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慧可曾在橫崗山講經,為何達摩和他初見時,會說“大梁無佛”?

神光,俗姓姬,北魏、北齊時洛陽虎牢人,年輕時通讀老莊之書,兼習佛典。後入洛陽香山師事寶靜禪師,出家為僧。受具足戒後,雲遊聽經,遍學大小乘之義。關於神光和達摩的第一次見面,有這樣一個傳說:當達摩與梁武帝話不投機,離開金陵,北上少林寺時,路過橫崗山法善寺神光講經處,據說當時神光講經精彩到地湧金蓮、甜醬纓珞的地步。達摩自然不會錯過這種盛會,順便進來,發現神光法師果然辯才無礙,有天花亂墜、地湧金蓮的境界,知道是載法之器。

慧可曾在橫崗山講經,為何達摩和他初見時,會說“大梁無佛”?

於是向他問道:“法師,你在這裡做什麼?”

神光說:“正在講經。”

達摩又問:“你講的是什麼經?”

神光則反問:“你從什麼地方來?”

達摩說:“從印度來。”

神光又問:“難道印度不講經嗎?”

達摩說:“當然要講經。不過,講的是無字真經。”

神光又問:“什麼是無字真經?”

“無字真經,就是一張白紙。”隨即達摩又追問,“你講經做什麼?”

慧可曾在橫崗山講經,為何達摩和他初見時,會說“大梁無佛”?

神光被這句話問得張口結舌,好半天接不上來,最後竟搪塞著說:“貧僧沒有時間回答你了。要開始講經了啊!”說了這一句,轉身就面對四眾講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個‘常’,能說出來的,叫出名字來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常’……”達摩祖師聽到這裡,竟然緊鎖雙眉搖頭嘆惜,自言自語地說:“這些佛門至理,怎麼讓這位儒生道徒,以假亂真起來,還這樣受四眾敬仰,可見大梁國內無佛啊!”說罷,站起身來就徐徐地出門正北而去。

慧可曾在橫崗山講經,為何達摩和他初見時,會說“大梁無佛”?

神光法師隨後醒悟,便一直尾追達摩,到了少林寺後五乳峰上,隨侍達摩祖師,經過九年面壁,祖師才認下這個弟子,又為其取法名叫“僧可”。意思是作一個大乘僧徒可以了。後來,又改名叫“慧可”。又經過“斷臂求法”終於成為達摩祖師的傳法弟子。達摩祖師授給他四卷《楞伽經》。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三寺為白馬寺、大法王寺、顯通寺,大法王寺確可謂“有寺之始”。竺法蘭和攝摩騰兩位高僧在此“對千年之喬木,納萬代之芬芳”,神思靜慮,譯經佈道。

慧可曾在橫崗山講經,為何達摩和他初見時,會說“大梁無佛”?

繼永平十一年(68年)他們在白馬寺完成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四十二章經》後,又於嵩山大法王寺陸續譯出幾種小乘佛教的早期經典,包括《十地斷結經》四卷、《法海藏經》一卷、《佛本生經》一卷、《佛本行經》五卷等。他們于山寺傳經譯述,那是高度審美化與高度精神性的生活,一顆來自印度的種子,首先在嵩洛地區紮下了根。法王寺的名稱,歷史上曾有多次變更,但寺名的每一次更換,都是經帝王御賜命名的,可見其地位獨特。這就是它的“一寺五院皆皇封,滄桑變遷都是緣”。

慧可曾在橫崗山講經,為何達摩和他初見時,會說“大梁無佛”?

走進大法王寺,大雄寶殿月臺上有一長方形水池,池欄雕刻著各種圖案,池中有水,池底蓮葉業已凋殘。池中心有蓮花座,傳說拿硬幣擲中蓮花座是吉祥的。池中遺落許多硬幣, 這個池子大有來頭。傳說是為度東土第一個經皇家批准的嗣法僧人劉峻,佛陀顯聖,在大法王寺開山二位祖師講法處留下的“地湧金蓮”景觀。後來,相傳神光曾求法傳法於大法王寺,開壇說法,四眾皈依,妙語連珠,天降妙花。因此,也有人說“神光說法,地湧金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