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汉口蔡锷路上被遗忘的城市角落——滨江里|武汉里份

青石巷道尽头,绿树成荫、阳光明媚,好一个静谧而幽静的世界。

一、滨江里

属近代里份建筑的滨江里,位于汉口的蔡锷路上 ,建于二十世纪初。该建筑群为二层砖木结构,红机瓦四坡屋面,外墙癞子灰装饰。

建筑布局排列整齐,立面线条简约大方,一砖一瓦,都是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

汉口蔡锷路上被遗忘的城市角落——滨江里|武汉里份

一九一七年前后,荷兰商人首先在此建房用作公寓,由都会首善堂代管。

一九三五年前后,富商莫德惠等八户合资在此建成式样相近的楼房八栋,故称八大家,一九六七年改名滨江里。

汉口蔡锷路上被遗忘的城市角落——滨江里|武汉里份

二、天井式住宅

汉口里份最初是直接引进了上海里弄的住宅形式,是天井式里式住宅的一个重要分支, 多采用在上海大量建造的三间式、两间式和单间式。

西式里分住宅虽出现的时间较早,但由于建造标准较高,并没有得到普及,滨江里的“汉口八大家”建筑就是典型代表。

汉口蔡锷路上被遗忘的城市角落——滨江里|武汉里份

受到西式住宅的影响,在 1920 年左右,汉口里分出现了一间半式和两间半式的住宅类型,是西式住宅的简化形式。

印刻着汉口往事的建筑,在岁月的沧桑里显得格外孤独,曾经的十里洋场到如今的市井气息,不知道缠绕着多少人来人往的故事。

但这也说明里份从来也不沉闷,永远有着鲜活的生活。

汉口蔡锷路上被遗忘的城市角落——滨江里|武汉里份

三、待到两鬓斑白日

在滨江里一楼居住的老奶奶,因工作分配到这里居住便再也没离开。

汉口蔡锷路上被遗忘的城市角落——滨江里|武汉里份

今年已80多岁的老人,孩子也都长大在北京安家立业,教他们咿呀学语仿佛还如昨日,一晃眼现如今自己却早已两鬓斑白。

虽然儿女们都曾接老人去北京暂住,但老人仍然是依依不舍滨江里的老屋,最终选择回来与老屋相守。

汉口蔡锷路上被遗忘的城市角落——滨江里|武汉里份

四、不变的旧年华

天气逐渐变冷,将外边的蜂窝煤的炉子上烧上热水,老人便在家里缝缝衣服,偶尔抬头望望厢房里挂着的儿子媳妇的照片,会心的笑笑后又继续忙手上的针线活,偶尔还会嘴角上扬的发发呆,也许老人又沉浸在某个午后的回忆里。

一个人走过春夏秋冬,陪着老人走过的不仅仅几十年如一日的老房子,老物件,也许更多是老房子承载的老人曾经满满的回忆。

汉口蔡锷路上被遗忘的城市角落——滨江里|武汉里份

时代轮回,光阴易老,人物风景因时而变,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平穷富贵,家是不变的牵挂,是永远留恋的港湾。

汉口蔡锷路上被遗忘的城市角落——滨江里|武汉里份

也许对于老里份寻常人家来说,那一份家的温暖,那一份温馨的邻里之情永远都不会改变,就如这矗立在汉口的这些石墙洋楼,

走过纸醉金迷、渡过绝望危难,也能定格于这永恒中,以百年时间向世人展示着属于它们的美丽旧年华。

汉口蔡锷路上被遗忘的城市角落——滨江里|武汉里份

想知道更多武汉老巷子、老房子?

想更加了解你的家乡?

关注武汉广苑影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