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学习王羲之书法不只是掌握字形,还要复原“真迹”

王羲之是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人,他所创造书法风格,成为后世永远学习的典范。但由于历史久远,加上当时纸质难以保存,以至于他的原作永久失传。但王羲之书法在唐代却非常兴盛,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推崇,为王羲之书法“真迹”的复原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当今人们在学习王羲之书法时,特别是学习他的行书书法,都会以《圣教序》为范本进行临摹,可惜的是,《圣教序》是沙门怀仁和尚对王羲之作品中的一个集字版本,并非是王羲之亲书的连贯作品,虽然字形都是王羲之作品中的字,在气息上仍然保留了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但最终还是有别于一件正式作品,这就给学习王羲之书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学习王羲之书法不只是掌握字形,还要复原“真迹”

"三帖“

王羲之书法在南北朝也是十分流行的,一些文人雅士都以能拥有一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而为之自豪,尤其是一些有头有脸的文人,他们在得到王羲之的作品后,就会揣在袖子里日摹夜临,时间久了,字迹也就模糊了。幸好,还有一些能书之人,利用“双钩”之法,对其作品进行了复原保存,一直到了唐代则更为盛行,刻石保存了大量的王羲之书法。

学习王羲之书法不只是掌握字形,还要复原“真迹”

平安帖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王羲之书法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三帖”:《平安》、《何如》、《奉橘》,尽管些三帖为双钩摹本,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王羲之书法的原作风格。米芾是一位特别喜爱收藏王羲之书法作品的人,他对此评价到:“又有唐右军帖,双鉤蜡摹,末后一帖,是‘奉橘三百颗(帖作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原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学习王羲之书法要准确掌握其字形结构,以及点画的书写特点,但尤其是要从作品的整体气象上理解王羲之对书法精神的定义,虽然现在大多数都在学习行书时都在《圣教序》上下了很多功夫,但对于一件作品的整体风格上却不好把握,这”三帖“作品正好弥补了《圣教序》的不足。

学习王羲之书法不只是掌握字形,还要复原“真迹”

何如帖

学习”三帖“作品,虽然有些字迹已经模糊,失去了原有的字形特征,但我们不能纠结于此,而是要着眼作品的全局和整体风貌来看待王羲之书法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地理解。学习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从整体上把握书写风格。王羲之书法的风格就是潇洒、自然、流畅,有魏晋风度,像是一位君子一样,落落大方,有仪有容,从容不迫。

二是观察字形特点。这个字形不同于学习《圣教序》中的字形,不必去完全临摹,只是把它们二者之间的字形进行一个对比观察,看帖版的”三帖“与碑版的作品字形有何区别,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王羲之书法不只是掌握字形,还要复原“真迹”

奉橘帖

三是注意矛盾关系。王羲之是最早提出”书意“的人,”书意“就是书法的趣味和意味,也就是某种意境。要实现书法中的意境关系,就必须运用矛盾的哲学思想来解决。这”三帖“中就有字形大小、用笔轻重、方圆用笔、转折流畅等各种矛盾关系,只有掌握好这些方法,以后在创作中就会自如灵活了。

四是作品气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帖学书法释放出的最大魅力,是碑版书法所缺乏的。古人如何书写,如何在气息上进行表现,帖学是最好的教材。”三帖“可以清晰地看到王羲之是如何书写的,又是如何表现气息的,包括它的点画之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处理方法,都是值得研究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