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李清照《如夢令》中“昨夜雨疏風驟”不可以寫作“風疏雨驟”嗎?

前言

我在問答裡遇到了這個有意思的問題:李清照的《如夢令》中,“昨夜雨疏風驟”為什麼不是“風疏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我看到不少人說不行,原因呢,有的是說格律不對,有的則分析了雨疏風驟和風疏雨驟的不同,答案以否定居多。這個問題似乎有些無聊,不過今天也沒什麼話題可以講,老街就說一說這個“雨疏風驟”,也許對於一些朋友有一點點啟發。

一、 格律上不允許“風疏雨驟”嗎?

很多人以為“風疏雨驟(平平仄仄)”不符合《如夢令》的格律,老街覺得挺奇怪。我看到有朋友列出了《如夢令》的詞譜:

李清照《如夢令》中“昨夜雨疏風驟”不可以寫作“風疏雨驟”嗎?

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仄。

我不知道這是在哪裡截的圖。這個詞譜中,第五個是”平“,所以有人說不能“風疏雨驟”,因為雨是仄聲。不過,在我們最常使用的《白香詞譜》和康熙時期的《欽定詞譜》中,第五個字是可平可仄的:

如夢令 單調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韻、一疊韻 後唐莊宗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

⊙●⊙○【⊙】▲ ◎●◎○⊙▲

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

⊙●●○○ ⊙●◎○⊙▲

如夢,如夢疊句殘月落花煙重。

⊙● ⊙● ⊙●◎○⊙▲

※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第五、六句例用疊句。“○”標平聲、 “●”標仄聲 、“⊙”標應平可仄 、“◎”標應仄可平、“△”標平韻 “▲”標仄韻 。

我們今天看到的詞譜形式是明朝人根據唐宋詞歸納總結的,清朝萬樹的《詞律》和康熙時期官方修訂的《欽定詞譜》都是這種方式。因為唐宋人的作品太多,因此常常看到一個詞牌好多體,而不同的詞譜版本同一個詞牌同一體也有不同的詞譜。例如白香詞譜的水調歌頭和欽定詞譜的水調歌頭就不太一樣。

上面圖片中《如夢令》的詞譜第五個字是”平“,而《欽定詞譜》中這個詞牌的五個字是可平可仄:⊙(應該平但是可以仄):曾宴桃源【深】洞,⊙●⊙○【⊙】▲ 。

李清照《如夢令》中“昨夜雨疏風驟”不可以寫作“風疏雨驟”嗎?

二、與格律無關

在唐宋時期,填詞是依照曲譜填詞,和今天依照詞譜填詞不同。宋趙令畤《侯鯖錄》中記錄了王安石的一段話:

古之歌者,皆先為詞,後有聲,故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如今先撰腔子,後填詞,卻是‘永依聲’也。” 注:永,歌詠。腔子,就是曲譜。

不過,後來曲譜漸漸遺失,明朝張綖開始根據前人的詞製作“詞譜” ,清朝又有萬樹作《詞律》,康熙年間,又擴編成《欽定詞譜》。他們根據前人相同的詞牌、不同的作品來編寫字譜,因此詞譜中有很多可平可仄的地方。如夢令的第五個字,欽定詞譜記錄為⊙(應該平,但是可以仄),當然是有唐宋詞作為證據的。

  • 例如白居易的這兩首,第一首靜,仄聲,第二首驚、平聲

如夢令 其一(唐·白居易)

前度小花【靜】院,不比尋常時見。見了又還休,愁卻等閒分散。腸斷,腸斷,記取釵橫鬢亂。

如夢令 其二(唐·白居易)

落月西窗【驚】起,好個匆匆些子。鬒鬢嚲輕鬆,凝了一雙秋水。告你,告你,休向人間整理。

  • 宋朝詞人方岳的兩首如夢令也是一平一仄.

如夢令 其一 春思(宋·方岳)

知是誰家【燕】子。直恁惺鬆言語。深入繡簾來,無奈落花飛絮。春去。春去。且道干卿何事。

如夢令 其二 海棠(宋·方岳)

雨洗海棠【如】雪。又是清明時節。燕子幾時來,只了為花愁絕。愁絕。愁絕。枉與春風分說。

3、此處用仄聲的詞多不勝舉

李清照還有一首著名的《如夢令》,第五個字就是仄聲【日】,第三個字是平聲【溪】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如夢令 (宋·朱敦儒)

真個【先】生【愛】睡。睡裡百般滋味。轉面又翻身,隨意十方遊戲。遊戲。遊戲。到了元無一事。

從格律時看平平平仄(誰家燕子)、仄平平仄(雨疏風驟、海棠如雪)、平平仄仄(風疏雨驟、溪亭日暮、先生愛睡)都很常見,不存在格律上的問題。

李清照《如夢令》中“昨夜雨疏風驟”不可以寫作“風疏雨驟”嗎?

三、“雨疏風驟和“風疏雨驟”一定有高下之分嗎?

大家以為“雨疏風驟和“風疏雨驟”一定有高下之分嗎?老街覺得未必,以我的欣賞水平來看,感覺不出什麼差別:

昨夜雨疏風驟(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1、語意上沒有差別

雨疏風驟是李清照的原作,昨天一夜【雨點雖稀疏,但是風力不小】,所以她估計,”應是綠肥紅瘦“。

如果從字面意思理解,“風疏雨驟”也是一樣的效果:昨天一夜【風力雖稀疏,但雨勢迅猛】,同樣也會估計到相同的結果:”應是綠肥紅瘦“。

另外,風疏、雨驟,是兩個主謂結構的組合詞組;雨疏、風驟也同樣是兩個主謂結構的組合。這是詩詞中最簡單質樸的句法結構,兩者沒有什麼差別。

2、典故上的差別

  • 風驟:風吹花落

這句”昨夜雨疏風驟“的風吹花落之意,也可以理解為暗藏典故。在李清朝之前的詩人有不少這種用法:

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詩:“明朝風起花應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周邦彥《少年遊》詞:“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

杜甫《三絕句》詩:“不如醉裡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韋莊 《惜花吟》詩:“ 不如盡此花下飲,莫待春風總吹卻。”

  • 雨驟: 雨打花落

同理,雨打花落也有前人的詩句:

採桑子 其十二(唐·馮延巳):斜月朦朧,雨過殘花落地紅。

禁中曉臥因懷王起居(唐·白居易):夜雨槐花落,微涼臥北軒。

代人村中悼亡 (唐·劉商):花落茅簷轉寂寥,魂隨暮雨此中銷。

送僧之湖南(唐·貫休):宿雨和花落,春牛擁霧耕。

山中言事八韻寄李支使(唐·方幹)過庭急雨和花落,繞舍澄泉帶葉流。

  • 更多的是風雨一起催花落

春曉(唐·孟浩然)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橫吹曲辭 白鼻騧 (唐·李白):細雨春風花落時,揮鞭且就胡姬飲。

如果說李清照是暗藏典故的話,“雨疏風驟和“風疏雨驟”一樣都有前人用過,似乎也沒有什麼差別

李清照《如夢令》中“昨夜雨疏風驟”不可以寫作“風疏雨驟”嗎?

結束語 也許這就是真相

無論從格律上,語意上,用典上,“雨疏風驟“和“風疏雨驟”完全可以替換。那麼李清照之所以用“雨疏風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我以為可能那一天真得就是雨點小、風聲緊吧!李清照根據自己朦朧中記憶的感覺順口道來,沒有什麼深意。的確是“雨疏風驟”

第二、一定要較真的話,典出周邦彥《少年遊》詞:“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風、海棠、捲簾,和李清照詞中“風驟、捲簾人、海棠依舊”相比,確實有化用的痕跡。所以“雨疏風驟。”

以老街的這點墨水,看不出哪個更好一些,您覺得呢?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