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而我们一生中付出和挂念最多的却是自己的孩子,你怎么看?

亚夫333


一辈传一辈,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家家如此几乎无例外,孩子是生命的延续,虽然为孩子牵挂和付出的多但也不能忽视父母,尽我们所能的孝敬父母,不给人生留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


嘀嗒5929


其实我主要是照顾父母,孩子们有空就买点水果去看看,孩子还年青。因为父母年岁大了,离我们渐行渐远,免得我们留下遗憾,当初她走了。很多朋友劝我在找个伴,我就开玩笑说:忠孝不能两全,我选择尽孝。如今父母不在了,我问心无愧,现在再忙活孩子也不晚。


你㗑吱声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而我一直挂念的却是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动物的本能,不值得大惊小怪。正因为这种本能,世间万物才会生生不息,人类才能繁衍,社会才会进步。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只为生身父母着想,对父母百依百顺,言听计从,这个社会能成为什么样的社会呢?

孩子来到这世界,是软弱无能的,无知的,他们需要父母的呵护,爱,无私的奉献。去看看猫猫狗狗吧,它们都知道生下孩子就给它们吃奶,时时刻刻保护它们不受伤害。作为一个人,生了孩子而不知道爱护,不是比动物还不如?

我们的父母,他们渐渐老去的时候,是和刚出生的孩子完全不同的,不应该强调爱父母如爱孩子。父母要挂念,但是不能和挂念孩子同日而语。父母生养了我们,我们生养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曾经,我们的民族有所谓的“二十四孝”,今天看来,很多其实是糟粕。

就在不久前,网传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村出现了一组主题石雕,内容为宣传“二十四孝”,可是网友直呼“吓人”,表示有点“怀疑人生”。原来,他们是把中国古代传说的所谓“二十四孝”照搬在现代雕塑上,目的是提醒当下的年轻人要尽孝道。

先来看几个吓人的例子。比如“尝粪忧心”,说的是一个孝子通过尝父亲的粪便知道父亲生病了,然后弃官在家服侍父亲;放在今天,直接送去医院就行,比那种所谓的孝心更有用。比如“为母埋儿”,说的是一个孝子为了省下口粮给母亲,偷偷活埋自己三岁的孩子,结果挖到了一坛金子,从此一家其乐融融。——活埋孩子,在当下就是伤害未成年人,应该抓起来判刑才对,还值得宣扬?还有一个“恣蚊饱血”的雕塑则更加荒唐,说的是有个儿子担心父亲被蚊子咬,自己在父亲旁边喂蚊子;今天的人要这样做,真是愚蠢至极——买蚊香熏一下蚊子不就行了?

宣扬孝道没有错,但错在如何宣传。照搬古代的东西,首先是与当下文明格格不入。在古代,“二十四孝”的精神内核并不是“孝”,而是对所谓的“三纲五常”的维护,所以才会出现一些反人性的“吓人”的故事。其次,是有悖于新时代的价值观。旧二十四孝里所宣扬的“孝悌”,不少是愚孝,对今人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去学,或者不能去学。

今天,我们讲弘扬传统美德,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回归人性。那种反人性的、不合常理的、有迷信色彩的孝道,是愚孝,新时代不需要这种陈腐的愚孝。借用“二十四孝”的名头是可以的,但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旧瓶装上新酒,给“二十四孝”重新定义,新时代需要“新二十四孝”。比如,把“常回家看看”、“带父母去旅行”、“假期多陪陪父母”等温馨的生活场景做成雕塑,作为“二十四孝”来宣传,才是文化基础上的创新。

牵挂你的孩子吧,这是你的责任,义不容辞,而且,一点没有错。

父母那里,记得常常问候一下,关心一下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情感生活,有病送他们去医院,让他们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尽量少一些苦痛。能做到如此,你就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我是一个母亲,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们的孩子身上,让他们健康成长,就是我们做父母的最大的愿望。








扬州微笑的草


这个问题,我一开始也觉得矛盾。确实是这样,父母为我们付出很多,而我们下半生却几乎都在围绕着自己的孩子转。


但是,转念一想,这就是一个人一生角色的转换啊。


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责任与义务。


<strong>

角色责任,通俗理解为: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由于人在现实社会中往往会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就会产生相应的责任。



比如,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公民的角色,那么就要承担作为公民遵纪守法的责任;在家,对于小孩是父亲的角色,就需要承担抚养小孩成长的责任;在公司,对于下属是部门经理和领导的角色,就要承担岗位相应的责任。


<strong>

这些责任范畴的构成是基于角色稳定和共性的基础之上,不会因为角色中的行为人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统称为角色责任。


我们未成年前,身上的角色是父母的儿女,在他们的庇佑下健康成长,父母呵护我们周全,让我们健康成长是他们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赋予的,但更多的是内心的自我成就感。


我们成年后,有了自己的家庭,角色从父母的儿女变成妻子的伴侣,孩子的父母,这时候我们就变成了另一个父母,对我们的孩子倾注心血。这是社会一代代的传承,也是繁衍后代重要的一步。


正确地对待每一个角色,它们组成了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完美地理顺其中的关系和责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的大师。


<strong>


晚舟舟,可爱的萌妹纸一枚,情感领域优质创作者,能写有趣八卦爱情,也能写走心温暖友情,感谢关注。


晚舟舟


父母之所以伟大就是可以为了孩子无私的付出自己的全部,同时每个人的爱和精力有限,你如果把全部给了父母势必就会愧疚于孩子!

相比之下,父母在没到七老八十之前,没有特殊情况至少是成年人可以照顾好自己,但是孩子未成年就不说了,即便成年也难免让很多父母放心不下,就像有句话说的,我抱起你就无法养你,抱起砖头就无法抱你!

所谓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们把全部的爱给了孩子,就没有可能在拿全部的爱给父母,可以做的就是尽量多抽时间回去看看,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尽最大能力去给他们帮助,尽量为他们多做一些事,特别是父母已经老迈的时候,就不能在只关爱孩子了,这时候就需要对父母尽可能多关心和照顾!

等父母颐养天年之后,再回头来照顾和帮助子女,不要抱怨自己苦和累,有多大能力就帮多少,没有一个固定标准,只要我们做好自己能够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如果人人都可以做好自己份内事而不是把什么希望和责任都推在他人身上,那么这个世界自然就和谐安定了!


善心善行方算善人


现在中国的家庭关系是倒置的,有人做过相关调查,家庭开支排第一的是孩子,接下来是女人,最后是父母。

也不知从何时起,兴起了一种说法,那就是养儿不应该是为了防老,这样是不道德的。我就好奇了,如果说养儿防老的做法是不道德的,那生儿育女为的是什么?难道就为了一时高兴?是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也太虚了吧?

父母生了我们,养了我们,我们就该在他们需要照顾的时候尽力照顾好他们!这是责任是义务,更是人性的本能体现。

孩子当然也要爱,我们对孩子的爱就像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一样的,那是爱的延续,不该是爱的转移。


知足常乐127827286


自己把儿女养大成人,十月怀胎之苦且不说,从哺乳丶擦屎倒尿直到上幼儿园丶小学,每天送去接回耒,怕冷着又担心热坏,操碎了心,为其付出了多少艰辛。而父母是怎样把自己养大的,儿时的事记住的极少。只知道上中学丶大学花了父母不少钱,仅此而已。“养儿方知父母恩”,有儿女的人在关心牵挂儿女的同时,就应该想到自己的父母不也是这样的吗?世界上对你做出付出而不图任何回报的人,只有自己的父母亲。若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就失去了人性,是被人唾弃的人。


健康长寿167748702


上有老,下有小,也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父母觉得这一生都是为了孩子,生养自己的父母何曾不是这样想的,你养我小,我陪你老



雪姐谈生活


从儿、女出生到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做父、母的要付出多少艰辛、多少劳累!每个成了家的人都会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有体会;与此同时,亦会为生我、养我的父、母深感不易,以致深怀感恩之心。新社会,人民当家做主,人人都有工作;特别是今天,父、母到了退休年龄,仍能月月领到养老金,生活有保障,在经济上不需要儿、女们的付出。而大多数父、母能够自立,谈不上需要儿、女赡养。故在自己的儿、女未成年时,即需自己抚养、教育,亦就是“付出”。从儿、女出生到成人,漫长的岁月就形成了所谓的对儿、女付出多于对父、母。但在“挂念”方面应不存在这种情况,对儿女和对父母的挂念应该是同样的!对儿女是责任,对父母则是孝顺。不应该存在对儿女挂念多,对父母挂念少的现象,否则有悖于伦理,有悖于中华民族“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用户779405878622zzw


很简单,孩子就是希望。做父母的生儿育女想就是一代一代传下去。父母能够自理的情况下,是不需要别人操心的,但是不是不需要关心。老人是蜡烛越烧越短,直到熄灭。孩子是希望、国家的家庭的。如果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父母家庭,很可能就是不和睦家庭。虽然现在社会代沟很明显,但是父母一定要大度些。有能力在各个方面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每个长辈都不希望下一代太穷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