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唐山市民的“大水缸”(圖)

走近唐山市民的“大水缸”

光明南里小學 張瑜軒

走近唐山市民的“大水缸”(图)

4月13日星期六,天氣晴朗,報社老師帶領我們小記者走近唐山市民的“大水缸”——陡河水庫,並且詳細地瞭解“她”。

驅車趕往集結地,小記者們已經陸續來到,他們都有備而來,拿著筆和本,我也不例外。因為我們是小記者,要採訪提問題,記住有用的內容。整隊完畢,我們排成4路縱隊向“大水缸”進發。一路上總是出現小“地雷”。一問才知道,那是測量水壓的。接下來才是採訪。在幾位專業人士的詳細講解下,我知道了一個絕對沒想到的知識,陡河水庫竟然攔下了17次可能出現的大水災!然而,讓我驚歎的事還在不斷出現,水庫1955年開始建造,1956年建造完成。建造只用了一年的時間,而且當時只有小推車、鎬頭、鏟子——在沒有高效率的現代化機械設備就建造出眼前的“龐然大物”大河堤。這時,我躍躍欲試想問幾個問題,以便更多地瞭解陡河水庫。終於輪到我提問了:“請問,陡河水庫一共能存多少噸水?”老師告訴我:“能存5.152億立方米。”我又問:“陡河水庫平均每年存多少噸水?”“一年的降雨量不同,存的水多少也不同。”專業人士回答了我的問題。其他小記者也問了很多的問題,專家們都一一進行了解答。

這次活動使我知道了陡河水庫的發展歷史,領略到祖國建設的日新月異!我會更努力,將自己也變的強大起來,為我的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