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科普】宮鬥劇誤導人的歷史,九成人信過

近些年來,宮鬥劇層出不窮,而且多以清代為背景,例如《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等熱劇。而宮鬥劇的受眾群體多為女性,女性觀眾往往對於歷史又不太瞭解,於是宮鬥劇便誤導了不少人。筆者作為一名中國歷史愛好者,現為大家科普被宮鬥劇誤導的歷史。

【科普】宮鬥劇誤導人的歷史,九成人信過

一、皇帝常常留宿妃嬪寢宮?不可能!

在宮鬥劇中,經常會出現皇帝留宿妃嬪寢宮的情節。但是在中國歷史上,皇帝一般是不會留宿妃嬪寢宮的,妃嬪侍寢也基本是安排在皇帝的寢宮。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妃嬪侍寢也有規則需遵守,接下來請聽筆者介紹。

侍寢當日,侍寢的女子要先沐浴,然後再塗抹些類似於潤膚露的東西,之後用棉被裹好,然後由幾個太監抬著送去皇帝的寢宮。等皇帝沐浴好以後,便開始侍寢。在整個侍寢的過程中,侍寢的女子是不能發出一點聲音的。否則會因打擾到皇帝而獲罪。侍寢結束之後,她們再裹好被子,由先前的太監抬回她們自己的寢宮。

在清代,從雍正帝開始,妃子們侍寢的規則是這樣的:妃子們先被傳到養心殿後寢殿的東圍房和西圍房的侍寢值房,在那裡等待皇帝的寵幸。一般在晚飯後,皇帝叫太監呈上綠頭牌,上面寫著侍寢妃嬪的名單,皇帝通過翻綠頭牌的形式選出侍寢的妃子。侍寢結束後,她們同樣要離開皇帝的寢宮,回到自己的寢宮。

據《漢書》記載,漢代發生了一件妃嬪侍寢的趣事。唐姬本是漢景帝的寵妃程姬的侍女,一次漢景帝召程姬雲雨一番,但是程姬可能是大姨媽來的緣故,身體不適,便打扮自己的侍女唐兒,將她獻給了漢景帝。正巧,劉啟喝醉了,認不得人了,所以把唐兒當成程姬給誤幸了,完事後才發覺真相。

二、皇帝的妃嬪與王爺可以頻繁見面,甚至還擦出了愛情的火花?不可能!

在《甄嬛傳》中,甄嬛和果郡王允禮頻繁在宮中相見,最終擦出了愛情的火花。但是這在歷史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清代宮規森嚴,戒律很多。王爺和妃子是很難見面的,就算參加宴會也是男女分開。皇帝宴請王公大臣是沒有女眷的,皇后宴請公主福晉也是沒有王公大臣的。后妃除了皇帝和太監以外,在宮裡一般是見不到其他男人的。

三、太醫可以面對面給妃子看病?不可能!

在《甄嬛傳》中,溫太醫都是面對面給妃子把脈看病。但是在歷史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古代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對於清代的後宮女子來說,更是重視避嫌。清代太醫給妃子看病時根本見不到妃子本人的,因為病床前有帷幔遮擋。太醫不僅見不到妃子的臉,甚至都摸不到妃子的手,太醫號脈是通過一根絲繩,也就是所謂的“懸絲診脈”。

【科普】宮鬥劇誤導人的歷史,九成人信過

四、冷宮是固定的?錯誤!

在宮鬥劇中,經常會出現后妃被打入冷宮的情節,她們大都被幽禁在固定、冷僻的地方。但是歷史上的冷宮並無固定的場所,而且在歷史上並沒有一個命名為“冷宮”的地方。冷宮指的是宮中安置失寵女子的地方。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明、清時代被作為“冷宮”的地方有好幾處,例如景陽宮、北三所等。

五、妃子們自稱“本宮”、太后自稱“哀家”等?無此記載!

在宮鬥劇中,妃子們自稱“本宮”、太后自稱“哀家”等隨處可見。但是翻遍史料,都未能找到這些自稱的記載。其實歷史上宮中的這些女人還是很接地氣的。除了在比較正式的場合,面對皇帝、太后等人自稱“妾”或“臣妾”外,在日常生活中,她們的自稱一般是“我”、“吾”之類的,年紀較大的女子還會自稱“老身”。

六、宮女尊稱妃子為“小主”或“主兒”?正史無此記載!

在《甄嬛傳》中,宮女尊稱妃子為“小主”,在《如懿傳》中,宮女尊稱妃子為“主兒”。但是縱觀清代文獻和檔案,沒有見過“小主”、“主兒”之類的稱呼。這種稱呼見載於金易的《宮女談往錄》,但是這本書的可信度其實不太高。

【科普】宮鬥劇誤導人的歷史,九成人信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