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什么史前动物普遍巨大无比,而现在的动物都很小?

星空如此浩瀚,上仙带你去看。

大家好,我是

星学菜上仙

本仙曾听闻过这样一个假说,说是在白垩纪的末期,小行星撞地球之后,扬尘带来的漫长冬季造成大量植物死亡,导致食物严重不足。这直接使得大型动物几乎全部灭绝,能挺过来的都得益于它们的体型足够小。

紧接着,地球的温度就持续走低了,天气也逐渐变冷,食物有限,挺过来的小动物们根本就没有成长壮大的环境,从此,动物不再朝大型体积演化,所以发展到如今,动物的体积普遍不如史前那么巨大。

不过,有一种东西叫做幸存者偏差,人们之所以认为史前动物比如今的动物大,多数是受到史前巨型恐龙和巨型昆虫的影响,其实这些都是个例而已。

事实上,地球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的动物生活在现代,那便是我们所知的海洋巨无霸:蓝鲸!

很多人看到电视、电影上还原出来的恐龙如此巨大,人类在其面前犹如蚂蚁,那等巨大的体型带给人类的压迫感和冲击感无比剧烈。

然而,当你真正见识蓝鲸的时候,你会知道,蓝鲸带给人类的压迫与冲击丝毫不比恐龙弱,甚至更强,毕竟就连史前最大的恐龙在蓝鲸面前都如若小孩。

为什么史前动物普遍巨大无比,而现在的动物都很小?


蓝鲸体长可达33米,体重可达180吨,体型大约和一架波音737客机差不多大。

事实上,当代的哺乳动物整体处于历史最大时期,除了陆地哺乳动物在第大冰川时代有一些像猛犸象这样的更大体型的动物,整体来说哺乳动物比中生代和古生代时期长的都大,而且要大得多。

当然,任何时期陆地上的哺乳动物,的确都不如中生代鼎盛的爬行动物恐龙大。

为什么史前动物普遍巨大无比,而现在的动物都很小?


大型化恐龙的产生是多因素结合的结果,比如充足的食物来源、高效的进食方式以及低能量消耗,进而突破了体型天花板。

如最大的恐龙蜥脚类恐龙,可以说是突破了进食的极限。

植食性恐龙在低能耗的情况下,高速的获得能量,自己消耗的还少。这样才有可能突破能量天花板,实现体型巨型化。

植食性恐龙巨大化,因此也衍生出了巨型化的肉食性恐龙,如棘龙、霸王龙。

为什么史前动物普遍巨大无比,而现在的动物都很小?


而巨型昆虫与巨型恐龙出现的时期不一样,原因也完全不同。

在3亿年前的石炭纪,出现了很多巨型节肢动物。

那个时候的蚊子就比现在的蚊子大3~5倍;蜘蛛像盆栽吊兰一样大;蜻蜓甚至接近1米长,与现代老鹰大小相近;千足虫可达1.55米,像条长蛇;巨型蝎子的体长可达2.4米;而巨型蜈蚣的体长达2.6米,看起来都像条鳄鱼了。

这类巨型昆虫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5000万年,在二叠纪的晚期就消亡了。

为什么史前动物普遍巨大无比,而现在的动物都很小?


史前巨型昆虫,其主要的促成原因和当时空气的含氧量有很大关系。

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二叠纪时期,地球上的平均温度比较高,但更重要的是大气中的含氧量更高。

当今时代的大气含氧量为21%,而史前二叠纪时期最高达35%左右。

由于节肢动物都没有肺,它们主要依靠体表的呼吸孔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当然,巨型昆虫的成因不仅仅只和氧气含量有关,那个时候的气压也比现在要高,可以保证有足够的空气进入昆虫体内,这也保证了昆虫的躯体可以长得特别巨大。

为什么史前动物普遍巨大无比,而现在的动物都很小?


总的来说,当代最大的动物并不比任何史前时期的动物小,且海洋哺乳动物还处于史上最大时期。

所以说,人们认为现代的动物比史前的动物更小,只是现代的节肢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更小,而不能以偏概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