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是什麼茶?

野立


太平猴魁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安徽太平。是一款烘炒型綠茶。

前期高溫殺青,後期低火慢烘。

而太平猴魁在市面上常分為用機器直接壓制的偽品“布尖”。品種不是柿大葉種,太平當地並不會做這種浪費茶青的茶。

另外就是當地的工藝,分為炒鍋殺青,機器殺青,理條即殺青後做型,分為機器做型與手工做型。之後用網狀布直接壓制烘乾。所以幹茶一般都帶有網狀。還有一種是純手工殺青,手工理條,直接慢火烘乾的古法工藝。這種因為耗時長,烘焙慢,漸漸消失,偶爾會有當地人做。

猴魁一般是選用兩葉一心做成二圍一,品種是柿大葉種,也有一直改良的茶園。大葉種的茶,茶梗肥嫩。口感清香。

明火手工殺青的香氣更濃。但是也不如機器好掌握,容易有糊邊。



酃峰古韻


1. 為什麼叫太平猴魁?

我第一次聽到這四個字就覺得與眾不同,肯定是一款奇特的好茶。於是乎開始了對此茶的研究和學習。

太平猴魁是中國著名綠茶,產自安徽黃山太平縣(現在改名為黃山區),此為太平。

原太平縣最好的產茶地是猴崗和猴坑,此為猴。

這裡的茶葉品質奇佳,可謂為魁首,此為魁。也有一說是茶葉創制人名為魁成,因而得名。



2. 為什麼葉子那麼大?

作為最有識別性的一款綠茶,它的特色之一就是葉大。因為是茶樹品種為柿大樹,屬於大葉種茶,茶形豐滿優美。

3. 為什麼有蘭花香?

蘭花香是眾多茶友對太平猴魁盛讚的一個特點。因為茶樹種、地理環境以及加工方式等原因,共同形成了這個香氣。有人說,是因為產地遍種蘭花,茶葉融合了蘭花的香氣,因此才會有這種獨特的蘭花香,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



4. 如何製作而成?

在這裡要特別提一下太平猴魁傳統的加工方式。這也是我親自制作的第一款茶葉。2014年親自登上猴崗茶村,體驗了傳統的製茶工藝。殺青攤涼之後,會有一個捏尖的工序,主要是揉捻和定型,之後壓制成型。人工捏尖能將香氣和營養物質鎖住,口感更佳。


最後的一個焙火,也是形成太平猴魁香氣和口感的重要步驟。很多人會說綠茶有些寡淡,而太平猴魁則要醇厚很多,主要也是因為這個焙火,花香摻入火香,回味更加濃烈。

4. 為什麼這麼貴?

太平猴魁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是因為其產量確實有限,核心產區就在猴坑、猴崗等地。每斤2000-3000左右,好一些的5000-8000。這和西湖龍井是同樣道理,原產地產量低,供不應求,物以稀為貴。現在太平周邊的地方也在種植猴魁,價格在500-1000不等,口感也不錯。



5. 在綠茶中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說到綠茶,大家想到最多的是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等,這和其產量大、市場推廣力度強以及價格區間較廣有關係。猴魁則是價格起步相對就高,因為捏尖是純手工,種植規模相對不大,加上猴魁宣傳較少,因此瞭解和認識它的人也不多,但這不妨礙它是綠茶中一種奇特的存在。



在我看來,它是最有特點的一款綠茶,從其名字到其外形,從其工藝到其香氣,樣樣與眾不同。它可以說是一款小眾綠茶,喜歡和熟知的人不多,但是隻要喜歡的基本都是死忠粉,多少年不離不棄。我一直覺得就像演員俞飛鴻,一直低調,但是她永遠是粉絲心裡面最美麗的“驚鴻仙子”。


6. 如何品用?

猴魁因為葉大形美,最好使用高玻璃杯,將5-8支豎放在杯內,白色端在下,95度水沖泡,就可以喝到一杯賞心悅目、沁人心脾的好茶了。

想喝到地道猴魁好茶,可以選擇老字號或是大品牌,少買一點嚐嚐鮮。謝裕大、猴坑、猴崗、六百里等,都是品質保證。

那麼,Tea Up,咱們喝茶吧!


北大愛茶人之琳


大家好,我是福建泉州小茶女,是一名高級茶藝師。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太平猴魁,這個名字聽起來,是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呢?

其實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吶。



太平猴魁是六大茶類中的,綠茶!是綠茶🍵!

太平猴魁,是產於安徽省的太平縣。 那麼太平這兩個字的由來就顯而易見了。

我再說說猴魁,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小猴子,特調皮搗蛋。

自己跑出去浪了,而猴媽媽很著急的找它,在附近怎麼也找不到。



猴媽媽就繼續找,翻山越嶺的找,可是經過三天三夜的尋找,實在是太累了,也虛脫了。

就累倒在一個山坑裡,山坑裡住著一個茶農,這茶農叫做王魁成。

王魁成發現猴媽媽的時候,猴媽媽已經斷氣了。好心的茶農,就把猴媽媽埋在一棵茶樹下面。


這猴媽媽為了報答茶農,就讓這茶樹長得很好,枝蔓都很比別的茶樹好。

而茶農見到很開心,為了紀念猴媽媽,就為這茶樹取名為,猴魁。《猴媽媽加王魁成,合成猴魁》

是不是很感人呢?

喜歡的,請點右上角關注我哦,我也是寵物達人,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謝謝!


貓貓陪你浪


太平猴魁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的綠茶。



太平猴魁為我國“尖茶之冠”,其色、香、味、形獨具一格,有“刀槍雲集,龍飛鳳舞”的特色。

其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外形特點。

因茶湯厚而甘甜,茶氣如蘭,固有“君子茶”之美稱。

太平猴魁核心產區為黃山市太平縣新民鄉,以猴坑村猴坑、猴崗、顏家品質最佳。

太平猴魁採摘 :

太平猴魁對鮮葉採摘就有嚴格把控,每年的穀雨前後開園(大量採摘)(由於黃山山脈的氣溫偏低,再加上高海拔因素,太平猴魁沒有明前茶這一說,但在清明後、穀雨前可能會有少量頭採),立夏前停採。採摘的時間較短,只有15~20天時間。

太平猴魁製作 :

太平猴魁製作工藝十分講究,必須是純手工製作,鍋炒殺青,人工理條,烘乾。 “揀尖”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短時間攤放實際上是一種輕度萎凋,使少量失水,便於殺青,同時也有利於內含物的轉化,對猴魁香氣、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翻炒要求“帶得輕、撈得淨、抖得開”,歷時2—3分鐘。

殺青結束前,要適當理條。殺青葉要求毫尖完整,梗葉相連,自然挺直,葉面舒展。

“捏尖”是將炒熱的茶一根根用手捏緊,這個過程動作得快。

所以太平猴魁已經成為不可多得的好茶,既有綠茶的鮮爽,又有豐富的內涵物質。


煮茶聞書香


太平猴魁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分類上屬於烘青綠茶,形狀很特別,扁扁長長的,一根茶葉長度在5~8公分。曾經有朋友第一次在黃山的街頭看到賣猴魁的茶農,還以為是在賣乾菜,不過這也許正是它的特別之處。

太平猴魁主要產區是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舊時叫太平縣),原本是叫太平尖茶,沒太大的名氣,形狀扁扁的,沒現在這麼長。

一戰成名

1915年成了關鍵時間點,讓這裡的茶大放異彩。主要是那年有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也就是今天的世博會,中國商會和政府官員想挑選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東西去參展,找找推廣機會,茶葉就成了其中一樣。

組團去參展那東西可得準備充分了,於是在太平尖茶裡面挑選了最好的部分,甚至每一根茶葉的長度都要求一樣,這個精細製作並挑選的,就叫做“魁”了,最好的意思,又因為核心產自太平縣的猴坑,得名太平猴魁

這一參展,竟然拿了個金獎,一戰成名,從此開始了它的名茶之路。回來之後人盡皆知,也促進了這款茶的銷售。這100年的時間裡,又扁又長成了它的標誌,長度越做越長,變成現在的樣子。

採摘和製作

猴魁不像其它綠茶,追求鮮嫩,相反為了外形和較濃厚的口感,茶農需要等到清明後10~15天左右,茶樹的葉片比較成熟了,才開始採摘,一般採摘一芽二葉到三葉。

製作工藝上,採摘下來要適當攤晾1~2個小時去除露水,之後經過殺青炒制→捏製成型→壓平→烘乾,這些工序。最特殊的是手工捏製成型,非常費時費力,我們在產地考察時,熟手工人每天只能製作1.2斤幹茶。當然現在也有一些機器輔助製作,但大部分還需要依賴手工完成。

猴魁分類和口感

市面上能看到的猴魁,基本分兩種,一種叫捏尖,形狀窄,不規則,厚實,墨綠色,一種叫布尖,形狀寬,比較規則,非常扁平,翠綠色。評測後覺得前者味道更好喝,更耐泡,後者形狀好看,不過稍青澀。

扁平壯實,深綠厚重,蘭香明顯,茶湯清澈,清爽馥郁,回味甘甜,這些都是太平猴魁的特點,喝的時候可要多多品味。沖泡時可用一個玻璃杯,將猴魁直立放入,以90°C水溫沖泡,3分鐘後即可享用。



一或2015年至今,走訪22個茶葉原產地,32次深度尋茶,翻越200多座茶山,拜訪687家茶農,嚴選健康、高品質好茶。歡迎關注一或頭條號

微博:一或談


一或


太平猴魁屬於綠茶類尖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其發源地、核心產區是猴坑村,因為猴坑一帶所產的魁尖品質最優,使其他產地魁尖望塵莫及,

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猴魁的名字就是因為猴坑來的。

太平猴魁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茶葉中所含的化學成分達500多種,具有抗菌、抑菌作用、減肥作用、防齲齒、抑制癌細胞等功效。

▲幹茶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葉色蒼綠勻潤 。

▲茶湯青綠明亮,滋味醇厚,有淡淡的蘭花香。(茶頭朝下,沿杯壁注水,茶葉會立起來,更好看哦!)


太平猴魁的四大工藝

現在產區猴魁工藝主要分為四類:捏尖(純手工)、理尖(半手工)、普尖(半手工)和布尖(機制)。

捏尖工藝:下鍋人工手炒殺青——茶工手捏成形——碾壓輪輕度碾壓——烘箱烘焙。其特點製作鮮葉嫩度高,粗壯肥厚,茶汁流失少,幹茶自然扁直、粗壯重實,部分莖脈暗紅(俗稱紅絲線),可見鐵紗網格痕印,色澤蒼綠勻潤鮮活,香氣清高鮮靈(有的含蘭花香),茶湯內含物豐富,茶味鮮爽醇厚豐富飽滿,回味甘香爽口(高檔的回甘帶甜),耐泡。費工費時,平均一人一天只做1斤幹茶,製作成本高,是產區高檔猴魁採用的工藝。

理尖工藝:拉拉機殺青——人工排放理直——碾壓輪輕度碾壓——烘箱烘焙。理尖工藝是為了增加工效降低整形成本而採取的工藝。

普尖工藝:下鍋殺青——鍋中理條——輕度碾壓——烘箱烘焙。普尖和理尖一樣,沒有經過重度的碾壓,較好的保留了茶葉的內質,因而是較好的大眾口糧猴魁。

布尖工藝:拉拉機殺青——人工排放(鐵紗網上墊了層溼布)——蓋溼布重度碾壓——烘箱烘焙。布尖工藝是近年興起的一種仿製技術,針對外部市場對猴魁扁、直、大的觀念而注重了對外形的塑造。整形過程採用鐵製滾輪重度碾壓,極大的破壞葉組織強行粘合莖葉,使幹茶看上去極直、極薄如蟬翼、草綠色、無鐵紗網格印(兩層溼布蓋著碾壓消除了網格印)的特徵。

純手工捏尖與機制布尖的區別

分辨方法

一、看幹茶:捏尖,主體呈墨綠色,葉面明析可見制型時所覆布面的紋理;布尖,主體為草綠色,葉面因是統一機子做型所以沒有紋理。

二、看沖泡狀態:

捏尖,第一泡舒展程度並不快,色澤以蒼綠為調;布尖,已呈半舒展狀態,色澤為鮮明的草綠。

三、看茶湯:布尖的茶湯較為漂亮。捏尖,走黃綠路線,湯色綠中帶黃色,更為綢重的色澤;布尖,青綠色透亮,顯得更為清透。

但口感上兩者基本還是有差別的,捏尖味渾厚圓融,猴韻明顯,且自有猴坑味。而布尖則走向青草香清冽類型,草氣明顯似有茶水分離之感。

▲四、看葉底:捏尖,葉舒展至中末程度,葉片條索分明完整;布尖,葉已全面舒展,因壓制原因葉片雖然完整但不清晰抖擻。

太平猴魁的沖泡及貯藏方法

沖泡方法:用玻璃杯沖泡,可以觀賞茶葉在杯中的形態,投茶量根據玻璃杯大小而定,約為2-3克,水溫85-95℃均可,也可以用沸水,高檔猴魁不懼沸水沖泡。茶頭朝下,沿杯壁注水,茶葉會立起來,更好看哦!

先用熱水溫杯,然後投茶,可聞幹茶香氣;然後沿杯壁注入少量熱水潤茶,聞葉底香。最後再注入水至七分滿。每次喝剩1/3茶湯時,續水。不要喝完再續水,以保持每泡的滋味。約可衝3-4泡。

太平猴魁在綠茶中本來就屬於比較濃郁醇厚的,如果玻璃杯沖泡,浸泡時間較長或投茶量較大,可能會有些苦味。建議少投茶或浸泡時間縮短。

貯藏方法:拆封後建議短期內飲用完。原包裝置於冰箱冷凍或冷藏,一年內可保持茶葉鮮爽度。


懂茶帝


太平猴魁,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於安徽省太平縣(屬現黃山區)。



最早是家住太平縣三門村猴坑的茶農王魁採摘一芽二葉的茶鮮葉進行製作,以“王老二魁尖”這樣的茶名投入市場,受到了市場熱烈地回應。再後來咧,人們取猴坑中的“猴”字,取王魁中的“魁”字,以及茶產於太平縣,組成新的茶名――太平猴魁。


猴魁茶包括猴魁、魁尖、尖茶三個品類,以猴魁為最好,葉色蒼綠均潤,葉脈綠中隱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太平猴魁的“紅絲線”)。在綠茶中,無論是太平猴魁的幹茶還是沖泡後在茶杯中的我個人都是蠻喜歡的,幹茶深沉的綠缺不乏生機油然,片狀相對於其它綠茶成品更大塊,挺直狀實,兩葉抱一芽,摸上去緊實圓潤,有沉重感且乾燥;茶杯之中的的太平猴魁單支成朵搖曳多姿,成簇鬱鬱蔥蔥,有一番春色盎然的綠意。


每年春季,茶友們熱衷於湊春茶的熱鬧,但空杯要告訴你的是,太平猴魁的採摘期是在穀雨至立夏,茶葉長出一芽三葉或四葉時開園,一直到立夏停採。採摘期也是比較短的,十五到二十天。其製作工序分為殺青、毛烘、足烘、復焙四道工序。殺青時要求毫尖完整,茶梗和葉體要相連,葉面舒展,自然挺直。第一次烘火目的是使葉子平伏,第二次烘是為了使葉片抱芽尖並挺直外形,三烘則要達到邊烘邊捺的程度,最後固定茶形、自然攤晾就可以了。


泡飲太平猴魁,適宜用直身玻璃杯或者壺肚足夠茶葉舒展的紫砂壺(紫砂壺泡猴魁我自己的喜好,茶友們可以試一試喔),要掌握基本的沖泡技術,可以嘗試太平猴魁“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的韻味。優質的太平猴魁,滋味鮮爽醇厚、回味甘甜,葉底挺直肥壯、嫩勻成朵,茶湯湯色清透亮,很有比較持久的蘭香。

關於猴魁茶的來歷,還有一版傳說。

傳古時候一位山民採茶時,忽然聞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環顧四周,發現在突兀峻嶺的石縫間長著幾株嫩綠的野茶,於是像去採摘。可是採不到呀,就告一段落。後來實在是因為那股嫩綠野茶的清香時常縈繞在腦海,揮之不去啊,就開掛了,訓練了幾隻猴子,每每到採茶季節就讓猴子爬山石山採摘。成茶出品上市,並且隨著一年復一年的傳播,被越來越多的人消費,然後這些人像是提前通了電話發了語音一樣一直給予這款茶好評,並統一口徑說這猴子採摘來的茶是“茶中之魁”,也正因為採製茶葉的過程中有猴子的幫襯,因此人們給這款茶葉一個正式的名字――猴魁。



好,分享至此。

更多茶知識與泡飲茶的道道,關注我以便隨時交流。感謝點贊、評論、關注!!


空杯待茶


太平猴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自安徽黃山太平縣,為我國“尖茶之冠”。因其茶湯厚重甘甜,又有蘭花的香氣,固有“君子茶”的美稱。

外形為兩葉抱芽,平扁挺直,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稱;葉色蒼綠,葉脈中有隱隱的紅色,俗稱“紅絲線”。

特點

1、環境好。生長海拔基本都在500米以上,森林覆蓋率則達90%以上,水霧充足,茶園環境非常好。

2、葉大。猴魁是少數以葉大為美的茶葉(5-175px),茶樹品種為柿大樹,屬於大葉種茶。

3、蘭花香。因其品種、工藝、產區等原因,共同形成了太平猴魁所特有的蘭花香。

4、捏尖。將炒熱的茶一根根用手捏緊的過程,叫做“捏尖”。這個過程動作必須要快,茶葉涼了就不好捻了。這是太平猴魁傳統的加工方式,人工捏尖能將香氣和營養物質鎖住,從而使得口感更佳。

5、採摘時間。太平猴魁鮮葉採摘的時間需要嚴格把控,每年的穀雨前後開園,採摘的時間只有15~20天。太平猴魁的鮮葉標準為採一芽三葉,揀一芽二葉。不像大多數綠茶一般,以芽頭小、嫩度高、採摘早取勝。

價格

因為“捏尖”這個過程必須要純手工完成,一斤猴魁茶起碼需要七、八個人好幾小時才能完成。太平猴魁的種植規模不大,產量也就有限,供不應求,物以稀為貴。

因此,猴魁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每斤2000-3000左右,好一些的5000-8000。

品飲

太平猴魁與其他茶品相比,茶湯回味甘甜,被稱為“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沖泡時就算放置的茶量多了也不會苦澀。

猴魁葉大形美,沖泡時最好選擇一個直形的玻璃杯,便於欣賞到茶葉在水中舒展的過程。

將5-8支猴魁豎放在杯內,白色端朝下,衝入90℃左右的開水到杯子的一半,等茶葉舒展的差不多時加入第二次開水,再等幾分鐘就可以品飲了。

杯中的太平猴魁單支成朵,搖曳多姿,好一番春色盎然的綠意。

保存

先把茶葉放在乾燥、無異味的保溫杯中,然後再放進冰箱的冷藏櫃。溫度最好調在5℃以下,並且儘量與其他食物分開存放。

太平猴魁的保存時間最好在兩年之內,保存時間越久的太平猴魁茶味就會越淡。


knife名刀志


好,我來真正聊聊太平猴魁的特點,所有觀點都非百度摘錄,是個人經驗和認知所寫,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請各位大佬和前輩斧正。

首先說到猴魁,由於其工藝的嚴謹,以及核心產區的保護,所以基本上猴魁我是覺得是黃山地區最拿的出手的茶葉。那麼如何評價太平猴魁的特點,我想從產區、外形、工藝、口感、香氣的角度來評價。

猴魁的產區來看,目前實際引種範圍主要以黃山的太平新明鄉為主,真正的核心產區就是猴坑。猴坑下面只有12個村民組,一般聽過的可能只知道猴村,猴崗,顏家。但是行業內,很多人還是分產區的山頭,比如猴村獅形山、鳳凰尖、顏家四方塊、三門灘等地帶。猴魁產區很大特點是與竹林共生,海拔基本上都在500米以上。所以產區環境非常好。

那麼真正的猴坑一年產量很少,早期、中期、後期的產量大約只有3萬斤,基本上比例是2:3:5。所以真正早期的猴坑猴魁非常稀少。

另外,很多一般資料查閱都會說猴魁採摘日期是在4月25日左右,當然每年25日左右都是猴坑猴魁的開園,也有儀式。但是根據我瞭解,真正猴坑的頭採基本上市面上幾乎是沒有的,4月10日左右開始採摘頂芽,特點是芽頭特別大,基本不會在市面流通,全是老顧客訂走。這個產期的猴魁,根本不愁賣。

二、外形

首先來談談猴魁的外形,猴魁是少數以大為美的茶葉,但是這個大一般指的是標準的5-7cm之間。那麼在選擇太平猴魁的時候,大家往往會看到兩種外形的猴魁。

左邊的是一種叫布尖的猴魁,機器重壓,基本上會把猴魁的茶汁壓出,而且工藝不到位還會有一股青草氣。

右邊的捏尖的猴魁,手工捏尖,如果茶青質量好,工藝到位,捏尖的後感是布尖完全不可比的茶葉。所以各位在選購的時候,請一定選擇捏尖猴魁。

另外,還有一種接近古法制作的工藝,跟捏尖外形稍有不同,不進行攤平滾壓,殺青理條後,直接用竹篾進行烘乾。如下圖

另外,關於猴魁的土種,一般鮮葉個頭杆粗細明顯小一號,特別是杆極細的,大多是土種。

三、工藝

關於工藝上的流程,這個百度上也有很多資料,我覺得沒必要再次贅述,採摘,攤放揀尖,殺青,捏尖理條、滾壓、烘乾。這些資料此問題中已經有不少的回答。但是我想說的一點是猴魁工藝上口感的好壞,最關鍵的是攤放揀尖、殺青和烘焙。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因為攤放最重要一點是讓茶葉中的水分走好,包括茶葉的軟化。猴魁嫩杆含水量本來就較一般茶高,選種還專挑大粗杆,嫩葉本身沒成熟蒸騰水分又慢,還帶角質層。一旦走不掉足夠的水,成品茶必然帶青澀,清香花香也不足。

此外,走水充分能夠保證殺青時候能夠充分。還能夠讓茶葉一些低沸點的青草味去除,留下來芳香的口感。

第二個很重要的工藝是殺青,猴魁葉子較一般茶葉大,特別都是帶著茶杆採摘,有一些粗大的杆徑,比較難在保證殺青足夠的同時,嫩葉殺青不焦不過。所以殺青是非常考驗一個製作工藝的。

最後,很重要的工藝就是焙火,很多人總認為焙火就是把茶葉烘乾就行了,可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焙火到位,茶葉香氣入水。焙火過足,那麼茶葉就會出現板栗香,但是低沸點的清香物質也沒有了。

四、口感及香氣

太平猴魁,如果從百度上看,很多人都會說蘭花香,竹香。這些都沒錯,但作為負責人的回答,猴魁的香氣跟品種以及工藝,產區都有關係。

此圖為猴坑中期猴魁葉底。

品種跟香氣的關係

品種常見的土種和高橋早。本人認為口感最好的還是猴魁的土種,其香氣有厚度,如果論蘭花香其實跟高橋早有區別,土種的香氣更為厚重,同時喝下去土種的香氣會頂住上顎,竄入你的鼻腔,香氣如果殺青的偏嫩的話,蘭花香中帶著竄入鼻腔的豆乳的香氣。那麼高橋早這個品種 ,只要工藝得當,基本上能夠做出來比較舒服的蘭花香而且比較濃郁,更帶有梔子花香氣,比土種的蘭花香要足,但是總是缺少厚度,但口感上不及土種,可能相對偏澀一點。

工藝跟香氣的關係

那麼說工藝對口感香氣的影響,太平猴魁,很多中後期的茶都會打足老火,這麼做基本上會讓茶香氣更足,但是我個人總是不太認可火打得太老的茶,這樣的茶喝起來基本上會有一股板栗香或者是火香。這是因為中後期的茶蘭花香不夠足,所以靠老火來打足茶葉的香氣。但是老火會把低沸點的花香打掉基本上我感覺香氣聞上去都差不多,口感上甜味會有,但是不像早期帶來的很爽滑的清甜和回甘。

產地和香氣的關係

那麼最後一個關於產地和口感香氣的區別。這個問題是很多人所不太瞭解的。其實從現狀來說,有很多外地的茶青,包括本地的毛峰等品種都有人等到長到後期來仿製猴魁。那麼產地區別到底在哪呢?猴坑的類似入口濃郁稠滑,明明感覺茶湯濃稠,可茶湯還是清甜的。專業審評的話,都是說高端綠茶裡,只有猴魁能體現出茶湯的厚度,有一種“違和感”。


黃山戀山堂


這裡我們來講講真正的太平猴魁是怎麼樣的,希望大家都挑到正宗、好喝的茶。

先總得來說,太平猴魁為我國“尖茶之冠”,其色、香、味、形獨具一格,有“刀槍雲集,龍飛鳳舞”的特色。其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外形特點。因茶湯厚而甘甜,茶氣如蘭,固有“君子茶”之美稱。

1. 產區

太平猴魁核心產區為黃山市太平縣新民鄉(太平縣為舊稱,現已為黃山市黃山區新明鄉),以猴坑村猴坑、猴崗、顏家品質最佳。

猴魁茶區的土壤為變質頁岩風化的烏沙土壤,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有機質,土壤疏鬆,通氣排水,PH5.5~6.5。

茶園環境好。海拔在650米左右,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屬於太平湖環繞山體,水霧充足,十分利於茶葉中氨基酸物質的合成。

太平猴魁茶園需要全年打理,但不能打農藥,所以除草全靠手工拔草。茶葉所使用的肥料都是有機物質,由於交通閉塞,施肥所用的餅肥要靠騾子馱上山,再人工施肥。

2. 採摘

太平猴魁對鮮葉採摘就有嚴格把控,每年的穀雨前後開園(大量採摘)(由於黃山山脈的氣溫偏低,再加上高海拔因素,太平猴魁沒有明前茶這一說,但在清明後、穀雨前可能會有少量頭採),立夏前停採。採摘的時間較短,只有15~20天時間。

採摘標準為一芽三葉初展,還要做到“ 四揀八不採 ”。

“四揀”即一揀坐北朝南陰山雲霧籠罩的茶山上的茶葉,二揀生長旺盛的茶樹採摘,三揀粗壯、挺直的嫩枝採摘,四揀肥大多毫的茶葉。

“八不採”即以不採無芽,二不採小,三不採大,四不採瘦,五不採彎弱,六不採蟲食,七不採色淡,八不採紫芽。

3. 製作

太平猴魁製作工藝十分講究,必須是純手工製作,鍋炒殺青,人工理條,烘乾。

“揀尖”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短時間攤放實際上是一種輕度萎凋,使少量失水,便於殺青,同時也有利於內含物的轉化,對猴魁香氣、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翻炒要求“帶得輕、撈得淨、抖得開”,歷時2—3分鐘。殺青結束前,要適當理條。殺青葉要求毫尖完整,梗葉相連,自然挺直,葉面舒展。

“捏尖”是將炒熱的茶一根根用手捏緊,這個過程動作得快,茶葉涼了就不好捻。

捏尖過後,把上下兩片篩網夾好,用木桶輕輕滾壓,直到葉片平整挺直。

最後是烘乾,這一步很講究,必須用炭火烘茶。

烘乾的太平猴魁裝盒的過程也要小心翼翼,把茶葉一根根順直輕輕放入,這個茶葉很嬌嫩的,動作要輕。

4. 味道

泡法隨個人喜好,玻璃杯、蓋碗都可以。

好的太平猴魁蘭花香明顯,湯色清澈透亮,色澤蒼綠勻潤,口感鮮爽醇厚。

5. 價格

給大家講講關心的價格吧。

清明後採摘的第一批茶價格最貴(荒山、少產量的那種,大概3000元/100g)。之後批次增加價格降低(產區普通山頭,相對量比前者荒山多,17年4月18日採摘的價格已經在500元/100g左右了),往後就更低。

再次提醒,清明前買到的太平猴魁新茶是有問題的。

-----------------

大家可以去嘗試太平猴魁,我第一次喝深覺驚喜。


本答案來自東家·守藝人,歡迎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