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淮北市烈山榴园村咋成张果老成仙地了

淮北市烈山榴园村咋成张果老成仙地了


淮北市烈山榴园村咋成张果老成仙地了

赵汗青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榴园村,地处市区东部,龙脊山下,近千亩的塔山明清古石榴园。园内有古树587株,平均树龄150岁,是迄今华东地区年代最久远的古代石榴园。

淮北市烈山榴园村咋成张果老成仙地了

秋天,石榴成熟了,又大又红的石榴挂满枝头,像一个个胖娃娃调皮地坐在树上,把树枝都压弯了。这树上的石榴全部裂开了嘴儿,像炸蚕豆一样炸开了,像个个开心的孩童在哈哈大笑着,露出了满口的晶莹的牙齿,仿佛在欢呼秋天的大丰收。

淮北市烈山榴园村咋成张果老成仙地了

榴园村内自塔山一路向南,一路之隔的是赵庄。这条路可是有来头的:在古代是连接盐城到西安的交通要道,人称古盐道。赵庄有一片瓦房,名曰赵瓦房。70多岁的赵庄果农、世代中医赵克芹介绍:“以前,周边地区特别贫困,以茅草房为主,明末清初,我们相九赵氏家族一支从凤凰村宁山搬迁而来,盖了三进三出的砖瓦房院落,在一片茅草房中特别引人注目,所以这里得名赵瓦房。赵瓦房下方有一处清泉,是初迁祖来之前就挖好的深井,现在叫清井,井水甘冽,上面安装有古石榴树木的轱辘。至今果农还饮用此井水。”

淮北市烈山榴园村咋成张果老成仙地了

古石榴园内,有一处参井,相传为八仙之一张果老机缘巧合获得千年人参之处。参井的水常年丰沛,水色清亮透明,富含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矿物质,饮之甘冽爽口,让人神清气爽。果农告诉记者,这处井水相当纯净,用它烧水的水壶从来没有出现过水碱,是品质优良的矿泉水。明清石榴古树长势这么好,就得益于常年用它灌溉。它的底部是一个天然岩洞,通过暗河直达东海,所以一年四季从不干涸。

淮北市烈山榴园村咋成张果老成仙地了

说正题:美好传说在榴园。

都说榴园村和别的地方最大的不同是很有底蕴,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榴园村三山环绕,自古就有"三山夹一山,不出皇帝出神仙"之说。据传,神话人物张果老在此得道成仙。

据传,张果老,本名张果,生于南北朝后期,家在今烈山镇大山头东王庄北2公里。张果少年家贫,身体多病无钱医治,便听从家人劝告拜塔山寺和尚普善为师出家修行。张果每日晨钟暮鼓念经习武,不知不觉,数年过去了。

有段时间,张果每天要到八里岗水井挑水,途中经常遇到两个胖娃娃讨水喝。朴实的张果心疼两个小娃娃,每次都让他们"咕嘟嘟"喝个够,因此挑回去的水少了很多,隔三差五被普善痛打一顿。一次,张果不堪忍受皮肉之苦,向普善说出了水少的缘故。面慈心狠的普善沉思一番,给张果出了个歪点子。 那天,两个娃娃正在喝水,张果掏出扎上红绳的钢针,插在男娃的屁股上。男娃吃痛,一头扎进了张果取水的井里,女娃趁机向东南逃去。

原来,两个娃娃是两个业已成型的千年人参,是被妖僧普善从东海龙王处"顺"来的,因普善看管不慎从塔山寺潜逃而出。

张果将男娃从井里挖出,并带回塔山寺。普善喜出望外,立即亲自动身邀请龙脊山大方寺方丈和皇藏峪瑞云寺方丈前来观宝。出门前,他吩咐张果将男参娃给煮熟了,留作他们3人享用,遂飘飘然而去。

眼看参娃已经煮熟,闻着锅里的香味,张果耐不住诱惑,将参娃连汤汁吃了个精光。为毁灭证据,连刷锅水都倒给了坐骑驴子喝掉。不多时,普善携友归来,张果骑驴便逃。张果担心普善追上,倒骑在驴背上不时回头观望。他这一路逃的实在太狼狈,连脚上的靴子滑落了一只都没留意。

若干年后,云游四海的张果到处行侠仗义,被世人尊为张果老。听闻普善已死,便回到塔山寺门前的古石榴园烧药炼丹。从此,八仙常在塔山寺前下棋作乐。有一次何仙姑与吕洞宾发生争执,一把将棋盘和棋子掀翻在地。张果老百般调解,两人才言归于好。

这些传说,在榴园的各处美景得到了"印证":张果老挖出参娃的"参井"常年不竭,泉水甘冽,坐落在明清古石榴园内一新修凉亭边;张果老逃跑时,喝了参汤刷锅水的坐骑成了"仙驴",在龙脊山天梯上踏出一排脚印,旁边有靴子和包袱砸出的印记;张果老在石榴园内指地泉涌,化为丹井,后人刻碑名曰"丹井";何仙姑掀翻棋盘,棋子撒了一地,在原地长出了一片橡树林。上述景观,至今犹存。可惜原本有九间殿房的塔山寺已被拆除,仅余遗址。虽盛景不再,榴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本文传说采自淮北市《烈山文化》杂志,感谢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