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姜昆加盟的《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能超过郭德纲担任召唤师的《相声有新人》吗?你怎么看?

读剧慧眼


现在总是蹭郭老板的热点,其实这就是不自信的表现,有些东西,不在于你出现的多早,不在于你动作多大,而在于你是不是真的用心去做,而且真的技高同行一筹。

比如说,相亲的节目早就有,现在提起来,还是非诚勿扰一马当先,因为无论话题,炒作还是主持人的功底,非诚勿扰都是名列前茅的,同样,这也适用于今天的相声界。

郭老板有句话,说的是事实:我会说相声,你不会说相声。这就是根本的区别,姜公公有个误区,他说,相声让侯大师们好不容易带进了庙堂,现在有人又让它落入江湖。此言一出,一副庙堂相声,歌功颂德,电视讲五分钟段子的捍卫者形象出现了。于是主流非主流开始全面对抗,大有干死对方才罢休的态势。

姜公公好像忘了一个事实,就是侯大师们将相声从江湖带到庙堂,那是因为侯大师们雅俗皆通,你让大师来个给领导人看的相声,人家能来;你让大师来个知识分子看的相声;人家也能来;你让大师来个工农兵看的相声,人家还能来;你让大师来个荤段子,伦理哏,问候对方全家,大师照样能来。至于其他的太平歌词,学唱各种戏曲更是基本功,本来也没什么了不会的。正是因为大师样样精通,人家才能进庙堂,将来有一天庙堂不容人,大师撂地照样能活。

可是姜公公之流可以吗?除了庙堂那几个硬格机人的死段子,什么功夫也没让大家看看,然后拿无知当个性,利用权力打击别人,还胡说八道,继续骗人,死不认错,这就让人反感了。

所以说,就这么几块料的节目,能如何,想想都能知道。


长龙与海


姜昆,加盟任何一个节目,都不重要。!他是代表个人,还是代表曲协,参加节目。以领导人的身份做评委,这是重要的。希望姜昆不要再搞一次曲艺,相声内斗的把戏。不要有个人的成见。对待传统曲艺相声。要对年轻人从艺负责。实事求是,说专业用语。姜昆,大厂评剧团。体制内管理,演员没有饭吃了。在国家改革开放。出来一个带头人,要求三点。打破体制管理,打破铁饭碗。推向社会市场化。要有自主权,和经济权。他开阔的市场是农村。专业的评剧演员,有饭吃了,混日子,等死的自动滚蛋了。大厂评剧团,在改革,改制,取得了胜利。德云社成立了20年,他向曲协体制内,要了什么条件?没有吧!从05年有了德云社郭德纲和姜昆20年帮助下。坎坷的走向市场化。在你姜昆领导下,德云社成功的。20年以姜昆为代表的体制内相声,专业演员。组织全体相声演员为广大群众,服务大众带来正能量的笑声没有,大部份专业相声人员都改行了。20年我作为一个观众没看到你在德云社出现过,你都在二人转出现,做评委。我是对事不对人。曲协体制,不改革,不打烂铁饭碗,不推向社会市场化。不协调的声音永远不会平息。德云社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卖艺艺人。以卖艺为生,也能养家糊口。姜昆,你作为一个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高级干部。德云社的成功和郭德纲。继承民族传统相声人才的这样的典型。你不去宣传。有问题。人做事天在看。给我们的后代留点德吧。


用户9450444899321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靖逸轩主说话历来直来直去,不藏着掖着,曲艺家协会姜昆老师主导的《相声小品大赛》就是为了和郭德纲主导的《相声有新人》打对台!这次大赛为什么把相声与小品合在一起呢?就是因为央视也不傻,相声大赛不是春节联欢晚会,打开电视全是春晚,央视也是要考虑收视率的!光让曲艺家协会搞相声大赛,结局是秃子生疮——明摆着的事!


曲艺家协会为了这次大赛可谓是精英尽出,老一辈的姜昆老师,冯巩先生,李金斗先生,刘伟先生,年轻一辈的李菁,苗阜,潘斌龙。但是看完这份评委名单,笔者和很多朋友都感到纳闷,说到当今相声界的权威,怎么也少不了德高望重的师胜杰先生,常贵田先生,石富宽先生啊!但是笔者查遍了相关大赛的新闻,没有这三位!难道就因为他们在《向经典致敬——师胜杰》节目中公开呼吁“相声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要团结”吗?还是因为,他们三个正好是郭德纲拜师侯耀文的引保代呢?



可能有人说小编你是故意挑起事端,但是事不问不清,理不说不透,砂锅不打一辈子不漏!之前的相声大赛非常公平公正吗?不见得吧!还记得少马爷马志明参加当年的相声大赛吗?少马爷拿着他最经典的段子《纠纷》参赛,作品中经典台词“我压你脚,我该压你嘴”,“我叫丁文元,我叫王德成”……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可是您知道少马爷的作品是几等奖吗?三等奖!可是全国的相声观众,还能记得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是什么经典相声作品吗?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少马爷不再参加任何央视的类似活动,包括某些相声演员削尖脑袋往里钻的春节联欢晚会。

说实话,郭德纲张国立担纲的《相声有新人》收视率并不高,主要原因就是光是相声,尽管有郭德纲这个金字招牌,但是表演形式过于单一。相信如果是《欢乐喜剧人第五季》,云集了辽宁民间艺术团,开心麻花,大碗娱乐,德云社的演出团体,收视率肯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加入了小品的央视相声大赛,没有了小品的《欢乐喜剧人》,此消彼长,笔者觉得,央视的《首届相声小品大赛》未必会输给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


靖逸轩主


不要去作无谓的比较,每个人的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思想也千差万异,喜欢谁就去看谁,不要互相攻击,有喜欢的明星看,是很幸福的事,强迫别人也喜欢你喜欢的,难道能让你得到什么吗?

姜昆和郭德纲都是相声大家,姜昆都快七十的人了,还能看到他活跃在舞台上,对于曾经喜欢他的相声迷们,也是一件幸事,在文艺匮乏的上世纪,他给我们带来过许多欢乐,毕竟他是陪伴着许多人的青春走过来的!现在看到有好多人攻击他,总是有说不出的心痛,人都有老了和过时的时候,不要对他太苛刻。宽容和包容,也是文明社会的美德。

这些年喜欢郭德纲的相声迷们无疑最幸福了,有幸看着他从默默耕耘,到名震天下,许多人感同身受,像自己取成功一样高兴,可见对他的喜欢程度。郭德纲也从不让人失望,经典段子层出不群,许多人像吃饭喝水睡觉一样,每天还必须听一段郭德纲的相声,才觉得完整。时隔二十几年,郭德纲把相声又带进了一个百花盛放的时代,老郭功莫大焉!

总之,不管是相声小品大赛,还是相声有新人,喜欢就去支持它,对于我们吃瓜群众来说,有好节目看,就行了,盘什么闲心啊!


往事如烟之人在旅途


说实话,肯定超不过。

中立的看。除开德云社,其他中国所有说相声的粉丝全加起来也没德云社多。所以群众基础这一块就注定这个大赛玩不过郭德纲主持的《相声有新人》。

所实话,郭德纲的相声是有很多缺点的,有时还会含有一种“丧”文化。对社会现象的吐槽,比如《我要闹绯闻》、《我要反三俗》等。但他的相声也有接地气的有点没下限的语言内容,这确实给郭德纲带来了巨大的受众人群。但也被人抓住把柄被反了一回三俗。但最终郭德纲还是成功的把这些人培养出了自己独特的一种相声文化。

而曲协领导下的相声协会这帮人受体制的限制,相声的内容受束缚太多,甚至出现了歌颂相声的狂潮。而相声这个东西其实原本就是个街头表演而已,说是艺术都有些高抬了。老百姓听相声就是听个乐呵,放松一下而已,和耍猴并无二致。而姜昆他们久了追求高大上,严重脱离观众的现实生活,搞得大多相声已经失去了喜剧本身的讽刺意义。这种不疼不痒的尬笑和说教压根不会引起老百姓的共鸣,姜昆就是自己在台上笑的结石都震碎了但底下观众却个个生无可恋的表情,这种情况想让老百姓花钱去看,压根就不可能。所以他们只能靠国家养着才能活下去。所以在德云社出现前,相声几乎已经死瓷实了,一点气儿都没了。

在郭德纲和德云社出现前,没听说过听相声还要花钱的。谁有病花钱去尬笑买说教。老百姓只为更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东西付费。所以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的演出门票竟然直逼一线明星演唱会的价格,到了国外依然影响力巨大。这就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厉害。包括这次搞得什么《首届……》(原谅我不把全称打完,名字实在太长)也应该感谢郭德纲,没有郭德纲带活了整个大的相声市场,这个节目谁去看。没有郭德纲和姜昆的骂战,谁关心姜昆是谁。

所以如果这次的《首届……》的节目(说实话,名字起的就太官方,不招人待见)如果不在内容上进行创新,还在姜昆那套理论里打转转,说难听点,屁大的声响他都掀不起一个的。除非他敢打破姜昆他们那一套传统,但我觉得估计没戏,因为姜昆就是评委,所以,难!


朱铁平


也真是有脸发此一问。

现在的社会的娱乐方式多样,可说是百花齐放,各路神仙各显其能,可却有一通病,跟风,影视歌俱有此效仿,而相声界更甚。

郭德纲领衔的德云社各种表演形式风格,常常被没有作品承献给观众的各路相声门派冷嘲热讽或作痛心疾首状,可奇怪的是紧接着就会有专业相声团体全套照搬德云社的演出形式,改动的只是名称、服装、道具和评委,甚至直接接盘郭德纲经营成功的电视综艺节目,如《欢乐喜剧人》,从主持到参赛都一律是相声界与郭德纲历来水火不容甚至有叛徒,观众可不好惹,观众可是衣食父母,种种摘桃行为,观众不卖帐,挂羊头卖狗肉的投机取巧寡廉鲜耻作派,观众立刻用脚投了票,没蹭到热度却出了大洋相,郭德纲好比卖了个破绽给接盘者,两下一比较,土鸡凤凰一目了然,可从此,郭的反对者好象得到了争锋相对的法宝,不是在业务上奋起直追,以期在专业上一较高下,而是迷信于人多势众,资源雄厚就可以抬高声望和气势,所以郭方唱罢姜总是登场,而他组织的各种相声演出,总是看似热闹实则乏味,谓之春晚开幕团拜歌曲联唱同一属性,看时眼花缭乱,人物众多,看完一个人、一首歌、一支曲都没印象,一个字:乱。和观众无缘已是旁观者一目了然的形势,可姜昆不信这邪,非要不听老人言的老不与少斗的朴素社会基本道理,放下最需要曲协发掘、拯救、保护大量民间濒临失传的各种地方曲艺,一门心思紧盯曲艺中的一项——相声,而且紧盯民间相声成绩斐然,响誉世界的德云社的一举一动,你世界商演,我也去办,你电视台搞相声的综艺节目,我也搞,至于是不是影响力在伯仲之间,受不受观众追棒己不在考虑之列,要的是那旗鼓相当的现象,即使是虚幻的、假的,但总聊胜于无,大概就是他们的心态吧,当然,郭德纲己经完全不会回应他们的各种折腾,因为他太忙了。


我是蛋疼哥


这个我觉得其实不完全能去类比。

首先,相声有新人更多的是比基本功,换言之,通过评委的点评,学会了一些相声的知识,了解了一些看相声的门道,这是一个普及。

其次,现在说相声的除了德云社,其他团体能挣钱的真没几个,通过这个节目,也是帮助各地团体刷刷脸,起码老百姓还知道“哦,原来我们这也有干这个的,哪天试试去”。像复赛老郭问过几个,上完节目后情况有没好点了,都反应有,现在有些知名度了,我觉得这就是对相声界做出的很大贡献。让德云社吃饱饭是老郭的本分,让相声界都吃饱,这才是功德无量。

官方的相声小品大赛呢,这个还没看,不能妄加评议。只是通过脑补,但凡这种官方性质的大赛,有几个有看头的。央视的各种综艺节目超多,为什么这么大资源背景,都干不过地方台那些节目。体制限制了发挥空间。地方台节目以收视率为追求,官方节目,要的是四平八稳,一个看的都没有也没关系,评的开心,参加的乐呵就完成任务了,更多的像是作业。


凶悍小牛牛


老是拿他俩比,不无聊么?民间对老郭一片叫好,可老姜一直被官方青睐,你说谁聪明?不好说。其实他们俩的相声代表了不同的流派,老郭的相声拿不到台面,老姜的相声多是高大上,民间不太欢迎。但二者都需要,缺一不可。老郭一上台,人们自然往“歪”的方面想,如登上主旋律舞台,肯定不适宜;而老姜一上台,人们的脑子自然不会使“坏”,如在小剧场演出肯定不受欢迎。由于他们长时间对自身的塑造,人们便对他们产生了定势思维,他们也只能按自己的路子走下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让他们对换一下角色,彼此都会很别扭,也决不会成功。说到底,不要把他们都想得太好或太坏,他们也是平常人,都在混饭吃罢了。


王先生158679519


先画个重点是:《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的播出平台是央视,时间是国庆期间10月2日至9日,好平台和好时间段,除了相声届,还有沈腾的开心麻花、贾玲的大碗娱乐、爱笑家族等喜剧团队参赛,连《新闻联播》也来加持,其实期待值还是蛮高的。

在拿姜昆和郭德纲比来比去之前,我想说的是,别忘了这些节目举办的初衷:为了选拔优秀的、新生的喜剧力量。郭德纲在相声届是一枝独秀,广受喜爱不假,但看节目,作品的质量才是第一位的吧。

不过因为姜昆加盟《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在网友心中自然变成了姜昆和郭德纲坐镇的《相声有新人》的对垒,一个日薄西山、一个如日中天,看起来是碾压的态势,但他俩只是节目的一个噱头,决定不了作品啊。

只不过,被《相声有新人》相继淘汰的“公式相声”的“交大博士李宏烨”,和“清华博士”李寅飞都进入了全国20强,看起来相处融洽,不像在《相声有新人》中对立的姿态,细品起来真的是“呵呵呵”。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超过还是超不过《相声有新人》,播出之后再说话吧。只是关注点别走偏了,这不是姜昆和郭德纲的战争。


注视这视界


我不看好姜昆,别不服了,你的相声水平无法和郭德纲比,你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长出的怪胎。你的作品除了《照相》外,一无是处。主流相声不能以势压人,应团结起来共同发展。所谓的主流相声已没有多少人看了,越不服死的越难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