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的姓氏里都出现过哪些名人、历史人物或者神话人物呢?怎么样?

哄哄3516


李姓。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你在街上随便吼一声“小李”,估计一百个里面至少三分之一的人会回头。

不夸张的说,咱这个姓氏的名人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我能从白天给你数到黑夜。今天就暂时列一小部分吧,如下:

李耳 春秋\r

李悝 魏\r

李广 汉代\r

李白 唐\r

李靖 唐\r

李膺 汉代\r

李贺 唐 \r

李泌 唐\r

李邕 唐 \r

李清照 南宋\r

李之孝 北宋\r

李开先 明\r

李中 南唐\r

李尤 东汉\r

李日华 明\r

李公佐 唐\r

李文蔚 元\r

李玉 明末\r

李东阳 明\r

李先芳 明\r

李华 唐\r

李行道 元\r

李充 东晋\r

李汝珍 清\r

李好古 元\r

李观 唐\r

李约 唐\r

李寿卿 元\r

李孝光 元\r

李纲 南宋\r

李直夫 元\r

李昉 北宋\r

李昌符 唐\r

李季兰 唐\r

李密逊 南宋\r

李绅 唐\r

李复言 唐\r

李峤 唐\r

李俊民 金\r

李珣 前蜀 \r

李格菲 北宋\r

李贽 明\r

李颀 唐\r

李涉 唐\r

李流芳 明\r

李益 唐\r

李调元 清\r

李祯 明\r

李邕 唐\r

李梦阳 明\r

李商隐 唐\r

李康 魏\r

李渔 清\r

李密 西晋\r

李敬芳 唐\r

李斯 秦\r

李频 唐\r

李荐 北宋\r

李煜 南唐\r

李群玉 唐\r

李嘉佑 唐\r

李端 唐\r

李肇 唐\r

李德林 隋\r

李德裕 唐\r

李璟 南唐\r

李翱 唐\r

李攀龙 明

如果算如今的名人,那还得加上李连杰、李易峰、李现、李宇春、李荣浩…等等。

由于人数众多,我也不方便一一评价这些名人都怎么样,就只能仓促介绍一下“李”这个姓氏了。

目前,李姓人口目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在中国历史上,李姓帝王就有60余人,先后建立了大成、西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等十多个政权。

历史文化名人更是数不胜数,以老子李耳为代表的哲学家,以诗仙李白为代表的文学家,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代表的政治家,以及以我为代表的十级吹嘘学者等等,都是李姓中星河灿烂的光辉人物。

这个姓氏颇有历史渊源,今儿个就侃到这儿,下回有缘再分解。



话说文人


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陈潭秋、陈树湘、陈海松、陈望道、陈翰章、陈云、陈毅、陈赓、陈光、陈诚、陈铁军、陈再道、陈士榘、陈伯钧、陈奇涵、陈明仁、陈锡联、陈嘉庚、陈叔通、陈铭枢、陈伯达、陈慕华、陈布雷、陈公博等。











有才君子


弓长张,张姓。

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为中国人口第三大姓,所以出现的名人也很多。

三界主宰,玉皇大帝——张百忍

张姓虽然是一个大姓,却没有出现大一统的皇帝,大多是地方割据政权,或许是玉皇大帝把“气运”占尽了吧。

传说玉皇大帝生前原是一个寨主,名叫张友人,又称张百忍。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间一切祥和,后来诸神开始争斗、人间荒淫无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乱,太白金星因此下凡寻找才德兼备之人来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为乞丐,四处寻找,后来到了张家湾,发现人称张百忍的张友人,将寨内治理的非常和睦,并且为人和善慈悲,因此带回天庭做了玉皇大帝。

武信君——张仪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苏秦、张仪生卒年有争议,有可能不是同一辈分),学习游说之术,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

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在刘邦进入咸阳后被短暂的胜利迷失自我是,张良敢于劝谏,约法三章;在项羽范增的鸿门宴上,为刘邦献计,利用自己与项伯的关系,帮助刘邦脱身;张良与韩信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短暂迷惑对手,出其不意,使得刘邦能够有与项羽逐鹿天下实力;在军事上再度遭受重大挫折时想出“下邑之谋”的计策,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

在刘邦平定天下后,张良选择明哲保身,不问政事,闭门不出,得到善终。

当然还有很多例如“医圣”张仲景;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草圣”张旭;《春江花月夜》以“孤篇横绝全唐”的作者张若虚;《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万历新政的打造者张居正……


岩嘊


陈姓,是三皇五帝中舜的后裔。陈姓的先祖陈胡公是舜的第34代孙,因为被周武王分封到陈国(现在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后世以国为姓。

陈,姚,虞,胡,田都源于妫(gui)姓,称为妫内五姓。

陈姓是中国第五大姓,大约有7000万人,尤其是浙江,广东的第一大姓。

全国具有旅游价值的陈氏聚集地有:淮阳陈胡公陵园,浙江宁波市的“千年古村马塘村”,浙江温州市永嘉县的“芙蓉村”,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的“皇城相府”,广东省广州市的陈氏书院。

陈姓比较熟知的历史名人分为国君,名臣,名将,史学家,传奇人物等。

1、国君:陈胡公及灭国前直系子孙,南朝陈武帝陈霸先;

陈武帝陈霸先

2、名臣:汉相陈平,清相陈廷敬,陈云等;

汉相陈平

清相陈廷敬

3、名将:陈胜,陈毅,陈庚等;

陈毅

4、历史学家:陈寿《三国志》,陈寅恪;

陈寅恪

5、其他:陈独秀,陈嘉庚,陈子昂等;

陈独秀

6、神话或传说人物:先祖舜,易学大师陈抟老祖(麻衣神相),陈氏太极拳等


晨曦说人物


我是红楼骚客,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我姓刘,刘这个姓氏排在《百家姓》第192位。虽然刘这个姓氏排名不算靠前,但是刘姓在中国的人数还是非常庞大的,算是大姓。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刘姓大约有3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7%,为宋朝第四大姓。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刘姓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4%,为明朝第五大姓。至2013年有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在历史上,刘姓建立了西汉、后汉、南汉等政权。

自西汉以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位姓刘的名人。

如汉高祖刘邦。刘邦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卓越的军事统帅。刘邦推翻暴秦、消灭项楚、荡平群雄、统一中国、削平诸侯叛乱、加强中央集权,显示了刘邦的卓著武功。同时刘邦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诗人。刘邦统一中国后,成功地马下治理天下,刘邦在位八年间,文治政绩斐然。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400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令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如“浓墨宰相”刘墉。刘墉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在历史上,刘姓的名人还有很多,比如刘备、刘彻、刘少奇等。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位与众不同的名人,说她与众不同,是因为她来自于书中《红楼梦》里的人物。相比大家已经猜到几分,没错,她就是刘姥姥。因为我是一位《红楼梦》爱好者,所以对刘姥姥的了解相对多一些。

读中学时,看《红楼梦》,一味的只是欣赏林黛玉、薛宝钗这等风流才女。对于刘姥姥出现的章节只是一带而过。那时候只认为刘姥姥是个乡野老妪、就会“打秋风”占便宜的粗鄙之人。

如今不觉踏入社会已经十年有余,也已经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出了学校这个象牙塔,生活的酸甜苦辣也体验了个遍。领悟到生活如同一日三餐,吃饭一般,反复地体味着酸甜苦辣。当然,这其中也看见并接触了诸多人性的黑暗。

此时翻阅《红楼梦》,再看刘姥姥,发现她再也不是年少时自己认定的那个乡野老妪,粗鄙村妇。刘姥姥得形象在我的心中一下子高大光辉起来,我看到她的口才、眼色、随机应变,感觉样样都是一流。

尤其是刘姥姥“一进大观园”那段,感觉刘姥姥像是开了挂,甚至觉得她有点像一个外交家。她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却能保持内心良善。此时,金陵十二钗的千娇百媚、大观园的诗情画意在她面前竟都变得暗淡起来。

不妨我们重温一下《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的这些经典片段,再一次走近笑口常开的刘姥姥,听听她的风趣幽默,学学她的说话技巧。

其一:

原文:刘姥姥因上次来过,知道平儿的身分,忙跳下地来问"姑娘好",又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刘姥姥这番话完美的解释了“礼轻情意重”这句话。第一,带来的虽然是不值钱的瓜果蔬菜,但是这对于庄稼人来说,这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和家庭收入,也是穷苦人家能拿的出来的最好的礼物。第二,礼物虽然不值钱,但却是精心挑选的,瓜果蔬菜都是又一茬的,是最新鲜,品相最好的。第三,礼物虽然不值钱,但却是适合的礼物。吃腻了山珍海味,吃点这些寻常蔬果却也新鲜。

其二:

凤姐让刘姥姥把她们那的新闻故事儿,刘姥姥说了两件之后便没存货了,但是她见贾母高兴,宝玉凤姐们也都爱听,就开始了即兴编故事。这是刘姥姥察言观色的能力,她能够深入体察别人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更厉害的是,刘姥姥编的故事还很合贾母王夫人的心事。

且看原文:刘姥姥便又想了一篇,说道:“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这一夕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其三:

贾母倚柱坐下,命刘姥姥也坐在旁边,因问他:“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贾母听说,便指着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他就会画。等明儿叫他画一张如何?"刘姥姥听了,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贾母、众人都笑了。

贾母问刘姥姥园子好不好,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铺垫了年画漂亮,然后在这个高度上夸赞大观园比画儿还强十倍。这番夸赞比堆砌溢美之词要强十倍。再看她的随机应变能力。贾母问她要不要让孙女给她把大观园画下来,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回答叫与不叫都不符合刘姥姥得身份地位。刘姥姥聪明,她只是夸赞了惜春一番,就完美的饶过了这个问题。至于最终画与不画,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其四: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场面很热闹,大家都很开心,这包括刘姥姥在内。贾府众人把刘姥姥当成女清客,拿她取笑。众人几乎都是抱着看戏、耍猴的心态在看刘姥姥。刘姥姥对此当然也心知肚明,但是刘姥姥心里并不恼,反而淡定从容,积极的配合自嘲和演出。还记得刘姥姥那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吗?曹公在此着了颇多笔墨来形容贾府众人的笑态。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柔一柔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有一次读到此处,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短衣帮、长衫主顾、掌柜的和小伙计围着孔乙己笑的场面久久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一刻,我仿佛也理解了孔乙己这个小人物,理解了他的生活和信仰。

其五:

凤姐请刘姥姥给女儿起个名字。我们看下刘姥姥是咋说的,此处精彩极了。

原文: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凤姐儿听了,自是欢喜,忙道谢,又笑道:“只保佑他应了你的话就好了。”

刘姥姥名字起的好,回答的也精彩,意思层层递进,给凤姐吃了一颗安心丸。

第一层意思:凤姐觉得女儿生日不好,刘姥姥偏起名叫“巧姐”。而且是笑着肯定,这样的答复打消了凤姐一直藏在心里的,对巧姐儿七夕生日不好的焦虑!这个正好,就叫巧哥儿”回答的铿锵有力,喜气洋洋,真是大巧若拙的一句话,绝了!

第二层意思:刘姥姥“以毒攻毒,以火攻火”,这是告知凤姐为啥子叫巧姐,对前面“正好”做了解释补充。

第三层意思:你看看刘姥姥说“定要依我,必长命百岁。”,这是多么有自信,多么肯定,再一次传递给了凤姐。而凤姐最大的焦虑不就是担心这个生日会给女儿带来多灾多难嘛。听刘姥姥这般自信肯定的说,凤姐怎能不焦虑全消,心花怒放呢!

这便是刘姥姥说话的艺术,察言观色的能力。写到这里,真的想夸一句:刘姥姥你真是一位《红楼梦》中难得的奇葩。历尽千帆,言语中透着智慧,世俗中带着温厚,是大观园中与众不同的美。

写到此处,我也真的想猜想一下:刘姥姥年轻的时候一定既有宝钗的通透,又有黛玉的灵巧。


红楼骚客


郝姓比较少见,我们公司还不算小,几千人,但姓郝的就我一人。郝姓的名人也不少,下面罗列一下。

郝隆:字佐治,山西省原平市东社镇上社村人。为东晋名士,生性诙谐。年轻时无书不读,有博学之名。后投奔桓温,官至南蛮府参军。七月七日见富裕人家暴晒绫罗绸缎,就仰卧太阳下,露出腹部。有人问,你这是干什么呢?郝隆答,我晒我腹中书。这就是典故“郝隆坦腹晒书”的由来。在上社村,有一块清代同治年间所立的石碑,石碑上记述有郝隆“坦腹晒书”的故事。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身长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谋略。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曹真举荐郝昭守陈仓,迁镇西将军。诸葛亮大军逼近陈仓,先使魏延攻打,但连日无功致魏延说此城难打,诸葛亮大怒欲斩。郝昭的同乡靳详请缨游说郝昭投降,但为郝昭厉绝归降。诸葛亮强攻,激烈的攻城器械城后,郝昭以三千拒守诸葛亮三十万,相持二十余日,诸葛亮无计可破。当诸葛亮斩魏的援军王双后,因粮尽而乘机退兵。曹睿下诏嘉许郝昭的善守,赐爵关内侯。后再引见慰劳,正想重用时郝昭病亡。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秦有上卿郝晏,相传是期的后裔,其孙郝援,任太原守。

西汉有以廉洁闻名的郝子廉;郝贤,以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从大将军击匈奴,封众利侯;郝党,封亭乡侯。

东汉有郝孟真,善方术,曹操使其领诸方士。

西晋有匈奴人民起义领袖郝散,曾进攻上党(今山西襄垣东),诛杀官吏。

唐代有高宗朝宰相郝处俊。

宋代有画家郝士安、郝锐。

金国有郝守宁。

明末有学者郝锦。

郝洪昌:1910年8月16日生于河北沧州县。沧州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当地人习武成风,拳脚功夫都得自家传。郝师之父郝继春是当地清朝武举人高经奎的高足,能将一把一百二十斤重的青龙大力舞得如扯旗一般随心所欲。郝鸿昌武师从小随其父亲习武,得八极拳、劈挂拳、二郎拳、查拳和器械等之精髓。1928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的原国民党爱国人士张之江先生倡导中华武术,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29年,年仅19岁的郝鸿昌即考进中央国术馆就读,在国术馆副馆长、神枪李书文的第一代高足张宪(字骧伍)将军指导下,进一步深造八极拳,并在国术馆其他名家张树声、李景林、高振东、王子平、马英图、朱国福等的指导下,学得形意、八卦、太极、拳击、摔跤等,是当时馆中踢打摔拿的全能高材生,并与马英图、朱国福结为“金兰之交”。1932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留馆任教。1933年全国武术国考,郝师以八极拳之技法,获无级别散打第一名,被张之江先生视为国术馆的台柱。1941年因教育有方,被提升为副教授;1946年升任教务长。1948年国术馆解散后,郝鸿昌武师随张之江迁居上海虹口区多伦路张之江私家公寓。

郝梦龄(1898~1937):近现代名人,河北藁城市庄合村人,先后入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抗日战争时任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忻口会战时,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认其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他为革命烈士。郝梦龄将军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一位军长,为纪念郝梦龄的功勋,武汉的汉口北小路改名为“郝梦龄路”。

郝更生:亚洲运动会的发起人之一,第一届亚运筹备会临时秘书长;曾任“中国台湾地区体育协进会理事长”。

郝柏村:曾任中国台湾地区参谋总长、台湾行政部门院长。

郝海东:中国足球运动员。

郝龙斌:曾任中国台湾地区台湾行政部门环保署长、2007年当选台北市长,郝柏村之子。

郝誉翔:作家、学者,台湾大学中文博士,现任东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郝柏林(1934年-):理论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理论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研究。

郝清玉(1904-1935):又名庆字,留村乡赵村人。1925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在“玉华鞋店”建立正定县秘密工人党支部。1926年任中共正定地委委员。1927年参加领导了反抗奉系军阀预征钱粮和“讨赤捐”的正定农民运动。1931年2月调回省委后,被叛徒告密,不幸在天津被捕。在敌人残酷的折磨与摧残下,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在狱中,他领导难友们进行一周绝食斗争,终使敌人答应了“病号一律下镣”和政治犯可以订阅《上海报》、《东方杂志》等报刊的要求。1935年7月病逝在狱中。

郝蕾(1978年11月1日-):中国女演员,吉林省通化市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曾出演过《十七岁不哭》,《少年天子》等多部影视剧,其出演的电影《白银帝国》获第29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2010年,凭电影《第四张画》荣获第47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2012年11月,以《浮城谜事》中的大老婆角色角逐金马影后。


有话郝浩说


马姓是我国的一大姓,自古以来名人层出不穷,姓马的不仅在当代很牛,在古代也十分光彩夺目。

马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赢姓,子姓以及少数民族的改姓。

在古代文人中有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在武将里,有我们非常熟悉的五虎上将之一马超,归顺刘备后,为其镇守西平关,羌人以马超为“”神武天将军”。

开辟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的郑和也是马姓。郑和是回族人本姓马,因为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胆略被明成祖朱棣赏识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

如果在过2百年以后,还会出现像马云,马化腾这样的历史人物,到时候世人不知道如何去评价他们!

不管是哪家姓都是我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是小马!个人观点!谢谢!


海豚的梦


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本人姓张。张姓自古以来就属于大姓,在宋代版的《百家姓》中,排名24位,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现在排名第3位,全国姓张的有八千四百万人,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这个数字让人有些小激动。但是了解张姓的起源神话、历史人物和名人后,更激动。

一、传说:张姓的始祖是远古黄帝最小的儿子——挥

张姓的人称其始祖叫张挥,是远古黄帝最小的儿子“挥”。“张”是黄帝赐给挥的姓。

“张”姓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在五千多年前,皇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在涿鹿展开争夺天下的大战,战争开始时,蚩尤的军队高大威猛,并配以加长了的长矛,而黄帝的军队人矮武器短,所以九战九败。黄帝号召各军首长,研究对付蚩尤的办法。他20岁的小儿子,猛虎营的首长“挥”,日思夜想,终于从天上的弧形星座受到启发,用当时最坚硬的青铜按弧星形状做成弓背,最坚韧的虎筋做成弓弦,再把矛缩小成“箭”,用弓射出去,威力无比,黄帝十分高兴,立即下令连夜赶做弓箭。蚩尤又来挑战时,配齐弓箭的猛虎营在前,黄帝率大军在后,打败了蚩尤,黄帝成了中华第一个皇帝。

战后庆功,黄帝给予“挥”赐姓的奖励,说“挥”发明了弓,而且弓加长了军士的臂打败了蚩尤,“弓+长=张”,就赐“张”姓。张挥就成了张家的始祖。

二、张姓中名人众多,将领、谋士、外交家、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等等数不胜数,略举一二  

1、军事家张良。西汉谋臣,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留下“智斗鸿门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佳话。

2、外交家张骞。西汉外交家,,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

3、天文学家张 衡。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木圣” (科圣),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

4、医学家张仲景。东汉医学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有《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被尊为医圣。

5、书法家张旭。唐代大书法家,在草书上的成就最高,人称“草圣”,其书作风格豪放,气势恢宏,独树一帜,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称为唐代“三绝”。

6、画家张择端。北宋绘画大师。其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是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每个姓氏都有无数的名人,也做出过辉煌的贡献。俗话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作为现代人,姓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责任有担当地活着,不让自己的姓蒙羞就好。


行走与写作


鄙人姓龙,从小学到大学仅遇到极少数同姓者,一直以为这个姓是非常冷门的姓氏,不想查考资料后发现历史上龙姓的神话人物、名人并不少,且是古代百家姓之一,排列256位,在新百家姓中排列第81位。

龙姓来源涉及神话,黄帝之臣龙行、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御龙氏之后等等。

以下简单罗列几位:

龙伯和:西周周历王乱政,周人拥立其为王

龙子:春秋时学者,孟子引以为先贤

龙叔

:战国道家人物

龙贾:战国魏国大将军

龙且:西楚霸王项羽帐前第一猛将

龙未央:先秦楚国猛士,与石敢当齐名

龙德:西汉琴师,官至侍中

龙述:武帝时官至零陵太守(广西全州西南)

龙景昭:宋 右千牛卫将军

龙太初:作《沙诗》拜见王安石

龙镯:宋间州太守,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龙昌期:北宋名士,著书百余卷。

龙海清:北宋进士,琼州总镇,世袭千户侯

龙仁夫:元浙江儒学副提举,有“清华才子”美誉,著《周易传》

龙燮:清著名戏曲家,著《琼华梦》《芙蓉城》等

清代龙姓才子名将极多,在此不再一一罗列。

龙姓开国将军:龙潜少将、龙飞虎少将、龙开富少将、龙书金少将、龙炳初少将、龙振彪少将、龙道权少将、龙福才少将

龙是中国人推崇备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是其心理底蕴的表现,在龙姓发展史中更多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木兮慕溪


本人姓罗,我介绍一下我们姓氏的一些来龙去脉:

罗姓,出自古姓妘姓,火神祝融氏后代,后世有一位名叫匡正的,因为周朝征战有功,封为子爵,封地在今湖北境内,称罗子国。

罗子国历经数百年,到春秋时,楚国越来越强大,罗子国就被楚国吞并了,子孙流落异乡,迁至今湖南汩罗附近,以国名“罗”为姓。

当然罗姓是一个多源的姓,唐时就有些鲜卑氏族汉化改为罗姓,还有清末爱新觉罗氏也有一部分改为了罗姓。

罗姓经两千多年发展,目前人口排在中国姓氏中的第二十位,名人自也是有出过些的,以下列举一部分:

1、罗艺,隋朝幽州总管,一方诸侯。

2、罗本,就是罗贯中,元末明初的文学大家,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

3、罗从彦,理学大师,南宋理学宗师朱熹的学生。

4、罗聘,清朝扬州八怪之一。

5、罗荣桓,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