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静水流深,浅析《受戒》的胸怀和叙事风格


静水流深,浅析《受戒》的胸怀和叙事风格

汪曾祺的文,多与水有关。

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的汪老,行文亦深得水之妙处:柔、静、美。遇山而绕,却包容宽广,任水下暗流汹涌,表面却波澜不惊,只留丝丝涟漪供人细品。

《受戒》,缘自于汪曾祺四十多年前的一个“梦”。四十多年后再度回味这个梦时,已是“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花甲之年。数十年的坎坷经历化作对芸芸众生的一腔悲悯,数十年前的梦境,则被还原成一片开着石榴花和栀子花的江南水乡、世外桃源。在那里,既有童话般的青涩爱情,又有淡暖人心的人间烟火气。

1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对芸芸众生的大悲悯心,成就汪氏独特的治愈风格

汪曾祺曾说: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动感情的人。正是因为他深味人间烟火,与芸芸众生共情,所以,他不轻易判断善恶。他对每一种恶都给予了一定的包容同情,因为他觉得,这些小人物之所以成为这样,一定有他的人生经历和原因。

他看到人间的疾苦,但并不把他们血淋淋地展示给人看,而是用诗意的笔触,克制隐忍,迂回柔美的笔法,把伤口温柔地包裹起来。

在《受戒》里,他给予打兔子偷鸡的“正经人”、赌钱杀生收租子的出家人以宽容,让他们各得其所,自得其乐。他让生活穷苦、吃不上饭,只好出家当和尚的小明子,用孩童的纯洁眼睛去看纷繁的世界,让世界蒙上一层童真的面纱,不忍揭开。他让读者从小英子的视角去看善因寺,只看那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其下掩盖的让人细思极恐的阴森和扭曲都淡化、诗化了。他用大慈悲,来包容这世间的不和谐。

然而,大悲悯心并非没有底线的退让,而是充满对生命最本真的真善美的坚持和守护。当人性面临被扭曲、扼杀和湮灭的危险时,小英子勇敢地反抗了。她对明子说:“你不要当方丈!”

文如其人。作者有何种胸襟和情怀,文字自会忠实展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汪曾祺的文,正是因为如水的包容和温情,才在不知不觉中抚慰着万千读者的心。

2、静水流深,深厚的文化底蕴,化为笔尖妙趣横生的人文画卷。

汪曾祺的文章里,有极丰富的人文元素。各种风俗背景,如一张张画卷铺展开来,文中人、物在画中嬉笑怒骂、栩栩如生,怡然自乐,一派和谐。

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

粗线条的风俗画,聊聊几笔,看似幽默风趣,但其中意味却让人回味无穷。

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舅舅一劲地推他:“快走!快走!”

静水流深,浅析《受戒》的胸怀和叙事风格

充满童趣、色香味俱全的人物风情画,让人想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那两声无情的“快走、快走”,让人满是同情和心酸。

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这几荐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其余的时候,各顾各,不显得紧张。

静水流深,浅析《受戒》的胸怀和叙事风格

这像互帮互助人民公社式的宣传版画,衬托出人们与世无争、安居乐业的陶然。

傍晚牵牛“打汪”,是明子的事。——水牛怕蚊子。这里的习惯,牛卸了轭,饮了水,就牵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滚扑腾,弄得全身都是泥浆,这样蚊子就咬不通了。

静水流深,浅析《受戒》的胸怀和叙事风格

这是一幅写实的水墨画。仿佛李可染先生画笔下的耕牛和牧童,怡然自乐。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文关怀,写不出这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静水流深,浅析《受戒》的胸怀和叙事风格

结尾这幅花鸟画,色彩明丽,趣味盎然。笔尖满溢的,是对这人世间的深情厚爱,清新质朴,令人回味无穷......

静水流深。汪曾祺文章的静美,是经历沧桑、激浪连跌之后的淡然。就像他写的那些淡美柔美的风俗画,细思之下,那背后的浓郁的情感、烟火气,不是很澎湃感人吗?

3、“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世事浮生,都如水般自然流动

汪曾祺的叙事风格,至清至纯,随性自然,极具生活情趣而毫无斧凿之气,好似山间清流潺潺,掬一捧入口,其回味甘美无穷。

大伯一桨一桨地划着,只听见船桨拨水的声音:

“哗——许!哗——许!”

这水声入梦,当能安抚思乡的灵魂吧。

晚上,他们一起看场。——荸荠庵收来的租稻也晒在场上。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听纺纱婆子不停地纺纱,“唦——”,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小英子说。

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来的时候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

静水流深,浅析《受戒》的胸怀和叙事风格

人世间最美好的童话,也不过如此吧?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这爱情的萌芽,这初生的情愫……读到此处,你的心是否也如一江春水泛起涟漪,被撩拨得痒痒的呢?


静水流深,浅析《受戒》的胸怀和叙事风格

4、水善利万物,但也迂回曲折。汪曾祺的叙事风格,似水,平静,但下面涌动暗流,却极具流畅之美。

《受戒》虽是一短篇,但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好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的素材,其实大有深意。那些前后呼应好似缘自天然,让你觉得水本来就要往低处流去,事情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这篇小说的重点,是明子和英子的爱情的自然发展。因此许多看似毫不相干的内容都在为此做铺垫:

比如开篇:小明子为了当和尚,学四书五经,是为后来交代他得了半套《芥子园》,去英子家为大英子画花样做铺垫。舅舅看明子适合不适合当和尚,给他相面,喊一嗓子“格当嘚——”,是为后来明子帮英子家赶牛打场,一声“格当嘚——”九曲十八弯,娘仨的反应做铺垫:

赵大娘在家,听见明子的号子,就侧起耳朵:

“这孩子这条嗓子!”

连大英子也停下针线:

“真好听!”

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

“一十三省数第一!”

写偷鸡人的铜蜻蜓,是为小明子去英子家试铜蜻蜓做铺垫;明子和英子相处的种种美好细节,是为明子最终情窦初开,被小英子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心搞乱了做铺垫;待明子和小英子心里种下了爱和真善美的种子,又为他们最终的选择做铺垫。

而那些仅显出冰山一角的森冷,比如善因寺里的恶狗,水很深的护城河,几百人喝粥不出一声、仿似死人的膳堂,香烟缭绕但毫无人间烟火气的大殿、关于方丈小老婆的传言........都只做聊聊数笔。但却像一个深黑的背景,更衬托出了人性本真、人间烟火气的弥足珍贵。

汪曾祺的文看似随意而为,一派平和,但水下暗流涌动。细品其中的精妙处,直让人拍案。难怪贾平凹大赞:“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5、那一颗童心,如戏水顽童兴之所至的淘气,洒下一路笑声。

读汪老的文字,常被他毫无预警、突如其来的幽默击中,笑得打跌。而他老人家却立马把那颗活泼泼的童心收好,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旁观者姿态。实在淘气!

于是明子就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还写一张仿。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看吧!刚还一本正经地罗列着四书五经呢,突然来一句:

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字不黑,还是字吗?!村里人的朴实憨厚跃然纸上。

牌客除了师兄弟三人,常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

哈哈,可不吗?都是正经人!可以想见这句话后面,是明子常听到的对话:“瞧您说的,咱都是正经人,怎么能干那偷鸡摸狗的事呢?对吧?”那语气、那腔调,真是回味无穷。

这一啄,铜蜻蜓的硬簧绷开,鸡嘴撑住了,叫不出来了。正在这鸡十分纳闷的时候,上去一把薅住。

想想这只可怜的鸡,想想吧!多么形象生动的幽默!

……

江南水乡人的生活百态,早已刻印在这个戏水男孩的灵魂深处,经过几十年坎坷人生的沉淀、发酵,幻化为这般灵动、活泼的文字。读之,思之,品之,普罗大众的卑微光亮、苦乐悲欢,尽在其中矣。

静水流深,浅析《受戒》的胸怀和叙事风格

可以说,汪曾祺的文,把水之包容、静美、灵动、幽深,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但这种展现,不是一览无余的,需一层层细细品味。难怪有人说:汪曾祺的文章人人可读,却真的不是人人都可以读的,没有那个阅历和积淀,便读不懂。

但也许,汪曾祺的文章就是写给每个人读的,一时不能全懂,又有什么关系呢?汪老说过: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繁茂,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所以,或许我们可以先从那些花看起,等心静下来、沉下来,再细细欣赏碧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