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院长今天写这篇推文的时候战战兢兢,感觉自己是在被封杀的边缘试探。

这部BBC纪录片的题材内容非常的“敏感”,一句话总结就是——

护肤品、化妆品、减肥产品...真的有效果么?

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带你揭穿美容行业的“套路和骗局”。

(建议:不经意一转,让女朋友/老婆无意中正好看到这篇文章)

《驻颜有术》2018

The Truth About Looking Good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关于“护肤品是不是玄学”这个问题,在网上已经掀起了无数轮的讨论。

比如之前就有知乎答主分析大热的雅漾喷雾的成分和矿泉水没差别。

还有理工男拆refa美容仪,总结出一个结论:美容仪成本低廉,根本不值钱。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网友@狗哥爱大波

于是评论里不少直男癌开始了阴阳怪气的表演。

觉得女生交了智商税,无知好骗。还有更恶臭的言论,觉得丑人多作怪。

先不理这些无脑评论,这些实验还是有不客观之处的。

比如雅漾喷雾值钱的是它的无菌包装和喷头技术,美容仪贵的是研发成本。

值不值这件事更是充满个体差异,说妹子们败家的直男癌们,买起球鞋手办模型来倒是不手软。

而且护肤美容这件事,给女人们带来的自信、自律,自立...这些外在光环有时候是大过其本身的意义的。

院长就很欣赏下面这位女士的观点——

虽然知道贵价面霜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但是老娘喜欢,这点就高于一切。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摆正好心态,跟着BBC的镜头来了解一下我们常见的“美容误区”。

润肤霜=保湿补水?

再糙的汉子在干燥的秋冬也会扛不住买个大宝来擦一擦,更何况精致的小仙女们。

那么问题来了,市面上琳琅满目价格不一的润肤霜真的有保湿效果么,能改善肤质么?

BBC找来了市面上有代表性的三款高、中、低档面霜。找来了志愿者们进行了为期3周的实验。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被寄予厚望的高端面霜居然保湿成绩垫底,反而是最便宜的效果拔群。

纪录片还顺带科普了润肤产品中最常见的成分是甘油,越靠前代表成分比例越大。

所以选产品的时候大可忽视价格,成分表相对更靠谱。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至于到底能不能改善肤质?不存在的。

再好的润肤霜它的保湿效果都是暂时的。当下可以延缓干燥,但是不能产生长期的影响。

指望一款基础润肤霜就能抗老防晒祛斑,那是天方夜谭。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防晒霜=抗衰老和皱纹?

抗衰老和皱纹是爱美人士一生的议题。节目本着科学实验的精神,找出了让人长皱纹的元凶——阳光中的紫外线。

一个40年车龄的女司机现身说法,左边脸靠车厢内侧,右边脸常年被阳光直射。两边的皮肤状况相差巨大。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大数据显示脸上的皱纹75%成因都是阳光,而抽烟喝酒只占了2%左右。

看来做好防晒确实是抗皮肤衰老第一步。

主持人针对这部分的总结如下:

解决皱纹和衰老,就是防晒霜+维生素A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除了科学探究护肤品的成分和实用性。BBC还做了一些

“人性小测试”。

比如同样的产品,一个装进普通的包装中,导购员穿着便服;

一个装进高档包装中,让导购员穿上唬人的白大褂。

果不其然大家都选择了后者。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产品包装和营销的作用有多大?BBC请来了从事护肤品的内部知情人员。

对方三言两语就交代了“幕后潜规则”。广告上的标语大部分都是模棱两可,卡在一个狡猾的顿点:

给出会变美的承诺,但是又不承担风险。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BBC在结尾做了最后一个实验,让所有人给自己和别人的吸引力打分。

一共七张图片,一张原图,其他都做了修改。多数人都不会选自己的原图。

但是在别人的打分中,原图往往是得分最高的。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你比自己想象中要更美,这点往往是被很多人忽略的。大部分人都爱纠结自己脸上的缺点。

其实欣赏接纳自己,远比护肤美容带来的光彩更耀眼。

最后用主持人的一句话做结尾:有些产品确实有效,但不该执着于(广告)承诺和价格。

写完今天这篇,我可能会被封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