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歐陽明高:插混約5年迎高峰,純電2035年成主體

歐陽明高:插混約5年迎高峰,純電2035年成主體 | 中國汽車報

歐陽明高:插混約5年迎高峰,純電2035年成主體 | 中國汽車報

“我個人預測今後五年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銷量要上漲,5年左右會達到一個高峰,繁榮期大概10年左右。”12月2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接受《中國汽車報》等媒體採訪時對當前新能源汽車技術熱點和趨勢相關問題作出回應。他同時指出,純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氫燃料電池全鏈條的技術經濟性仍是挑戰。

歐陽明高總結了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的四大特徵。

一是國內市場出現補貼退坡陣痛,但新能源已成全球車企轉型大勢;

二是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技術價值越來越被重視;

三是由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經濟性決定的市場前景已經非常明朗;

四是新能源汽車推動產業革命的戰略意義開始被認識,但還沒有受到完全重視。

之後,他分別對PHEV、EV、FCV三類產品的走向進行了解析。

對於PHEV呈現的上漲態勢,歐陽明高表示,從政策、市場和技術三個角度,都對PHEV有一定利好,勢必將推動其未來幾年銷量達到高值。

政策層面,為了滿足油耗法規,車企必須要發展新能源;

市場層面,與燃油車、混合動力車型相比,可享受購置稅免除從而購買成本有所降低,且在很多城市享受不限行政策,使用成本較低,既可加油又可充電具備更高便利性,綜合效益優勢明顯;

技術層面,以日系車企先行,隨著系統平臺化、部件模塊化的普及,開發流程將逐步簡化,開發成本將逐步降低。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佔比25%,PHEV將對實現目標發揮重要作用。現在PHEV在新能源汽車中佔比20%~25%,估計2025年會有一個相當幅度的上升,當然純電動依然是主體。2030年是轉折點,PHEV開始銷量下降,2035年估計就沒有太多了。所以繁榮期大概10年左右。”歐陽明高判斷。

在EV方面,歐陽明高認為,里程焦慮、成本焦慮、充電焦慮、壽命焦慮、回收焦慮、安全焦慮依然存在,但他強調這些焦慮都在逐一改善。以成本為例,現階段純電動汽車相關技術進步較大,目前動力電池成本已降到0.6~1元/瓦時,磷酸鐵鋰已經做到100美元/千瓦時以下。大部分車企的快充都能夠在半個小時或45分鐘內充電至到80%,部分車企推出的超充已經能夠在15分鐘內充電至80%。他還提及寧德時代的CTP技術和比亞迪刀片電池,這兩項具備代表性的創新技術在電池單體制造成本、重量能量密度、體積能量密度等方面都取得較大突破。在安全理念方面,行業整體已經從強調單體安全性升級到系統安全性,同時對使用安全更加重視,包括電池系統、整車、充電樁在內的全方位安全。“更加強調預警而不是報警。”他說。

歐陽明高認為,純電動車的生產技術將在未來幾年內不斷突破,未來採用碳化硅材料生產之後,IGBT器件體積將會縮小80%,逐步朝電驅動車軸一體化、電動底盤平臺化方向發展,車輛的生產設計更加靈活。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將推動2035年純電動車將成為汽車市場的主體。

對於今年氫能和燃料電池的“大熱”,他回應說,氫能的合理性取決於它可再生能源轉型中的大規模能量儲存,以及多元化的利用需求。儲氫比電池儲電更便宜,與儲電有互補性,且具備更好的商品屬性。儲能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未來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將會極其便宜,儲能成本反而會佔高比例。“看一種能源形式好不好,要看全鏈條,也就是可再生能源生產、運輸、儲存的全鏈條成本。而基於可再生能源,動力蓄電池和氫能成為儲能的優先選擇,當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成為智能低碳能源系統的互動終端時,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才會更加凸顯。”

基於上述判斷,歐陽明高表示,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的現實挑戰是氫能燃料電池全鏈條的技術經濟性。在技術上仍存在許多難點,氫運輸、車載儲氫和加氫站建設都面臨挑戰。氫能戰略的必要性沒有問題,出路在於創新。“現在還不是大範圍全面鋪開的時候,而要重點突破,示範帶動,以點帶面,行穩至遠,避免大起大落。冬奧會的氫能示範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氫能燃料電池示範,要全力以赴。”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