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2018年1月29日,一篇题为《北大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十二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六年》的新闻引起网络广泛讨论。新浪、搜狐等主要门户网站也相继转载、评论。

今年34岁的秋岸(笔名)从小成绩优异,是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本科毕业,美国排名前50大学研究生,但就是这样一位"别人家的孩子",却十二年不回家并与父母决裂六年,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求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最近,高材生秋岸(笔名)写下一封一万五千余字书信,里面讲述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种种经历,并一一罗列父母的"罪状",声称自己今天的一些个性缺陷全都是父母当年的不当管教所致。他说,决裂的根源在于父母过度关爱,肆意操控,炫耀,严重伤害自己。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秋岸的父母至今声称,不懂儿子为何会如此疏远。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无独有偶,2018年2月1日,在自己的初二英语寒假班课堂上,我也遇到了这样一对母女。

女儿小如(化名),是乌鲁木齐市某重点中学初二尖子班学生,从小优秀,多才多艺,声乐——美声唱法、模特走秀样样精通。文化课理科,特别是数学,成绩优异。但英语成绩却不尽人意,在班级勉强够上中下等水平。

开始学习前,母女前来咨询时,就可以明显感受到母亲传递给我的个人焦虑、精神压力以及女儿小如(化名)表现出的对英语课程的不自信、发怵、回避。母亲明明自己不懂英语及其教学,但出于对孩子成绩的焦虑,按照个人意愿意志,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和结构,给孩子布置作业。当天必须完成,否则,孩子不能上床睡觉。伴随而至的,还有母亲永不停止的唠叨甚至训斥。

上课第二天,我们的英语课才进行一多半的时候,小如(化名)已困倦至极,必须站立才能保证自己不在课堂上睡着。第三天,直接精神恍惚、脸色蜡黄,眼神空洞,连续三天我已在课上重复讲解将近50遍的一个简单知识点,仍然回答不出。看起来小如(化名)已在精神和情绪双重崩溃的边缘。

作为小如(化名)的代课老师,我能做的就是,中止讲课、跟她沟通,谈心,尝试找出导致她如此精神状况的真实原因。小如(化名)流着眼泪告诉我,她太累!其一:寒假她自己学校的集训课程,老师们只照顾少数尖子生的学习进度,自己跟不上进度也完全听不懂课;其二:寒假每天6个半小时的三门主课集训课程结束回家之后,还必须完成母亲给自己布置的英语、物理等作业;其三:母亲的唠叨、训斥又给自己平添无尽的精神压力,自己已压抑至极。

终于,2月3日晚,小如(化名)对母亲忍无可忍,彻底爆发。表现为:拒绝沟通、拒绝交谈任何与学习有关的话题;在同一屋檐下,通过微信与母亲对话,一言不合就甩门而出。母亲与我紧急商量,暂停4日5日两天的课程。

几天课程期间,小如(化名)母亲基本每天都以电话或微信方式与我保持沟通,我还在以自己所学的心理咨询知识安抚、疏导小如(化名)母女。在现阶段,我鼓励母亲能够无为而治。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奇葩说》有一期辩论话题是这样的: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下这个按钮吗?

控制欲强的父母一定会,但是,他们忘记了关键问题:孩子愿意你为他们定制人生吗?你定制的是孩子眼中的完美人生吗?

最后,我们会发现,控制型父母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呕心沥血为孩子定制的未来,没有几个孩子会买账!

打着父爱母爱的名义,对孩子生活学习横加干涉、控制,真是孩子的人生灾难。父母控制欲太强,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最终,孩子的情绪也会伤害父母的心情。

千万父母的控制欲程度是不同的,但控制欲表现却是相似的。有鉴于此,我真心呼吁,在教育孩子学习方面,家长们都能够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并不是一味地让孩子放任自由,而是摒弃一切事无巨细的"管",有目的、有成效地"管"。这样才是父母们科学的教育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1、给孩子主动学习的自由

比如:对于各种兴趣班,从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就位孩子包办报班,抹杀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导致孩子不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而是选择求助他人或逃避。

2、唤醒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

显而易见,任何一个取得成功的人都不是靠逼迫、强制培养出来的,所以要教育孩子学习时不受他人的干涉和控制,不依赖他人,自己判断,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孩子的学习责任感、主动性、自律性和自信心,简而言之就是让孩子懂得怎样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自主完成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这四个完整的学习步骤。

3、用赏识促进孩子主动学习

比如,可以在孩子自主学习之后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孩子自己完成了预习、家庭作业和复习后,都可以给予积极肯定。孩子会在家长的赞赏中更加主动的学习。

4、相信孩子自己能够学好

父母应该摒弃无用的焦虑情绪,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首先相信孩子有能力学好,接收到父母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自然会受到鼓舞。


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而且是不可重来不可逆。父母在生命历程中,扮演控制型领导角色还是扮演引导型良师益友角色更为成功?答案已不言而喻。

在此试问,控制型父母,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