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中国制造新故事:苏宁C2M产业带引领“质造”升级

中国制造新故事:苏宁C2M产业带引领“质造”升级


最近一段时间,河北保定高阳县的永亮毛巾纺织品有限公司创始人段亮,与全公司所有人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1月15日,苏宁拼购首个C2M产业带,将正式落地河北省。

永亮作为当地毛巾生产龙头企业,是首批获苏宁拼购“拼工厂”授牌的6家企业之一,也是大会的组织者。“希望这可以整合消费者需求,根据用户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实现真正的C2M。”

在段亮看来,过去的传统销售模式,直接导致了生厂商与市场眼中脱节,销售渠道模式单一、货品积压……让众多厂商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无疑,他已经将C2M看成2020年打造爆款的希望所在。

对苏宁易购而言,在C2M作为各家电商平台必争之地的当下,C2M产业带的落地,与“新质造计划”的发布,正是其在C2M布局的提速。“2020年,苏宁拼购将持续落地日化、纺织、纸品三大产业带。”苏宁拼购总经理张奎说,“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每家工厂订单达到最低100万,销售额达到最低1000万。”

但如果把目光拉得更远一些,苏宁等推动C2M风口的意义绝不仅如此——由无数产业带构成的中国实体经济,那些延续数百年的父辈商业模式,就此正一点点被颠覆和改变。


纺织之乡求变

“高阳毛巾是中国最大的毛巾生产地,总产量肯定全球第一。”1月中旬,走在高阳县街头,当地人无不用骄傲的口吻,告诉每一个外来者:全国每生产三条毛巾,就一条产自高阳。

面积仅400多平方公里的河北保定高阳县,是一座到处都是毛巾和纺织的小县城。其纺织历史悠久,始于明末,兴于晚清,盛于民初,腾飞于上世纪80年代,长期以来代表着中国纺织业发展水平,被称为“纺织之乡”。

根据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的相关材料,目前高阳全县有纺织企业及个体加工户4000余家,从业人员14万余人,年产巾被50万吨,约占全国毛巾总产量的1/3;毛毯20余万吨,占全国毛毯总产量的28%,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1992年,段亮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办了永亮——源于子承父业,其曾祖父以及祖父、父亲都先后从事了与纺织相关的行业。

中国制造新故事:苏宁C2M产业带引领“质造”升级

永亮毛巾纺织品公司的产品生产线

20多年的商场厮杀,让永亮从当初小作坊的4台织布机,发展为现在全国前列的毛巾生产企业。不过,和中国很多传统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一样,内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家纺企业自身营销市场也亟待开拓,稀薄利润成为永亮面临的最大问题。

“你可能很难相信,一条毛巾,生产源头工厂从每件产品中所能获得的利润以角为计。”永亮一位负责人说。

段亮不是没有看到电商带来的改变,早在2012年,永亮电子商务平台就已上线。不过,因为线上销售的投入产出不合理,永亮很快关闭了所有线上店铺,进行调整。“关店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传统电商的理解不到位,线上商品的结构也不合理,所以做得不太好。”

这其实是很多制造企业的缩影——石家庄芭尚日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丁月峰,通过代理知名品牌洗衣液赚到第一桶金后,买地、建厂、请技工,开起了日化工厂,并推出了自主品牌“水洲坊”。2012年,“水洲坊”上线售卖,但因为名气不够响,只能把价格压得很低。用丁月峰的话说,“几个月下来,过去赚的钱就亏得差不多了。”

有近20年历史的日化产品生产企业石家庄神达,生产洗衣皂、香皂、透明皂等产品,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也是同样问题——此前,神达主要销售模式是批发,将产品批发给线下经销商,但近几年,受电商冲击,这种销售模式变得举步维艰。

品牌难以塑造、个性化产品缺乏、对电商认识不够、缺少平台扶持……种种因素成为中小工厂之痛。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带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变革已不可逆转,适合这些传统中小工厂的电商模式在哪里?


C2M全新解题思路

业界给出的答案是:C2M。

C2M(Customer-to-Manufactory),所谓C2M,本质就是通过大数据反向指导供给端,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更具性价比产品的模式。

对平台而言,布局C2M产业带意味着可以从生产源头掌控货源,同时缩短整个产销供应链路,提升货物流转速度,降低流转成本,从而为销售端进一步获客提供打价格战的条件。因此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各大电商巨头同样瞄向C2M这一新阵地,陆续布局产业带。

对苏宁而言,C2M的布局更早一些。早在2017年,苏宁就开始联手莱克电气在家电业务线上推行C2M模式,当时,苏宁和莱克推出了“2017莱克苏宁倍增计划”,苏宁为莱克提供客群、大数据、线上线下的全场景营销,来进行C2M定制化产品的开发。

中国制造新故事:苏宁C2M产业带引领“质造”升级

苏宁首个C2M产业带落地河北

2019年2月,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提出,针对个性化产品缺乏规模效应的特点,可以通过C2M反向定制,进行订单前置,既解决个性化需求问题,同步解决规模风险。

此后,苏宁的C2M布局显然大大加快。苏宁拼购商家运营总监尹鸿就说,拼购团队深入制造业生产第一线,跑了全国无数地方,实地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筛选符合“拼工厂”条件的企业。

2019年初,苏宁拼购推出“拼品牌”计划,5月升级为“拼拼工厂”计划——通过大数据、资源流量倾斜等系列“赋能包”对工厂生产能力和品牌的重新塑造,持续助力中小企业成长。8月,苏宁拼购发布“拼购村”遴选标准;9月,首批10个“拼购村”正式挂牌;10月,苏宁科技集团举办了C2M生态发布会,并将C2M总部落地于苏州相城区;12月,苏宁拼购正式发布2020年C2M招标公告;今年1月1日,苏宁联手美的打造的C2M新品上市。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永亮决定重返线上,恰巧有苏宁拼购的工作人员前来洽谈,双方一拍即合,永亮决定加盟苏宁拼工厂计划。

“那是我第一次了解社交电商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威力。”段亮说,苏宁拼购为入驻企业提供的推广、物流等多方位的扶持政策,苏宁全场景、全渠道、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都让自己颇为动心。

在接触苏宁拼购之前,永亮也为不同渠道客户生产定制产品,比如绣花、绣字等,但从未尝试过大规模的C2M反向定制模式。段亮认为在线下做这种模式很难,“消费者需求分散,成本太高”。

苏宁有海量消费者,可以整合消费者需求,实现真正的C2M。”苏宁的拼工厂让段亮看到了这种模式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更敏锐的感受到消费者需求,并做出反应。”

对于苏宁拼购C2M为工厂带来的全新“解题思路”,丁月峰感受更深。7个月之前,在听说苏宁布局“拼工厂”之后,丁月峰带着专为苏宁拼购打造的洗衣液品牌“悠可馨”正式入驻——目前,“悠可馨”洗衣液在苏宁拼购累计售出了超过23万件。

“未来如果销量越来越好,我们会考虑停掉其它生产线,甚至为苏宁拼购追加上新的生产线。”丁月峰称,他的计划是,2020与苏宁拼购一起让全厂销售额“翻一番”,达到4000多万。


从“心制造”到“新质造”

那么,丁月峰的愿景有机会实现吗?

业内人士称,规模化落地C2M模式必须具备几个关键条件:精准的客群画像、消费大数据以及强大的平台营销能力,如果不具备这几个条件,要想做好C2M,其难度并不小。

相比拼多多、天猫等竞争对手,苏宁拥有全渠道、多场景的线下实体渠道资源—— 除了线上平台外,它最大的优势是拥有13000家线下门店,其大数据中心服务着6亿+用户、百万商户,提供千万商品支撑,2000个智能应用场景。由此形成的海量大数据、精准的用户画像,可以让C端企业精准抓住用户需求,进行大规模个性化生产。

中国制造新故事:苏宁C2M产业带引领“质造”升级

苏宁工厂授牌仪式

这也成了那些企业的共同选择。来自石家庄神达的聂超松说,自己最看重的,就是苏宁500强企业的实力,全场景、全渠道、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优势。“在苏宁拼购,我们能找到最全、最广的销售渠道。”

这些优势,也让C2M反向定制成为可能

。聂超松说,以前神达也给其他厂家做代工,“但针对消费者的C2M是完全不可能,成本太高了。”

除了销售数据,更重要的是品牌重塑——苏宁拼购的C2M反向定制模式整合供应链,通过大数据、流量资源赋能工厂,能帮助工厂提高生产能力、进行品牌重塑。“我们非常希望能借助苏宁拼购平台,提高销量,提升品牌形象。”

这已经有了案例。位于保定市高阳县南路台村的毛巾生产制造厂斜月三星,此前只是一家默默无闻的OEM代加工村企,它在2019年7月加入苏宁“拼拼工厂”之后,不仅成了网红爆款,“斜月三星”毛巾品牌也就此创立。

当然,在当前C2M竞争态势之下,上述扶持对生产厂家来说还远远不够。“除了传统流量扶持之外,苏宁更会发挥自身全场景零售的优势,用全国超过1.3万家门店为‘拼工厂’引流,在一二线城市的下沉市场,商品接入苏宁小店,在四五线城市的下沉市场则接入零售云门店。”对此,苏宁拼购总经理张奎称,“对于合作伙伴,苏宁拼购不仅只收取0.6%的交易费用,平台使用费更直接为零。针对企业可能会遇到的融资难、货款慢、物流成本上升等问题,苏宁还可以承诺贷款利率和物流费用均为市场最低。”

根据苏宁发布的“新质造计划”,2020年,苏宁拼购将持续落地日化、纺织、纸品三大产业带,持续拓展200个“拼工厂”。根据苏宁方面的说法,苏宁拼购将联合国内外权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以及重点省级质检院,成立苏宁拼购品质联盟,以及启动拼购品质优选计划。

“合作的本质是双向选择,单品销售规模需大于1000万/年,或订单量大于100万/年。”在张奎看来,苏宁对于合作C2M的工厂企业也设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因为其最终目标是:“从‘心制造’转型为‘新智造’,最终升级为产品性价比高且直达消费者痛点的‘新质造’。”


苏宁打造产业带背后意味着啥?

有生产基础的中国工厂们,正成为苏宁易购、天猫们C2M承接落地的“最佳人选”。可以预见,随着各方的陆续布局推进,2020或将成为C2M全方位落地年。

与此同时,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苏宁拼购,为何在此时提出打造C2M产业带计划?(根据张奎的说法,到2020年,将打造100个C2M产业带)对苏宁来说,C2M产业带的推进,对它来说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这和中国的传统经济形态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制造业大部分是以产业带集群分布,每一类商品都能找到源头产地,而且企业集群现象显著。比如保定高阳的毛巾、浙江濮院的羊毛衫、台州临海杜桥的眼镜、海宁的皮草、温州苍南县灵溪镇的塑料包装等等。

因为领域、范围分布实在太广,目前尚未查询到中国有多少产业带的数字。但公认的是,产业带里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为主。

可以说,中国实体经济其实就是由这样一个个产业带所构建的。当然,全世界很多国家情况也是如此。1990年,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波特,就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不过,产业带的崛起和衰落,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生活水平。但产业带兴起或挣扎在国内几乎成了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外贸增速下滑,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大环境下,产业带正在面临考验——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没有大数据支撑、也错失了此前的电商红利。

在这种情况下,被视为未来制造业终局的C2M(阿里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语),其意义显然更为重大——因为零售生意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数据生意,企业只需要专注于生产,研发、设计、品牌、渠道、金融、成本、技术,甚至工厂的数字化升级,全都由互联网企业平台来赋能。

这是多赢。生产端,原本高度割裂的生产、品牌、销售环节无缝连接起来;用户端,则实现了低价、优质;平台端,则进一步挖掘了潜在的下沉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商品流通环节中营销成本。

对中国制造而言,这同样一次是重要升级,给转型中的中国产业带指了方向,甚至创造出了新的产业带。

如同张奎所说的从“心制造”到“新质造”;如同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提出的数据应从制造业中来,也应该回到制造业中去。其最终目的,都是在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下都讲究用户体验,这就倒逼服务升级,服务升级倒逼制造升级。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一点猜测,苏宁打造C2M产业带的最终目的,是试图去讲述新产业带、中国制造的新故事。

但显然,当C2M战场正式开始全面对垒,苏宁是否能用C2M产业带占得先机,至关重要——根据苏宁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苏宁制造科技总经理梁威此前的说法,不久的将来,苏宁C2M的业务要占到甚至超过苏宁整个营业额的20%,也就是过千亿的业务将来自苏宁C2M的业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