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郭亚兵:科学管理肝病的新时代

在科技日新月异、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医疗改革之际,慢性病由于发病人多、病程持续时间长、累积诊疗费用高、致残致死率高,早已引起政府和国人的高度重视。然而,国内慢性病,例如慢性肝病的防控形势并不乐观。我国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为主的肝脏疾病者约3亿人,我国是名副其实的“肝病大国”。因此,有效的慢性肝病防治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甩掉“肝病大国”的帽子。对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郭亚兵教授表示:“科技发展,时代变迁,肝病的科学管理还需要积极地去探索。”

郭亚兵:科学管理肝病的新时代

郭亚兵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和肝病中心行政副主任,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臭氧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重视筛查,远离肝癌

“肝癌的早期多无症状,人们不易察觉,加之健康检查的意识不强,以至于发病时到医院求医,80%已是病情晚期,难以控制。”郭亚兵教授告诉记者,“我们常说肝病发展是呈‘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肝病筛查和及早治疗可有效阻断肝病“三部曲”,即便是肝癌,早期发现早治疗,效果也非常好的,其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以上。早期、中期的肝硬化病人,通过有效的治疗、规范的随访管理,肝硬化也是可以恢复的。因此,肝病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及早发现与及早治疗。肝炎、肝硬化是肝癌高危人群,需要通过肝病筛查及早发现慢性肝病、及早治疗、及早随访跟踪管理,就能有效阻断肝炎向肝硬化、肝癌发展。”2006年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巨额的治疗费用和不断下降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肝病患者的正常生活,如何早期筛查出慢性肝病患者、及早治疗和疾病随访管理,成为慢性肝病防治的关键点。

郭亚兵教授指出:“肝炎、肝硬化的病人进行规范化管理,日本的模式值得借鉴。日本由国家出钱为社区人群开展筛查检查,对发现的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癌高危人群)要求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指定的检查,如果病人不做检查,国家将取消其医疗保险。这种强制性的措施就为肝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了保障。我们国家也在大力推进疾病的防控工作,从‘卫计委’到‘卫健委’,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可以看到国家卫生与健康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定位,将全民健康管理上升到基本国策。那么作为医生,我们能做什么?只是看病做手术?并非如此,我们要在慢性疾病的防控方面有所作为。加强疾病预防、治未病早治病是医学更高的层次境界。建立肝病规范的防治管理模式,我们还在探索的路上。”

多方联动,便捷高效

郭亚兵教授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探索肝病的科学管理之路,很多工作也都在井然有序地开展。对于正在开展的肝病病人管理工作,郭教授介绍道:“广东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顺德,是全国四大肝癌高发区之一。大量慢性肝病患者都在社区,如何发现这些患者以及何种模式能有效管理千万级的慢性肝病患者,都是要探索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提出医院和社区防治一体化的模式,是需要我们去探索的大课题。该模式的实施需要政府、社区和医院联动,比如我们三甲医院和顺德或东莞的社区挂钩,通过居民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动员社区居民做肝病的筛查,筛出慢性肝病患者,再通过线上三甲医院专家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结成对,社区医生只需要上传病人的病历和检查资料到手机线上,三甲医院的专家在手机上就可以即时看到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通过移动远程网络服务平台指导社区全科医生,联合对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和随访管理。病情严重者可以直接转诊到对口帮扶的医院去诊疗,病情稳定后回到社区由全科医生为主进行随访管理。目前,肝炎病人的管理工作我们已经在进行了,包括线上的移动会诊和随访APP与随访服务平台(医加多eMDT)也已经试运行一年多,平台系统已成熟,在社区的具体落地执行方面还要做很多工作。实际上,我们的管理模式就是一个管理疾病的医生专科联盟,通过互联网工具,将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医生连接起来,使基层医院有能力管理慢性肝病患者。这个模式需要包括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和三甲医院的专家等多方的支持和协调配合,就能行之有效地解决慢性肝病的管理难题,节省医疗资源。”郭亚兵教授是个实践家,他深知空谈无用,唯有试点行动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他相信,未来慢病的科学管理系统和模式将日臻完善。

“互联网+”理念下的疾病管理

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蓬勃发展下,互联网+医疗随之诞生。“互联网+”实际上是互联网联系传统行业间形成的一种创新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型的一种新形态。“互联网+”可谓是随着社会创新2.0下萌生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行业新发展态势。为此,如何利用“互联网+”带来的高效率优势,实现对慢病的防控,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议题。“在医疗资源不变的情况下,互联网能提高工作效率。互联网+慢性肝病的诊疗和随访管理,有很多地方可以体现,比如网上肝癌多学科专家(MDT)会诊平台,集聚了多家三甲医院包括肝病内科、肝胆外科、介入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消化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等学科数百名专家,对基层医院实行移动远程MDT会诊和慢性肝病管理指导,以这样的方式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疾病诊疗,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的同时,大大节省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和医疗卫生资源。从疾病控制的角度来说,如何能更好、更全面地管理庞大的病人群体,是感染病医生、肝病医生的紧要任务。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可高效管理、服务众多的肝病患者。”郭亚兵教授说道。

基于慢性病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和互联网模式管理。互联网+慢病管理的优势在于,能不限时间和地域高效连接不同级别医院和多学科专家,方便实现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疾病诊疗和管理的同质化。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快速推进,各行各业纷纷加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步伐。“互联网+慢病防控模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经费投入大,需要长期的努力逐步实现目标。比如,个人的电子病历档案、专业的随访管理系统、人工智能(AI)对病历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等医疗互联网信息系统的推进,对于慢病全程管理有重要意义。但是需要政府、社会、医院、企业、保险等多方的参与,是需要长期投入和艰苦努力的工作。”郭亚兵教授强调,“真正的医疗互联网,一定是共创共赢的。五年内,大家就能看到从‘卫计委’到‘卫健委’这一个字带来的变化,因为这一字之差决定了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医疗改革方向。”

总结

新时代下,慢性肝病将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防控管理转型。以互联网+医疗为契机,慢性肝病防治管理互联网系统将为患者疾病诊疗、全程跟踪随访、疗效评估、科学研究数据的积累和挖掘提供高效服务平台,构筑起医生和患者、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以及医生与科研人员之间的桥梁,使慢病患者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我国慢病的高效、科学防控管理将由“互联网+”和我们共同创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