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历史上都有哪些城市成为过都城,分别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戰國君


南京为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之都城。

又如开封,乃北宋,为后晋,后梁,后汉,后周之都。


梁小凉


禹都邓(今河南省南阳市)。  

夏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一说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后迁斟浔(即二里头,今河南省洛阳偃师市),最后迁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南)。  

商都毫(今河南省商丘市),后迁西毫(今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后又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末迁朝歌(今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   

西周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  

东周都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北)。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后迁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燕都蓟(今北京),以易(今河北易县)为下都。 韩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都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赵都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后迁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魏都安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后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后迁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  

秦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   

西汉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东汉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汉末迁都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  

三国:魏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陪都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蜀都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吴都建业(南京市)。   

西晋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东晋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南朝——宋、齐,梁,陈皆建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北朝——北魏都平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后迁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魏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魏都邺(今河南省安阳市)。   

北周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北齐都邺(今河南省安阳市)。  

隋都大兴(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唐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武周迁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五代-----后梁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后迁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唐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后晋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后迁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汉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周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   

北宋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陪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辽都上京(今辽宁省巴林左旗),后迁中都(今北京) 。  

西夏都兴庆(今宁夏自治区银川市)。  

金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白城),后迁都燕京(今北京),末迁南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南宋都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后迁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元都大都(今北京)。  

明都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后迁北京(今北京)。  

清初都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后迁北京(今北京)。  

中华都北京(今北京),后迁南京(今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北京(今北京)。


李一般般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东。

商朝(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三国(公元220年至280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公元265年至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东晋(公元317年至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 493年,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后迁都京师,今北京。

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


东尧12


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两段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

汉高祖五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周、秦、西汉、隋、唐等13个朝代或政权在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





历史太傅


按照我国古代朝代的顺序来看,各朝的都城分别是:

夏(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

帝王:禹、启、太康、仲康、相 、少康、杼、槐(芬)、芒(荒)、泄(世)、不降 、扃(局、禺)、廑(胤甲)、孔甲 、皋(吴、皋苟)、发(发惠)、履癸(桀)。

都城:登封、禹州、斟鄩、商丘、纶城等。

商(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帝王: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商纣。

都城:商丘、安阳。

西周(前1046-前771)

帝王: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恭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

都城:西安。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帝王:平王姬宣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厘王姬胡齐、 惠王姬阆、 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 定王姬瑜 、简王姬夷、灵王姬泄心、景王姬贵、悼王姬猛、敬王姬匄 、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烈王姬喜 、显王姬扁、慎靖王姬定、赧晚姬延。

都城:洛阳。

秦朝(前221-前206)

帝王:秦始皇、秦二世、子婴。

都城:咸阳。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帝王:刘邦、刘盈、刘恭、刘弘、吕雉摄政、刘恒、刘启、武帝刘彻、刘弗陵、刘贺、刘询、刘奭、刘骜、刘欣、刘衍、孺子刘婴。

都城:西安。

东汉(25年-220年)

帝王:刘秀、刘庄、刘炟、刘肇、刘隆、刘祜、刘懿、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刘辩、刘协。

都城:洛阳。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魏建都于洛阳,帝王:曹丕。

蜀建都成都,帝王:刘备。

吴建都于南京,帝王:孙权。

西晋(265年 -316年 )

帝王:司马炎 、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

都城:洛阳。

东晋(317年-420年)

帝王:司马睿、司马绍、司马衍、司马岳、司马聃、司马丕、司马奕、司马昱、司马曜、司马德宗、司马德文。

都城:南京。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9年)

帝王: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杨侗、隋恭帝杨侑、杨浩。

都城:西安、洛阳。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帝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少帝李重茂、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kuò)、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本名李瀍(chán)、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xuān)、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

都城:西安。

北宋(960-1127年)

帝王: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 。

都城:开封。

南宋(1127年―1279年)

帝王: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敦、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 、宋恭帝赵隰、宋端宗赵是、宋幼主赵昺。

都城:杭州。

元朝(1271年-1368年)

帝王:孛儿只斤·铁木真(元太祖)、孛儿只斤·窝阔台(元太宗)、儿只斤·贵由(元定宗)、孛儿只斤·蒙哥(元宪宗)、孛儿只斤·忽必烈(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元世祖)、孛儿只斤·海山(元武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仁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元英宗)、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元泰定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天顺帝)、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元文宗)、孛儿只斤·和世琜(元明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元宁宗)、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元顺帝)。

都城:上都、北京。

明朝(1368年―1644年)

帝王: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

都城:南京、北京。

清朝(1636年-1912年)

帝王: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永琰,后改颙琰(嘉庆)、绵宁,后改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都城:北京。


名人史海观心阁


中国历史上不通朝代将不同的城市列为了都城,在这里我不想简单罗列这些名单,而是打算分析都城变化的原因。因此将都城的变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原逐鹿阶段

自我华夏文明伊始,因为文化上的优势,中原地区出现了最早的文字,因此历史书写的主动权落在了中原政权的手中。

这一阶段的都城无论怎样变化,都离不开中原地区。为何?因为当时中原地区地势地形以及农业技术占绝对优势。

想建都城,首先就考虑都城的建筑材料和日常补给。而当时的中原地区物产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大,附近又有各大山脉提供石材。

后来随着中原地区的开发与消耗,森林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水利不便的负面因素凸显,这一阶段的都城也逐渐东移,从关中到了河南地区。

大家看看下面的清单就可以清楚的发现上述规律。

禹都邓(今河南省南阳市)。  

夏都阳翟(今许昌市禹州)

商都毫(今河南省商丘市),后迁西毫(今河南省洛阳偃师市)。

西周都镐京(今西安市)。  

东周都雒阳(今洛阳市)。  

秦都咸阳(今咸阳市)。   

西汉都长安(今西安市)。

东汉都洛阳,汉末迁都许昌。

第二阶段:南北拉锯阶段

三国以后,随着数百年铁质农具的发明利用,南方地区逐渐发展起来。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南京杭州等长江下游城市成为都城。

除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也诞生了无数短暂的都城。这些都城不过是各个地方政权的武装核心区,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都城。

中原地区时不时被北方少数民族侵占,也使得南方地区成为建都的备用地。因为长时间的建都,南京等城市经济愈加发展,因此建都南京也有了一定的历史惯性。

下面的清单很清晰的展现了这样的趋势。

三国:魏都洛阳(今洛阳市),陪都许昌,蜀都成都,吴都建业(南京市)。   

西晋都洛阳(今洛阳市)。  

东晋都建康(今南京市)。  

南朝——皆建都建康(今南京市)。

隋都大兴(西安市),东都洛阳(今洛阳市)。  

唐都长安(今西安市),东都洛阳(今洛阳市)。    

北宋都东京(今开封市)。 

南宋都南京(今商丘市),后迁临安(今杭州市)。

第三阶段:南北统一,一致对外

自从宋朝灭亡之后,中国终于迎来了南北统一的局面。封建制度的内生力量逐渐加强,统治能力得到提升,中原与南方地区这一阶段牢牢抓在统治阶级手中。

这时候,中国长城以南得到统一,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成了重中之重。而大运河的出现沟通了经济重心与战略重心,使得建都北京成了自然之举。

建都北京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子守国门。

元都大都(今北京)。

明都南京,后迁北京。

清初都盛京(今沈阳市),后迁北京。

民国都北京,后迁南京。 

这三个阶段之外,我们还要分析其中的小插曲。如朝代变换时,新朝都城可以直接继承旧朝,又或者以自己的龙兴之地为都。一朝之内都城的变化则可能是为了抵御外强,或者自然压力加大。

因此从都城的变化之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南北经济能力的变化,看到历史是自然、经济、军事、政治联合作用的结果。



浮世史官


1、夏朝 (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 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2、商朝(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

3、西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

4、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5、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

6、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7、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

8、三国(公元220年至280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

9、西晋(公元265年至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

10、东晋(公元317年至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11、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12、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13、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14、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15、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16、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17、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18、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公元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应天迁往北京。

19、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


星垂碧野


先后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洛阳等地

建都亳(今河南商丘),先后五次迁都。盘庚时,从山东曲阜迁都殷(今河南省安阳)

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东周: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

建都陕西咸阳

西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建都洛阳

三国(魏、蜀、吴)

魏:建都洛阳

蜀:建都成都


地球保卫工作者


夏朝 定都阳城(河南登封)

商朝 因为水患原因 也因为削弱贵族势力频繁迁都 最后定都在殷(河南安阳市)

西周 镐京(陕西西安)

东周洛邑(河南洛阳)

秦 咸阳 (陕西咸阳)

西汉 长安(陕西西安)

东汉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 魏洛阳 蜀汉成都 东吴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 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建康 (江苏南京)

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全部定都南京

北朝北魏定都先开始盛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后大同(山西大同市) 最后定都洛阳(河南洛阳)

西魏 长安 (陕西西安) 东魏邺城(河北邯郸南 河南安阳北,隋文帝时期被破坏。)

北周 长安(陕西西安) 北齐 邺城

隋 长安(陕西西安)

唐长安 (陕西西安)

五代 梁唐晋汉周 除了后唐定都洛阳 其余全部定都汴梁(河南开封)

北宋汴梁

南宋 临安(浙江杭州)

元朝 大都(北京)

明 先应天(南京) 后北京

清朝 北京


揽你入怀en


中国常见有所谓四大古都,六大古都和七大古都三种说法。四大古都分别是长安、洛阳、南京、北京。六大吉都就是在四大古都之外加上开封和杭州。七大古都加上安阳。长安,周秦汉唐等13朝古都;洛阳,周汉唐等9朝古都;南京,三国的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四代所以号称六朝古都;北京,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开封,北宋古都;杭州,南宋古都;安阳,殷商古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