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发展汉服文化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

材料铺子


第一,汉服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来没有过自己的“民族服装”。从《汉书》开始,一直到《清史稿》都有专门的服饰志。看看就能明白,中国的服饰,在任何朝代都是身份的标志,不可能有统一的服饰。

第二,发展汉服文化违背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传统。

世界四大古文明,只有中华文明能够不间断的延续至今,原因当然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华文明从来不是一个僵化的文明。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兼容并蓄。不排外,不妄自尊大。清朝后期,中华文明的沦丧就是因为忘了传统。


谢洪波沔阳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先说赞同的理由。很多人都认为汉服仅仅指汉朝的服饰,其实不然,是指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后经历朝历代自然演化而形成的“汉民族传统服饰”。

个人认为,发展汉服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的。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不单体现在政治、军事、哲学、经济、文学、艺术等领域,也包含皇宫贵族、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汉服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现代社会太世侩,太浮躁,缺乏精神信仰和寄托,太需要注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汁液,使漂浮不安的心沉淀下来;使快餐文化接受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兼容和熏陶!

汉服的复兴发展同时也可以带动丝织、染织、刺绣、头饰等多个行业的兴起。

再表另一枝。如果在大街上看到一位衣裾翩翩的汉服女子,却脚踩运动鞋,手拿时尚小坤包,披着大波浪,不但找不到美,反而感觉不伦不类!

所以,建议穿汉服分场合,比如庆祝传统节日,比如学生毕业庆典,长辈生日宴请,嫁娶喜庆等。

再有就是,建议汉服规范化,上到头饰,下到鞋,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不要中西结合,不伦不类,胡穿乱搭不如不穿!

以上仅个人观点,欢迎持不同看法的朋友留言评论!





三平子7777


近年兴起了一阵汉服热,媒体上经常能够看到有穿类似古装的男男女女。然而所谓的汉服热到底是一种炒作还是一种文化呢?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各朝各代都有不同样式的流行服装。那么到底哪一种服装才算是汉服呢?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如果说汉唐服装是真正的汉服那宋明的服装归为哪一类呢?如今大街上喜好展示的人所穿的到底又是哪一类呢?

或许穿的人也不知道吧,或许那根本就算不得汉服,有的明明就是戏服嘛!甚至有的唐装造型仿制日本和服,这难道真的是我们大唐的真正样子吗?

华者美也!我们曾经以穿着美丽的服装而自豪,然而汉民族到底没有把这个传统保留下来,现在欲将恢复似乎永为痴梦矣!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不间断地传承才有内涵,才有生命力。我们可以看看日本和韩国,他们曾经为华夏所臣服,一切向华夏看齐,学习我们的文字,学习我们的服装,虽然历史变迁,但很值得赞叹他们把传统的服装流传了下来,从不曾间断,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服装都有严格的讲究,这就是一种文化。在日本、韩国国内,重要场合一般是要穿传统服饰的,可见其对传统服饰是极其尊重的,没有人反对,形成民族的共识,生命力是不容置疑的。除了日韩,我们也可以看看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比如蒙古袍、藏袍、维吾尔传统服饰等等也因其不间断的历史而传承了下来,如今亦在各种场合穿着,形成了富有内涵的服饰文化!

反观我们的汉服,首先没有统一的定义,无论制作还是穿着毫无礼法。就像我之前说的,有的是唱戏的服装,有的就是想象的“汉服”,有的是在武侠片里看到的服装,有的是古时皇家贵族的穿着,有的甚至就是道袍。

再看穿汉服的仪表,如今社会我们不可能过分要求束冠,但上身汉服下身现代裤子,脚上又是一双运动鞋或者高跟鞋简直不伦不类!且大家都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大家小姐、江湖大侠、天上仙女……满大街都是这副样子,未免幼稚做作,毫无文化的厚重感!

归根结底,我们的服饰文化间断不传,以至慢慢忘记它真实的模样,继承不了它厚重的文化内涵,一时单纯为所谓美感而去追求的东西怎么能够拥有灵魂呢?所以我觉得如今汉服文化不会有复兴的可能也不具有时代的意义,华夏的文化不是靠你我穿一件汉服就能够体现的,大家有复兴汉服之心,不如多多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人!







稽首哈萨尔的额尔古纳


汉服也好,汉学也罢,都是汉族文化的载体。通过这种方式最终的目的就是文明传承,我们的文明已经传承了五千年,我想我们应该都不希望五千年文明在我手里断送。

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就是因为我们认同中华文明,即便我们的祖上可能是匈奴人,是鲜卑人,是突厥人,但是今天我们都选择了认同中华文化。认同我们是炎黄子孙,是孔孟传人。我们的祖先是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我们的英雄是大禹是岳飞,我们认同的智者是老子是孔孟。正因为这些所以我们才是中国人,是中华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的传承者,正因为我们是文化上的中国人,所以中华文明一直都在,没有断绝。

汉服复兴运动和汉学运动都是汉文化的中兴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是这个时代古老的中华文明的守护者。

为中华文明的再次崛起而奋斗就是汉服运动的最终目标。

至于某些人把汉服运动者和极端民族主义挂钩我是不认同的,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不能因为有几个蠢货穿汉服箭射黄龙旗就否定汉服运动。

在我看来,汉服运动者都是高大的,他们都是为了国家国力和文化上的强大而牺牲的人,他们承受世俗的眼光,他们被人骂是中二病晚期,但是他们不会停止。

发布于 2016-07-09・著作权归作者所


一起读名著


发展汉服文化,应该明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汉服文化只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现在很多参加汉服运动,热衷于此的人,似乎认为一个汉族人,只能喜欢汉服,而不能去喜欢其他衣裳。

还有很多人热衷于跑到大街上去做没头没脑的宣传,而这样的结果就是被一个老大爷问到四书五经是哪四哪五都不知道。被老大爷鄙视个彻底。

我想,发展汉服文化必须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你自己都不清楚中国传统文化,又怎么明白汉服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是仅仅恢复汉族传统服饰?是重振国学的地位?还是让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可以捡起些古人的智慧和品德?汉服本身就只是一种意象,它背后承载着的是秦的勇武,汉的大气,晋的不桀,唐的开放,宋的儒雅…中华传统中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而如今,这些反倒在汉服运动中被忽视。

在未来,若要推动汉服成为日常穿着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作为节日中的礼服和传统服装倒是更为实际。在某些场合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雨落一方


很有意义。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人觉得汉服只仅仅是服装的复兴。其实不然的,服装只是最直观的表现而已。

首先,我们接触汉服之后,多少都会去了解汉服的文化,古代的礼仪制度。间接的可以,丰富历史知识,进一步深程度的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其次,汉服不仅会促进我们接触到文化,甚至会使一部分传统文化开始复苏。比如,现在,好多年轻人开始接触到古曲古调,并去了解一些戏曲。

当汉服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带动手工艺业的发展,刺绣,纺织,古文化研究。

最后,发展汉服文化。更多的目的,是利用汉服的易接受性。在向年轻人宣扬,咱们的传统文化。

汉服完全的复兴,势必会让我们接触到其它的文化,慢慢触及唐宋的文化。茶道,围棋,歌舞,乐曲。咱们国家的东西被我们弄丢的太多了。

咱们的民族自信,不能单单靠经济,靠军事。这些传承的文化同样很重要。

现在,我们也到了,让那些被我们蒙上尘土的文化,重现光芒的时候了。


大头骗子


我的答案是发展汉服文化在当今社会有意义。

论点一:文化是多元化的,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当然汉服也在其中,那就是存在即为合理。而汉服和现在的服装相比较,个人认为汉服更相当于一种休闲时的服装。在家穿着可能更加舒服点。而现在服装,更多的是用于工作、出行吧。

论点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俗语,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我们把汉服当作一种文化来发展,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们已经满足了仓廪实,衣食足的初步积累层次,迈入了精神层次。由表入理,如果连服装都没有,就没有人会想要了解其中的故事。如果都不能够让人们喜欢的话,就不要想传承下去了。

论点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汉服是汉民族独有的特征和代表。在当今社会,我们不光要有历史考古研究学者,还要有民间爱好者,更要有能够将文化传承下去的土壤和人群。

论点四:文化需要传承,如果还像老祖宗那样敝帚自珍的话,我们很多文化和传统都将遗失。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虽然制造除了汽车,高铁、轮船、飞机等。但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还复原不了。假如今天我们不发展汉服文化,那多年以后,我们就在历史文献中知道这个词汇罢了。

汉服婚礼男女装,不好看吗?

论点五:是我们的就终归是我们的,但不代表不会有人无理取闹。就像中医一样,是我国的吧。韩国却在不停地申请非遗。假如汉服今时今日不发展,那么N多年后,是不是也要打这样的口水仗?

论点六:汉文化是一个多元的文化,不仅仅是汉服,还有汉文字。汉礼仪等等、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些文明文化传承下去,在这些文化文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更加优秀的文化文明。

论点七:文化自信,如果中国足够强大,那么汉服必然会成为流行世界的一种服饰。就像我们在世界各地建造的汉语学校一样。相较于语言,服装是不是要简单些。就像汉朝时“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什么?这是民族自信。

论点八:当今衣食无忧,我们应当建议对文化有爱好的人,去发扬古代各种文化,打造百家争鸣,文艺复兴的壮观场面。虽说挣钱时必须的,可别整成完全冲拆在所有的生活中。

论点九:汉服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你说它有没有必要发展?

最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服装,自己去穿还需要讲什么理由吗?好似我在家做饭吃,还要嫌弃我的锅是旧的一样?


古言古语古文化


发展汉服文化,要人们宽補大袖满街走毫无意义,更无必要。这些都是一些年轻人仿效日本人穿和服以示爱国,其实心中有国何需流于形式呢。年轻人请用实际行动,心中有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当科学家,保家卫国的军事人才,教书育人正能量的为人师表,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好天使,立志建设祖国各行业能工巧匠,这些才有意义,才是年轻需继承发展的精神文化遗产。不要再崇拜明星追星,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才有希望,年轻人不要再把精力放在穿汉服的形式上了,浪费时间金钱太不可取,太无意义。


老古董177426082


汉服是代表、展示一个汉民族的历史、文化、文明、优雅、特色的厚重代表。集中一个服饰上展示华夏民族的根脉延续和光辉容颜。集大成于一身,展万千于细微,既是一种日常用品,又是一个千古绝唱的文化。她是我们区分与其他地球人类的标志物,她是我们赖以自立于世界的靓丽名片,她是寄托我们、激励我们永远前进,用不懈怠的精神食粮。虽然现代社会上班工作劳动生产不太方便,但那或许是很少的行业和单位。有的人说,在特定的场合或者节日才穿汉服。我想,大可不必是这样。只要不是太妨碍的地方,我们都可以穿啊。爱穿就穿,不要限制和非议。

而且,我们可以发展、改进啊,结合原版原生态,创新新思维、新生活、新生机,让汉服元素在改良中熠熠生辉,使汉服和汉服文化继续前进,领先世界,何乐不为呢?

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学校,礼仪,空姐,文艺乐团,体育体操,保安,服务员,营业员,等等,都完全可以借鉴汉服改进制作,各种各样,不一而足,极力地彰显中华民族的多姿多彩的风貌。同样,少数民族也如此这般,中华民族将更有自豪感,更备豪情壮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期待不久实现!


没压力没烦恼才是平等


衣冠文化本就是中华文化的根本,代表重礼追求气节为上,经过满清的留发不留头,断我衣冠文化后,现在中国人理想主义者少,精致利己者众,官场奴化潜规则盛行,更少士大夫之独立气节与兼济天下之抱负,媚上媚洋,遇事先虑己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