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庄子听息法,带你进入极致的宁静,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庄子听息法,带你进入极致的宁静,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若一志”就是凝神聚气,专注于一点。当能够惟精惟一专注于当下,就会进入极致的宁静。道家的修炼多采用庄子的听息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道家一直在找一,庄子听息法中,首先要找到这个一。老子说“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和而朘作,精之至也。”“握固”于是成为道家内丹修炼功的“一”。

选一个舒适姿势坐下后,让自己全身放松,双手紧紧握住大拇指,如婴儿刚从母体出来一般,这就是“握固”。不要怕太用力而不能放松,事实上,当一分钟后,你会感觉不到大拇指的存在。

这时候要调匀你的呼吸,专心去关注一呼一吸,自然放松,勿忘勿助,不要刻意地改变呼吸节奏,一切以自己舒适为标准。

庄子听息法,带你进入极致的宁静,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如果心中尚有杂念,只需一心一意地去数自己呼吸的次数,从一数到十,再从一数到十,数错了也是正常的,说明心中杂念还没有剔除干净,继续从头数,渐渐就进入凝神聚气的阶段了。这时候外界的一切声音都不落于心,你根本听不到,或无意识去听。这就是“无听止于耳而听之于心”。

专心数自己的呼吸,可谓大道至简,佛家称之为“二甘露门”。“二甘露门”一是指“数息法”,二是指“不净观”,通过数息法,再来感受大拇指及自己的身体,就好似不存在一般,此时唯一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就是一呼一吸。这就是“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

“听止于耳”,所有的外界声音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不会扰乱你的心境。“心止于符”的这个“符”就是对接的意思。这时候心里面一片宁静祥和,不会和外物有任何牵连,也就是不着相了,已经自动屏蔽外界的一切干扰。心为君主之官,心一旦安定下来就可以可以让整个生命系统得以正向调整,有条不紊地运转。所以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一心静而鬼神服

”。


庄子听息法,带你进入极致的宁静,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气是虚空的,和一切外物都不会纠缠。“虚而待物”就是庄子《逍遥游》里面所说的“无所待”。当你专注于呼吸,唯有觉知呼吸存在的时候,就会带你进入极致的宁静。这时候妙不可言的感觉就出来了,因为大道也是虚空的,唯有虚空和虚空相映成趣,任何杂念都是与有形的外物纠缠,有杂念就不是真正的“虚”,这就是“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以气听气,以虚空应虚空,以虚空体会大道的玄妙,这就是庄子说的“心斋”。


庄子还说:“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循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

我们观照自己的内心,那里是一片虚空,什么都没有,再也没有千般思绪,万般烦恼。五脏六腑都是空空如也,这是所谓的“照见五蕴皆空”。此时如果双目微闭,外界光线会映射到我们的体内,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这就是“虚室生白”。这时候是人的气场最为强大的时刻,祥云笼罩,好运及善福就会到来。故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如果心生不定,纯白不备,没有祥云笼罩,百福集至的感觉就是“坐驰”而非“坐忘”。


庄子听息法,带你进入极致的宁静,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坐忘”是“耳目内通”,就是把听觉、视觉都引向自己的体内。道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意守丹田”。照见五蕴皆空后,就可以修炼“意守丹田”,让收视反听。

“外于心知”,“外”是屏蔽、避开、隔离;“心知”就是内心对外界的感知和感应。“外于心知”就是下意识地屏蔽了外界一切的存在,自我和整个世界都不复存在,四大皆空了。能体会如此,人的神性就和大道合为一体了,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和气场。“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坐忘到如此境界,不仅仅可以深度影响有形的事物,还可以让无形的神鬼力量臣服在左右,听从使唤。而立己达人,感化他人就是举手之劳了。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心生的力量可以改变自我,从而改变环境。“心斋、坐忘、听息”也是上古君王、古圣先贤修行的必经之路!大道至简,道不远人,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平凡的我们也一样可以不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