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首精品唐詩,寫出絕美的春夜景色,有讓人嚮往的人生態度

《唐詩三百首》021

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①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②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③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④
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⑤

一首精品唐詩,寫出絕美的春夜景色,有讓人嚮往的人生態度

綦(qí)毋潛,字孝通,唐代著名詩人。

他是唐開元年間進士,至天寶初年,棄官歸江東,後又任遷右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後歸隱,漫遊江淮,後不知所蹤。

綦毋潛在現代人心中並不出名,但在唐朝那個群星雲集的年代,卻頗負盛名,與王維、張九齡、孟浩然、高適等大詩人都是好朋友,王維稱讚他“盛得江左風,彌工建安體”(《別綦毋潛》);李頎也盛讚其“夫子大名下,家無鍾石儲”(《送綦毋潛三頁房給事》),由此可見綦毋潛的盛名。

他的詩清新秀麗,恬淡適然,詩風與王維相近,《河嶽英靈集》評價說“善寫方外之情”。

一首精品唐詩,寫出絕美的春夜景色,有讓人嚮往的人生態度

題解

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東南的若耶山下,是一處遊覽勝地。整首詩寫作者在春夜泛舟若耶溪的情景,又恰在江浙一帶,因此,雖然創作年代不祥,但根據詩意可以推斷,應為安史之亂後,歸隱所作。

一首精品唐詩,寫出絕美的春夜景色,有讓人嚮往的人生態度

註釋

① 幽意:幽靜的心意,此為尋奇探幽、放任自適的興致。

偶:遇到。

③ 際夜:傍晚,際,接近之意。

南鬥:星宿名,南斗六星,即鬥宿。

④ 潭煙:水深為潭,指水上的霧氣。

溶溶:寬廣。

⑤ 生事:人事、世事。

持竿叟:漁翁。

一首精品唐詩,寫出絕美的春夜景色,有讓人嚮往的人生態度

賞析

讀這首詩,詩眼落在“泛”字上,全詩通過泛舟所經、所見、所感,及氾濫的春色,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春江花月夜”圖。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開篇即表達心意,彷彿在說我的人生,是靠著“幽意”支配著的,說白了就是不問世事,放任自由,因此今天泛舟出遊的路上,也是抱著“隨所遇”的態度,隨遇而安。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這兩句是泛舟所經,任憑習習晚風吹拂著小舟,經過的地方,春花開滿了兩岸,晚字點明時間,花字點題,突出春色。想想那是一副怎樣的景象——晚風習習,兩岸花香,駕一葉扁舟,悠然自得地遊蕩在若耶溪上,豈非桃花源一般讓人沉醉?

一首精品唐詩,寫出絕美的春夜景色,有讓人嚮往的人生態度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作者說了,今夜泛舟是探尋心中的幽意,所以小舟要去哪裡,都是借晚風之力,隨遇而安。所以時間和景觀的變換,都在不知不覺中,“際夜”說明已經到了晚上,顯然泛舟時間已經很長了,再看周圍,已經從花路到了西壑,又是另一番景象,此時抬頭遙望南鬥,才發現已經“隔山”了,不僅時間長,而且路途也很遠。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在我看來,這兩句已經不是詩,而是一幅水墨畫,你看,若耶溪上泛起騰騰水霧,宛若仙境一般,月光撒在水面,波光粼粼,小舟還在前行,兩旁的景物向身後退去。看起來,每一個字都是動態的,但就是給人一種恬靜之美。

一首精品唐詩,寫出絕美的春夜景色,有讓人嚮往的人生態度

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最後,詩人以泛舟所感收束全詩,這裡“持竿叟”表面上是說垂釣老翁,實際上暗指嚴子陵隱居垂釣的故事,以垂釣表達隱逸,本就來自於嚴子陵的典故,並且嚴子陵垂釣的地方就在浙江,和作者所在地不遠,因此,這個暗喻其實很明顯。

那作者為什麼會在泛舟時,想起嚴陵垂釣呢?因為“生事且瀰漫”,世事無常,渺茫難知,在這一夜春景的襯托下,更顯得紅塵蕭蕭,與其追求功名利祿,不如隱居起來,追求心中的“幽意”呢!

一首精品唐詩,寫出絕美的春夜景色,有讓人嚮往的人生態度

又不禁讓我想起,蘇子在《前赤壁賦》中說:“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那也是一幅月夜泛舟圖,也如置身仙境一般。

蘇軾的樂觀、綦毋潛的幽意,這大約就是所謂的“善寫方外之情”吧!

一首精品唐詩,寫出絕美的春夜景色,有讓人嚮往的人生態度


一首精品唐詩,寫出絕美的春夜景色,有讓人嚮往的人生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