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結束後,我就該“轉崗”了

記“疫”中的生活 |疫情結束後,我就該“轉崗”了

早上8點半,在貴陽市觀山湖區京貴環境公司的院子裡。環衛工人趙選榮邊將藍色的防護服套在身上邊說道:“每天工作之前就把防護服穿上,戴上口罩,還有橡膠手套也是必須要戴的。”

半透明的藍色防護服下,橙色的工裝隱約可見。原本趙選榮認為自己會穿著這樣的橙色工裝工作一輩子,沒想到有一天也會像電視上的醫生一樣,需要穿防護服,戴口罩、手套才能上崗。

记“疫”中的生活 |疫情结束后,我就该“转岗”了

做好防護措施後,趙選榮左手握著噴壺,右手用力地拉著噴壺杆,壺嘴裡就“滋滋”的噴出了消毒水。趙選榮圍著壓縮式垃圾轉運車噴了一圈,才放心地開始一天的工作。

趙選榮今年52歲,做環衛工作已經13年了,1米6的個子,人顯得乾瘦乾瘦的,長年的戶外工作使得他皮膚黝黑,看上去有些顯老,大家都習慣叫他“老趙”。趙選榮並不介意這個稱呼,邊說邊比劃著自己青筋突起的雙手,笑稱自己是“國防”身體,雖然人比較瘦小,但心不老,而且幹活麻利。

服務於京貴環境公司的老趙過去主要是做道路清掃機的清淤工作。清掃機作業後,收集箱裡會形成厚厚的淤泥,需要老趙用鐵鍬把淤泥清理出來。每天早上7點到崗至下午6點下班,這項早已熟練的工作,老趙仍然做得很認真。

而這樣的工作方式卻從1月28號那天起發生了變化。那一天,是大年初四,公司卻緊急召集了8名環衛工人開會,會上宣佈他們近期的工作任務和上崗時間將進行調整,同時貴陽市城管局的領導用懇切的語調給大家做了思想動員工作,還千叮嚀萬囑咐大家要做好防護措施……這不禁讓老趙的心裡直打問號,不就是收集廢棄口罩嗎,還用得著挑選、動員和反覆叮囑?後來老趙漸漸從會上的傳達中明白了廢棄的口罩可能會沾染細菌和病毒,如果處置不當,很容易成為新的傳染源,這是一項相對來說有一定危險的環衛工作。老趙的心裡有些隱隱地害怕,但他轉念告訴自己:

“在特殊時期,這是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再害怕也要扛起來。”

經過專業培訓和準備,2月1號開始,趙選榮和他的搭檔三人組——30歲的竇橋林、45歲的司機竇建平開始正式上崗了。他們三人專門負責觀山湖區世紀城到新世界片區180個收集桶的廢棄口罩收運。而這樣的廢棄口罩收集桶貴陽市區設置了7700多個,全市每天共有300個環衛工人負責這項工作。

记“疫”中的生活 |疫情结束后,我就该“转岗”了

雖然是第一次搭夥幹活,三個人還是配合默契。每次開始上路工作,司機竇建平會提前規劃一下工作路線,片區哪裡擺了廢棄口罩收集桶,他都瞭然於胸。車在路段上走走停停,不時發出陣陣剎車聲。

在觀山湖區石林路,車又一次停了下來。老趙利索地從車上取出火鉗,竇橋林則拿出消毒噴壺,兩人朝路邊的廢棄口罩收集桶走去。

记“疫”中的生活 |疫情结束后,我就该“转岗”了

為了便於和其它垃圾區分,放置路邊的加蓋綠色垃圾桶上,“廢棄口罩專用回收桶”的字樣用紅底白字標識,非常醒目。可前段時間,他們發現仍有不少專用於廢棄口罩收集的垃圾桶裡混雜有其它生活垃圾,這讓老趙很著急,又在所有的桶上安裝了鎖,再在桶蓋上開了一個方便投放口罩的小孔。不料,這次老趙掏出鑰匙,打開鎖,還是看見很多生活垃圾混雜在裡面,他心裡“騰”地就躥出一口氣:

“要是當場看到人往裡面丟垃圾,肯定會好好問他個一二三,太不自覺了。這個活路不容易,真的希望大家配合。”

老趙一邊抱怨亂扔垃圾的市民,一邊還是認真仔細地幹著手裡的活。老趙和竇橋林這一老一少幫襯著,操作全程倍加細心。老趙隨時提醒著消毒的問題,每次打開收集桶取廢棄口罩之前,竇橋林先拿噴壺朝桶上噴灑一遍消毒水,接著,老趙用火鉗把口罩夾出來裝進塑料袋裡。

有些桶裡口罩很少,有的甚至只有一兩個,可他們還是不會偷懶,每個桶都會一一打開按流程進行清運消毒。“主要怕有不法商販把桶裡的口罩拿去販賣,又怕病毒滋生,所以每天要及時清運。”

记“疫”中的生活 |疫情结束后,我就该“转岗”了

停車、下車、消毒、打開收集桶……這一系列近乎機械的動作,老趙和搭檔們每天要重複近200次。片區路段上有180個收集桶,按工作流程走完要花去近5個小時的時間,直到下午 2點過鍾才能全部完成。接下來的時間,他們還要收運轄區內各小區、單位、寫字樓的廢棄口罩。今天,司機竇建平就接到了世紀城、中鐵逸都等4個地方的電話。

當三人趕到世紀城龍佑苑,小區工作人員正在馬路邊守著兩個黑色的大塑料袋,裡面裝著十多斤廢棄口罩。竇橋林立即“滋滋”地給黑塑料袋噴灑消毒水,一邊正在忙活的老趙發現了一個小細節,立馬提醒小區工作人員:“你們要拿紅帶子把塑料袋的口子紮起。這樣是不行的。用紅繩做了標記,別人好識別裡面裝的是口罩,被拿錯,那就麻煩了!”

记“疫”中的生活 |疫情结束后,我就该“转岗”了

忙完世紀城的收運,利用工作間隙,老趙點了支香菸解解乏。環衛工作的勞動強度大,平時累了就會抽支菸。老趙彈著菸灰的手佈滿老繭,手指和手掌接觸的地方繭特別厚,手指的第一個關節足足比手指大一倍,手上掉皮嚴重,手背的皮膚磨損也很嚴重,完全看不到毛孔。老趙不以為然,自我解嘲說:“沒辦法,下勞力的手嘛。”

老趙吐了一口煙,笑道:“其實這個工作也幫了我一個大忙。原來每天要抽一包煙,現在因為收集口罩,害怕病毒,不敢輕易抽菸。抽得比原來少多了,說不定過段時間還能把煙給戒掉。”

记“疫”中的生活 |疫情结束后,我就该“转岗”了

在世紀城取到了廢棄口罩,三人又馬不停蹄趕往其它地方。收完4個點上的廢棄口罩,又用了將近3個小時,到下午5點半,一天的活才幹完。竇建平把收集到的1萬多隻口罩交回公司,公司再統一運送到位於修文縣的貴州省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中心進行焚燒。

下午6點過,老趙到了家門口。在屋外的走廊盡頭,放著一瓶醫用酒精,他拿起來“滋滋”地全身噴了個遍。而這樣的“講究”還是從改做收集廢棄口罩這項工作以來養成的習慣。

進了家,3歲大的小孫子蹦得歡,追著爺爺喊個不停,老趙卻一路躲著孫子。老伴趕緊拉住孫子,老趙趁機進屋拿了乾淨的衣服,溜進了衛生間。先洗澡後換衣服也成了每天回家後必須做的事,這項不成文的“家規”在老伴的監督下,老趙執行得格外認真。

剛開始接手這項工作時,怕家裡擔心,老趙沒敢告訴家人。見他每次回家嚴格的消毒,家人才從他吞吞吐吐的交流中知道了他的新工作任務。雖然也擔心,但更多的是支持,只是隨時提醒他做好消毒防護措施。

從2月1日至今,老趙沒有一天休息日,包括他在內的300名收集廢棄口罩的環衛工人持續奮戰在貴陽市的各個角落,目前總共收集了5150公斤、30多萬隻口罩。

老趙不擅言辭,說到這份特殊的工作,他的表達很樸實:“其實工作很普通,但在收運口罩的過程中,每一次聽到從別人口中說出‘謝謝’兩個字,心裡由衷感到自己在這次抗疫戰中有了工作的價值。”

老趙心裡也盼著早日解散他們三人組,好繼續去從事他的清淤工作。這幾天,收運口罩的途中,老趙發現了路邊的變化,樹木已經發芽,景觀帶裡的花也陸續開了,不遠處飄來了花香,他覺得春天已經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