积食,尽量少给孩子吃。

  3、其次就是不要给孩子吃得太撑,现在仍然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吃得多长得才快,所以就会让孩子吃很多,经常会告诉孩子再吃一点吧。这样慢慢也会伤及孩子的脾胃,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所以不要给孩子吃太撑,每餐让孩子保持8分饱是最合适的。建议大家试一试这个中成药: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这种中成药是专门针对小孩子制作的,既能消积食又能清热化痰

  4、另外就是按摩调理,小儿推拿属于咱老祖宗给留下的宝贝,心灵手巧的家长可以多学习一下小儿推拿的手法,帮助孩子清理积食。比较简单的就是家长可以按顺时针绕着孩子的肚脐眼多按摩孩子的小肚子,这样也能促进孩子肠道的蠕动,加快积食的消化。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孩子积食的症状有:(1)口气臭秽;(2)大便比较臭;(3)大便的频次、质量改变;(4)舌苔会变厚;(5)嘴唇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红;(6)脸容易出现发红的情况;(7)食欲紊乱;(8)晚上睡觉不踏实;(9)感冒后容易咽喉肿痛;(10)饭后肚子胀痛、腹泻。

这些情况并不一定同时出现,但每一条都可能对您识别孩子的积食有所帮助。积食的症状有很多,爸爸妈妈可以仔细观察,好好判断。才能更好的解决孩子积食的问题。

 

 


美好的回忆50000417


小师妹给宝妈宝爸分享下我多年分辨小儿积食的临床经验,还请大家拿笔记下来。

1、宝宝口气重,酸臭或者腐臭味。

2、看宝宝舌苔,如果舌苔发白或者发黄都属于积食。

3、闻宝宝的大便,如果大便很臭,或者经常放臭屁,多半也是积食。

4、睡觉不安稳,不停的翻来覆去,甚至哭闹,所谓胃不和卧不安。

5、持续性的低烧

6、吃饭不规律,到了饭点吃不进饭

7、宝宝脸蛋发红,半边脸偏烫(一般是右边),如果有发烧,用手摸是不是胸口和腹部比其他地方热,胸口,手心,脚心温度比较高,这在中医上叫五心烦热,是内积化热的症状。

8、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久了,脾胃虚弱,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痰,导致咳嗽。

9、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扁桃体,小孩子就容易反复扁桃体发炎,呼吸道感染。

程度不同表现得症状不同,不一定是非要所有症状都有才能算是积食,有1-3个都属于积食。

最后在强调一边,小儿积食主要原因在父母,没有科学得喂食,不要总觉得给孩子吃好得,喝好的,就是对他好,那要看孩子身体能不能承受得了。

我是小师妹,关注我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哦。


中医小师妹xintong


孩子有没有积食,孩子积食之后该怎么办?这是很多宝妈都关心的问题。下面就这两个问题来给大家作个简单的解答。

积食是中医上的术语,西医没有积食的说法。西医上可以理解为消化不良,便秘等。中医讲“十孩九积”,其实每个孩子都会受到积食的困扰,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孩子积食的症状

1、不爱吃东西;

2、不爱动了;

3、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

4、口气重、舌苔白;

5、肚子胀;

6、便秘、腹泻;

7、睡觉不安稳;

上面这些症状,如果中两个以上,那么很可能就是孩子积食了,宝贝千万可别大意了。

孩子积食如何处理

1、刺血

通过刺血可以解决积食的问题,因为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通过该方式来解决积食的一定要给专业人士进行。

2、吃儿童乳双五菌

儿童乳双五菌它主要含有五种益生菌,主要有: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长双歧杆菌等5种益生菌,这些益生菌它们各自的作用,有些益生菌是促进消化的,有些益生菌是促进肠道蠕动的,改善便秘或腹泻的问题。也比较推荐大家用这个方法,除了味道比较好,孩子比较爱吃之外,效果也不错。

3、鸡内金+焦三仙

这个是古时比较常用的去积食良方,效果也不错,不过味道可能稍微差一点,如果孩子不太爱吃,可直接选择方法2更快更方便。


小可爱的不懈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家的宝宝是个很能吃的男孩子,什么都想吃,爷爷奶奶看宝宝这么能吃,一不小心就给宝宝吃的太多了,所以宝宝经常积食,宝宝积食了就容易生病,开始的时候不知道生病是由于积食引起的,耽误了宝宝病情,让宝宝也受了很多苦,所以呢,如何判断宝宝积食就非常重要了,给大家总结了几点判断宝宝积食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宝宝睡觉不踏实。

胃不和则卧不安,积食的宝宝晚上睡觉就会受到影响,容易烦躁易哭,经常翻来翻去,外界有点刺激就会哭闹,而且睡觉容易出汗,尤其是颈部以上出汗比较多。

第二、宝宝口舌的变化。

积食的宝宝舌头容易变厚变白,尤其是舌头中间部分白厚的症状明显。积食的时候容易积滞化热,影响嘴唇颜色的变化,宝宝的嘴唇突然变红,像涂抹了口红一样。

第三、宝宝会有口臭。

因为宝宝的肠胃消化不好,容易使食物在肠胃中滞留,也会有一些异味出现,这些异味会通过呼吸系统从口腔中排出。积食如果严重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呕吐的情况 ,吐出的都是酸臭的未消化的食物。

第四、宝宝的大便异常。

消化系统出现问题一般会通过大便表现出来,积食的宝宝大便会很臭,有臭鸡蛋的腐臭味道。而且每次大便会黏腻不爽,越来越稀疏,味道变成淡淡的腥臭味道。同时还伴随着肚子胀气,屁多的情况出现。

俗话说:小儿百病,积食为先。我们要对宝宝积食重视起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希望我们的宝宝都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





末末宝贝的娘亲


孩子是否积食,判断方法如下:1、可以闻一闻口腔有没有异味,是不是有酸腐味道,如果有酸腐味道,大多数都有积食现象的发生;

2、可以看舌苔是不是白腻或黄腻或比较红偏腻。积食孩子一般舌苔都比较腻;3、孩子晚上睡觉,大多数积食孩子晚上睡觉都不安稳,翻来翻去、滚来滚去也会踢来踢去。还有一部分孩子晚上睡觉除了睡的不安稳以外,会磨牙磨的特别厉害,有时还会整夜磨牙;4、除此以外,有的孩子有便秘现象,会有大便比较干、排便很难,或吃的虽然特别多,但排便很难的现象。也有一部分孩子大便偏稀,可能排便次数1天会比较多,但大便一般比较黏,冲的时候会有那种粘壁的现象,不容易冲的特别干净。家长要注意及时判断小儿积食,可以到医院就诊。

积食是因为宝宝饮食不当,造成食物积存在宝宝的体内,无法消化掉。积食会引起宝宝便秘、上火、食欲不振、肚子疼、发烧等症状,因此妈妈需及时为宝宝调理。首先应纠正喂养方式,进食适量,选择促消化食物,如胡萝卜山楂汁、山药白萝卜粥、玉米糊等。给宝宝按摩,让宝宝趴在床上,用大拇指与其他的手指相对,将宝宝脊柱两侧的肌肤向上提起,快速的自上而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