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是什么茶?

野立


太平猴魁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安徽太平。是一款烘炒型绿茶。

前期高温杀青,后期低火慢烘。

而太平猴魁在市面上常分为用机器直接压制的伪品“布尖”。品种不是柿大叶种,太平当地并不会做这种浪费茶青的茶。

另外就是当地的工艺,分为炒锅杀青,机器杀青,理条即杀青后做型,分为机器做型与手工做型。之后用网状布直接压制烘干。所以干茶一般都带有网状。还有一种是纯手工杀青,手工理条,直接慢火烘干的古法工艺。这种因为耗时长,烘焙慢,渐渐消失,偶尔会有当地人做。

猴魁一般是选用两叶一心做成二围一,品种是柿大叶种,也有一直改良的茶园。大叶种的茶,茶梗肥嫩。口感清香。

明火手工杀青的香气更浓。但是也不如机器好掌握,容易有糊边。



酃峰古韵


1. 为什么叫太平猴魁?

我第一次听到这四个字就觉得与众不同,肯定是一款奇特的好茶。于是乎开始了对此茶的研究和学习。

太平猴魁是中国著名绿茶,产自安徽黄山太平县(现在改名为黄山区),此为太平。

原太平县最好的产茶地是猴岗和猴坑,此为猴。

这里的茶叶品质奇佳,可谓为魁首,此为魁。也有一说是茶叶创制人名为魁成,因而得名。



2. 为什么叶子那么大?

作为最有识别性的一款绿茶,它的特色之一就是叶大。因为是茶树品种为柿大树,属于大叶种茶,茶形丰满优美。

3. 为什么有兰花香?

兰花香是众多茶友对太平猴魁盛赞的一个特点。因为茶树种、地理环境以及加工方式等原因,共同形成了这个香气。有人说,是因为产地遍种兰花,茶叶融合了兰花的香气,因此才会有这种独特的兰花香,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



4. 如何制作而成?

在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太平猴魁传统的加工方式。这也是我亲自制作的第一款茶叶。2014年亲自登上猴岗茶村,体验了传统的制茶工艺。杀青摊凉之后,会有一个捏尖的工序,主要是揉捻和定型,之后压制成型。人工捏尖能将香气和营养物质锁住,口感更佳。


最后的一个焙火,也是形成太平猴魁香气和口感的重要步骤。很多人会说绿茶有些寡淡,而太平猴魁则要醇厚很多,主要也是因为这个焙火,花香掺入火香,回味更加浓烈。

4. 为什么这么贵?

太平猴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是因为其产量确实有限,核心产区就在猴坑、猴岗等地。每斤2000-3000左右,好一些的5000-8000。这和西湖龙井是同样道理,原产地产量低,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现在太平周边的地方也在种植猴魁,价格在500-1000不等,口感也不错。



5. 在绿茶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说到绿茶,大家想到最多的是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这和其产量大、市场推广力度强以及价格区间较广有关系。猴魁则是价格起步相对就高,因为捏尖是纯手工,种植规模相对不大,加上猴魁宣传较少,因此了解和认识它的人也不多,但这不妨碍它是绿茶中一种奇特的存在。



在我看来,它是最有特点的一款绿茶,从其名字到其外形,从其工艺到其香气,样样与众不同。它可以说是一款小众绿茶,喜欢和熟知的人不多,但是只要喜欢的基本都是死忠粉,多少年不离不弃。我一直觉得就像演员俞飞鸿,一直低调,但是她永远是粉丝心里面最美丽的“惊鸿仙子”。


6. 如何品用?

猴魁因为叶大形美,最好使用高玻璃杯,将5-8支竖放在杯内,白色端在下,95度水冲泡,就可以喝到一杯赏心悦目、沁人心脾的好茶了。

想喝到地道猴魁好茶,可以选择老字号或是大品牌,少买一点尝尝鲜。谢裕大、猴坑、猴岗、六百里等,都是品质保证。

那么,Tea Up,咱们喝茶吧!


北大爱茶人之琳


大家好,我是福建泉州小茶女,是一名高级茶艺师。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太平猴魁,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呢?

其实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呐。



太平猴魁是六大茶类中的,绿茶!是绿茶🍵!

太平猴魁,是产于安徽省的太平县。 那么太平这两个字的由来就显而易见了。

我再说说猴魁,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小猴子,特调皮捣蛋。

自己跑出去浪了,而猴妈妈很着急的找它,在附近怎么也找不到。



猴妈妈就继续找,翻山越岭的找,可是经过三天三夜的寻找,实在是太累了,也虚脱了。

就累倒在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茶农,这茶农叫做王魁成。

王魁成发现猴妈妈的时候,猴妈妈已经断气了。好心的茶农,就把猴妈妈埋在一棵茶树下面。


这猴妈妈为了报答茶农,就让这茶树长得很好,枝蔓都很比别的茶树好。

而茶农见到很开心,为了纪念猴妈妈,就为这茶树取名为,猴魁。《猴妈妈加王魁成,合成猴魁》

是不是很感人呢?

喜欢的,请点右上角关注我哦,我也是宠物达人,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谢谢!


猫猫陪你浪


太平猴魁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绿茶。



太平猴魁为我国“尖茶之冠”,其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

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外形特点。

因茶汤厚而甘甜,茶气如兰,固有“君子茶”之美称。

太平猴魁核心产区为黄山市太平县新民乡,以猴坑村猴坑、猴岗、颜家品质最佳。

太平猴魁采摘 :

太平猴魁对鲜叶采摘就有严格把控,每年的谷雨前后开园(大量采摘)(由于黄山山脉的气温偏低,再加上高海拔因素,太平猴魁没有明前茶这一说,但在清明后、谷雨前可能会有少量头采),立夏前停采。采摘的时间较短,只有15~20天时间。

太平猴魁制作 :

太平猴魁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必须是纯手工制作,锅炒杀青,人工理条,烘干。 “拣尖”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短时间摊放实际上是一种轻度萎凋,使少量失水,便于杀青,同时也有利于内含物的转化,对猴魁香气、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历时2—3分钟。

杀青结束前,要适当理条。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捏尖”是将炒热的茶一根根用手捏紧,这个过程动作得快。

所以太平猴魁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好茶,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丰富的内涵物质。


煮茶闻书香


太平猴魁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分类上属于烘青绿茶,形状很特别,扁扁长长的,一根茶叶长度在5~8公分。曾经有朋友第一次在黄山的街头看到卖猴魁的茶农,还以为是在卖干菜,不过这也许正是它的特别之处。

太平猴魁主要产区是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旧时叫太平县),原本是叫太平尖茶,没太大的名气,形状扁扁的,没现在这么长。

一战成名

1915年成了关键时间点,让这里的茶大放异彩。主要是那年有个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也就是今天的世博会,中国商会和政府官员想挑选一些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去参展,找找推广机会,茶叶就成了其中一样。

组团去参展那东西可得准备充分了,于是在太平尖茶里面挑选了最好的部分,甚至每一根茶叶的长度都要求一样,这个精细制作并挑选的,就叫做“魁”了,最好的意思,又因为核心产自太平县的猴坑,得名太平猴魁

这一参展,竟然拿了个金奖,一战成名,从此开始了它的名茶之路。回来之后人尽皆知,也促进了这款茶的销售。这100年的时间里,又扁又长成了它的标志,长度越做越长,变成现在的样子。

采摘和制作

猴魁不像其它绿茶,追求鲜嫩,相反为了外形和较浓厚的口感,茶农需要等到清明后10~15天左右,茶树的叶片比较成熟了,才开始采摘,一般采摘一芽二叶到三叶。

制作工艺上,采摘下来要适当摊晾1~2个小时去除露水,之后经过杀青炒制→捏制成型→压平→烘干,这些工序。最特殊的是手工捏制成型,非常费时费力,我们在产地考察时,熟手工人每天只能制作1.2斤干茶。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机器辅助制作,但大部分还需要依赖手工完成。

猴魁分类和口感

市面上能看到的猴魁,基本分两种,一种叫捏尖,形状窄,不规则,厚实,墨绿色,一种叫布尖,形状宽,比较规则,非常扁平,翠绿色。评测后觉得前者味道更好喝,更耐泡,后者形状好看,不过稍青涩。

扁平壮实,深绿厚重,兰香明显,茶汤清澈,清爽馥郁,回味甘甜,这些都是太平猴魁的特点,喝的时候可要多多品味。冲泡时可用一个玻璃杯,将猴魁直立放入,以90°C水温冲泡,3分钟后即可享用。



一或2015年至今,走访22个茶叶原产地,32次深度寻茶,翻越200多座茶山,拜访687家茶农,严选健康、高品质好茶。欢迎关注一或头条号

微博:一或谈


一或


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尖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其发源地、核心产区是猴坑村,因为猴坑一带所产的魁尖品质最优,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

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猴魁的名字就是因为猴坑来的。

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减肥作用、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等功效。

▲干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叶色苍绿匀润 。

▲茶汤青绿明亮,滋味醇厚,有淡淡的兰花香。(茶头朝下,沿杯壁注水,茶叶会立起来,更好看哦!)


太平猴魁的四大工艺

现在产区猴魁工艺主要分为四类:捏尖(纯手工)、理尖(半手工)、普尖(半手工)和布尖(机制)。

捏尖工艺:下锅人工手炒杀青——茶工手捏成形——碾压轮轻度碾压——烘箱烘焙。其特点制作鲜叶嫩度高,粗壮肥厚,茶汁流失少,干茶自然扁直、粗壮重实,部分茎脉暗红(俗称红丝线),可见铁纱网格痕印,色泽苍绿匀润鲜活,香气清高鲜灵(有的含兰花香),茶汤内含物丰富,茶味鲜爽醇厚丰富饱满,回味甘香爽口(高档的回甘带甜),耐泡。费工费时,平均一人一天只做1斤干茶,制作成本高,是产区高档猴魁采用的工艺。

理尖工艺:拉拉机杀青——人工排放理直——碾压轮轻度碾压——烘箱烘焙。理尖工艺是为了增加工效降低整形成本而采取的工艺。

普尖工艺:下锅杀青——锅中理条——轻度碾压——烘箱烘焙。普尖和理尖一样,没有经过重度的碾压,较好的保留了茶叶的内质,因而是较好的大众口粮猴魁。

布尖工艺:拉拉机杀青——人工排放(铁纱网上垫了层湿布)——盖湿布重度碾压——烘箱烘焙。布尖工艺是近年兴起的一种仿制技术,针对外部市场对猴魁扁、直、大的观念而注重了对外形的塑造。整形过程采用铁制滚轮重度碾压,极大的破坏叶组织强行粘合茎叶,使干茶看上去极直、极薄如蝉翼、草绿色、无铁纱网格印(两层湿布盖着碾压消除了网格印)的特征。

纯手工捏尖与机制布尖的区别

分辨方法

一、看干茶:捏尖,主体呈墨绿色,叶面明析可见制型时所覆布面的纹理;布尖,主体为草绿色,叶面因是统一机子做型所以没有纹理。

二、看冲泡状态:

捏尖,第一泡舒展程度并不快,色泽以苍绿为调;布尖,已呈半舒展状态,色泽为鲜明的草绿。

三、看茶汤:布尖的茶汤较为漂亮。捏尖,走黄绿路线,汤色绿中带黄色,更为绸重的色泽;布尖,青绿色透亮,显得更为清透。

但口感上两者基本还是有差别的,捏尖味浑厚圆融,猴韵明显,且自有猴坑味。而布尖则走向青草香清冽类型,草气明显似有茶水分离之感。

▲四、看叶底:捏尖,叶舒展至中末程度,叶片条索分明完整;布尖,叶已全面舒展,因压制原因叶片虽然完整但不清晰抖擞。

太平猴魁的冲泡及贮藏方法

冲泡方法:用玻璃杯冲泡,可以观赏茶叶在杯中的形态,投茶量根据玻璃杯大小而定,约为2-3克,水温85-95℃均可,也可以用沸水,高档猴魁不惧沸水冲泡。茶头朝下,沿杯壁注水,茶叶会立起来,更好看哦!

先用热水温杯,然后投茶,可闻干茶香气;然后沿杯壁注入少量热水润茶,闻叶底香。最后再注入水至七分满。每次喝剩1/3茶汤时,续水。不要喝完再续水,以保持每泡的滋味。约可冲3-4泡。

太平猴魁在绿茶中本来就属于比较浓郁醇厚的,如果玻璃杯冲泡,浸泡时间较长或投茶量较大,可能会有些苦味。建议少投茶或浸泡时间缩短。

贮藏方法:拆封后建议短期内饮用完。原包装置于冰箱冷冻或冷藏,一年内可保持茶叶鲜爽度。


懂茶帝


太平猴魁,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安徽省太平县(属现黄山区)。



最早是家住太平县三门村猴坑的茶农王魁采摘一芽二叶的茶鲜叶进行制作,以“王老二魁尖”这样的茶名投入市场,受到了市场热烈地回应。再后来咧,人们取猴坑中的“猴”字,取王魁中的“魁”字,以及茶产于太平县,组成新的茶名――太平猴魁。


猴魁茶包括猴魁、魁尖、尖茶三个品类,以猴魁为最好,叶色苍绿均润,叶脉绿中隐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太平猴魁的“红丝线”)。在绿茶中,无论是太平猴魁的干茶还是冲泡后在茶杯中的我个人都是蛮喜欢的,干茶深沉的绿缺不乏生机油然,片状相对于其它绿茶成品更大块,挺直状实,两叶抱一芽,摸上去紧实圆润,有沉重感且干燥;茶杯之中的的太平猴魁单支成朵摇曳多姿,成簇郁郁葱葱,有一番春色盎然的绿意。


每年春季,茶友们热衷于凑春茶的热闹,但空杯要告诉你的是,太平猴魁的采摘期是在谷雨至立夏,茶叶长出一芽三叶或四叶时开园,一直到立夏停采。采摘期也是比较短的,十五到二十天。其制作工序分为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杀青时要求毫尖完整,茶梗和叶体要相连,叶面舒展,自然挺直。第一次烘火目的是使叶子平伏,第二次烘是为了使叶片抱芽尖并挺直外形,三烘则要达到边烘边捺的程度,最后固定茶形、自然摊晾就可以了。


泡饮太平猴魁,适宜用直身玻璃杯或者壶肚足够茶叶舒展的紫砂壶(紫砂壶泡猴魁我自己的喜好,茶友们可以试一试喔),要掌握基本的冲泡技术,可以尝试太平猴魁“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韵味。优质的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叶底挺直肥壮、嫩匀成朵,茶汤汤色清透亮,很有比较持久的兰香。

关于猴魁茶的来历,还有一版传说。

传古时候一位山民采茶时,忽然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环顾四周,发现在突兀峻岭的石缝间长着几株嫩绿的野茶,于是像去采摘。可是采不到呀,就告一段落。后来实在是因为那股嫩绿野茶的清香时常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啊,就开挂了,训练了几只猴子,每每到采茶季节就让猴子爬山石山采摘。成茶出品上市,并且随着一年复一年的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人消费,然后这些人像是提前通了电话发了语音一样一直给予这款茶好评,并统一口径说这猴子采摘来的茶是“茶中之魁”,也正因为采制茶叶的过程中有猴子的帮衬,因此人们给这款茶叶一个正式的名字――猴魁。



好,分享至此。

更多茶知识与泡饮茶的道道,关注我以便随时交流。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空杯待茶


太平猴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自安徽黄山太平县,为我国“尖茶之冠”。因其茶汤厚重甘甜,又有兰花的香气,固有“君子茶”的美称。

外形为两叶抱芽,平扁挺直,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叶脉中有隐隐的红色,俗称“红丝线”。

特点

1、环境好。生长海拔基本都在5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则达90%以上,水雾充足,茶园环境非常好。

2、叶大。猴魁是少数以叶大为美的茶叶(5-175px),茶树品种为柿大树,属于大叶种茶。

3、兰花香。因其品种、工艺、产区等原因,共同形成了太平猴魁所特有的兰花香。

4、捏尖。将炒热的茶一根根用手捏紧的过程,叫做“捏尖”。这个过程动作必须要快,茶叶凉了就不好捻了。这是太平猴魁传统的加工方式,人工捏尖能将香气和营养物质锁住,从而使得口感更佳。

5、采摘时间。太平猴魁鲜叶采摘的时间需要严格把控,每年的谷雨前后开园,采摘的时间只有15~20天。太平猴魁的鲜叶标准为采一芽三叶,拣一芽二叶。不像大多数绿茶一般,以芽头小、嫩度高、采摘早取胜。

价格

因为“捏尖”这个过程必须要纯手工完成,一斤猴魁茶起码需要七、八个人好几小时才能完成。太平猴魁的种植规模不大,产量也就有限,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

因此,猴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每斤2000-3000左右,好一些的5000-8000。

品饮

太平猴魁与其他茶品相比,茶汤回味甘甜,被称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冲泡时就算放置的茶量多了也不会苦涩。

猴魁叶大形美,冲泡时最好选择一个直形的玻璃杯,便于欣赏到茶叶在水中舒展的过程。

将5-8支猴魁竖放在杯内,白色端朝下,冲入90℃左右的开水到杯子的一半,等茶叶舒展的差不多时加入第二次开水,再等几分钟就可以品饮了。

杯中的太平猴魁单支成朵,摇曳多姿,好一番春色盎然的绿意。

保存

先把茶叶放在干燥、无异味的保温杯中,然后再放进冰箱的冷藏柜。温度最好调在5℃以下,并且尽量与其他食物分开存放。

太平猴魁的保存时间最好在两年之内,保存时间越久的太平猴魁茶味就会越淡。


knife名刀志


好,我来真正聊聊太平猴魁的特点,所有观点都非百度摘录,是个人经验和认知所写,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大佬和前辈斧正。

首先说到猴魁,由于其工艺的严谨,以及核心产区的保护,所以基本上猴魁我是觉得是黄山地区最拿的出手的茶叶。那么如何评价太平猴魁的特点,我想从产区、外形、工艺、口感、香气的角度来评价。

猴魁的产区来看,目前实际引种范围主要以黄山的太平新明乡为主,真正的核心产区就是猴坑。猴坑下面只有12个村民组,一般听过的可能只知道猴村,猴岗,颜家。但是行业内,很多人还是分产区的山头,比如猴村狮形山、凤凰尖、颜家四方块、三门滩等地带。猴魁产区很大特点是与竹林共生,海拔基本上都在500米以上。所以产区环境非常好。

那么真正的猴坑一年产量很少,早期、中期、后期的产量大约只有3万斤,基本上比例是2:3:5。所以真正早期的猴坑猴魁非常稀少。

另外,很多一般资料查阅都会说猴魁采摘日期是在4月25日左右,当然每年25日左右都是猴坑猴魁的开园,也有仪式。但是根据我了解,真正猴坑的头采基本上市面上几乎是没有的,4月10日左右开始采摘顶芽,特点是芽头特别大,基本不会在市面流通,全是老顾客订走。这个产期的猴魁,根本不愁卖。

二、外形

首先来谈谈猴魁的外形,猴魁是少数以大为美的茶叶,但是这个大一般指的是标准的5-7cm之间。那么在选择太平猴魁的时候,大家往往会看到两种外形的猴魁。

左边的是一种叫布尖的猴魁,机器重压,基本上会把猴魁的茶汁压出,而且工艺不到位还会有一股青草气。

右边的捏尖的猴魁,手工捏尖,如果茶青质量好,工艺到位,捏尖的后感是布尖完全不可比的茶叶。所以各位在选购的时候,请一定选择捏尖猴魁。

另外,还有一种接近古法制作的工艺,跟捏尖外形稍有不同,不进行摊平滚压,杀青理条后,直接用竹篾进行烘干。如下图

另外,关于猴魁的土种,一般鲜叶个头杆粗细明显小一号,特别是杆极细的,大多是土种。

三、工艺

关于工艺上的流程,这个百度上也有很多资料,我觉得没必要再次赘述,采摘,摊放拣尖,杀青,捏尖理条、滚压、烘干。这些资料此问题中已经有不少的回答。但是我想说的一点是猴魁工艺上口感的好坏,最关键的是摊放拣尖、杀青和烘焙。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因为摊放最重要一点是让茶叶中的水分走好,包括茶叶的软化。猴魁嫩杆含水量本来就较一般茶高,选种还专挑大粗杆,嫩叶本身没成熟蒸腾水分又慢,还带角质层。一旦走不掉足够的水,成品茶必然带青涩,清香花香也不足。

此外,走水充分能够保证杀青时候能够充分。还能够让茶叶一些低沸点的青草味去除,留下来芳香的口感。

第二个很重要的工艺是杀青,猴魁叶子较一般茶叶大,特别都是带着茶杆采摘,有一些粗大的杆径,比较难在保证杀青足够的同时,嫩叶杀青不焦不过。所以杀青是非常考验一个制作工艺的。

最后,很重要的工艺就是焙火,很多人总认为焙火就是把茶叶烘干就行了,可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焙火到位,茶叶香气入水。焙火过足,那么茶叶就会出现板栗香,但是低沸点的清香物质也没有了。

四、口感及香气

太平猴魁,如果从百度上看,很多人都会说兰花香,竹香。这些都没错,但作为负责人的回答,猴魁的香气跟品种以及工艺,产区都有关系。

此图为猴坑中期猴魁叶底。

品种跟香气的关系

品种常见的土种和高桥早。本人认为口感最好的还是猴魁的土种,其香气有厚度,如果论兰花香其实跟高桥早有区别,土种的香气更为厚重,同时喝下去土种的香气会顶住上颚,窜入你的鼻腔,香气如果杀青的偏嫩的话,兰花香中带着窜入鼻腔的豆乳的香气。那么高桥早这个品种 ,只要工艺得当,基本上能够做出来比较舒服的兰花香而且比较浓郁,更带有栀子花香气,比土种的兰花香要足,但是总是缺少厚度,但口感上不及土种,可能相对偏涩一点。

工艺跟香气的关系

那么说工艺对口感香气的影响,太平猴魁,很多中后期的茶都会打足老火,这么做基本上会让茶香气更足,但是我个人总是不太认可火打得太老的茶,这样的茶喝起来基本上会有一股板栗香或者是火香。这是因为中后期的茶兰花香不够足,所以靠老火来打足茶叶的香气。但是老火会把低沸点的花香打掉基本上我感觉香气闻上去都差不多,口感上甜味会有,但是不像早期带来的很爽滑的清甜和回甘。

产地和香气的关系

那么最后一个关于产地和口感香气的区别。这个问题是很多人所不太了解的。其实从现状来说,有很多外地的茶青,包括本地的毛峰等品种都有人等到长到后期来仿制猴魁。那么产地区别到底在哪呢?猴坑的类似入口浓郁稠滑,明明感觉茶汤浓稠,可茶汤还是清甜的。专业审评的话,都是说高端绿茶里,只有猴魁能体现出茶汤的厚度,有一种“违和感”。


黄山恋山堂


这里我们来讲讲真正的太平猴魁是怎么样的,希望大家都挑到正宗、好喝的茶。

先总得来说,太平猴魁为我国“尖茶之冠”,其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外形特点。因茶汤厚而甘甜,茶气如兰,固有“君子茶”之美称。

1. 产区

太平猴魁核心产区为黄山市太平县新民乡(太平县为旧称,现已为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以猴坑村猴坑、猴岗、颜家品质最佳。

猴魁茶区的土壤为变质页岩风化的乌沙土壤,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疏松,通气排水,PH5.5~6.5。

茶园环境好。海拔在65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属于太平湖环绕山体,水雾充足,十分利于茶叶中氨基酸物质的合成。

太平猴魁茶园需要全年打理,但不能打农药,所以除草全靠手工拔草。茶叶所使用的肥料都是有机物质,由于交通闭塞,施肥所用的饼肥要靠骡子驮上山,再人工施肥。

2. 采摘

太平猴魁对鲜叶采摘就有严格把控,每年的谷雨前后开园(大量采摘)(由于黄山山脉的气温偏低,再加上高海拔因素,太平猴魁没有明前茶这一说,但在清明后、谷雨前可能会有少量头采),立夏前停采。采摘的时间较短,只有15~20天时间。

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还要做到“ 四拣八不采 ”。

“四拣”即一拣坐北朝南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上的茶叶,二拣生长旺盛的茶树采摘,三拣粗壮、挺直的嫩枝采摘,四拣肥大多毫的茶叶。

“八不采”即以不采无芽,二不采小,三不采大,四不采瘦,五不采弯弱,六不采虫食,七不采色淡,八不采紫芽。

3. 制作

太平猴魁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必须是纯手工制作,锅炒杀青,人工理条,烘干。

“拣尖”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短时间摊放实际上是一种轻度萎凋,使少量失水,便于杀青,同时也有利于内含物的转化,对猴魁香气、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历时2—3分钟。杀青结束前,要适当理条。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捏尖”是将炒热的茶一根根用手捏紧,这个过程动作得快,茶叶凉了就不好捻。

捏尖过后,把上下两片筛网夹好,用木桶轻轻滚压,直到叶片平整挺直。

最后是烘干,这一步很讲究,必须用炭火烘茶。

烘干的太平猴魁装盒的过程也要小心翼翼,把茶叶一根根顺直轻轻放入,这个茶叶很娇嫩的,动作要轻。

4. 味道

泡法随个人喜好,玻璃杯、盖碗都可以。

好的太平猴魁兰花香明显,汤色清澈透亮,色泽苍绿匀润,口感鲜爽醇厚。

5. 价格

给大家讲讲关心的价格吧。

清明后采摘的第一批茶价格最贵(荒山、少产量的那种,大概3000元/100g)。之后批次增加价格降低(产区普通山头,相对量比前者荒山多,17年4月18日采摘的价格已经在500元/100g左右了),往后就更低。

再次提醒,清明前买到的太平猴魁新茶是有问题的。

-----------------

大家可以去尝试太平猴魁,我第一次喝深觉惊喜。


本答案来自东家·守艺人,欢迎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