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誅殺安德海,山東巡撫丁寶楨為什麼敢殺慈禧最寵愛的太監?

用戶1974161219437




慈禧一生身邊有兩個著名的太監,一個是暱稱“小安子”的安德海,一個是暱稱“小李子”的李蓮英。

安德海的死,給了李蓮英上位的機會,“小李子”從一個專給慈禧梳頭的奴才,一躍成為了總管大太監,接替了“小安子”的位置。

這個安德海可不是個簡單的太監,沒有特殊的能耐也混不到太監總管的職位,也成不了慈禧眼中最信賴的人。

史書稱他:“能夠講讀《論語》、《孟子》諸經;藝術精巧,知書能文。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善於察言觀色,阿諛奉承不露一絲痕跡,以忠心獲得咸豐皇帝的喜愛,以柔媚贏得西太后的歡心,一生深得西太后的寵愛和器重。”

安德海因為識文斷字,有文化,咸豐皇帝死後,在慈禧上位奪權的過程中一直充當她的狗頭軍師和聯絡員,雖然他是個太監,但慈禧相當信任和依賴他。

咸豐十一年辛酉7月17日,咸豐皇帝病死,由此展開了兩宮皇太后(慈禧和慈安)和8位顧命大臣之間的權利爭奪戰。

慈禧藉助小皇帝的叔叔恭親王奕忻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史稱“辛酉政變”。



由於安德海充當了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忻之間的秘密聯繫人、交通員,立下了汗馬功勞,被晉升為總管大太監,成了朝中顯赫的人物,此時他才20歲。

慈禧掌權後開始垂簾聽政,很快她就邊緣化了先帝正妻慈安皇太后,撤了恭親王奕忻“議政王”的頭銜,限制他在軍機處行走,慈禧開始卸磨殺驢。

這些權謀都是不識字的慈禧依靠有文化的安德海搞出來的,從此慈安皇太后、恭親王奕忻還有一直被慈禧壓制的同治皇帝都恨上了慈禧身邊這個紅人。

安德海得勢後按耐不住的膨脹,還收受大臣的賄賂,慈禧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先是娶了著名的藝人九歲紅,慈禧還賞給了白銀一千兩、綢緞一百匹,這足以看出安德海在慈禧心中的地位,成了京城轟動一時的新聞。



他還嫌不夠體面,非常想到宮外走走,想到地方上去擺擺譜。適逢同治皇帝到了大婚的年紀,需要派人到江南去採辦,安德海就領了這個差事,正好可以到江南去逛逛,慈禧也不限制他。

安德海出京下江南要經過山東,當時的山東巡撫是丁寶楨,他是一介文人,書生氣很重,他最恨太監干政,偏偏這個安德海還是慈禧的智囊。

“太監干政,是國之大忌,清世祖順治就立過鐵牌:太監干政,斬!”丁寶楨認為同治皇帝與慈禧太后不和,就是這些太監在其中搗鼓的,作為儒家士大夫,自然要站在皇帝一邊。

恨安德海是一回事兒,但殺他又是一回事兒。

安德海唯恐天下人不盡知,浩浩蕩蕩,那排場儼然一欽差,可他又不是欽差。所過州縣都對他客氣有加, 沿途得了不少官員的“孝敬”,嚴重敗壞朝廷的聲譽。這就讓丁寶楨更氣憤了,當安德海到了泰安時,被丁寶楨一舉擒下。

雖然將安德海擒下了,但還不敢殺,丁寶楨也不敢得罪慈禧。人已經拿了,要是放了恐引來殺身之禍,丁寶楨左思右想,就給軍機處寫了一封信,歷數安德海在地方上的罪狀。

恭親王奕忻看了信,去和慈安太后商量,又彙報給了皇帝,於是乎3個恨慈禧和安德海的人正愁整治不了安德海,打擊不了慈禧,這麼好的機會怎麼會錯過,一致同意殺了安德海這個慈禧的狗腿子。



軍機處的回覆是“安德海擅離遠出,已違反祖制,並做出種種不法之事,當就地正法”,清朝祖制是太監不能出宮。丁寶楨快刀斬亂麻,前後5天,安德海人頭落地。

第一紅人大太監安德海被山東巡撫殺了,聽到消息許多人像在做夢一樣,很快就轟動了天下。

事發後,朝野上下無不暗自稱快。一時間丁寶楨名聲在外,許多人稱他為“丁青天”。曾國藩稱他為“豪傑士”,非常讚賞他的魄力。

慈禧得到消息後當然氣恨交加,丁寶楨也知道他得罪了慈禧沒有好下場,但丁寶楨還是想出了一個辦法。

安德海娶了老婆後,坊間都在傳聞安德海是個假太監,得慈禧寵信,與慈禧有一腿,還說二人有私生子,慈禧與安德海關係過於密切,使得許多人浮想聯翩。慈禧也怕壞了名聲。

丁寶楨殺了安德海,把他的屍體暴露在菜市口,使人知道他是個真太監。此舉解了慈禧的難言之苦,幫助慈禧還了清白,謠言不攻自破,慈禧也就沒有追究丁寶楨。

丁保楨這事辦得滴水不漏,慈禧是個心機深重的人,權衡再三後說:“這安德海太無法無天了,丁寶楨殺得好。”



慈禧是個記仇的人,安德海被殺讓她記恨。但是安德海的死也恰好給了李蓮英機會。李蓮英聰明伶俐,一張嘴巴能說會道,手腳勤快,常年在慈禧身邊耳聞目睹,安德海能做的事他都能做,比安德海有過之而無不及。

關鍵是李蓮英行事低調,慈禧喜歡,大臣們也不討厭。有了李蓮英,慈禧慢慢的就把安德海的事放下了。

丁寶楨後來在任上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光緒年間又被提拔為四川總督。丁寶楨能在太歲頭上動土,過後還能自保,實在是有膽有謀。

寶楨政尚威猛。至今言吏治者,常與沈葆楨並稱,尤勵清操。——《清史稿》

“丁寶楨為人正直,勇於擔當、清廉剛正,一生致力於報國愛民,廣受朝野好評。禮部尚書李端芬高度評價丁寶楨的功德情操,把他與曾國藩、左宗棠等同推為中興名臣。”


妖百慧1


誅殺安德海事件從表面上來看,就是清王朝的地方重臣,依祖制殺掉了私自出京的太監,可是事情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從歷史文獻記載的蛛絲馬跡當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山東巡撫丁寶楨只是一個執行人,背後主腦另有其人。

一、安德海其人

安德海此人從小便入宮,在咸豐皇帝身邊做隨身太監,後來,慈禧憑藉咸豐皇帝的寵愛,一步步崛起,安德海看到慈禧身上的潛力,便從此忠心跟隨,咸豐皇帝死後,遵照他的遺囑,慈安太后和顧命八大臣共同輔佐小皇帝處理朝政,這直接把慈禧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

權力慾望極強的慈禧當然不甘心,於是便命安德海為聯絡人,暗中聯繫咸豐皇帝的六弟,也就是她的小叔子-恭親王奕忻,利用他手中的軍事力量悍然發動“祺祥政變”,幹掉了顧命八大臣,慈禧開始垂簾聽政。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主子慈禧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立下大功的安德海,自然也能跟著沾沾光,作為慈禧太后身邊的心腹紅人,他被一步步擢升為六品總管太監,風光無限。

二、得罪三大佬

不過,此時不到20歲的安德海,終究是少年心性,幹一些事,也不懂得給自己留後路,朝廷中的大佬被他得罪了個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恭親王、慈安太后和同治小皇帝。

慈禧與小叔子恭親王作為盟友發動政變之後,她如願以償的得以垂簾聽政,恭親王也以議政王的身份,執掌軍機處和對外總理衙門,不過野心頗大的慈禧越來越不能忍受別人與她分享權利。

於是,她和恭親王的矛盾衝突爆發,而作為狗腿子的安德海,則不停地在慈禧面前中傷恭親王,奕忻被剝奪議政王身份,也與他脫不了干係,兩人至此結了大仇。

而慈禧與慈安太后,表面上一團和氣,但是,生性寬厚的慈安太后,作為正牌中宮皇太后,越來越感覺到慈禧對他的威脅,她和慈禧的鬥爭便開始從暗處湧動,而這時的安德海則是扮演了特務的身份,監視慈安太后的言行,慈安太后自然也想把他除之而後快。

他得罪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同治小皇帝,慈禧太后對於同治來講,雖然是親生母親,但是自小慈禧對他嚴格異常,久而久之,同治皇帝反而與慈安太后更親近一些,有什麼委屈,也只和慈安太后講,這當然讓親生母親-慈禧心中泛酸。

而安德海則把小皇帝所作所為,一五一十的報告給慈禧,同治也因此受了不少責罰,捱了不少罵,以至於後來有人和小皇帝談論親政的問題時,小皇帝下意識的問“|親政之後能殺人嗎?”旁人問:”皇上要殺誰?,皇帝說:”殺小安子“,可見他對安德海的恨有多深。

三、私自出宮被丁寶楨所斬

在同治皇帝大婚之日即將來臨之時,安德海借給皇帝採辦龍袍之由,私自出宮下江南,名為採購,實為遊玩,而且一路上囂張異常,經常勒索官員,玩的不亦樂乎的他,總以為自己的靠山強硬,就算是違背了清朝太監”非奉差遣,不許擅出皇城“的祖制,地方官員也不敢說什麼,不過不幸的是,他碰上的人是山東巡撫丁寶楨。

丁寶楨此人和明朝官員海瑞有的一比,清廉剛正,”生平處大事,無所趨避,其知有國,而不知有身“,也就是說,只要認為應該做的,他都敢做,不吝身死。他對干預朝政的太監安德海自然也沒什麼印象,於是,一張大網慢慢結成。

薛福成的《書太監安德海伏法事》中記載了同治八年,她從江南家鄉赴保定,路過濟南,拜見丁寶楨的經過,薛福成是曾國藩的心腹幕僚,他弟弟薛福寶正好在丁寶楨手下做事,他與丁寶楨兩人也是故交,他在此書中曾記載丁寶楨對他說的這麼一段話:

吾聞安德海將往廣東,必過山東境,過則執而殺之,以其罪奏聞,如何?

也就是說當安德海打算南下,私自出宮的時候,京城已經有人把此消息告訴了丁寶楨,並與其安排好了計劃。

安德海大搖大擺進入山東,正好撞到丁寶楨的槍口上。

丁寶楨下令給沿途府州地方官,“一體截拿在案,解省由其親審”將安德海在泰安擒獲,壓往省府濟南親審,最後以“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定其罪,發四百里加急奏請朝廷。

奏摺到北京之後,在慈安太后的授意下,同治皇帝瞞著慈禧太后,召來恭親王等一概軍機大臣,商議此事,最終擬旨給丁寶楨“指正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丁得軍機處諭旨後,將安德海誅殺於濟南府,並暴屍三日。



我們由此可看出,殺安德海的命令出自清廷高層,只是選了個敢幹此事的丁寶楨具體執行,誅殺安德海的背後是慈禧與絆腳石們的權力鬥爭。


止一觀史


關於這個問題要從兩人所處的歷史背景來做出解答。安德海,是清咸豐帝的御前太監,後在辛酉政變中幫助慈禧太后奪的政變的果實,為慈禧太后後來干涉清朝政治打下了堅實基礎。為慈禧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後慈禧提升他為總管大太監。可是安德海升為大太監之後為人處事高調,收受並且收取賄賂。仗著有慈禧恩寵,官員敢怒不敢言。辛酉政變後不久,娶徽班唱旦角的美人馬賽花為妻,不顧及自己太監身份,大張旗鼓舉辦婚禮。慈禧為彰顯安德海的功勞,還給了安德海賞賜。這代表了安德海以太監身份娶妻的事情合法化,獲得了官方的認可,這也為安德海一身的終結埋下了伏筆。

同治八年,安德海以為同治皇帝置辦龍袍和準備婚禮所用之物為由。藉口出遊江南,對外號稱欽差,實際沒有任何公文,證明安德海是欽差。向地方官員索賄,增加自己財富。並且多次上報慈禧,慈禧也恩准。可是當遊玩到山東時,他遇到的可是清朝有名的官員丁寶楨。丁寶楨為人清廉,剛正不阿。他愛民如子,嫉惡如仇。當時丁寶楨任山東巡撫,可是安德海卻不知收斂。索賄,欺壓百姓的事情讓丁寶楨知道了,丁寶楨怒不可遏。派人把安德海抓起來,並且上書以有人假冒朝廷六品太監為由。當時朝廷後宮除了慈禧外,還有太后慈安。太后慈安聽到此事,立刻下令處斬安德海。因為當時清朝吸取前朝太監亂政的教訓。對太監出宮有著明確規定,何況安德海出宮沒有任何官方文件,安德海這件事也讓慈禧蒙羞,慈禧只能裝作不知道來挽回自己的臉面。事後因為丁寶楨的才能,也逐漸得到了慈禧的賞識。丁寶楨在山東創辦了山東第一家官辦企業山東機器製造局。興辦洋務,治理都江堰,為清朝鞠躬盡瘁。





笑談過去


丁寶楨敢殺安德海,是和鬼子六有極大關係。

安德海,權傾一時的大太監。

按清朝祖制,太監不得出宮,出宮就是一個死。安德海為什麼敢?本身這傢伙就囂張跋扈目空一切,仗著自己是慈禧身邊的紅人,討了個差事出宮威風一下順便敲敲地方官們的竹槓。

慈禧。民間傳說安德海與慈禧有一腿,實際上並不可靠。

當時鬼子六是攝政王,與兩宮太后關係微妙。安德海出宮,正好給鬼子六一個借刀殺人進而向慈禧顯示個人威信的機會。安德海被丁寶禎摁住以後,老丁也犯嘀咕,趕緊向鬼子六彙報該如何處置。鬼子六多精,直接找到慈安,又是祖制又是敲詐勒索,直接要求慈安下旨幹掉安德海。慈安要麼缺心眼,要麼也想給她的好妹妹一個下馬威,讓她知道自己才是後宮的女主人,於是同意了鬼子六的建議。就這麼的,安德海掉了腦袋。

恭親王奕,鬼子六,這傢伙比他哥強多了。

當然事後,慈禧大怒,很快就處理了這些敢向自己亮肌肉的傢伙。丁寶禎明升暗降,被趕到偏遠閉塞的四川當總督,害的丁宮保閒的沒事在家鑽研菜譜;鬼子六則因為中法戰爭偏向主和被徹底一擼到底;慈安也死的不明不白,聽說還是吃了慈禧送的什麼點心掛掉的。

慈安,長得真醜。

丁寶禎,宮保雞丁的知識產權所有人。


泰山7001


先介紹一下這個事件:這個安公公就是不作死不會死的典型,仗著自己是個帥哥,得到慈禧的寵愛,傳聞還是“半成品太監”,和慈禧有一腿,就到處得瑟,以權謀私,到處搞一些小團伙,搞的京城滿城風雨的,畢竟有慈禧罩著其他人也不敢對他怎麼樣。


在宮裡玩膩了,這位安公公就想著出宮玩玩,藉著慈禧交給了他點差事,就大搖大擺的出去了,帶了一班小太監,這一路得瑟的啊,窮奢極欲,強拿強索,兇的咧。一路敲敲打打,生怕別人不知道安公公到你地盤了,開該送禮的送禮,陪玩的陪玩啊,搞的各地官員敢怒不敢言。到了山東地界上,當時山東的老大丁寶楨是個正義感十足的人(楞頭青),想這個太監還得瑟到我頭上了,有了殺意,就把他招搖的樣子記錄下來,直接派人給他抓了,就按照清朝當時有個律法“大清祖制,太監不許出都門,違者就地正法”,報告還在送給慈禧的路上呢,就把安公公給宰了。

至於為什麼敢殺的原因:

第一:這個安公公犯了眾怒,朝廷上下對他很不滿意。

第二:山東老大有有兩個很強的後臺恭親王奕訢和慈安太后。有這兩個後臺丁寶楨腰桿也硬了不少。

第三:丁寶楨有法可依,依法辦事,慈禧心裡有心包庇,但也不敢帶個“違背大清祖訓的帽子”,也就只能算了。


.D


眾所周知的是,慈禧手上的得力干將就有安德海,很可惜安德海不懂得樹大招風的道理,獲得太后寵愛後就開始洋洋得意,終於被人看不慣給殺了。按照太后娘娘狹窄的心胸來說,把自己的得力助手給殺了,肯定是要把那個人扒一層皮的,但非常奇怪的是,丁寶楨並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安德海幫助了慈禧太后非常多,幫太后殺了八個顧命大臣,又對付了議政王,按照道理來說,太后應該非常喜愛他,但是,在丁寶楨殺了人之後,太后保持沉默態度。


而且安德海這個人也是小格局的人物,在自己有了這麼多勞苦功高之後,還不懂得隱藏自己,偏偏把自己當個人物,只怕兩個太后,連皇帝的面子都敢落。如此驕傲自滿的行為,也讓人不禁搖頭。而他的任務中就是監視皇帝,把皇帝的一舉一動都報告給太后,害的皇帝經常被太后責罵,因此,皇帝對他恨之入骨。同時,他仗著自己有太后撐腰,就不把朝中大臣放在眼裡,經常行事囂張,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就這樣一個在太后眼裡只不過是一隻寵物的人物,卻竟然敢夜郎自大,如果太后不想要他了,很可能他最後的結局就是很悽慘。太后手裡邊的其他人都非常的聽話,唯獨他行事囂張,因此,太后開始對他有點不耐煩了。在同治七年的一個冬天,他敲鑼打鼓的,娶了一個藝人。作為一個太監,竟然也娶妻子,這讓很多人都笑掉了大牙。


太后覺得他太過於張揚,因此,暗地裡賞了他一千兩白銀,把他打發到別的地方去了,之後丁寶楨抓住他擅自離宮的把柄,把他給殺了。其實丁寶楨膽子再大,也不敢忤逆太后的意思,更不用說是把太后的得力助手給殺了,由此可知,太后其實是默許的。終於除掉了一個自己看不慣的人,而且還不用自己擔罪名,一舉多得的事情,太后怎麼會不開心呢?


在8月6號這天,軍機處給丁寶楨發了一個命令,把擅自離宮的安德海給就地正法,在他多次檢查這份命令之後,就在濟南把安德海給殺了,並且把屍體暴露在市民眼中。當時,安德海幫助太后做事的時候,就有許多流言蜚語,有人說,安德海是個假太監真男人,而這一次,把屍體曝光,可以還他一個清白了。

而且當時丁寶楨殺了他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因為是軍機處傳達出來的命令,他只是執行任務而已,再者太后如果想要把他給殺了會遭到以恭親王奕訫為首的反對,這是太后根本就不能夠承受的後果。除此之外,安德海也掌握了太多太后的秘密,他為人貪婪不自知,更是遭到了許多人的唾棄。

當然,安德海也是有輝煌的時候,當時太后是女流,因此不便與大臣商議國事,這上傳下達的任務就交給了他,一時之間風光無限,有許多人都紛紛討好他。由於他做事得當,又會伺候人,因此太后對他十分滿意。當時驕傲過頭的他覺得自己就是山中大王,非常想出宮去耍耍風頭,正好他借去給同治皇帝採購的由頭,帶著一群人浩浩蕩蕩出宮了。

他在宮裡霸道慣了,以為宮外也是自己的天下。等到他到了山東德州之後,德州的知州非常的鬱悶,按照道理來說,欽差大臣是要外發公文的,這樣沿途的官員才好提前準備迎接。趙新聞非常的謹慎,就把此事報告給了山東巡撫丁寶楨,而丁寶楨順勢也把他給殺了。就這樣他的死非常的合情合理,讓人挑不出錯。

至於太后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還獎賞了他許多。綜上所述,安德海的死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別人的原因。

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一起取經網(www.17qujing.com)


水墨鄂州


慈禧此時尚未坐大,安德海張揚犯法,按律必殺

在當時慈安太后健在,且不喜歡安德海這個太監。慈禧尚未一家獨大,並不是朝中所有的人都怕慈禧。其次,安德海是私自出宮,號稱欽差,一路上張揚犯法,到處斂財,根據順治皇帝頒佈的規定:太監級不過四品,不許擅自出宮,違者殺無赦。安德海只是一個六品翎太監,因此丁寶楨殺了這個太監是秉公辦事,並無不可。

載淳皇帝下令處死安德海,丁寶楨沒顧慮

安德海在八九歲時便淨身進宮成為咸豐皇帝的御前侍衛,後來在辛酉政變政變中幫助了慈禧,立下汗馬功勞,因此被提升為總管大太監,成為了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

少年得志的安德海恃寵而驕,經常向慈禧太后打小報告,打壓異己,甚至連小皇帝載淳都不放在眼中。載淳雖然是太后的親兒子,但因其是由皇后撫養長大,因此與鈕鈷祿氏更加親近。安德海經常在慈禧面前說載淳的不是,害的慈禧常被慈禧責罰,載淳早就懷恨在心,一直想將安德海除掉。

山東巡撫丁寶楨知道安德海張揚犯法後將其擒獲下獄,併名人快馬加鞭去告知同治皇帝,載淳知道後立刻下令將安德海處死,因此丁寶禎毫無顧慮,安德海僅被抓五天就在濟南被處刑了。


安德海本來就討慈安太后不喜,又自作孽經常針對皇帝載淳,私自出宮卻假借欽差到處斂財,因此此人被處死是罪有應得。慈禧太后知道後雖然不喜,但祖訓在上,朝中大臣都贊成丁保楨的做法,她又尚未一家獨大,自然無可奈何。

丁寶楨在幾年後升任為四川總督,且因業績良好,被慈禧太后親賜了一幅字《國之寶楨》。


水杯喝歷史


安德海的一生經歷

咸豐十一年,即1861年,這年對於十七歲的安德海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1861年,咸豐帝病死承德,他在死前任命了八個大臣來輔佐自己年幼的孩子。當時被輔佐大臣困在熱河的慈禧太后為了奪權,決定聯合當時的恭親王進行政變,於是,慈禧和同自己地位差不多的慈安皇后商量後,就命安德海冒著生命危險偷偷的給恭親王送密信。 雖然慈禧的小心思被當時的輔佐大臣是識破了,但是最後在安德海的幫助之下,恭親王和兩宮太后成功見面,隨後發動了“辛酉政變”,慈禧成功掌握了政權。“辛酉政變”之後,安德海因為在政變中的優異表現,被提拔為太監總管。得勢後的安德海,爭權奪利的野心就表現了出來,他在朝廷中開始打壓當時政變中的親密夥伴恭親王,而恭親王也被他成功的打壓下去了。


最後,自信心膨脹的安德海在一次出行的途中,被上東巡撫丁寶楨所殺,結束了自己充滿陰謀的一生。

丁寶楨殺安德海

同治八年,太監安德海為了出外遊玩斂財,所以多次請求慈禧,讓慈禧派他到江南道置辦皇上大婚所用的龍袍等物。按例,安德海當時的官職是不能出宮的,但慈禧拗不過安德海的執意請求,只得同意。

出宮後的安德海,在一幫手下的簇擁之下,一路威風張揚。為了能回到自己的家鄉看看,安德海決定繞路去江南道,這樣沿途還可以多收一些財富,殊不知這一繞把自己的命給繞掉了。 安德海一行人聲勢浩大的來到了山東境內,由於他的出行不符禮制,所以沒有其他欽差所必需的文牒。 當時的山東巡撫丁寶楨為官清廉,做事重實效,整個山東在他的治理之下,吏治清明。所以當安德海到達山東境內的時候,為了謹慎起見,丁寶楨的手下德州知州趙新就將此事彙報給了丁寶楨。 丁寶楨早就對安德海的所作所為感到非常的憤慨,於是便有了殺死安德海的想法。恰巧此時,丁寶楨收到了一份密信,信中說安德海違背祖制,擅離皇宮,恃寵而驕,讓他對其就地正法。

丁寶楨此人剛正清廉,敢於冒得罪慈禧太后的危險,固然和他有三個大人物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慈安太后

第一慈安太后

大家都知道,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一個東宮太后,一個西宮太后,基本大全都在慈禧太后,這也跟慈安太后不爭不搶有很大關係。所以慈安太后雖然不貪權,但是很有影響力,如果沒有慈安太后幫忙,丁寶楨不可能先斬後奏。


第二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長大後比較貪玩,有時候甚至偷偷溜出宮。安德海為了討好慈禧太后,在慈禧太后面前打起了小報告,讓同治皇帝受罰,顏面掃地。同治皇帝對安德海恨之入骨,早就動了殺他的念頭,只是安德海過於得意忘形,沒有察覺而已。

第三恭親王奕訢。

恭親王是道光皇帝的親生兒子,咸豐皇帝的同父異母弟弟,在朝廷內外威望極高。可是,安德海仗著慈禧太后的重視,不把恭親王放在眼裡。




最主要的是安德海的行為確實該殺,我們不妨分析下👇:

一、清朝二百餘年不準宦官與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監赴各省之事況”; 這是第一大忌,更何況遇到剛正不阿的丁寶楨。

二、龍袍是皇上穿的衣服,不需要太監外出監辦,安德海出門督辦,明顯違規。

三、安德海太過招搖,還攜帶女優,嚴重違規,確實該殺。

四、安德海得罪了很多大人物,最後犯到丁寶楨手上,其他大人物一合力,安德海最終被先斬後奏,慈禧太后都就不了。

非常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點關注,每天分享有趣歷史。讓我們一起學習進步。


楊仔同學


慈禧一生一共寵信過兩個太監,一個就是著名的太監李蓮英,另外一個則是大太監安德海。安德海在慈禧還沒有成為貴妃時,就成為了慈禧的幫手,經常幫慈禧在咸豐面前為她美言幾句,慈禧也不吝嗇地賞給他很多的錢財。等到慈禧被封為懿貴妃後,安德海被劃入了慈禧的宮中當差,成功晉升為太監首領。


  • 也就是說在慈禧宮中生活的前半段時間裡,兩人是互幫互助的關係。而安德海成為慈禧身邊最重要的親信,則是在咸豐死後的辛酉政變中。安德海成為了慈禧與恭親王奕訢的聯絡人,使得慈禧成功從輔命大臣手裡奪取了權力。安德海的權力,也因此達到了巔峰。
  • 憑藉著慈禧的寵愛,安德海驕橫跋扈,惹怒了朝中的許多權貴,甚至得罪了同治皇帝。安德海因此也成為了朝中眾人的討伐對象,就等他露出馬腳。

一次安德海奉命去為同治大婚採辦物資,當然這個命令是慈禧所下,並沒有得到皇帝的允許。沒想到安德海離京之後大肆張揚,被巡撫丁寶楨逮了個正著。為了防止慈禧太后營救安德海,丁寶楨直接奏請同治皇帝下令將安德海處死。等慈禧知道後,趕緊下懿旨營救。沒想到懿旨剛到前門,安德海就在後門被問斬了。


那麼在斬殺了安德海後,丁寶楨有沒有遭到慈禧的報復呢?結果就是不進沒有懲罰丁寶楨還在幾年後,給他加官進爵,還賜予了《國之寶楨》一幅字,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安德海死後,要說慈禧太后沒有生氣,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安德海確實犯法了,理應受罰,慈禧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之後,李蓮英接替了安德海的位置,成為了慈禧的新歡,自然也就忘了舊愛,反正對慈禧而言不過是一個奴才罷了。

再加上當時四川吏治腐敗,財政空虛,正需要一個有能力之人去整治,而丁寶楨有才有德,自然被慈禧寄予厚望。丁寶楨也不辱使命,將四川治理得井井有條。四川人民無不對他感恩戴德,在他去世之後,都在郊野為其送行。


中國野史故事


瞭解清朝晚期歷史的人大概都知道,安德海是當時的一個重要的人物,安德海事件也是那個時期的一件重要事件。安德海又名小安子,是清末慈禧太后身邊的一個太監,深受慈禧寵信和喜愛,一時間紅得發紫,但最後的下場卻很慘,1869年,安德海經慈禧同意,以為同治皇帝籌備大婚用品的名義,公然出宮巡遊山東,一路上極為招搖、高調,巧取豪騙,大肆收取受地方敬送的財物和賄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抓獲並斬殺。

事件經過是這樣的:安德海平時仗著有慈禧的寵信和喜歡,慢慢地忘了自己的姓啥名誰,飄啊飄飄啊飄飄了起來,不知不覺得罪了權貴,據說他竟欺同治皇帝年幼,經常當面以慈禧的口吻和他說話,惹得同治發誓要除掉他;他還學慈禧稱慈安太后是“東邊的”,這話多次傳到慈安耳中,慈安裝作不知道;他對恭親王奕訢也大不敬,說奕訢沒有慈禧到不了今天地位,氣得奕訢一直想當間教訓他,多次被恭親王妃勸止。本來,為皇帝採購衣物宮裡安排有專門官員,安德海要求去慈禧也是不大安心,曾勸他不要去,但小安子執意撒嬌,非要去,還說是為大後裝臉,慈禧無奈才勉強答應。

丁寶楨,字雅黃,貴州平遠人,咸豐皇帝三年進士,為人正直,性格剛毅,膽大心細,據說當年蒙古僧格林沁王爺督師剿匪,節制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四省軍務,僧王爺有個習慣,對前來參見他的地方官員從不設坐,當時正值丁寶楨在山東淄川被僧王召見,但他卻託人信給僧王爺“坐則見,否則罷”,眾人大驚失色,僧王爺得信後,非但沒怪,反出營相迊,從這一點也足見其為人,因此上說,安德海的死,完全在於他自己過於得受慈禧的寵愛,導致得意忘形,咎由自取。真是應了那句話”天作孽猶可疏,人作孽不可活”,雖然有慈安太后、同治皇帝和恭親王“一經拿獲”“”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的旨意在先,但安德海作為一名太監,公然違反皇家“太監不得出宮”祖制,又落入到了秉性耿直的封疆大吏丁寶楨之手,想活命也很難,除非慈禧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去割勉,我想以慈禧精明程度,才不會那麼傻呢!

安德海事件使我們懂得一個道理,在繁紛複雜殘酷的政治鬥爭中,人人都要弄懂點政治平衡術,儘可能團結他人,給自己留點後路,不要目光短淺,只把自己的命運緊緊的栓到一個主子的褲腰帶上,仗著這個主子的寵信和庇護,平日裡飛揚跋扈,目中無人,最終,等到這個主子倒臺或見勢不好丟下你保自己時,你就是個政治犧牲品,沒有人同情你,我們單位就有這麼個人,早先眼中只有單位一個主要領導,死死抱住這一棵大樹,對單位其他人視若草介,就連單位其他領導成員都不放在眼裡,等到那個主要領導一調走,單位裡第一個倒黴的就是他,現在辦也上不成了只好辭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