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秋天寶寶8種“高發疾病”需重點預防!

粉哥導讀:秋季已過大半月,可炎熱的天氣,視乎讓人感覺不到一絲“秋意”?不過截止今天三伏已結束,秋意便會漸濃。秋季天氣溼熱,忽冷忽熱,易寒溼浸體,更易感染有害病毒和細菌,所以秋季也是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而這些疾病尤其愛找免疫力差的小寶寶們。為此,我們就先將寶寶在秋季易患疾病提前告訴大家,以便做好預防,讓寶寶舒舒服服過秋天。

投稿:[email protected]

一、消化道疾病類

秋天寶寶8種“高發疾病”需重點預防!

1.秋季腹瀉

說起秋季寶寶易患疾病,大家最熟悉和擔憂的莫屬“秋季腹瀉”了,這是一種專指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每年的9月到來年的1月是輪狀病毒易感期,3個月到6歲以下寶寶易感染。主要通過糞-口傳播感染,其次是唾沫和蚊蟲叮咬。

症狀:具有1-3天潛伏期,伴隨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流鼻涕、發燒(體溫在37.9~39.5℃)。發病初期會嘔吐,繼而腹瀉出現,每天大便次數多達8-10次,量多。大便呈黃色水樣或蛋花樣,帶少量粘液,無腥臭味,嚴重時出現脫水而體液電解質紊亂。

預防措施:

1、避免接觸感染者,不要和患病期人群接觸。寶寶出現輪狀病毒感染,請自覺隔離護理,以防傳染給其他小寶寶。

2、大人和寶寶都應做好個人衛生,預防病從口入。在餵母乳、衝調奶粉、換紙尿褲前用肥皂洗手。定期清潔寶寶玩具、餐具;別口對口親吻寶寶,以免將輪狀病毒、皰疹病毒等傳染給寶寶;注意防蚊蟲叮咬。

3、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每年7-10月是接種輪狀病毒疫苗較適宜的時期。3個月-3歲,可以每年接種一次,3-5歲期間接種一次。

病期護理:

感染輪狀病毒後,無特效藥治療,主要採用家庭護理,一般自愈性良好;

別亂用抗生素,以免加重病情;

補充補液鹽溶液平衡電解質預防脫水;

可適當服用益生菌和鋅縮短病程;

每次腹瀉後用溫水清洗屁屁,並用柔軟的乾毛巾蘸幹水分,可避免排洩物中的有害物質刺激皮膚導致紅屁屁。

2.小兒痢疾

主要由痢疾桿菌(志賀氏菌屬)引起急慢性胃腸炎,多發於夏秋季節。這種致病菌喜溼熱環境,秋季溫度更適其繁殖,易感染2歲-7歲的寶寶。傳播途徑與秋季腹瀉相似,主要為糞-口傳播、病患傳染、蒼蠅攜帶。

症狀:輕者發熱(37.9-38.5℃)、嘔吐、食慾下降、腹痛等,便後有下墜感並伴有粘液便或膿血便;重者可突發高燒(39℃以上)、昏迷、抽搐、呼吸不暢等中毒性腦病症狀。潛伏期一般1-2天,短的數小時,長的也可達7天。

預防措施

預防的關鍵還是杜絕病從口入。飲食衛生很重要,不要吃剩奶、剩飯,不吃生的蔬菜和生水,注意防蒼蠅;環境管理者需注意飲用水衛生的監控管理。

在疾病高發季節一定做好寶寶衣物、玩具、餐具及家中廁所的衛生,每週用消毒液清洗一次廁所。

高發季節,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者。

病期護理:

小兒痢疾多為細菌感染,發病急而重,一旦出現以上症狀需立即就醫。

一般會用到抗菌藥物,和收斂大便的藥物,這種情況家長就別排斥抗生素了。另外,對於慢性痢疾可能用到灌腸治療,雖然沒有什麼痛感,但可能引起寶寶緊張,爸媽需做好安撫,以配合治療。服用抗生素類藥物2小時後,可補充益生菌縮短病程,和減少抗生素副作用。

嘔吐嚴重可短期禁食,食慾好轉後,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多餵母乳,吃奶粉的寶寶可以換成腹瀉奶粉,待腹瀉減輕後再轉奶到普通奶粉。開始吃飯的寶寶,以吃粥、麵條等易消化食物為主,可少量添加瘦肉末。

注意觀察寶寶病情恢復情況,有加重跡象應立即送醫院。

3.小兒瘧疾

瘧疾是一種古老的疾病,由瘧原蟲感染所致,主要由被感染瘧原蟲的蚊蟲叮咬傳播,以入侵人體紅細使人致病。這種傳染病每年奪去大約100萬人的性命,導致4億人感染,不管大人小孩兒都易患。秋季氣候溫潤,是蚊蟲的溫床,感染率升高。

症狀:潛伏期一般為7-30天,免疫力強的可達數月。具有間歇性定時反覆寒戰和高熱的症狀。發作時先出現明顯的寒戰,面色蒼白,口唇發紺(較深的藍紫色);寒戰持續10分鐘-2小時,體溫迅速升高,可達40℃甚至更高,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煩躁不安;高熱持續約2~6小時後,全身大汗淋漓,隨後體溫下降或達到正常體溫;過段時間,又開始重複上述症狀。

預防措施:

防蚊蟲叮咬是預防瘧疾的主要手段。夏秋是蚊蟲最多的季節,蚊蟲喜陰暗潮溼,寶寶最好遠離水溝、花草叢林這些喜滋生蚊蟲的地方,天黑早關門窗可防蚊子進入室內。用安全的蚊香或蚊帳為寶寶驅蚊蟲,。

病期護理:

如果發現以上症狀,需及時就醫。寒戰會使寶寶不舒服,可適當增加衣物減少不適感,但切忌捂熱。高燒時,需遵醫囑服用退燒藥。

4.蛔蟲症

蛔蟲是一種腸道寄生蟲,主要寄居在小腸內,可以直接爭奪人體的營養,孩子感染了蛔蟲會營養不良,阻礙生長髮育,急性蛔蟲症可導致臟器受損。兒童的感染率比成人高,尤見3-12歲兒童群體,少部分嬰幼兒期也見感染。

夏季新鮮果蔬多,如果喜吃生食,沒有注意衛生,易被感染蟲卵,到秋冬季變為成蟲開始影響人體健康,所以秋冬季多為蛔蟲症發病期,驅蟲正當時。

症狀:①經常不明原因的肚臍周圍疼痛或右上腹間歇性絞痛,疼痛部位可能有疙瘩;②皮膚有淡色的白斑、經常出現蕁麻疹、皮膚瘙癢等症;③鞏膜(白眼仁)有藍色斑點,易患結膜炎;④長期食慾不振、偏食,或多食還面黃肌瘦,貧血嚴重。

給寶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生吃蔬菜瓜果,吃水果時先洗乾淨再去皮;不在戶外田野大小便;每年做一次寄生蟲的篩查。

如已經感染上蛔蟲,很容易在大便中發現蟲卵,需在兒科醫生指導下使用驅蟲藥。千萬別亂給寶寶驅蟲,驅蟲藥具有損傷寶寶中樞神經系統甚至危及生命的風險。

二、呼吸道疾病類

秋天寶寶8種“高發疾病”需重點預防!

5.過敏性哮喘

過敏性哮喘主要由花粉、粉層、動物毛屑、蟎蟲等引起,春秋季更甚。這是一種比較頑固的疾病,易在嬰幼兒期發病,隨著免疫能力增強發病率下降,但未及時治療,可能伴隨終生。

症狀:多伴隨過敏性鼻炎,發病時多伴有打噴嚏、流鼻涕、鼻癢、眼癢、流淚等前兆症狀。隨後開始咳嗽、呼吸困難、氣喘、哮鳴音,而咳嗽是過敏性的主要症狀。

預防措施:

重視寶寶營養,增強免疫力是預防過敏性哮喘的根本,可適當服用抗過敏益生菌調理過敏體質。

在高發季節儘可能讓寶寶避開過敏源,注意室內環境空氣新鮮,必要時可用空氣淨化器。

病期護理:

出現以上症狀需及時就醫,確診是過敏性哮喘,需及時排除過敏源;

治療時可能採用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治療,別一聽激素就排斥,需配合醫生積極治療。一般在避開過敏源後,預後良好。

6.過敏性鼻炎

寶寶過敏性鼻炎,是1歲以內易患的一種常見的慢性鼻粘膜充血疾病,是一種變應性鼻炎,常在氣候變化時、早上起床或遇過敏性抗原時發生,一般持續時間十幾分鍾,一天中呈間歇性發作,這也是與普通感冒的區別。多在夏秋交替、三四月春暖花開時發生。常見的過敏源:塵蟎、動物毛屑、羽毛、食物、花粉(4歲後常見)、菸草味等。

症狀:連續打噴嚏、鼻內奇癢、流涕及鼻塞、夜間突然咳嗽,有的伴有結膜發紅、流淚、發癢等症狀。如果你發現寶寶經常用手揉鼻部或面部,得小心是否患上過敏性鼻炎了。

預防措施:

最根本的方法是避免接觸過敏源,對於1歲以下的寶寶來說,保持室內衛生非常重要,注意防塵除蟎,室內不養花草,排除會引起寶寶過敏的食物。

另外需注意營養,增強免疫力,服用可抗過敏益生菌調理過敏體質。

病期護理:

首先是找到並避開過敏源,發病後需配合醫生治療,可用寶寶專用鹽水噴霧減輕鼻充血,助鼻腔通暢,症狀嚴重需看兒科醫生用藥物治療,如抗組織胺藥、抗炎藥等,必要時需用到免疫療法防止鼻炎發展為哮喘。

7.流感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傳染性強,流行範圍廣,具有群體集中發病的特點,引起的併發症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尤其是嬰幼兒和老人是重點預防對象。流感的好發季節為:中秋之後,跨度整個冬季持續至來年初春(每年的10月-來年2月)。

症狀:發病急,有明顯的全身症狀,比如畏寒、發燒、全身痠痛、有的還會出現結膜炎、噁心、嘔吐、腹瀉等,但是鼻咽喉部的症狀較輕,這也是與普通感冒的區別。一般潛伏期2天左右,病程7-14天。

預防措施:

接種流感疫苗,接種疫苗的最佳時間是,南方:10月-來年2月,北方:10-12月。

秋冬季節氣候多變,寶寶的衣服增加應靈活,別捂著也比涼著,一般和成人衣服厚度相似,摸寶寶頸背處溫暖無汗為宜。

流行季別帶寶寶去人多的場所,保持室內衛生和空氣新鮮,以減少傳染源。

注意區分流感和感冒的區別,別一感冒就往醫院跑,因為醫院是細菌病毒最多的地方。

增強免疫力,別過度保護,需適當戶外活動和體格鍛鍊增強體質。

病期護理:

生病期間適當多給寶寶飲水,可臥床休息,。最好隔離護理,以免傳染其他人。

給寶寶變化坐臥睡姿,以減緩全身痠痛及無力感。

注意清理寶寶鼻咽喉部的分泌物,38.5℃以下用物理降溫,高於38.5℃需正確使用退燒藥。出現高燒不退、呼吸困難等症得及時就醫。

三、皮膚類疾病

秋天寶寶8種“高發疾病”需重點預防!

8.過敏性皮炎

由於孩子皮膚保護屏蔽能力薄弱,免疫調節能力差,接觸過敏源後易引起過敏。與引起鼻炎、哮喘等的過敏源相似,只是主要表現在皮膚上。各類過敏源可引起相應的皮過敏,如各種皮炎、溼疹、蕁麻疹等等。常發生在天氣多變的秋季和氣候乾燥的冬天。

症狀:在接觸過敏源後,寶寶的面部、背部、腿部、皮膚褶皺處等易現過敏症狀。輕症皮膚髮紅或輕微溼疹,無明顯不適感,避開過敏源能快速恢復;重者接觸過敏源或長期接觸過敏源後,會出現明顯的丘疹、蕁麻疹、溼疹等,具癢痛感,寶寶愛哭鬧煩躁,喜用手抓撓患處。護理不當易感染,導致皮膚糜爛。

預防措施:

對於小寶寶來說避免過敏源是最好的預防方法,除了防粉塵除蟎蟲外,寶寶的貼身衣物儘量選擇淺色的、純棉材料的,在氣候乾燥的秋冬季應注意寶寶皮膚保溼。

病期護理:

首先找出過敏源,避開後不能較快恢復需及時就醫,並進一步確診過敏源。

皮膚髮癢的寶寶,可以適當塗抹爐甘石粉,可止癢防抓撓。但是,皮膚已經潰破,有滲出液就不能再用。

過敏期間,別用太熱的水洗臉、洗澡,也別用過多洗浴劑、護膚品,以免刺激皮膚加重病情,可在寶寶洗浴後塗抹些溫和的保溼乳。

秋季寶寶常見高發疾病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希望寶寶們都健康舒服地度過這涼爽的秋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