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河口人的“大水缸”保住了

□ 本報記者 王 晶

本報通訊員 韓傳華 牛俊昌

人大代表人民選,人大代表為人民,“我們既然在其位,就要謀其職,如果不能代表老百姓,不給群眾謀利益,那我們真是愧對於我們這個稱呼。”河口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學詩說道。

一枝一葉總關情,河口區人大圍繞全區發展大局,從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入手,細心調研,積極履職,讓群眾真正體會到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從“滴答答”到“嘩啦啦”

今年春季,東營市河口區民生服務熱線接到新戶鎮北里村群眾打來的一個特殊的“投訴”電話,與以往不同,這個電話即沒有訴求也沒有問詢,有的卻是一股滿滿的感激之情。“今年的水情太好了,溝渠裡水滿滿的,而且家裡的自來水再也不用晚上起來接水了,啥時候一開都是‘嘩嘩’的。感謝區政府,感謝水利局。”

原來,河口區自2004年按照“標準化建設、多渠道融資、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發展目標,開始實施農村集中供水工程,2008年上半年在全省率先實現戶戶通,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供水,水質達到了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但西北偏遠村鎮因供水線路較遠,水壓力不足,群眾用水不穩定,白天“滴答答”,夜裡“嘩啦啦”。

而且每年一到春季灌溉期,灌溉用水更成為了一個群眾反映最多的問題。“你看,這正是莊稼用水的時候,地裡澆不上水,莊稼可怎麼長啊。”不少群眾向人大代表反映。

水是生命之源,人民生活離不了水,莊稼生長更離不了水。為了解決人民群眾心中的這塊“心病”。在2019年一開始,河口區人大便把改善河口區水利設施問題列為2019年常委會審議議題,東營市河口區人大常委會通過開展全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調研,先後實地察看了東水源泵船、孤河水庫、河口泵站和農村飲水安全鞏固項目提升新戶工程等現場,召開座談會聽取區水利局等相關部門和各鎮街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情況彙報及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

經過研討以後,河口區水利局決定早謀劃、早行動,避開其他縣區引黃灌溉高峰,從春節前就開泵提閘抽水。看到水來了,老百姓顧不得吃年夜飯,除夕夜都趕著抽水澆地。

灌溉用水解決了,那如何解決飲用水壓力不足的問題?為此,河口區先後投入4481萬元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加壓泵站1座,管理院1處,水壓、水量自動化監控點17處,真正讓全區的群眾時時都能喝到飲用水,滿足家庭日常用水需求。

“孤河水庫,這是20多萬河口人的‘大水缸’,也是唯一的水源地,一定得保證它的環保問題。”孫學詩說道。

為此,2016年,河口區在投資1800萬元實施了孤河水庫水源地隔離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以後,2018年,根據生態環保部飲用水水源地反饋問題督查,又投資200萬元,在取水口上游1000米範圍內埋設界標、警示牌,安裝隔離防護設施。“天羅地網”的建設,有效地杜絕了水源地水質汙染。

地廣人稀好畜牧

地域廣闊,人口分佈相對集中,擁有著發展畜牧業的天然優勢,但是,近幾年,河口區人大發現區裡的畜牧業發展進入了瓶頸期,產業化發展水平不高,品牌效應不明顯;基層防疫服務體系不健全,管理服務水平不高;畜禽糞汙汙染比較嚴重,資源循環利用不高等問題一點點地顯露出來。

“目前全區畜牧業發展正處於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轉型時期,除幾家大型養殖企業外,多數中小養殖場畜牧產業結構仍然單一,佈局散、分佈廣,畜禽養殖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程度不高。有機畜牧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和商標註冊滯後,也沒有形成一定影響力的名牌產品,產業鏈條短,雖有一定的養殖規模,但是畜產品延伸加工企業缺乏,產業鏈還沒有形成,農民真正融入產業鏈不夠,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發揮不夠,產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還沒有真正形成,抗風險能力低。”說起河口區的畜牧業發展問題,孫學詩皺了皺眉頭。

養殖是不少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是近幾年,河口區的畜牧養殖卻出現了發展低迷的情況。經過前期的充分調研與論證,在9月27日,河口區人大提交了《關於畜牧業發展情況的調查與報告》。在報告中,河口區人大針對當前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包括科學制定產業規劃,引導畜牧業健康發展;健全防疫體系,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堅持生態綠色發展,切實解決汙染難題等建議。

在建議中,河口區人大提出了進一步界定限養區、禁養區和適養區,合理佈局規模化養殖小區,積極引導利用各項扶持政策,引導廣大散養戶入園區發展。並深入推進品牌戰略,制定優惠政策,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激勵引導農戶和個體養殖戶積極參與。加強產品原產地認證和商標註冊,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牧產品,既要保護自己的特色品種,又要積極打造國內外知名品牌產品,不斷加快全區畜牧業產業化進程。

積極發言的代表多了

“不管是畜牧業的發展還是水利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人大代表這座橋樑,我們代表的就是人民的意願,所以對那些啞巴代表、牌位代表,不能積極履職的代表,我們今年也出臺了一些政策,對我們人大代表的內部進行管理。”孫學詩說道。

今年,河口區制定了《代表考核管理辦法》,建立代表履職檔案,探索實施代表退出機制。凡連續兩年考核不稱職的人大代表,按程序進行詢問或責令辭職。嚴肅開展代表述職評議工作,屆內每名人大代表都要向原選區選民至少述職1次,面對面接受選民的評議監督,讓那些履職不主動、不積極的代表在選民面前紅臉出汗。

“從這大半年實施的情況看,代表們主動參加活動的多了,無故不參加活動的少了,積極發言的多了,‘啞巴代表’少了。”孫學詩表示。

提出建議是代表履行職務的重要內容,認真辦理代表建議是尊重代表主體地位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河口區人大常委會在認真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實行代表建議辦理面對面答覆制度,打造建議辦理的“陽光模式”。每年8月份、12月份分別組織承辦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對建議辦理情況向人大代表進行面對面集中答覆,當面進行滿意度測評,有效改變了過去那種“文來文往”、代表心裡不滿意字面上滿意的現象,提高了代表建議辦理質量,激發了代表提出意見建議的積極性、主動性。每年選擇10件群眾關注度高、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力大的代表建議,由副主任領銜督辦,有針對性地促進問題解決,為建議辦理工作立標杆、樹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