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对于《甄嬛传》里的余莺儿该如何评价呢?

有雪片片5732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紫禁城更是一个处处讲规矩的地方,没规矩没教养取祸之道,夏冬春如此,余莺儿更是如此!

余莺儿凭借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冒了甄嬛的恩宠,爬上了龙床。但她忘了自己的恩宠是如何来的,得意的忘了形!余莺儿出身低微,没有学问,却凭一句诗文上位,皇上喜欢的就是诗书风雅之人。余莺儿上位之后,条件改善,就应潜心学习,起码可以和皇上应对一二,以免皇上问起来如同白痴,早晚得露馅,就算不露馅,时日已久,新鲜劲一过,皇上就会对一个无知无识的冒牌货生厌!

苏培盛办好了差,领着余莺儿来见皇上,皇上留下了这一缕梅香,随口吟了两句李白的诗: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余莺儿一脸懵然,果郡王指点她,告诉她皇上最喜李白的诗,这余莺儿口中称谢,却没往心里记!

余氏得宠后,只知唱唱昆曲,皇上新鲜,封她“妙音娘子”,余氏马上忘形,骄纵不可一世,见到贵人眉庄,居然坐在辇轿上不下来行礼,眉庄不与之计较,她又越规矩,让她先过,有修养的眉庄不会理她。但宫中其他人不见得人人让她。

她夜夜高歌,太后就先不待见,接着余莺儿晚上遇见欣常在与淳常在,宫女手中的灯笼被风吹燃,惊着了余莺儿所乘凤鸾恩车的马,余氏居然把欣常在关进了慎刑司,且不说慎刑引是关押犯错宫人的地方,不是后妃去处。单说欣常在比余答应位分高,你算个什么东西,竟然擅自弄权,

真是毫无规矩!难怪太后动恼,将之禁足,“妙音娘子“的封号也被褫夺!

对于这个胸中无货的草包,皇上早已没了兴趣,禁足期满,皇上还是不见她,倒让来看画的果郡王看见了“梨花带雨”的美人。果郡王问:倚梅园一遇,皇兄对这位余氏可还满意。皇上呵呵:也就那样,倒不如那晚倚梅中温婉动心!

哈哈,假冒伪劣,自然不如那晚温婉动心!

余氏无法,求助华妃,华妃给她支招:你会什么就做什么!余莺儿跪在养心殿外,把嗓子都唱哑了,终于让皇上见她了!

余莺儿不知悔改,小人得志,她以为当初皇上不见她是小厦子故意不给她通报,无知无识之人总是太自信。一复宠马上找小厦子的事,让小厦子徒手剥核桃,直剥的鲜血淋漓!后来余氏获罪之后,小厦子下手是毫不留情,这都是她浅薄无知,器量狭小,到处树敌所致。

余氏虽说无见识,但她清楚一点,皇上的恩宠最重要。所以皇上的动向她最上心,知道皇上去御花园勤了,她也去遛达,想发现端倪。结果发现了坐在秋千架上的甄嬛。余莺儿又忘了规矩,忘了尊卑。老毛病又犯了,

余莺儿骄纵,她的侍女也是有样学样,对着甄嬛颐指气使:什么人在秋千上,见了我家小主还不过来。。甄嬛不动声色地望着这对主仆,流朱不卑不亢地说:我家小主碎玉轩莞常在。

余氏口中说道:答应余氏见过莞常在。却并不行礼。对于这个余氏,甄嬛早就听得满耳满心,这一次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个嚣张跋扈之人。

甄嬛:怎么这般有雅兴出来走走?

余氏:我要服侍皇上,哪像你这般休闲自在。不过有句话要奉劝莞常在,要是姐姐身患顽疾,就不要出来,免得让人沾了晦气,招人嫌!

甄嬛:多谢余答应提醒,不过我也有一事要告诉余答应,听闻皇上喜欢礼仪周全之人,可是余答应刚才见到我,并未向我行大礼,看来对宫中礼仪还不熟悉,不如这样,我让侍女示范一次,也好让余答应好好学学。

流朱真个示范一次,余氏气的瞪着眼睛说:你不过是一个入宫无宠的常在,竟敢让本小主向你毕恭毕敬行礼,你也配?莞常在不会真的以位分论尊卑吧?皇上宠谁谁的位分就高,否则位分再高,那也是卑贱之躯!何况你的位分只是比我高那么一点点,凭什么指使我向你行礼?

皇上:那要是朕指使你向莞常在行礼呢?

背后突然响起皇上的声音,余氏吓得花容失色:皇上怎么到这儿来了?

皇上: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余氏:臣妾听说皇上常来御花园,臣妾也来走走。

皇上:怎么你对朕的行踪很清楚!

余氏:臣妾只想时时陪在皇上身边!

余氏赶紧给甄嬛陪罪,请甄嬛帮忙求情。甄嬛那智商多高啊!就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皇上把余氏先晾着不理,只去找甄嬛叙旧,甄嬛懵然说不出话,还是流朱扯扯她向皇上行礼。皇上又说:刚才余氏说你的位分只比她高一点点,现在朕就晋封你为莞贵人。

最后皇上又声色俱厉地对余氏说:你这老毛病还没改,看来上次太后对你的责罚太轻了。传旨:答应余氏降为官女子,迁出钟粹宫,搬到朕看不见的地方去!

可惜余氏并不懂: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继续为非作歹,直至把自己作死!


寻桂子


余莺儿的崛起与陨落,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德不压运,必遭祸殃。

余莺儿本来只是一个低等小宫女,因为误打误撞在倚梅园被皇帝偶遇,而撞了大运。

稍微聪明点的人,都会明白,这份机遇是假冒的,一旦露馅就是欺君之罪,要小心行事才能全身而退。

其实皇帝早就发觉了,但是皇帝不愿拆穿她。为什么?因为自尊心极强的人,轻易不愿承认自己被骗,还是被一个低等小宫女骗,皇帝丢不起这张龙脸。

皇帝结识余氏是因为一句诗,诗才这玩意儿,不是读过书就会有,诗才靠的是灵气儿。余氏肯定不会。

好在余氏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争宠优势,那就是会唱昆曲,虽然诗才上丢了一分,但曲艺水平上又扳回一局。

如果一直这样,给皇帝唱唱小曲,给华妃做做羽翼,低调行事,也许还能活得超过20集。

可是,余氏层次实在太低。一得意,就忘了本份,她以为自己色艺双绝,是金子总会发光,靠本事才挣来这份好运。遇到那些尚未得宠的妃嫔,不管有仇没仇,都上去踩一脚。

皇帝身边的小太监,向来都是妃嫔们笼络的对象,笼络不到,也不敢惹,可是她不懂,苏培盛她都敢惹,还惩罚小太监手剥核桃,这完全体现了她的无知。

为什么余氏会这样无知呢?因为她的人生缺了一课。

一般能入宫选妃的都是大家闺秀,家教好,见过世面,除了不学小曲,琴棋书画样样精修。入宫前家里都教过,如何在后宫立身处世,哪些人要笼络,哪些人不能惹,可是余氏缺了这一课。

她一个小宫女,在宫女阶层也是被欺负的那种,跟皇帝偶遇的那个夜晚,就是因为她资格太低,只能留守梅园才误打误撞。

出身低微,没见过世面,不知道后宫的生存规则是遵守秩序,而皇帝就是靠秩序管理天下和后宫,她一再去触犯皇帝的底限,她不死谁死。

德不压运的人,自己凭运气挣来的前程,迟早要凭实力给输掉。

这就是余莺儿。


三年二班学姐


看到余莺儿,总让人想起那个偷喝了佛祖灯油的玉鼠精,她一介小小莳花宫女,无才无貌,无德无能,只因为无意间听到了雍正与甄嬛的对话,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她如获至宝,亏她胆子倒是不小,这种鱼目混珠,冒名顶替的欺君大罪,她不但敢犯,而且还犯得从容不迫,理直气壮。



余莺儿是一个不折不扣坏到骨子里的阴毒女人,都说“黄蜂尾后针,最毒妇人心”,用到余莺儿身上当真是没有辜负这句经典的千古明言!如果说倚梅之夜雍正与甄嬛的黄金对话是她意外得来的一笔横财的话,那么便应该安分守己地享受这份天恩,毕竟不是正路得来的东西总是摇摇欲坠的,岂不知不义之财来得快去得会更快?可是这位主子似乎盼了几个世纪才有了得承皇家雨露的机会,那么终于一朝得势,岂有不去小人得志的道理?


所以她仗着这点偷来的“福气”,每日神气活现地招摇过市,不知收敛地乱作威福,以为只要有皇上的宠爱她即使杀人放火也无所谓呢!所以她便肆无忌惮地霸道横行,一而再再而三地越矩行事,视宫规如无物。夜夜高歌与做派张狂已经惹得阖宫抱怨,如此像螃蟹一般的没规没矩,越俎代庖将位分在她之上的欣贵人关进慎刑司服苦役,接着便不守礼节地冲撞冒犯即将获宠的甄嬛,这种荒诞不经地行为举止根本就是在自掘坟墓,自寻死路。


所以如果要评价一下这位后宫逆流-余莺儿的话,那么只能说她太蠢,也太狠!皇上一夜宠幸她就忘了东南西北,一个肚子里丝毫没有见识和城府的无知蠢妇,一个心如蛇蝎却全都表现在脸上的阴毒女人,这样的女子入了后宫也只好做人家的垫背,没用了再弃之如敝履罢了,所以余莺儿的下场是从开始就注定了的不得好死,是蠢与狠交织而成的作死。


有雪片片57321


余莺儿是《甄嬛传》中的一个人物。她出身较低,是倚梅园的一个宫女,因除夕夜偷听了皇帝和甄嬛的对话,第二日便冒充甄嬛做了皇帝的女人。由一个宫女变成了一个官女子,伺候在皇帝身边。又由于在昆曲班待过,会唱几句,遂更得皇帝的宠幸,晋封为答应,赐号“妙音娘子”。

一时得宠的余莺儿便恃宠而骄,行事张狂,攀附华妃,以下犯上欺负不得宠的欣贵人,因而被太后教训并褫夺了“妙音娘子”的称号。复宠后又不得悔改口出狂言冒犯甄嬛,让皇帝也厌弃了她,再次被降为官女子。分析余莺儿的人物,可以看出:

余莺儿一心攀附不懂感恩

余莺儿从一个做粗活的宫女升迁成了皇帝身边的答应,身份与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冒名顶替毫不费力得到的本不属于自己的位分竟安理得的坐享,心中没有一丝感念,反而变得更加贪婪,不择手段,不断攀附。她希望得到更高地位,最终也使得皇帝厌弃了自己。

余莺儿浅薄无知看不清形势

余莺儿是一个目光短浅,浅薄无知的人。她不能看清形势,也不懂得人心,也不会在复杂的后宫中保护自己。只是一心争取皇帝的恩宠,便是得罪了她人,她也无所谓。她的无知使得她成了别人手中的棋子,她与依附华妃,便被华妃利用,作为对付她人的工具,最终成了一个替罪羔羊。


余莺儿目光短浅行事不留余地

余莺儿不懂后宫的生存规则,她得宠时不能善待身边人,只图一时之快,连皇帝身边的人也敢得罪,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她的浅薄与贪心使她的野心不断的膨胀,最终也吞噬了自己。


红楼绛珠


余莺儿本为倚梅园宫女,因除夕雪夜冒充在倚梅园中祈福的甄嬛而得宠,由官女子晋位答应,又擅长唱昆曲,获赐“妙音娘子”封号,而圣宠一时。期间又得华妃赏识,更加目中无人。恃宠生娇后因与欣常在不睦将其关进慎刑司,被太后责罚,褫夺妙音娘子封号。因在御花园折辱甄嬛,再次被降为官女子。

后被华妃利用,命奴婢花穗在甄嬛的药里下毒。事后甄嬛将此事告知皇帝的同时,也将倚梅园之事的真相告知皇帝,皇帝一怒之下将余莺儿赐死,而她却不愿就死,安陵容(原著为甄嬛)暗喻苏培盛:余氏既已被赐死,就不会有人追究余氏的死因,大可直接下手。在苏培盛暗示下,被小厦子以弓弦勒杀,最终死状凄惨,脖子被绞断一半。


XChaoJie


我觉得余莺儿算不上《甄嬛传》里的反角,从她的心路历程来看,一个人为了上位做的那些事都是合情合理的,当然不能有损于人或伤天害理,但有人上位就有人下位。

余莺儿是倚梅园的宫女,除夕雪夜偶然看到了甄嬛的许愿,后得知皇帝寻女而冒名顶替,得宠后恃宠而骄,又屡次陷害甄嬛,终于被甄嬛给治了。

其实余莺儿是有才华的,因擅长唱昆曲获赐“妙音娘子”封号,如果她真的是一无是处也不可能得宠。如何上位不重要,重要的是之后的种种。

余莺儿错就错在“怕”!她知道雪夜情缘的故事,眼看甄嬛得宠,嫉妒是一方面,更多的害怕。她怕甄嬛早晚揭露了她,也怕皇帝早晚会不宠爱她,更怕自己最后沦落成为这后宫中万千女子的一人,独守空闺,寂寞一生。

一个正面的女主角也是由千万个不重要的女反角来衬托的。余答应既是可恨之人,也是可怜之人。





孙乐恩


评价余莺儿,只能说她与甄嬛都是美丽的女子,心高气傲,情商高才艺好,而且都聪敏狡猾,也能得到皇上的喜爱。

余莺儿虽然擅长唱昆曲,也获赐“妙音娘子”封号,也算是有一技之长,但心数不正,终究自己被小聪敏给害了。

那夜除夕雪夜,一个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的宫女;一个撞上大运,把握时机,确被自己搞砸的小丫头片子,一个看见利益,直接往枪口撞的傻子,天真的冒充甄嬛,恃宠而骄,梦想”一步登天”。最终不管如何挣扎,还是死路一条。

所以,德不配位 ,一定要输。





嗨逛吃逛吃


不管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物,就说她的经历大起大落!本来没机会让皇上宠幸,即使有机会也是微乎其微!只因为偷听了甄嬛和雍正的对话,让她一步登天!这会你做人低调点也是没事的,谁让她情愿被人利用恃强凌弱!最后只能是爬的多高,摔的多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是很多的,一人得到,鸡犬升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