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河口人的“大水缸”保住了

□ 本报记者 王 晶

本报通讯员 韩传华 牛俊昌

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我们既然在其位,就要谋其职,如果不能代表老百姓,不给群众谋利益,那我们真是愧对于我们这个称呼。”河口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学诗说道。

一枝一叶总关情,河口区人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从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入手,细心调研,积极履职,让群众真正体会到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滴答答”到“哗啦啦”

今年春季,东营市河口区民生服务热线接到新户镇北里村群众打来的一个特殊的“投诉”电话,与以往不同,这个电话即没有诉求也没有问询,有的却是一股满满的感激之情。“今年的水情太好了,沟渠里水满满的,而且家里的自来水再也不用晚上起来接水了,啥时候一开都是‘哗哗’的。感谢区政府,感谢水利局。”

原来,河口区自2004年按照“标准化建设、多渠道融资、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开始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008年上半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户户通,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水,水质达到了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但西北偏远村镇因供水线路较远,水压力不足,群众用水不稳定,白天“滴答答”,夜里“哗啦啦”。

而且每年一到春季灌溉期,灌溉用水更成为了一个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你看,这正是庄稼用水的时候,地里浇不上水,庄稼可怎么长啊。”不少群众向人大代表反映。

水是生命之源,人民生活离不了水,庄稼生长更离不了水。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心中的这块“心病”。在2019年一开始,河口区人大便把改善河口区水利设施问题列为2019年常委会审议议题,东营市河口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全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先后实地察看了东水源泵船、孤河水库、河口泵站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项目提升新户工程等现场,召开座谈会听取区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和各镇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及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

经过研讨以后,河口区水利局决定早谋划、早行动,避开其他县区引黄灌溉高峰,从春节前就开泵提闸抽水。看到水来了,老百姓顾不得吃年夜饭,除夕夜都赶着抽水浇地。

灌溉用水解决了,那如何解决饮用水压力不足的问题?为此,河口区先后投入4481万元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加压泵站1座,管理院1处,水压、水量自动化监控点17处,真正让全区的群众时时都能喝到饮用水,满足家庭日常用水需求。

“孤河水库,这是20多万河口人的‘大水缸’,也是唯一的水源地,一定得保证它的环保问题。”孙学诗说道。

为此,2016年,河口区在投资1800万元实施了孤河水库水源地隔离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以后,2018年,根据生态环保部饮用水水源地反馈问题督查,又投资200万元,在取水口上游1000米范围内埋设界标、警示牌,安装隔离防护设施。“天罗地网”的建设,有效地杜绝了水源地水质污染。

地广人稀好畜牧

地域广阔,人口分布相对集中,拥有着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但是,近几年,河口区人大发现区里的畜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基层防疫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畜禽粪污污染比较严重,资源循环利用不高等问题一点点地显露出来。

“目前全区畜牧业发展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除几家大型养殖企业外,多数中小养殖场畜牧产业结构仍然单一,布局散、分布广,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有机畜牧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商标注册滞后,也没有形成一定影响力的名牌产品,产业链条短,虽有一定的养殖规模,但是畜产品延伸加工企业缺乏,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农民真正融入产业链不够,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挥不够,产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抗风险能力低。”说起河口区的畜牧业发展问题,孙学诗皱了皱眉头。

养殖是不少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近几年,河口区的畜牧养殖却出现了发展低迷的情况。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与论证,在9月27日,河口区人大提交了《关于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报告》。在报告中,河口区人大针对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括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引导畜牧业健康发展;健全防疫体系,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切实解决污染难题等建议。

在建议中,河口区人大提出了进一步界定限养区、禁养区和适养区,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小区,积极引导利用各项扶持政策,引导广大散养户入园区发展。并深入推进品牌战略,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激励引导农户和个体养殖户积极参与。加强产品原产地认证和商标注册,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牧产品,既要保护自己的特色品种,又要积极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不断加快全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发言的代表多了

“不管是畜牧业的发展还是水利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人大代表这座桥梁,我们代表的就是人民的意愿,所以对那些哑巴代表、牌位代表,不能积极履职的代表,我们今年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对我们人大代表的内部进行管理。”孙学诗说道。

今年,河口区制定了《代表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代表履职档案,探索实施代表退出机制。凡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人大代表,按程序进行询问或责令辞职。严肃开展代表述职评议工作,届内每名人大代表都要向原选区选民至少述职1次,面对面接受选民的评议监督,让那些履职不主动、不积极的代表在选民面前红脸出汗。

“从这大半年实施的情况看,代表们主动参加活动的多了,无故不参加活动的少了,积极发言的多了,‘哑巴代表’少了。”孙学诗表示。

提出建议是代表履行职务的重要内容,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是尊重代表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河口区人大常委会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行代表建议办理面对面答复制度,打造建议办理的“阳光模式”。每年8月份、12月份分别组织承办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建议办理情况向人大代表进行面对面集中答复,当面进行满意度测评,有效改变了过去那种“文来文往”、代表心里不满意字面上满意的现象,提高了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激发了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积极性、主动性。每年选择10件群众关注度高、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大的代表建议,由副主任领衔督办,有针对性地促进问题解决,为建议办理工作立标杆、树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