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35岁,得了2型糖尿病,能活到80多吗?

半溪


糖尿病一经诊断几乎不可逆转,可呈进行性加重,降糖难度也会逐渐增加。通过合理的降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有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一定程度上可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那么,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活到80岁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与80岁有一定差距,但这是这针对所有人而言,包括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总体来看,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稍低于普通人群,但这并非意味着所有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都偏低。糖尿病患者如果能早期干预,长期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部分患者可达到80岁的预期寿命,甚至更高;若血糖长期未达标,预期寿命只会逐渐拉开与80岁的差距。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最大的影响并非预期寿命,而是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可能会增加致残风险。


糖尿病可导致多器官、多组织受损。糖尿病所致脑血管损伤,会增加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发病风险,脑梗死虽然致死率不高,但致残率却相对偏高,存活下来的患者可能遗留偏瘫、失语等症状,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糖尿病所致视网膜损害,重者可能导致失明;糖尿病所致神经血管损害,可能增加糖尿病足患病风险,并因此成为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所致心血管损害,可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糖尿病所致肾脏损害,可能会增加慢性肾衰竭的发生风险。心肌梗死与慢性肾衰竭虽不会导致肢体功能缺失,但却会缩短预期寿命。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关注预期寿命的同时,还应关注生活质量。想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伴随失明、偏瘫、失语、截肢等严重并发症,在降低个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给家庭带来承重的负担,此时再多的预期寿命可能都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意义。所以,合理控制血糖达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终极目标。建议年轻、病程短的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6.0mmol/L以下,中老年、病程长的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以减少血糖对靶器官的损害,短期受益为减少急性并发症发生风险,缓解症状;长期受益为减少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寿命。


综上,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控制血糖,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理想范围,有利于减轻靶器官损害,可减少或延缓慢行并发症发生风险,一定程度上可适当延长寿命,有机会活至80岁。但同时应控制好其它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并减轻体重,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以及低糖为主,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延长寿命。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你想多了,本人24岁查出来糖尿病,当时血糖30,其实20岁的时候就有症状。现在39岁了,37岁以前没好好管过,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脂肪肝,肾结石,眼底病变,血管病变,等等吧,关键是当时体重220斤吓人吧。医生说了要么改变,要么早早走人,我还不想走呢,听医生的管住嘴,迈开腿。现在的我通过锻炼,管住嘴迈开腿,体重180,本人身高190里面,个个指标也都正常了,在没有事的情况下,一个月跑15次左右,一次10公里。不跑步的时候就跳跳绳,一次跳3000个。这两年了没吃药血糖也一直在正常范围内,(我自己有血糖仪没事就侧一下)现在想想,认真对待,活在当下,至于能活多久,这个取决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就说我自己吧,我现在努力了,能多活一天是一天,活着不是为了长久,为的是有质量的活着,咱们糖友不比身体健康的人,糖尿病的并发症多的可怕,最后大多都是死于并发症,我一朋友的妈妈从查出来到死还不到10年,就是因为不重视,前车之鉴太多了,好好锻炼,信息自己,我们一起努力。


酒醉人烟


我比你大几岁,也是35查出来的当时我抗拒质量,一直到了酮酸中毒才住院直接胰岛素治疗了,到现在为止也三年多了,记着多运动放松心情积极治疗控制好病情忌住口完全没有什么事,以后你会发现你生活上有规律了烟酒忌了也省钱了,就是一点不好再好吃的东西都不能贪嘴了,没事的只要你放开心中那个结你一样活到九十九,我经常这样想我怎么着也能挣钱养家啊,比起不幸的那些人我很幸运,加油😊


风火连城11


35岁就得了2型糖尿病,确实有点早。因为一般情况下,2型糖尿病相比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要偏大,以中老年人比较常见!

像我们科里最近收的几个糖尿病病人,最年轻的45岁,最老的76岁。 那么35岁,得了2型糖尿病,能活到80多吗?

我们医生经常说糖尿病是目前无法被治愈的疾病,但注意,这不代表得了糖尿病,就一定会短命!

命这东西,真不好说,很多人一辈子没得糖尿病,它也没能活到80多,像我们科之前就有一个医生,身体一直都很好,但是某一天突然在家就猝死了,原因很普遍,心梗!

还有的,我之前听我一个大学群里同学说的,他们有一个同事,晚上按惯例出去散步,结果走在路边,被一辆大货车给撞死了,后来事故原因调查出来,是由于司机疲劳驾驶导致的,司机当时睡着了,醒来发现自己刹车来不及了!

当然,我们也接诊过得了2型糖尿病病人,活到八九十岁的。

所以,人的寿命跟很多因素都有关,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

当然,按概率学来看,目前我国统计局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是76.7岁。换个角度来说:我们哪怕没得病,也有一半以上的人活不到80!

那么得了2型糖尿病,会不会让一个人的寿命缩短?

毫无疑问,影响肯定是会有的,但也不是绝对!

主要看你能不能做好一些三点:

第一点,早发现!因为2型糖尿病跟我们平时说的1型糖尿病,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在疾病发现上,2型糖尿病就要比1型糖尿病更容易让人忽视,这跟2型糖尿病没有1型糖尿病典型“3多1少”症状,发病比较隐匿有关。

而且2型糖尿病跟1型糖尿病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它并没有表现出胰岛素功能的绝对缺乏,而是效率低了,降低血糖的能力不足,这时候我们体检筛查或者到医院检查,如果只选择做一个空腹血糖的筛查,很容易漏诊,因为糖尿病病人不都是表现为空腹血糖高,有不少病人是表现为餐后血糖高的。因此,如果你不能及时发现2型糖尿病,尽早干预,那肯定是会影响你的寿命的!

第二点,血糖控制是否稳定!不管是1型糖尿病,还是题主说的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都是重中之重,因为血糖控制好不好直接会决定你是否会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而这种并发症的危害可以说是全身性的,从你的头到你的脚都可以出现,比如出现脑血管病变、脑血栓、脑溢血、致盲、冠心病、心绞痛、肾病、尿毒症、糖尿病足等等。



大家可以注意观察,临床上80%以上的做透析的尿毒症都跟糖尿病有关。所以,发现了糖尿病,不注意控制血糖,那一样会影响你的寿命长短的。

第三,有无注意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刚刚也提到了,长期的高血糖会对我们身体各个组织器官,造成慢性毒性作用,比如头、眼睛、心脏、肾脏以及周围神经等。当然,有效的综合治疗非常重要,但是同样我们医生要求得了糖尿病的病人,一定要定期筛查并发症。

因为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同样是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比如眼睛,一般情况下,每年不管你看得见,感觉正常,我们都要求病人要去做眼底筛查,因为有时候这种眼底损伤开始是周边性的,等你发现自己看不见了,有问题了,往往是不可逆的损伤。一旦,这种眼睛看不见了,对病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到他的寿命。

所以,35岁,得了2型糖尿病,一定要注意了,发现的早值得庆幸,但是后期的治疗和筛查等是真的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寿命的,能不能活到80多,跟你重不重视真的有密切关系。


医学小侦探


在中国,曾经被称为“成年型”的2型糖尿病近年来有年轻化、低龄化、几何级化发展的趋势。那些胃口好又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小胖墩”已经逐渐成为抢占成年糖尿病“地盘”的主力。中国是糖尿病大国,甚至被称为“糖朝盛世”,我们是否该反省,为什么偏偏是我们成为了世界第一?

一、2型糖尿病严重吗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众多,危害极大。

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多见于2型糖尿病,在应激情况下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慢性并发症累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如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等)等。

以上可知糖尿病并发症多,危害极大,因为糖尿病自身不是致死,可怕的是血糖急剧升高出现的并发症能导致器官衰减。 例如长期血压过高会导致出现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因为损失的是主要器官,所以如果长期血压控制欠佳,可直接导致器官衰竭导致电解质紊乱并对多器官衰竭。糖尿病也是如此,如果控制不好,临床最常见的是糖尿病眼病,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9月份收了一个从内分泌科转过来的60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因为长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已经出现糖尿病足,这一严重并发症,我们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糖尿病会损失脚的血管,甚至让双腿皮肤溃烂,并且长期无法愈合导致丧失行走功能。

我们先学习下糖尿病足形成机制:

1).因为糖尿病病人脂质代谢的异常,所以容易出现血管的狭窄,造成下肢的供氧的不足;2)当我们肢体缺血的时候,我们神经一样会面临着缺血的表现,会造成它对外界的刺激不敏感。

那么对外界这种损伤的抵御能力下降,也是造成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么在这些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会造成肢体远端的感染。而在我们血糖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那么糖尿病的患者对感染的抵御能力会下降,会进一步的导致组织的坏死以及肢体的缺失。

这位老娭毑是被家属推着轮椅过来的,并且双脚裹着透着渗液的纱布,经过询问病人及家属得知,病人是1年前双脚开始出现小部分皮肤溃烂,但是因为老人没有和子女主住在一起,没有及时就诊,所以出现糖尿病足的情况后对血糖还是没有重视,慢慢的溃烂面扩大,后来双脚合并脚踝都出现不同程度溃烂。

我现在都无法忘记但是给娭毑脚换药的场景,那天我带着一个口罩强忍着溃烂面渗液的腐臭味,用生理盐水打湿纱布后慢慢撕开,然后腐臭味又浓了不少,在给用双氧水冲洗溃烂的皮肤,因为双氧水又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每冲一次双氧水娭毑就咬着牙喊痛,但是也办法,不把腐肉冲干净,又会继续渗液加重感染。每天一次换药对我和病人都是一种挑战啊,而且因为双脚溃烂的原因,病人已经很久没有独立行走了,并且热天在家里又散发着腐肉味,对病人和家属也是一种折磨。

所以一定要监测好血糖,杜绝任何一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可能。

二、如何进行血糖监测?

1、血糖稳定的患者每周自测一天共5—7次,血糖不稳定的患者每天自测5~7次。七次监测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时、午晚餐前及睡前。五次监测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有时需要监测随机或凌晨3血糖。

2、监测时不能停用降糖药,因为监测的目的是检查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3、血糖监测不能随便找时间。监测的目的是查看用药、饮食、运动等因素对血糖的影响。

4、血糖自我监测需要用血糖仪测手指末梢的血。手指不同部位采血对血糖的结果是有影响的。那么应该扎手指的那个部位。提倡扎五指手指肚的两侧,特别提倡扎中指、无名指及小指。

总结:文中提到的老娭毑患糖尿病20余年了,就算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也已经有60多岁了。如果后期控制好糖尿病足,规律服用降糖药并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肯定再活20年是没问题的,题主只要控制好血糖,并适量运动防治结合别说是80岁,90岁糖尿病都威胁不了你,但是也要50岁后要定期体检,谨防胃肠疾病盯上。


肛肠科林医生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同时会合并其它的代谢问题,如高血脂、高血压、肥胖、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大多数是因为环境因素,特别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35岁,正值壮年,如果胰岛功能损伤不大,完全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延缓病情的发展的,实现与正常人一样的寿命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糖尿病本身并不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如果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期血糖控制欠佳,可导致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重要是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指标,一般会根据病人不同年龄和合并不同基础病给病人血糖的控制目标:

中青年患者如果没有高血压、冠心病,一般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血压要控制在120/70mmHg,而血脂主要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要<2.8mmol/L。

您才35岁,还有大把的好时光,所以,只要坚定信心,多点恒心,把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指标控制好,积极预防并发症,糖尿病对您的寿命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寿命理论上与健康人群不会有太大差别,只要血糖控制好,平均寿命可达理想水平。但如果患病后没有及时就诊,寿命是容易受到影响的。

纯手打,码字不易。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留言或邀请“三诺讲糖”回答!


三诺讲糖


宋美龄也有糖尿病。㓉了一百二十多岁 每天早晨全麦面包水煮青菜 鸡蛋做早餐 几十年身材不变。


立誓成妖9593


糖尿病专科医生为大家回答。

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学习、生活、干事业干劲正足,确实在这个年龄诊断为糖尿病,可能对自己是个打击,对自己今后的生活会表示担忧,会对自己的寿命表示担心,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

诊断为2型糖尿病,原因可能你有家族因素,由于遗传的因素,导致你的血糖升高,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去埋怨我们的遗传和基因,不能去埋怨我们的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虽然是不完美的,但是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呢?

更有可能的因素是你的生活习惯,你是不是经常大吃大喝不运动,经常饮酒,压力过大,体重过高等等因素都是糖尿病的高发原因,如果你存在这些问题,那么诊断为糖尿病对你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相当于一个警钟,让你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脱离出来,从此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等恢复在正常范围,那么你诊断为糖尿病以后的10年将会比你没有诊断的10年要健康许多。

现在的医学如此发达,人均寿命都在增加,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为77岁,而第一位使用胰岛素的艾兰思她在90多年前使用刚发现的胰岛素治疗,寿命都达到了70多岁,而且还是因为心脏病去世的。所以得了糖尿病并不一定会影响寿命。

但是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即使活的会很久,但是生活质量却不一定会好。因为血糖高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当血糖控制很差时,会出现眼睛、肾脏、神经、血管等的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尿毒症、末梢神经病变等等病变,会感觉非常痛苦。

血糖控制理想或在基本正常,那么和正常人群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所以努力保持血糖平稳是非常重要。


孙医生讲糖


大家好,我是张垒医生,目前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分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会员,业余时间爱好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带来一些健康科普知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35岁,得了2型糖尿病,能活到80多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在11.7%左右,总糖尿病患者位居世界第一。虽然我国糖尿病患者人口众多,但是大部分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仍然很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得了糖尿病会影响寿命吗?能活到80多岁吗?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人均寿命为76.7岁,这种统计包括了正常人也包括了糖尿病患者。毋庸置疑的是糖尿病患者整体的寿命是比正常人要低的,那么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其实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稳定,就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试想人体五脏六腑长期浸泡在高血糖的环境中,就好比农村泡咸菜一样,长时间各种并发症就出来了,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这些并发症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

在和长期高血糖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相比,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更加可怕,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初发者,对自己血糖规律不清楚,对糖尿病知识了解也很少,预防低血糖意识不足,应用降糖药物后很容易出现低血糖,而低血糖的危险比高血糖来的更快,危害更大!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直接因为低血糖而危及生命!曾经实习的时候曾亲眼见到过有个糖尿病患者因为夜间低血糖而失去生命!

所以决定糖尿病患者寿命的是并发症,而决定并发症的发生是血糖是否控制达标!



那么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是多少呢?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到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放宽,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处于高血糖水平,如果控制太严格,机体反而适应不了,虽然血糖在正常范围,也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敏感性差,机体耐受性差,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往往血糖低的比较厉害,容易出现危险,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5~8mmol/L,非空腹血糖不超过12mmol/L即可!



影响寿命比并发症很可怕的是对糖尿病的无知

回到话题开始,对于35岁的糖尿病患者,这时候是一般是刚刚发现,血糖升高时间并不长,所以从这个时候好好控制好血糖,预防并发症出现,是可以长时间正常存活,几乎不影响寿命的,我曾见过9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各方面状态都挺好!

但是在临床上我们见到更多的是患者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再过来找我们看病,甚至很多患者会哭诉,后悔自己年轻没有好好控制好血糖,没有听医生的话!实际上,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是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的,只有测血糖的时候发现血糖高,大多数人该吃吃,该喝喝,没有当回事,等身体一旦出现了不舒服,往往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这个时候往往很多都是不可逆转的了!比如我们肾内科,经常都会见到很多糖尿病患者直到出现了糖尿病肾病,已经肾衰了才后悔早期血糖没有控制好,但是糖尿病肾病是不可逆转的,只能维持和延缓,糖尿病肾病也是影响患者寿命的重要因素!

总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影响寿命的关键就是并发症,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就是血糖稳定达标!切记血糖忽高忽低!血糖控制的五驾马车:糖尿病知识的了解、血糖的监测、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希望通过这个问题大家能对糖尿病有所了解,码字不易,如果大家觉得有用麻烦给我一个点赞和关注吧,我是张垒医生,我在头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大家!


张垒医生


糖尿病虽然目前还是无法治愈的疾病,但是它是属于慢性疾病的范畴。

得了糖尿病,并不意味着生活就失去了希望,也不意味着马上就面临死亡,更不会投来别人异样的目光。为什么?因为这个病实在是太常见了。大街上一抓一大把,同时也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它的高发病率以及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35岁,花一样的年纪,家里的顶梁柱,单位里的骨干。如果说除了遗传或先天疾病的情况下,如果得了糖尿病,其实与你自身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健身习惯密不可分。

那么,35岁得了糖尿病,能活到80岁么?

这个问题,我反问你,谁能给你肯定的答案?

谁能保证你就一定能活到80岁?

因此,这些虚拟的玩意,咱没必要去想它,

顺其自然把!

既然在35岁的时候发生了,咱就要有勇气去面对它。

做好以下几点

1、最重要的一点是,找个好医生,分析评估后,按医嘱好好吃药,按时复查,把血糖控制住,不让并发症有机可乘。建议不要频繁更换医生,固定的几个医生对你的疾病已经很熟悉,自然治起来也得心应手。

2、改变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是比较难的,因为你已经保持这么多年的吃饭习惯,要你一时半会就改掉,真的很痛苦,别人吃奶油,你只能看着不能吃。但是为了健康,咱不得不管好自己的嘴。

3、适度运动。运动是健康的身体的润滑剂。细胞都爱它。运动让你充满活力的同时,也能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对于血糖的控制是十分有好处的。

4、保持好的心态。你之所以问这个问题,也是你的心态出了问题。因为才35岁,实在太年轻,得了糖尿病,一时也很难接受。

最后我想说,人无法决定其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它的“宽度”。在有限的生命里做自己更多的想做的事情,让自己更出色,让自己活的更有意义不是更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