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的老人以後靠誰來養?

茗茗之中-徐瑞


農村的老人以後靠誰來養?看到這個問題小滿覺得很納悶,人老了就不用自力更生,要靠誰來養了嗎?

什麼是農村養老保險

農村社會保障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農村養老保險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如今的農村養老保險又叫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這裡小滿查詢了一下資料:

新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以國家補貼、集體補助和自己繳費為主。集體補助一般只有失地農民或集體經濟較發達的地方才有,佔比很低。 每年各地都會設立一定的養老保險繳費檔次,一般從100元到四五千元不等。只要按時繳費國家還有一定的補貼。一般是30~100元。有的地區較高檔次繳費,補貼能達到兩三百元甚至五六百元。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俗話說:靠山山倒,靠樹樹倒,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國家雖有政策,為百姓提供一些補貼政策,但是這些政策只能是補助政策,而不應該成為一些人當做維繫生命的唯一選擇。

人總會變老,總不能人老了就都指望著靠誰來養,即使是買養老保險也是有區別的,並不是所有人花錢買了養老保險,最後得到的錢都能一樣。養老保險也是存在差別的。農村養老保險每年從100元到5000元不等,多交多得,而且個人的賬戶總額包括有個人的賬戶總額以及產生的利息和政府補貼。從繳費方式看出是以自己繳費為主。



未雨綢繆 晚年更幸福

很多農村老人其實都會留有存款用來養老,懂得未雨綢繆,在自己年老了以後就可以安享晚年,享受天倫之樂了。

農村人從來都是自力更生,許多人都會為自己留有養老的存款。農村老人不會因為年紀大了就混吃混喝,無所事事,相比之下,農村的老人比年輕人還有幹勁,他們的身影還是會出現在田間地頭,菜園裡頭種的菜青蔥翠綠,不比超市裡賣的菜差。

還有的老人不僅可以自己負擔自己的生活,甚至還為外出務工的兒子女兒承擔起在家照顧孫子孫女的擔子,值得欽佩!



農村老人需要社會的保障,國家也有相應的政策扶持,但是農村的老人也是有自己養活自己的能力,農村的老人以後靠誰來養,我想說有很多老人根本就沒認為自己年老了就得靠別人靠國家來養,他們一直都是在自力更生,不為別人添麻煩。這種精神是可貴的值得學習和發揚的!


農場小滿


我們村老人基本算都是自己養,結了婚有家庭的,年輕時辛苦的幹活給兒子蓋房娶媳婦,媳婦娶到家就分地分家,自己只留夠吃的種地,大不分地分給兒子,除了自己種地農活外還幫兒子家做家務帶孩子,農忙時基本都會幫兒子忙,平時閒暇時間還會做點手工活,比如編個框什麼的拿去集市還錢,養雞羊鴨養豬換個錢用,實在中不了地,就不中了,但是還是會幫兒子家做家務帶孫子,像我外婆80歲了,還帶孫子的兒子,孫子要出去打工,這種基本是自己養老,畢竟能動的時候都在動,一心為兒子付出。還有一種是殘疾沒娶媳婦的就沒有後代,60歲後每個月會有幾十塊領用,但是人家生活基本都能自理。


旦旦


問題:農村的老人以後靠誰來養?

又是農村老人的問題,我忍不住又想回答,說到底,農村老人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五保戶,另一類是獨居老人戶。


我們先說五保戶,國家年給他們發放每年4500元的養老金,相當於每月400元,對於老人來講基本屬於夠吃,而且他們看病國家百分之百的報銷。如果自己不能照顧自己的話,可以進敬老院集中供養,管吃管住每月還有零花錢。


再說獨居老人戶。在農村,這類人群佔了很大一部分,有時候下村走訪時看到他們生活的艱苦也確實可憐。但又轉念一想,他們有兒有女,怎麼不讓他們去養呢?難道要讓國家把他們統一養起來嗎?


隨著國家養老政策越來越完善,農村老人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五保老人還好說,重點是那些農村有兒有女的獨居老人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學習


微生農墨


農村老人以後靠隨來養這個話題,我想說,是十年後還是二十年後。不過以目前的經濟和國家針對三農的情況來看。我個人認為以後最多十年左右,不管城市和農村,養老將會成為社會和政府的責任了。

因為現在不管城市和農村,特別是山區,國家也對他(她)們釆取了養老保險的徵收。如果十年後,他們很多人到了六十,也就是養老保險也差不多交夠年限了。他們可以正大光明的領取養老保險,只是不知道那時,我們農村人有多少養老金了,夠不夠每日或每月的開銷了。


北方的郎161765506


農村老人以後靠誰來養?

關於農村老人以後靠誰來養?在農村確實成了問題,今後農村養老問題怎麼走?我想這應該是社會問題,也是國家和政府急侍解決的問題。

大城市養老,以是風生水起,新興了各種新業態,有養老院養老模式.候鳥式養老.地產養老.以房養老等...各種養老模式,再看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有用哪些養老模式?除去國家每人每月,給老人的補貼金88元外,就只有靠子女了,但因農村基礎薄弱,子女們不得不進城打工,農民,農村,文化程度低。技木工作不能幹,只有賣苦力,掙點小錢養家餬口,還要照顧子女上學,所以在農村養老問題,就成了根本上的社會問題,中國人民是善良的民族,人人都要講良心,70多歲的老人,建國初期,確實為祖國建設出了大力,到了老年生活沒來著落。希望社會各界千萬不要忘了這些老人,千萬不要再讓他們傷心。黨和國家政府一定會制定出更多的惠民政策,讓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能夠歡歡樂樂的度過晚年。





平安是福146908304


這麼人不知道自己是幹啥的,甚至口氣都象政策辦公室主任,殊不知國家政策要從全國全盤考慮,不是你是農民啥好處都給農民,你是下崗工人,就只照顧下崗工人,你是民辦教師你就最委屈,你是復轉軍人就貢獻最大,公務員就操心最多,教師,醫生就最神聖。各行各業,靈活就業者等等只是分工不問,就能力而各有其長都在為國家貢獻,都不要找各種藉口想多吃多佔,無規矩不成方圓,比如養老,城鄉一樣,退休金交15年以上,到退休年令了每月8oo元,以後按國家規定上調。不交就沒有,這是國家規定,空喊無用。想過的更好,就努力奮鬥吧!哈😊哈哈😄


hls12188285933


還能怎麼養老呢!農村的福利又不像在城市裡,怎麼整都能在六十歲後得到起碼兩千以上的養老錢。在農村呢?你就不知道了吧!說了你也不會相信,國家每個月給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一百二十塊錢生活,你說還能談得起養老嗎?孩子在外打工也要過生活,每個月給家裡父母拿錢經常回去,在自己還能幹得動的情況下去種地,養雞


清補涼先生


農村人老了確實可憐,從古至今都說養兒防老,可是真正的靠的著兒女的又有幾個呢?首先,農村孩子大多沒有受到過高等教育,無論是思想意識還是經濟條件,都不具備孝敬老人的能力!其次,經濟條件好的兒女,有的良心壞了,不肯孝敬老人!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做土特產生意的,她月入一萬元以上,他老公是做裝修的,月入五千以上,家裡沒欠帳一分,住著自建別墅二百多平米,兒女雙全!男方父親過世只剩下一七十多歲的老母親,弟兄倆人,老人把地基給了倆個兒子,兒子們每家給老人留了一個床位,老太太的東西放大兒子家,大兒媳讓她放小兒子家,放小兒子家,小兒媳讓她放大兒子家,每家輪一年,輪到那家,人家說我們忙,你自己做飯吃,吃菜田裡地裡自己種!小兒媳經常和我們說,她的孃家嫂子如何虐待她的孃家媽,可是有一天她買了一些肉,她老公說分給我媽一小點吧!小兒媳答:你孝敬你媽你自己去買吧!家裡掌家的是兒媳,硬是沒有分給老人!

現在從國家政策上講,城鄉差別不大,新農合及農村社保與城市居民所交金額完全一樣,領取金額與報銷比例也完全一樣!交至六十歲,只是有過工作的或單位退休的工資肯定是是高出沒工作沒工資的人許多。城市裡還有機關幹部公務員工資與企事業單位退休工人工資有著天大的區別,幹部高過工人幾倍,也存在著巨大的不公平!

儘管我生活在城市,但因為每天都是與農民接觸,我還是希望國家加大對農民的養老扶助力度,特別是貧困山區的困難戶,能夠做到一對一的幫助,不要讓他們挨凍受餓,最好國家以鄉為單位,建一個養老所,把那些無兒無女的五保戶聚攏起來,有人給他們做飯洗衣!經常看頭條上發的做公益的那些好心人,拍下的那些幫助孤寡老人的視頻,心疼的潸然淚下!生活中我看到了這樣的老人,我傾力給予了幫助!無論城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之幼以及人之幼,願世間所有老人都得以安康!


沁月14


這個問題的確是一重大的社會問題,根據我國的國情,應當保留"居家養老”為主體養老方式,對沒有子女的孤獨老人可實社會養老的方式進行,如果說將所有的農村全歸社會養老院,這是一個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國家之大,老人逐年增加,如果全歸社會和國家統一安排管理是必造成巨大的物質和人力的浪費和增大國家的嚴重負擔,作為每一位公民應當替國家考慮,能自已解決的就不要什麼事都找國家,國家只要解決農村老人生活養老金就是一個具體的措施,對於農村老人養老問題只能因人自立,不能什麼困難都交國家,不然大家還養育子女作什麼用?


林海雪原185164327


據悉我國已經有著2億多人口步入了老年,老齡化逐漸嚴重,未來這些人的養老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特別是農村老人,工人們退休一般是有退休金的,而農民有啥?

雖然我國對於農民有新農保,年老時在100元左右,以如今的物價而言,其實很難保障農民養老問題。因為大多是農民,在家務農的他們退休金是與他們沒有關係的,而一些外出打工的農民大多也因為認知不夠或者企業不繳納,他們大多也不會認知到這項措施的重要性,所以就算外出務工養老保障方面也是沒有。

其實大部分農民對於養老的認知就是多存錢,以傳統方式養老,養老模式是跟不上社會節奏了,年輕人壓力不小無力讓老人過上好點的老年生活,而老人幫助孩子也無錢養老。所以往後農民如何老有所養依然是大問題,對此專家給出了建議。

專家表示還是得以家庭養老為主,推崇養老文化,畢竟我國傳統文化大多都是父母為孩子貢獻,而年老時,孩子為父母養老,是一個很好得循環,有孝心得都不會拒絕為父母養老,年輕人只要不懶,以老年人得節約性格而言,年輕人得負擔不是很大,過的更好,那就得看情況了。

也有很多專家表示,可以多方支持,大力建設和健全農村養老模式,為農民提供公共以及商業得養老方式,豐富老人的老年生活,讓農民老年也能儘可能得提高老年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