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数字科技:“再造”供应链金融突破口

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的有力抓手,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亦或是数字金融新贵,都将其视为B端业务的重要阵地。然而,当前供应链金融市场还存在明显的供需脱节,如何探索出一条高效、可持续的供应链金融发展之路,特别是在数字科技时代,如何将产业和金融的“两只手”紧密结合,是摆在行业和学术界面前的现实难题。

一、供应链金融助力经济脱虚向实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以预付款、应收账款和存货等为基础的贸易融资服务方式,具有服务实体经济的天然基因和优势,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产业链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程度而言,供应链金融是产业协作分工的产物,一方面是各产业链上参与者获取金融服务的自我创新,另一方面也打通了金融进入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的通道。

(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求强劲

近年来,受益于应收账款、商业票据以及融资租赁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在企业交易中,企业以签发商业汇票的形式来保证交易正常进行。商业汇票的签发缓解了买方的资金压力,同时卖方拥有商业汇票,既拥有对于签发方的汇票金额索取权,也可向商业银行作质押,获得流动性。商业汇票质押以获取融资也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形式,我国商业汇票发展与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是紧密相关的。目前我国商业汇票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7-2018年我国商业汇票金额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36%,其中2015年已突破 20万亿。


数字科技:“再造”供应链金融突破口

图1 2007-2018年我国商业汇票金额(单位:亿元)


在应收账款、商业汇票以及融资租赁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供应链金融展现出了迅速发展的态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到 2020 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可达 15万亿元左右。可以看到,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力非常强劲,企业融资需求十分迫切。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处于政策风口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体,往往是供应链中的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吸纳就业、增加税收的重要载体,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是对资金需求最强烈、获取资金难度最高的群体。

近年来,关于小微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16年2月,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2017年4月,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专门支持小微企业供应商开展应收账款融资;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2018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草案)》,着力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成本高、留住人才难等问题;2018年4月,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2019年4月,中办、国办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就营造中小企业良好发展环境、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对其财税支持政策、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等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指导措施。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一直想方设法给予足够的政策倾斜。

二、数字经济助力供应链金融供给侧改革

如上所述,供应链金融市场迎来“政策春天”的同时,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呼之欲出,但现实中的发展却步履蹒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还不太顺畅。中小企业不能贷、不敢贷、不想贷的背后是传统金融体系下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长期困境。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待完善,对于缺乏征信信息、产业链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双重叠加的供应链中小微企业,银行难以对其贷款做出准确的风险定价;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水平成为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的瓶颈,供应链金融的基础是产业供应链,产业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水平和稳定性。目前,我国各领域的产业链管理大多相对低端、低效,管理水平不足以支撑强大的供应链金融需求。整个供应链的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不能完全做到有效匹配且全程高效透明,因此,金融机构对其风险控制会有很大的担忧和疑惑,进而制约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

在传统模式遇到瓶颈的情况下,数字科技成为供应链金融市场的重要突破口。数字科技的本质,是以互联网和产业既有知识储备和数据为基础,着力于产业与科技的融合,推动行业实现互联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最终实现降本增效和模式升级。这主要体现在:

(一)数字科技能够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目前大量信息技术应用在供应链金融之中,信息化正向供应链的上下游扩散。通过云平台的搭建,核心企业便可以通过电商渠道与上下游企业完成一系列交易活动,整合优化了线上线下资源的同时,也优化了企业内外部的管控体系这可以推进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和数据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通过实现供应链数据化与智能化,会使供应链金融的数据基础进一步夯实,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源动力 。一方面,线上的数据采集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数据驱动的供应链金融决策也在逐渐建立并完善,这为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数字科技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成本

数字科技可以实现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能够快速降低边际成本。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上化”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标准化程度。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往往存在纸质单据繁多、审批流程冗长、企业须多次往返银行网点等问题,交易成本高、效率低。而数字科技实现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线上化,能够将单据审核、账款受理、债权转让、授信审批、放款等业务流程完全“线上化”,极大地提升了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效率,降低了各参与方的交易成本;二是“线上化”有效缓解了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供应商和买方之间、融资方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支付和结算受限于各参与方的履约意愿,尤其是涉及多级供应商结算时,易出现挪用、恶意违约或操作风险。而数字科技的加持使融资过程中的各种合同实现数字化并且自动执行,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有效管控了违约风险,大大提升了履约效率。

(三)数字科技拓宽了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半径

相比传统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核心企业”的模式,数字科技的引入使得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范围得到扩充。一方面,数字科技使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和主体企业的边界进一步淡化,未来数据将是供应链金融开展的最关键要素,数据方也会不再是原来的核心企业,而是会延伸到物流公司、电商平台和ERP厂商等等。换言之,供应链金融不再是核心企业独大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范围和半径得到拓展。通过软件、平台、基础设施等云服务,跨区域的企业也能享受到高效、边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地域范围变得更广。

(四)数字科技助力了供应链金融风控模式的创新

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中,金融机构通常需要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企业增信,数据风控仅仅是辅助的功能,并不能有效控制风险。同时,如果供应链金融只依赖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捆绑,将大大提高因核心企业信用风险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从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传统信贷的禁锢。而数字科技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基于单一主体的风控模式,实现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封闭管理。例如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环节,如果核心企业不给经销商提供信贷支持,供应链融资将面临很大的困难,核心企业不给经销商提供信贷支持的理由就是它既没有债权也没有物权,甚至没有完备的征信信息。而大数据技术能够依据对经销商多维度的经营数据的采集,对其经营状况进行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刻画。此外,基于电商平台数据、在线支付数据、第三方征信、外部黑名单等建立的风控模型,更能精准把控客户的信用风险。

三、京东数科:基于数字科技之上的供应链金融能力

京东数科一直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源于京东集团自身的供应链基因,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金融服务的能力。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京东数科从场景、数据、流程运营等方面,解决传统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投入成本高、信用风险高等问题。首先,通过互联网方式触达到传统金融难以触达及不愿触达的人群,降低传统金融机构的获客成本;其次,可以在供应链交易场景中获得大量数据,通过大数据+风控可以进行风险管理与风险定价,降低欺诈和信用风险。再者,基于良好的用户及产品洞察能力,在交易场景中嵌入金融服务,可以极大地降低金融机构的流程运营成本,改善客户体验。

2013年12月,第一款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产品“京保贝”上线。“京保贝”是具有互联网特点的供应链保理融资业务,客户在线上签订合同,融资门槛低,线上操作,实时放款,随借随还。“京保贝”围绕京东商城这个核心企业,服务于京东商城的自营供应商,并基于实时数据分析,利用策略引擎将标准化的应收账款,转化为融资额度提供给融资客户,实现对单笔应收账款进行对价比例的动态提升,支持客户多次融资。2014年10月,信用贷款服务“京小贷”上线,用于解决第三方卖家短期资金紧张问题。京小贷抛开重资产重担保重抵押的传统信贷逻辑,依据卖家在供应链上的历史交易、竞争能力、第三方征信等数据,建立了基于多个维度的风控模型来对商家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和贷款额度测算,并根据商家信用等级的不同提供灵活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利率等。同时,智能风控平台提供了自动化的监控、预警、处理策略,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监控、信用监控以及行业监控,实现全方位的贷后追踪。随后,京东数科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并进一步增加“企业金采”、动产融资、京东快银、企业征信等多条产品线,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京东快银是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流动资金信贷服务的普惠金融产品,它在获得企业授权同意的前提下,基于企业的纳税信息、工商信息、司法判决信息、知识产权信息、舆情等多维度信息,采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算法、智能舆情监控等核心技术,将多方数据互相补充、交叉验证,还原企业的经营状况、竞争能力、客户多样性、信用等方面的真实“画像”,进而给企业授信。授信的额度一般不超过50万元,且能循环授信,随借随还。利率根据企业的信用综合评价智能浮动,信用评价越高,利率就越低。未来,京东数科会不断强化自身的数据积累,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借此提高对中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能力,从而不断完善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体系。

除了这些信贷类科技服务之外,京东数科还通过创新票据融资的方式,帮助小微企业快速融资。票据作为重要的交易结算、融资工具,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18年,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为18.27万亿元,其中电票占比 94.09%。商业汇票贴现发生额为9.94万亿元,这其中中小企业申请的贴现业务量占到总贴现业务量的80%以上。可以看到,票据贴现也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在传统贴现业务中,企业需要到银行临柜开立账户,再加上尽调授信审核流程,第一次申请贴现至少一周的时间。同时,企业还经常会遇到银行对票据的承兑人没有授信额度的情况,企业手上的大量票据就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融资,只能被迫与票据中介进行交易。既增加了融资成本,又提高了交易风险,还存在财务账目合规的问题。为此京东数科开发了一款名为“京票秒贴”的产品,通过专业的票据OCR识别、智能匹配等数字科技,不仅帮助开展贴现业务的银行直接对接中小微企业,并且全部实现线上化操作,极大地简化了业务办理流程,最快2分钟即可给企业放款。对企业而言,整个票据贴现过程安全可靠、财务合规并且价格合理。截止目前,接入“京票秒贴”的合作银行已为超过5000家中小微企业开展票据贴现业务,总金额超过160亿元,平均单笔金额约为55万,最小金额仅2200元。单就金额不受限制这一点,就深受小微企业的青睐。

由此可以看出,京东数科是利用数字科技的能力直击小微企业的融资痛点,帮助建立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找到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小微企业风控难的平衡之策。

四、未来之路:金融生态和产业生态的融合

通过缩短现金流周期来获取金融收益的方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真正的供应链金融一定是建立在供应链管理能力之上的金融服务。换言之,一定是先有供应链管理,后有资金融通的能力。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衍生品,而绝非舶来物。金融的介入使得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更高,从而实现金融生态和产业生态的共荣共生。

一方面,供应链管理的底层化是供应链金融得以壮大的基础。要想实现充分利用金融优化企业现金流周期的目的,必须首先帮助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提高效率、加强协同。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能极大地提高产业链上生产、物流、服务、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能力和管理能力,不仅解决了小微企业供应链管理在低效率水平游走的尴尬境遇,更从金融视角解决了对小微企业进行信息客观采集和有效信用评价的难题,从而为金融服务的变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在良性的产业生态基础之上,对供应链各参与方的信用评价有了更加丰富的维度和抓手,使供应链管理和金融的耦合更加紧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金融生态的优化是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资金并不是最稀缺的,资产尤其是优质资产才是最稀缺的,而优质资产的本质连接的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资源,金融要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活水,必须想方设法渗透到产业的各端,通过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以联合贷款、资产证券化、再保理等形式将优质资产和资金进行无缝对接,才能形成金融+供应链的循环生态。

在产业生态和金融生态深度融合的道路上,亟需新的力量破局。无疑数字科技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数字科技的介入不会改变供应链金融原有的运行逻辑,而是会在行业效率提升和生态模式优化方面彰显出自己独特的实力。

原文发表在《当代金融家》2019年第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