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合肥快訊——房企不再“任性買”,第三季度土地市場降溫

前三季度安徽房地產開發投資回升較快

10月21日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4%,高於全國3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0位,比上半年前移1位,比1-8月份前移2位。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安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1.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加快4.8個百分點。

1.基礎設施投資穩步回升

前三季度,全省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1.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3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提高4.1個百分點。其中,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7.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3個百分點,水利管理業投資由上半年的下降10.7%轉為增長2.2%;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40.4%,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3.7%,增速比上半年分別回落6.4和2.7個百分點。

2.房地產開發投資回升較快

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1.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加快4.8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9%。土地購置費是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建安投資增長2.3%,佔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的63%;土地購置費增長30.9%,佔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的32.6%,拉動全省開發投資增長8.6個百分點。

3.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所回落

前三季度,全省製造業投資增長8.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2個百分點。31個行業中,有14個行業投資同比下降,比上半年增加4個。其中,比重較大的農副食品加工業投資下降17.6%,傢俱製造業投資下降13.7%。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8.2%,增速與上半年持平;製造業技改投資增長13%,比上半年回落4.2個百分點。

新合肥西站將打造西廣場“大客廳”

近日,從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新合肥西站西廣場及地下配套停車場、站區涉鐵市政道路工程設計招標啟動,項目單位為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項目概算5000萬元。

新合肥西站規劃為合肥鐵路樞紐三大主客站之一,是合肥至安慶高鐵、合肥至新沂高鐵起點站,項目納入合肥至安慶高鐵建設範圍。結合新合肥西站周邊建設現狀和新合肥西站功能定位,經前期多方論證,確定新合肥西站站場規模為8臺18線,其中合安場6臺14線、合福場2臺4線,合安場與合新場共用。

合肥快訊——房企不再“任性買”,第三季度土地市場降溫


新合肥西站站房按高架站房規劃建設,同步實施站場路基改橋基等。目前,新合肥西站及站區周邊市政配套規劃報批等工作正在緊張推進中。根據規劃,新西站主體建築位於十里店路隆興駕校區域。

本次最新招標的項目為新合肥西站西廣場及地下配套停車場、站區涉鐵市政道路工程設計招標,擬招一家中標單位。據瞭解,西廣場及地下配套停車場工程包括新合肥西站西廣場項目總佔地面積約47800平方米,和高鐵南站北廣場規模大小接近,規劃設置有疏散廣場、社會車輛停車場、非機動車停車場、管理用房及廣場綠化等。其中,交通設施位於西廣場地下,含社會車輛停車場約1400個泊位、網約車及租賃車停車場約240個泊位、非機動車停車場約800個泊位。

站區涉鐵市政道路工程包括四里河路涉鐵工程範圍(北起銀衫路南至臨泉路,含跨臨泉路橋樑),清溪路、高塘湖路、長崗路涉鐵工程範圍(十里店路至潛山路),十里店路匝道並行鐵路工程範圍(高塘湖路至懷寧路),四里河路聯絡匝道並行鐵路工程範圍(清溪路至四里河路)。此外,軌道交通S1線下穿新合肥西站段將作為市政配套工程,納入新合肥西站綜合鐵路樞紐同步建設實施。目前,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已對新合肥西站初步設計進行了審查,施工圖設計工作已經啟動。同時,市軌道辦已完成軌道交通S1線勘察設計招標,具體線路路由、建設標準等待後續研究論證後確定。

合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已按工作要求完成合肥市軌道交通S1線工程可行性研究、總體總包設計和勘察及施工圖強審公開招標工作。下一步,合肥市有關部門將組織設計單位,做好S1線建設方案論證,按程序推動項目建設實施。

房企不再“任性買”,第三季度土地市場降溫

預期之中的土地市場降溫,如約而至。日前,由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組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全國總體地價水平環比、同比增速均放緩。其中,住宅地價同比增速連續六個季度放緩。

今年上半年,全國土地市場一度出現“小陽春”,從4月開始,熱點一二線城市連續升溫,土地單月成交合計金額均在3000億以上,溢價率也保持在20%左右。但隨後連續出臺的收緊信託與海外融資等政策,使得房企融資成本以及現金流壓力進一步提升,全國土地市場也一改二季度的升溫之勢,掉頭直下。另一個背景是,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土地市場與樓市一樣,依然是隻允許出現小陽春,而不允許入夏。

1.供應、成交、溢價率均降溫

傳統的“金九銀十”火爆銷售情形並未出現,土地市場行情也在下行。根據中指研究院的統計數據,供應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共推出土地20936宗,同比僅增加0.1%;推出土地面積88068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成交方面,1-9月共成交土地17850宗,同比減少2%;成交總面積達到74034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分月份來看,9月相較於8月又呈現環比下滑的態勢。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數據,9月共成交土地673宗,相比8月份成交土地總數1124宗,環比下降40%。其中,超過10億的地塊共58宗,但43%的地塊以底價成交,平均溢價率僅為5%,只有21宗地塊的溢價率超過了10%。但從重點城市的表現來看,存在分化現象。

進入10月以來,土地降溫趨勢愈發明顯。中原地產的統計數據顯示,首周前50宗熱點地塊中,有31宗是底價成交,佔比高達62%,這一比例刷新了近幾年的紀錄。從房企的表現來看,克而瑞的數據顯示,7月有6成百強房企拿地腳步放緩,8月更是有3成百強房企未出手拿地;9月百強房企新增貨值約7000億元,較8月份的1.1萬億元大幅下降36%,同時,溢價率也延續了此前下滑態勢。分梯隊來看,TOP10房企的拿地銷售比僅上漲1%,保持理性狀態;而11至30強房企拿地銷售比在0.45左右,是50強房企中拿地最為積極的梯隊,主要處於提升規模的需求,如美的、中梁1-8月拿地銷售比超過0.7;50至100強房企在1-8月拿地態度較為積極,“求生”慾望強烈。

2.房企錢緊出手謹慎

在今年的中期業績會上,就有不少開發商傳遞出了將謹慎拿地的訊號。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稱,在拿地方面,公司下半年基本沒有指標,除非是特別好的地,拿地基本是停止的。萬科首席運營官張旭則回應,拿地是根據收了多少錢回來才能拿多少地計算,並沒有固定的拿地計劃。但從實際表現來看,萬科8月拿地權益總額為150.41億元,而9月僅為50.28億元,環比大幅下降66.7%。

房企不再任性“買買買”,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融資收緊。7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對房企海外發債加強約束,新融資只能用於置換一年內到期之中長期海外債務,同時,還需就債務規模、期限等進行備案登記。此外,央行、銀保監會都加大了對房地產融資及有關信貸產品的監管力度,嚴禁消費貸、銀行理財、信託等各類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領域。孫宏斌在中期業績會上坦言,這次嚴控房地產,對發債、信託、開發貸都作出了一定限制,是從融資端切入的調控。但優質城市的優質土地,從來都不乏開發商爭搶,地方政府在推地動作方面有所調整。整體來看,房地產企業依託信託等融資大幅度快速進入房地產市場導致土地市場短期升溫,是政策收緊的主要原因。房企年末資金鍊吃緊,熱點城市的土地溢價率開始明顯下調,不排除後續土地市場流標再次明顯增加的可能性。

對於後市的預判,上述《2019年第三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指出,未來國內宏觀政策進一步落地,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持續。預計主要監測城市地價整體保持低速增長,熱點城市住宅用地市場保持趨穩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